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相比美國,日本消費變遷與我們的相同點更多,更值得參考和借鑑。
日本在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後,又遭遇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的破滅,日本商業在短時間內極速成長,又在短時間內極速承壓,在風雲變幻間已習得一套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商業發展方法。
日本商業的今日,暗藏中國商業的明天。經過多年的高速開發,中國商業開始放慢腳步冷靜思考,中國未來零售業的機會在哪裡?
為從日本的零售業態變遷中,找尋線索和規律,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創新分會、贏商網、贏才商學院、加得商業聯合組織發起的【日本考察·探索文創匠工之思發現創新商業新機遇】之旅,將於11月24日盛大開啟。
此次日本商業考察之旅將以系統化考察+深度主題授課方式展開,同時涉及體驗次世代/ACG文化、品牌交流晚宴、對接海外品牌資源等特色安排。(具體考察項目、考察特色、考察須知等信息詳見文末圖片)
為期六天五晚的旅程,我們將考察到不同類型的開發項目、風格迥異的主題街區及頗具代表性的創新商業業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兩篇已先後介紹了開發項目和主題街區,本篇將目光放在兩大創新業態上,一個是有著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美譽的「代官山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另一個是以跨界合作形式存在的新形態文藝商店「la kagu」。
1
代官山蔦屋書店:新生活風格能量據點
有著「全球最美書店之一」及「日本最大連鎖書店之一」等美譽的「蔦屋書店」,在過去十年來,以平均每年 1.6 倍開店數、1.7 倍營收增速的數據,成為全球從業者的學習研究對象。
它的誕生直接顛覆了傳統零售業的商業模式,從80年代就已經在踐行如今我們才開始討論的新零售、會員制經營、複合式商業、體驗式消費等。實踐證明,在實體書店和紙質書蕭條年代,蔦屋書店奇蹟成為倖存者,而且還擁有超1400家分店,每月銷售額都達到上億,佔據日本市場90%份額。
在蔦屋書店的上千家實體店中,代官山店是其最經典的代表作。2011年,位於東京澀谷區代官山的蔦屋書店成立。代官山屬於東京中高階級住宅區,與繁華奢侈的高級商圈不同,代官山的氛圍更寧靜高雅。
從書籍到音樂、電影、周邊、咖啡等,蔦屋書店將其職能從單純的書店擴大成複合文化生活空間,欲打造成向當下年輕人傳遞生活風格的能量基地。蔦屋書店通過用戶經營邏輯重塑,將蔦屋書店打造為除了辦公室和家外,人們最願意去的地方。
首先是產品創新。與傳統書店按照體裁、行業、領域來分類不同,蔦屋書店按照消費者具體生活場景作為切入口,如料理、旅行、車、健康美容、家具、電影等進行分類,就這幾個領域最優質的書籍雜誌拿到獨家經營版權。因此,蔦屋書店不求大而全的SKU,而是判斷消費者真正喜歡的才售賣,從而在細節上為消費者營造更多獨特的體驗。
其次是模式創新。蔦屋書店將經營模式定為「LifeStyle & Contents」生活方式及其內容、「Platform平臺」。針對 C 端消費者用戶做蔦屋生活用品、各類家具藝術品、書店書籍的內容覆蓋全球的潮流生活方式。針對 B 端城市客戶,設計和建造了 T-SITE 文化生活中心,幫助國家解決公共設施的規劃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所以,它與傳統書店不同的是,蔦屋書店以規模效應將企業內部能力外部化,通過賦能式擴張做增長。
最後是制度創新。蔦屋書店用T-point 會員體系,打通消費全場景 ,依靠獨有的 T-card 制度,打造為可以在蔦屋建設的任何空間綜合體中的任何場景使用,也可以在其特約加盟企業中消費。截止 2018 年 9 月,蔦屋書店的加盟企業數達 940928個,包括日本最大的加油站、消費者身邊高頻的宅急送、羅森便利店等衣食住行場景。通過積分體系與合作商家形成強大的數據聯盟,蔦屋書店因而建立起強大的護城河。
2
la kagu:反商場的體驗式消費
la kagu位於有「小巴黎」之稱的東京新宿區的神樂坂街區,這裡既瀰漫著日式的傳統與精緻,又處處流露著巴黎的浪漫氣息。
2014年開業的la kagu前身是建於1965年的新潮社書庫,由建築大師隈研吾以「衣食住+知」為理念,將原本廢棄的倉庫打造成現在的集時尚、文藝、日常於一身的「生活方式複合店」,實現華麗轉身。
改造後,在保留傳統基礎上,也賦予la kagu建築新的文化與潮流的價值。商店坐落於小丘的頂端,面朝熙熙攘攘的街道。位於一樓的落地窗加上建築外圍大面積暖色木製臺階,隈研吾將有機的形狀與下方筆直的人行道自然相接,構成和諧的大整體。空間內部則採用了簡潔、利落的銅梁柱設計,配合溫潤的木色家具,讓質樸空間看起來格外舒適。
一定程度上來講,la kagu創造了一個商業新零售方式典範。和傳統目的性消費模式不同,la kagu先有內容、創造體驗,使之成為一個大眾願意去的場所,之後才有消費情形發生。所以它是反商場的體驗式經濟。
la kagu的核心理念是「REVALUE(再評估)」,著眼於不因時代變遷而變化的生活中真正的好物,依靠用戶屬性來整合商品,滿足目標消費群體多元化購物體驗,從而打造全新的「衣食行+知」的生活方式。
la kagu一共有兩層,一樓是女裝、生活雜貨、咖啡空間。一樓的生活雜貨空間由岡尾美代子負責展示,包括世界各地搜集過來的獨特設計和復古器具。店內販售的服裝品牌包括了CHLOE、MARNI、J.W.Anderson等,匯聚了剪裁內斂但充滿結構細節的各類單品。家居區域更是回歸生活本質的一種體現,從設計感極強的燭臺到獨有的la kagu合作款香氛,正是各個角度對自我生活的一種升華。生活雜貨區由無印良品設計師岡尾美代子擔任選貨主理人,挑選了來自日本、法國和瑞典的各式烹飪餐具。
二層是男裝、書店、家具、藝文講座空間。二樓的講座空間「soko」會定期舉辦售票性質的作家講座,而賣場也會不定期結合作家,以創作者的經驗推薦商品或書籍。文具空間會依照季節節慶,更換進貨的主題。其他部分則販賣各種精選出來的文具品牌或桌上辦公小物。男性時尚部分則由買手田中行太擔當,他以「現在有這個就好,現在還想要的東西」為主題,挑選男性時尚品牌。
在這裡,各行各業的精英運用自身豐富的經驗與專業知識,因地制宜地擺放各種物品,打造出最適合la kagu的布局。正因為有這些精英的出謀劃策,才讓la kagu變得與眾不同。
la kagu的成功,意味著商業要依靠用戶屬性來整合商品,如果還只停留在單體業態的提升,也許很難達到「質」的飛躍。
消費升級下,如何在既有的商業模式框架下,將邊界無限擴大,讓原本以為的限制不再是限制?如何站在消費者角度重視微小細節體驗,讓其在新商場發現驚喜之旅,與在地產生更多連結?帶著未解之謎,不妨一起踏上日本商業考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