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教育孩子時,請家長統一意見!

2020-12-19 芳源與教育

現在的中國家長,尤其愛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尤為關注。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在中國家庭中出現,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幾位家長的意見常常不統一,造成了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的意見統一的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

不聽話,我就告訴你媽媽

就在前兩天,我下班後,回到小區,正走進小區門口的時候,遇到了鄰居家的一對父女。這時,這位爸爸就兇悍地對女兒說:「你不聽我的話,再出去玩的話,我就告訴你媽媽,看你媽媽怎麼收拾你。」

小女孩嚇得哭出來了,一邊哭,一邊對爸爸說:「爸爸,你不要告訴我媽媽,我聽話,我不玩了,我這就回家。」

這位爸爸說:「看來你就怕你媽媽,爸爸對你還算好吧,你就是怕你媽媽。」

聽到這對父女的對話,我想到了這是很多中國家庭的一個現象,就是孩子在家中,對某一位家長有懼怕心理,同時,在家中的另一位家長則扮演和事佬的形象。

想到這裡,我想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認同孩子對不同家長的態度,但是,這種態度常常也會讓孩子變得兩面派,在懼怕的家長面前,很乖巧,在和事佬家長面前,很放肆很任性。

有時候,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旦意見不統一,一個罵,一個就護著,使得孩子一下子就要躲到護著的家長背後,這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是很有益處。

圖片來自網絡

孩子該上哪一所國外大學

在孩子的很多問題上,家長們一旦出現了分歧,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讓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好。

我的父親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有一位出色的女兒,他的女兒很想出國留學,於是,家裡就開始討論起來。

起初,兩位家長討論的是,要去哪一個國家留學,媽媽主張去加拿大,爸爸主張去美國,就這樣他們開始了幾個月的爭論。

眼看就要高三了,他們的女兒就在家裡一片爭吵中度過。他們爭論不休之後,他們的女兒覺得很煩,她說:「你們究竟要我去哪一所大學,哪一個國家,不要再這樣煩了,時間都被你們浪費了。」

他們找到我的父親,一起討論,我父親的答案是:聽你們女兒的意見,讓女兒來做主。你們家長已經討論到這樣了,還是沒有結果,你們的女兒一定著急了。

他們的女兒聽到我父親的話之後,微笑著說:「叔叔,我想去加拿大留學。」

幾個月的爭論總算是結束了。在這裡,我想說,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分歧,很可能給孩子造成困難,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圖片來自網絡

爺爺奶奶的心頭肉

除了在爸爸媽媽之間會產生意見不統一的情況,這種情況還可能出現在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之間。

我有一位朋友,她有一個寶貝兒子,兒子今年剛剛三歲。因為是個兒子,所以,孩子的爺爺奶奶尤為疼愛,總是把孫子捧在手心裡。

就在孫子學走路的時候,朋友主張,讓孩子自己沿著房間裡的動線走動,而孩子的爺爺奶奶卻要抱著孩子走,朋友就感覺長輩的方式不同。

當朋友想教會孩子自己吃飯的時候,孩子的奶奶說:「不用教啊, 現在就要餵孩子吃飯,不能這樣,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自己吃飯了。」

在與孩子的爺爺奶奶相處中,我的朋友覺得長輩的觀念有些落後了,自己的新觀念長輩們不同意,想當面和孩子的爺爺奶奶說,又怕冒犯了他們,不說,又覺得對孩子的教育不利。就在這樣的矛盾中,朋友找到了我。

我給出的意見是:請朋友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之下,與長輩們好好談談,我相信,孩子的爺爺奶奶聽了你的想法,你的理由之後,他們會有所改觀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現在很多年輕人,上班忙碌,只好讓長輩們帶著孩子,之間總會產生矛盾,但是,我們要極力去解決這個矛盾。

圖片來自網絡

那個為別人淋雨的小女孩

前幾天,我的一個同事,告訴我她的女兒的一個小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同事的女兒叫做小怡。小怡今年上幼兒園中班了。放暑假了,同事給小怡報了一個繪畫學習班,小怡特別的高興。

