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高裡:簡約不簡單 十日談·建築可閱讀

2020-12-08 騰訊網

記不清是第幾次來陝西南路了。出了地鐵站,步入這條綠色拱廊。儘管有人向我科普過,路邊這些大樹其實叫懸鈴木,我還是習慣叫它們法國梧桐。法國梧桐和老弄堂、老別墅、老飯店搭配,有上海味道。

在這條綠廊與建國西路交叉處,就是名氣響噹噹的老弄堂步高裡。它在1930年6月獲法租界公董局批准建設,1931年1月正式招租,1989年入選了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名單,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輕時的巴金曾經在此地小住,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法國前總統夫人貝爾納黛特·席哈克等名人都來參觀過。還有不少影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比如有《股瘋》。這部片子是內地和香港合拍,1994年上映的。潘虹在裡面操著一口上海話把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個勇闖股市的公交車售票員莉莉演得活靈活現。王汝剛、吳媚媚、陶德興、林錫彪等上海觀眾喜愛的知名滑稽戲演員在片中的精彩表演也令影片增色不少。片中多次出現步高裡入口處大牌樓的特寫鏡頭,紅色的「步高裡」三個大字滿滿地都是當時經濟浪潮中人們追求富足生活的激情與渴望。

說起步高裡兩個主弄口雅致氣派的中國牌樓式大門,在上海現存裡弄中可是獨一無二的珍品了。牌樓上鐫有中法兩種弄名,法文名直譯為「勃艮第之城」。勃艮第是法國的一個地區,著名的葡萄酒產地之一。當年開發建設步高裡的是法商萬國儲蓄會旗下的中國建業地產公司。但不曉得「步高裡」這個中文名是誰的手筆,音意俱佳,絕對的妙譯,巧借諧音,取意祥瑞而盡脫洋腔。

其實,步高裡臨陝西南路的三個支弄口原本也建有精巧的小牌樓,可惜後來被拆除了。遭遇同樣命運的,還有曾構成步高裡秀麗天際線的數十道「五嶽朝天」式馬頭牆。所幸,不遠的嶽陽路與建國西路交界處,還有著一組同樣的馬頭牆。那是同為中國建業地產公司開發,與步高裡同期建設、同期招租的建業裡西裡,它有著與步高裡幾如孿生的戶型和山牆立面設計。如今,建業裡雖已完成「拆落地」式改造,但西裡的馬頭牆復原如初,觀之或可藉以遙想當年兩條弄堂遙相輝映的綽約風姿。不過,步高裡弄內的石庫門式樣與建業裡西裡卻完全不同。雖然都是清水磚飾設計,後者略顯簡單,前者則更富藝術感,簡約而不簡單。

自從十幾年前第一次來步高裡考察,我就被這片精緻的老建築深深吸引。在春日裡,在驕陽下,在秋雨中,在冬雪後,我一次次穿行於步高裡弄間的拱券下,聽不同的人訴說不同的故事。我漸漸明白,比建築更吸引我的是黑漆門扇後掩映的容顏,是格柵窗裡傳出的閒話,是廚房間飄來的香氣。那就是生活。

所以,朋友,當你走進步高裡,或者任何一條弄堂,請放慢腳步——去跟在孵著太陽剝毛豆的阿婆打個招呼,和穿著睡衣出來買早飯的阿哥茄茄山河,給曬臺上澆花的阿伯拍張照片。這樣,你會更容易讀懂這條弄堂。

城市就像一本書,建築是圖,生活是字。閱讀城市,就是閱讀建築,閱讀生活。(祝東海)

