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召開專屬爸爸的家長會#對於學校和學生家長來說,家長會可以說是年年都有。作為教師和家長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家長會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長沙市某中學召開了一次別具一格的家長會,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點讚。
一場以「爸爸去哪了」為主題的別開生面的家長會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中可以看出,這場「聲勢浩大」的家長會令人眼前一亮。按照學校要求,必須由學生爸爸參加,而且還要西裝革履打領帶。由眾多學生家長組成的「爸爸天團」場面相當壯觀,堪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場家長會。
對於這所學校的做法,很多網友也對這樣的特色家長會給予了高度贊同。有網友甚至調侃:
「通過這次家長會,爸爸們談成了上億的項目。」
「哈哈,頭一次看到全班同學的爸爸集體出現。」
「這種活動應該經常組織,都是家庭成員,孩子的學習問題應該共同承擔,而不是由媽媽一人操勞。」
「這才是爸爸該有的樣子,滿滿的儀式感。」
根據老師的分享,這次家長會「爸爸們」不僅準時出席了家長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家長會上都認認真真做了筆記,老師也在家長會上分析了爸爸媽媽在學生教育上各自不可缺席的原因。
為何引起廣泛關注?
這次家長會之所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其中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對傳統家長會觀念和形式的顛覆。
現代社會雖然夫妻之間關係日趨平等,但大部分家庭還是會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教育孩子的責任大部分還是壓在媽媽們身上。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觀念較先進的家庭爸爸會分擔這份責任,但更多的家庭現狀是:爸爸永遠處於忙碌的狀態。
因此一般情況下,參加家長會的以學生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居多,爸爸的身影總是少見的。所以,湖南長沙這次召開的特色家長會顛覆了大家對傳統家長會的認知,當爸爸們齊聚在家長會這種場合,勢必會引來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第二,儀式感背後的呼籲。
這次家長會能夠引起轟動還因為充滿了儀式感。當爸爸們穿上西裝,打好領帶,一個個精神抖擻地參加學校的家長會,這充分體現了孩子的爸爸們對這次家長會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爸爸們對學生教育的關心回歸。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能去參加家長會就已經不錯了,更不要說配合老師去精心打扮統一著裝,我們習以為常的是爸爸媽媽們經常抱怨學校老師太麻煩。
「沒空弄這個,太麻煩了。」
「差不多就行了,穿什么正裝。」
這是很多家長對待學校要求的態度,這種態度是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尤其不利於學生們自信心的培養。學生們希望家長能充分重視學校給安排的任務,因為爸爸媽媽的態度和表現會直接影響老師以及其他同學們對他們的評價。
如果爸爸媽媽們不重視甚至草草了事,學生們也會覺得沒面子,所以日後對於這種類似的場合他們就會怯於參與,甚至想要逃避。所以,當爸爸們能夠從百忙之中抽出身來,並用滿滿的儀式感展現自己對這次家長會的重視時,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爸爸們回歸了」這股暖流是足以讓大家動容的。
爸爸為何在學生教育中不可缺席?
傳統家庭中「爸爸們」總是認為只要把錢拿回家就可以了,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插不上手的。但在實際的教育中「爸爸們」其實是不可缺席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學生的安全感和對未來生活的勇氣大部分是「爸爸們」給予的,還有學生們的體能訓練也是「爸爸們」參與比較合適。
其二,「爸爸們」撒手不管,教育孩子的重擔完全壓在媽媽身上,媽媽在教育孩子上倍感焦慮,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會把焦慮帶到孩子身上,給孩子施加壓力,很容易導致教育的失敗。
其三,「爸爸們」長期缺席家庭教育容易引發夫妻矛盾,尤其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夫妻雙方容易產生衝突和爭執。而對孩子們來說,因為長期缺少父愛對父親會有生疏感,這種生疏感會使孩子們對爸爸產生畏懼心理,越是害怕就越難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對孩子成績的提升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即便是媽媽天天陪伴在孩子們身邊,也無法代替爸爸的陪伴。因為媽媽給予孩子的溫柔與無微不至的關心,爸爸給予孩子的則是骨子裡的自信、力量、勇敢與冒險精神。所以媽媽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習慣,爸爸則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爸爸和媽媽的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爸爸確實沒時間怎麼辦?
在了解了「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後,很多人還會無奈地感嘆,沒辦法,「爸爸」要養家啊,生活壓力太大啊。其實「爸爸」對孩子的陪伴不在於時間多長,而在於質量的高低。
如果「爸爸」確實很忙,很難像媽媽一樣天天陪伴,但要從百忙中抽出少量時間去陪伴,在這一陪伴過程中,「爸爸」們需要注意:
(1)放下手機,全身心地陪伴和關注。
(2)承擔起給孩子傳遞正確價值觀的重任。
(3)多帶孩子做一些體能訓練。
沒有十全十美,但我們都在努力。
有些網友也對這次家長會提出質疑,他們說沒有「爸爸」的孩子怎麼辦,比如單親家庭,這些網友認為如果老師考慮不周會對這些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但班級總歸是一個大家庭,教師在開家長會前提前考慮這些問題並妥善安排,照顧特殊家庭情況也是必需提前做好的工作。
可能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但不得不說這次別開生面的「爸爸齊聚一堂」的家長會確實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為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都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