這幾天,天氣總是多雨,在出門前,同事給小怡帶上了一把她最喜愛的小花傘。

那一天,下了很大的雨,小怡回來的時候,全部淋溼了。同事下班後,就問:「小怡,媽媽不是給你帶傘了嗎?你怎麼還是淋溼了呢?」

小怡說:「媽媽,我在班上的一個小夥伴,沒有帶傘,而且他們家比我們家遠,我就借給他了。」

同事一聽,馬上對小怡說:「小怡,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媽媽給你點讚。」

但是,小怡的爸爸卻說:「小怡,你傻不傻啊,有傘,當然自己撐傘,還管別人幹嘛。」

同事說:「你就不懂了吧,小怡這叫助人為樂,對吧,小怡。」

小怡的爸爸說:「現在哪有什麼助人為樂啊,你這不是在教壞孩子嘛。」

同事說:「我這哪裡是教壞孩子,小怡,別聽你爸爸的,聽媽媽的。」

小怡說:「媽媽,我該怎麼做呢。我不知道該聽誰的。」

同事說完,我就問同事:「你和小怡的爸爸之間,教育孩子的觀念常常不統一嗎?家庭教育裡最忌諱的就是這個。」

同事也感嘆時常會因為在教育小怡的問題上,產生不同的意見。

圖片來自網絡

家庭教育中的手錶效應

看完以上幾個例子之後,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這就是家庭教育中的手錶效應。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找一個人,請他進入一間房間,裡面有一塊手錶,心理學家問他:「請問,現在是幾點了?」那個人一款手錶就說:「現在是上午10點整。」

接著,心理學家又帶著他進入另一個房間,房間裡有兩塊手錶,心理學家問:「那麼,現在是幾點了呢?」這個人看了第一塊手錶,他說:「現在是上午十點一刻。」心理學家問他:「是嗎,你再看看另一塊。」另一塊手錶上顯示著上午十點三刻,這個人猶豫了,心理學家問:「現在是幾點了呢?」這個人含含糊糊地說:「不知道。」

這就是著名的手錶效應。

圖片來自網絡

家長要取得意見統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意見很重要,如果家長們意見不統一,就會讓孩子迷失方向,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會讓孩子兩面派。

家長如果真的是意見不同,那麼,可以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進行一次徹底地溝通,好好談談各自的想法,爭取家長之間的意見統一。

寫在最後

除了家長們要取得意見的統一之外,家長們平時也要積極地,一起學習一些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這樣才能與孩子同步,與時代同步。家長之間的意見也更容易統一了。