相關焦點

  • 面對瘟疫流行,薄伽丘為何創作情愛禁書《十日談》?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兩位作家都描述、感嘆命運之乖舛、怪異,在瘟疫期間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從情節結構來看,加繆似乎還反其道而行之,其《鼠疫》故意不寫女性,而《十日談》則以女性為主角。這一做法,或許也正好反映了薄伽丘對他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流行期間,我便想起了薄伽丘的《十日談》,並重新找了出來開始閱讀。
  • 海豹十日談:窩在家裡的遊戲推薦,第一日
    於是把這些書啊遊戲啊什麼的推薦給大家,每日邊玩邊寫,爭取堅持十天,就當是庚子年初的十日談。這是第一日。寫在前面放假之後除了在《怪物獵人:世界 冰原》裡刷聚魔之地刷到腦死亡以外,玩得最上頭的可能依然是《坦克世界》(亞服)和PS4上的《高達 戰鬥行動2》(GBO2)。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閱讀建築,愛上上海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8月16日的上海書展上,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廣中心承辦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市委書記李強指出,上海要學會講故事,特別是中心城區的歷史建築、歷史街區,故事要講活,要讓人『可閱讀』,」闞寧輝在發布會上介紹了這本新書的起源,「2019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的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疫情下的《十日談》:重讀德行與人性
    義大利佛羅倫斯瘟疫,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裡避難,每人一天講一個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這就是薄伽丘的《十日談》。每每面對災難,人們思考的除了「如何活下去」外,也許還有關於理智、善良、逃避、謊言等複雜的人性。
  • 讀了《十日談》,才能開始理解那些拒絕戴口罩要自由的義大利人
    三就是傳遞一些知識分子追求的高品質或者人性的閃光點,都是在讚揚一些人類的好品質,只是比薄伽丘顯得高級一些。但這兩本書又有著天壤之別,聊齋雖然也追求自由,可這是在遵守三綱五常的前提下的,起碼的倫理道德不能丟。
  • 疫情下的小說家與小說:阿特伍德等作家創作現代「十日談」
    十日談(Decameron),桑德羅·波提切利繪於1487年我們從該欄目中選編了五篇小說,其中有參與銀河系援助計劃的外星人,遊蕩在隔離牢房裡的孤獨靈魂,一個「樂善好施」的強盜,一種概念裝置下的相互守望以及一份充盈著家庭之愛的臨床記錄,這些小說以或詼諧或冷靜或溫情的筆調展現了疫情時期的人們對希望與愛的極度渴求。
  • 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落地天津 「十日談」藝術展啟幕
    「十日談Decameron」藝術展海報   「十日談」由《美術》雜誌副主編盛葳擔綱學術主持,青年策展人宋振熙、張予津為策展人,策展團隊以14世紀義大利薄伽丘小說集《十日談》為框架,借其「故事」和「交流」的概念與當下語境並置,進而成為展覽的實踐規則,共邀請10位/組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和與之微妙呼應的——或源自經典譯著、或取自個人經驗的「故事」,通過巧妙串聯形成具有鮮明個性標識的空間場域,暗藏與現實的互文,碰撞煥發出全新的視覺能量,講述意味深長的當代藝術寓言的同時,引發令人深思的時代命題。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出版 如何讓更多建築可閱讀成為熱議話題
    當我們說「建築可閱讀」時,究竟說的是什麼?隨著《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一書的出版,答案逐漸清晰。不難發現,這樣的討論實際上就指向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什麼樣的建築才是可閱讀的?因此,討論的過程,本身也是形成共識的過程。可閱讀的建築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而是能夠和城市的歷史文化產生互文,將豐富的內涵熔鑄在建築空間裡——幾位編委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 這裡的建築可閱讀!魔都10條旅行線路強力推薦→
    市文旅局在上海書展期間,推出新書《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並精選了書中部分建築串點成線,設計了10條「建築可閱讀」旅行線路,其中包括上海郵政總局、上海音樂廳、馬勒別墅等景點。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你都打卡過嗎?
  • 翡冷翠如煙,新冠《十日談》!(故事三)兩張機票
