2月2日上午,一架由金鵬航空執飛的航班由大阪抵達寧波。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架飛機上沒有回國的旅客,而是載滿了醫用口罩、防護服、測溫槍等用於疫情防控的物資。這批物資中,有31萬隻口罩、1500套防護服,還有1000把測溫槍。
而很多不知道的是,這是一群青年企業家發起全球採購搬運來的。負責採購這批物資的,是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寧海縣人大代表孔立軍。
一場跨國防疫物資採購
疫情襲來,國內的醫療物資需求量激增,原本在英國看望兒子的孔立軍決定放棄休假,緊急從國外採購一批防疫物資。
「作為一名青年企業家,我想,在國家、國人有難的時候,應該站出來做點什麼。」孔立軍的想法和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的很多會員一致。1月25日,該協會根據團寧波市委的統一部署,啟動了青年企業家助力疫情防控行動。隨著協會裡越來越多的青年企業家響應,短短1小時,僅會長班子成員就籌集了善款80多萬元。而身在英國的孔立軍,成為了此次負責總體協調國外籌措防疫物資的總指揮。隨著越來越多青年企業家、海外華人的加入,一場跨國防疫物資採購正式開始了。
在日本,孔立軍發動了160多名志願者,全城「掃貨」;在韓國,託朋友聯繫上幾家工廠,想要訂購一批醫用口罩、防護服;在美國,聯繫了正在洛杉磯休假的朋友,也開始搶購大批物資。
孔立軍的同事周迎霞,是此次日本防疫物資採購的指揮者。「幾十萬隻口罩,買起來可不容易。我和志願者們找了很多藥房和醫療器械店,甚至去了很多偏僻的地方,才找到一些醫用口罩。在日本不止是我們,很多華人華僑都在尋找防疫物資,趕著寄回國內。」周迎霞說,在採購物資的過程中,自己最感動的,就是很多身在日本的中國人都不遺餘力地幫助自己,「現在準備寄回國內的口罩都是我們從日本一家店一家店掃回來的,在我們物資採購的微信群裡,除了孔總,其他人我都不認識,但是大家都在一起幫忙,每次想到這些我都被感動得溼了眼眶。」
有一次,一名司機開了600多公裡把物資送到了大阪,但是當周迎霞給司機運費時,司機說「國難錢不賺,免費」。還有一次,周迎霞在日本偶然認識了一名哈爾濱的留學生,對方知道她在為國內購買口罩後,主動提出幫忙一起採購,還叫上了十幾名中國留學生一起加入了採購物資的行列。
據統計,接到「任務」以來,孔立軍及其團隊一共採購了300多萬的防疫物資,包括31萬隻口罩,6500套防護服,3500個護目鏡以及750把測溫槍。其中,包括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捐贈的7萬隻口罩和3500套防護服。
鎖定的貨源隨時都可能流失
「毀約、物資被緊急召回、到手的物資從倉庫被重新運回工廠,這些我都經歷了。」孔立軍說。在海外,鎖定的貨源隨時都可能流失。在韓國,孔立軍聯繫上供貨商,訂購了15000套醫用級防護服,錢都已經付了。提貨當晚,首爾的工作人員在倉庫旁邊等了一整晚,都沒拿到物資。第二天一早,供應商告訴他,此前的約定作廢,想要採購到這批物資需要競價,同時,防護服的價格也從55元漲到135元。「就這樣,我們看著自己訂好的防護服被其他公司搶走了。」
在日本,原本是孔立軍他們團隊訂購的12000套醫用級防護服,連夜從工廠拉到大阪倉庫後,第二天上午又被當地緊急召回,理由是緊急情況下,這批物資歸政府統一調配。於是,這批又被重新拉回了工廠。無奈,他們只能發動志願者繼續「掃貨」。
「從接到任務的那天開始,這幾天下來,我的睡眠時間加起來不到12個小時。而且英國與中國、日本都有時差,所以哪怕半夜一兩點都在打電話溝通物資問題。」孔立軍說道。
物資採購完成,但是要如何運回寧波?孔立軍也是想盡辦法。經過多方聯繫,找到了金鵬航空、東方航空等國內航空公司,向他們尋求幫助。得知情況後,幾家航空公司也積極配合,想把這批物資以最快的速度運回國內。
「第一批高等級醫用口罩5小時前已從日本快件發回寧波。48小時,100多個買手,日本6個城市。謝謝你們,大災面前無國界,寧波謝謝你們......」1月27日下午3點,孔立軍發了條「朋友圈」。經過與航空公司的通力合作,啟動了防疫物資通關綠色通道,優先清關貨運,保障物資快速通關。
1月29日,孔立軍聯繫上了寧波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吳亞君和彭天斌。那時候,他們正在美國休假。經過溝通,由吳亞君和彭天斌從美國採購防護服和護目鏡,免費捐贈給家鄉——寧波市寧海縣。最終,通過與東方航空的通力協作,防疫物資送達了國內。
「從物資採購到送達寧波,整個過程只用了37個小時。」孔立軍說,當時這批物資是從洛杉磯飛到上海,為了提貨,他不得不把機票改籤,提前兩天到達上海。1月30日下午,孔立軍抵達上海後,和物資一起回到了寧波。而這批物資將用於寧海縣抗擊疫情的一線醫院以及社區。
2月2日,物資到達寧波後,第一時間送往了寧波市抗擊疫情的一線醫院以及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