相關焦點

  • 用教育APP須先看30秒遊戲廣告?新規向家長打開監管通道
    中小學生新學期一開學,批改、檢查作業就成為老師和家長都無法迴避的問題。網際網路時代,在線學習、在線作業也是很多家長和學校順勢而為的選擇。然而,據光明日報報導,開學伊始,北京市西城區一位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卻發現,孩子在一款教育APP上複習功課時,竟然必須先看30秒某手機遊戲廣告,才能進入正題。
  • 請家長別再說孩子不行了,父母的嘲諷式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請家長別再說孩子不行了,父母的嘲諷式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現在在這個注重孩子教育的社會,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的第一位,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需要好好培養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從小給孩子打好學習的基礎是第一位的。
  • 當今教育界,家長對教師的意見越來越大,是什麼原因?
    第一,要求多,就意見大。這要求是雙方面的,所以意見加倍!一方面,家長要求更高了更多了!現在都把孩子看得金貴,寵溺也好,嚴厲管教也好,父母做就沒問題,老師做父母就可能有意見。管的鬆了太寬容了,覺得老師不負責。管的嚴了又覺得老師太苛刻沒感情。
  • 《虎媽貓爸》:極端的教育方式,只會害了孩子,4招或讓家長受益
    從早教到早託,再到各種興趣愛好的培養,各種輔導班,再到各種課外複習資料,課外書籍無不彰顯著家長們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成長的在意。但是由於經驗的匱乏,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誤區,選擇了錯誤的教育方式。而錯誤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往往就是不好的後果。
  • 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每部電影都會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懂了受益終生。還有一些電影非常有教育意義,對育兒有幫助,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比如去年很火的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青春期女孩的成長曆程,家長通過電影可以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孩子通過電影可以明白成長必經的過程,更懂得珍惜現有的生活。這樣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對家長和孩子都很有啟發。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老師教學生磕頭大禮,感恩教育就是這?
    近日安徽一所小學內,趙老師對本班的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他帶領著班裡的孩子們一起下跪磕頭,這個動作是要孩子們回家給家長做的。這段視頻一經爆出,立刻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反對。許多網友稱趙老師的學生對家長行下跪禮是形式教育,這樣的"感恩教育"只是老師為了迎合家長的一場作秀,只能從心理上滿足家長,並沒有教會學生什麼是感恩。而從家長們向老師反映的情況也可以看出,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還是停留在言聽必從上,他們認為孩子聽自己的話便說明孩子孝順,不聽自己的話便是不孝順。
  • 八部門:學校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收費和植入廣告
    中國網財經9月5日訊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今天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全面治理教育移動應用亂象,補齊監督短板,規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開發供給質量,營造優良發展生態,促進教育移動應用有序健康發展。2019年底,完成教育移動應用備案工作。
  • 打罵是最無能的教育,孩子犯錯,聰明家長用6句話搞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犯些錯誤,而很多父母不管事情的緣由,就對孩子打罵一頓,教育一番。然而父母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而且往往事情還得不到解決。那麼孩子犯錯,父母到底該如何處理呢?不要批評,只要六句話就搞定。
  • 家長,請讓孩子「自由生長」!
    導語:家長,請讓孩子「自由生長」!「望子成龍」是中國父母的傳統思想。為了子女能成才,父母可以不惜成本,甚至說他們可以捨棄一切。 在望子成龍的這條道路上,中國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了。那麼父母的這些付出,對孩子來說到底是有沒有用呢?
  • 班主任在家長會上講:具備這些特點的家庭,很難把孩子教育好
    王老師所在學校每次召開家長會時,都是全校統一進行,家長會第一項內容是家庭教育講座(以視頻形式進行,家長們在各班收看),結束後便是各班學科老師分別講話,針對所教學科中存在的問題,班上同學表現給家長做以匯報。最後一項是班主任答疑,針對家長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解答。
  • 教育|紀錄片推薦——日本教育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紀錄片從上學的路上便開始了,日本家長接送孩子大多使用自行車。圖片來源於紀錄片在日本,大眾普遍認為3歲的孩子就應該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對於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會採取果斷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完成的教育方式。
  • 孩教圈:專注0-12歲孩子家庭教育,家長UGC互動平臺
    孩教圈是一家服務於孩子的教育社區,以0-12歲處於幼教、小學階段的孩子教育為核心,延伸到初中、高中、大學等階段,家長與老師交流互動平臺。孩教圈最大的價值在於,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突破目前教育資源在空間、時間的限制,從而幫助更多家長掌握更好的孩子教育理念。
  • 幼兒園教育隨筆:當家長把孩子交給了我們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教學日記>正文幼兒園教育隨筆:當家長把孩子交給了我們   已想不起在何時何處看到的那首小詩,只記得當初讀了之後帶給我很大的觸動,
  • 家長如何利用《萌雞小隊》《小豬佩奇》等動畫作品教育孩子
    1、父母為孩子挑選動畫我們小時候能看到的動畫片幾乎全國統一,小時候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各國動漫形形色色,網絡十分發達。 孩子們接觸動畫片的途徑已經擴大了。 父母一定要和睦相處,積極為孩子們挑選優秀的動畫片。
  • 為什麼家長總和孩子有這麼多矛盾?這取決於家長能否「看見」孩子
    當孩子與父母交流時,注意到父母沒有認真聽,孩子就會感覺受到傷害,感到憤怒,並不再有興趣繼續談話。也許是因為你太忙了,沒時間和孩子坦誠交談,沒時間聽他們說話,也注意不到孩子的情緒。在這種狀態下,家庭矛盾的產生也只是時間性的問題。
  • 孩子迷戀看電視劇多與家長教育有關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正文孩子迷戀看電視劇多與家長教育有關 2012-12-18 14:1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 孩子幻想中的夥伴愁壞家長,教育專家:這是在向家長敲警鐘
    你知道孩子的幻想夥伴嗎?最近就有一位家長因為這樣的事情向網友和教育專家們求助了:最近他家的孩子每天都對著空氣喃喃自語,像是在和一位看不見的朋友說話;雖然這位家長不相信鬼神之說,但也覺得這不能等閒視之,可又不敢貿然的去直言「孩子的朋友都是假的」,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如何下手。
  •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教育是硬仗!
    成為眾多家長擔憂的點。 並不是不願意孩子上體育課,哪個家長不想孩子身體素質優秀,制度之下,學術教育中成績是孩子必須第一位重視的,所以對於大部分家長是無奈,全面發展也是重擔。 當家長們反對美育納入中考時,究竟在反對什麼?背後值得深思。
  • 當今教育界,家長對老師的意見越來越大,導致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回家還要家長檢查作業,乾脆我當老師算了!」「一年級誰不會教?不就是1+1=2啊!」當今教育界,家長們對老師的意見越來越大,原因是什麼?許多老師反映,不上課時自己說話溫溫柔柔的,一上課基本都是靠吼;許多家長反映,現在老師沒多少知識,歪門邪道倒是不少。以前家長和老師相處地好好的,怎麼現在卻成了「仇家」?我覺得,原因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