    那種香草的味道不像香水,浮在表面上的濃烈,而是淡淡的,似有若無,卻又經久不息,是滲在肌膚裡的那種香,刻意去聞,似乎隱於深谷,等你要忽略之際,卻又幽幽襲來奪你魂魄。家秋第一有了結婚的念頭。家秋,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家族做服飾和鞋子的生意。
  • Airbnb邀請十位義大利居民免費入住鄉村別墅,把《十日談》變為現實
    編譯 | 實習記者 龐雨霞在喬瓦尼·薄伽丘的中世紀傑作《十日談》中,十個年輕的男人和女人為躲避在佛羅倫斯發生的瘟疫,隱居在託斯卡納鄉村的一所別墅裡。近日,Airbnb從這部幾百年前的巨著汲取靈感來源,試圖將14世紀的「十日談」在二十一世紀重現,為訪客創造獨一無二的最新體驗。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閱讀上海「大書」,品味漫步「人民...
    尋找城市的魅力,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在上海,匯聚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處處積澱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處處彰顯著「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處處承載著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輝映的文化特質。「聽故事、品生活,找個地方靜靜發呆」,上海豐富的歷史建築資源,無疑是「可閱讀」的。
  • 建築可閱讀
    勾犇 圖松江方塔、國際飯店、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歷史建築信息可在掌上隨時「閱讀」。今年來,上海繼續推廣「建築可閱讀」工作,已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通過音視頻、圖片等吸引更多遊客走近歷史建築。目前,相關產品正在從掃二維碼呈現人文歷史,逐步向開發特色文創產品發展。這正是:參訪歷史建築,故事掃碼即知。品味城市記憶,文旅融為一體。
  • 簡約風閱讀架,可多角度調節很實用
    雖然現在電子閱讀很發達,但還是有很多人是喜歡看實體書的。這段時間跟小夥伴們一起約著看書,分享讀書心得也是超開心的。不過就是低頭時間久了會覺得脖子酸(我想因為不是因為老了吧),日常中低頭的時間真的有點多,感覺有點累,所以找了一個閱讀架,可以把書立起來,這樣頭不用低著,看書感覺相對舒適一些。這款是晨光的閱讀架,塑料材質的,蠻輕便好收納的類型,簡約的白色,很INS風,放在很多書桌上都很合適,是好看的。
  • 方便麵做出的拌麵營養美味,簡單不簡約
    一個人,因一碗熱面而飽暖,吃飽,吃暖,滿滿的能量,復活中……第一步:開水下鍋煮麵,小火煮兩分鐘,瀝乾水分。第二步:碗中放調料包加醋、香油、辣醬、白砂糖攪拌均勻。第三步:蝦去掉蝦線,熱油冷鍋煎熟,撒點鹽和黑胡椒,菜碼加黃瓜絲。
  • 森若雅談健康簡餐,無簡約不「輕食」
    僅僅從健康輕食已成為商業地產裡固定的業態配比類型這一點,就可窺見端倪。  「輕食」到底是什麼呢?  可以說它是一種健康簡餐。更具體一點,它其實是一種強調簡單、適量、健康和均衡的飲食習慣。「輕食」食物要儘量符合「三低一高」原則(低糖分、低脂肪、低鹽分、高纖維),以低熱量的食材,取代大魚大肉。
  • 富裕的奧斯陸,簡約大氣的建築風,斑駁的老教堂
    富裕的奧斯陸,簡約大氣的建築風,斑駁的老教堂說實話對於挪威的印象一直以來都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富」,就算是在很小的城鎮地區,消費水平也是高的出奇,這次要說的地方是奧斯陸,這座城市的面積非常小,可看的景點少而且集中,安排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了,在到達這座城市之前,一定要做好花錢的準備,
  • 手把手教你拍出簡約而不簡單的照片!
    下面就來傳授你一些「簡約秘籍」,教你如何拍出簡約而不簡單的「小心機」照片!尋找乾淨自然的背景乾淨整潔的場景,永遠是拍攝極簡照片的最佳場地。因此,只要你的背景足夠純淨,就能讓那些畫面中的主題顯得簡潔有力!
  • 十日談|秋色裡的春色
    然而今年特殊,能否像往年一樣照常進行,誰也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了人類,數月以來,世界一直處於疫情之中。我居校園,每天會沿著外牆的內道走一圈,用時大約一個小時,是散步,也是觀風和思考。春天的時候,教室幾無燈光,圖書館也貼了封條。學生不在校園,仿佛樹沒有葉子,鐘沒有聲音,杯沒有酒,難免顧盼茫然而傷感。
  • 高筍這麼做真好吃,不煮不煎不炒,3分鐘做好上桌,太簡單了
    與其獨立,不如眾樂,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圖文/小談食刻喜歡玩水好像是小孩子的天性,而在農村,玩水可不僅僅是玩,還有那脆甜可口的美食,比如說稜角、馬蹄、蓮子等等。雖然每次都能如願以償的嘗到這些美味,但回家以後卻避免不了一頓暴打。童年中吃和打仿佛是聯繫在一起的,不過有一種情況除外,就是大人們自己下水獲取食材,自己在岸邊等。這種下水獲得的食材就是高筍,四月就愛吃這菜,口感鮮嫩又清香,瘦子可不要常吃,越吃越瘦。高筍的名字各個地方叫法不一,有的稱它茭白、茭瓜、菰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