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雪山,也是世界海拔最低、最年輕的冰川

2020-12-12 清風視界

達古冰川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脈,是世界上最為神奇的山脈,同時也是世界上罕見奇特的自然風光最為多樣和最為豐富的地區。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境內,系罕見的現代山地冰川,是阿壩州繼九寨溝、黃龍後開發的又一精品景區。

冰川俗稱冰河,是由積雪形成並能運動的冰體。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它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

世界上海拔最低、年紀最輕、離城市最近的冰川

千百年來,達古冰川就似一位深居閣中的姑娘,一直不為世人所知曉,直到1992年日本科學家才通過衛星發現了隱匿於崇山峻岭之中的她,並於同年8月遠渡重洋來到黑水,對她作了為期一周的考察,發現是它世界海拔最低、面積最大、年紀最輕的冰川,也是離城市最近的冰川。

「達古」是藏語的音譯,意為一條美麗的深溝,到了達古冰山,你就會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很貼切,因為這裡集冰川、雪山、彩林、高山湖泊、林海、古冰川地質風貌為一體。達古雪山山頂終年積雪,氣勢磅磗,山峰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達古冰山的索道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中國海拔最高的客運索道」,乘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客運索道上到冰山上,流雲冰湖、巍巍群山從腳下掠過,整個山體從金燦燦的松林變成白茫茫的冰山,一覽無餘。出了索道就是4860米的海拔高度。而海拔5200多米的達古雪峰覆蓋著厚厚的雪,雪下才是冰川。每年只有七、八兩個月,積雪融化時,冰川才得以顯現。

索道站的一樓就是索道出入口,同時也提供了很多休息的座椅。出了索道口就是一片純白的世界,在藍天下,這一切都是那麼純粹與安靜。二樓是一個咖啡館,它是海拔最高的咖啡館,被稱為最孤獨的咖啡館。除了可以提供咖啡飲料,還可以提供吸氧。這裡視野開闊,三面觀景,每一面所看到的景致都不相同。

我們來到達古冰川時是正好碰上一場大雪,大雪紛紛揚揚,漫天飛舞,從天而降。舉目望去,遠處冰川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從達古冰山景區出發前往冰川,首先就要穿越景區的原始森林,穿行於林間,只見高聳挺拔的各種樹木層層疊疊、遮天蔽日,使人頓生幽靜、神秘之感。林中,高几十米,幾個合圍粗的古樹比比皆是,色呈翠紅,鬆軟的苔蘚和厚厚的松針鋪向密林的深處。

步行進入山中,山路沿著一條小溪蜿蜒而上。沿途小溪匯集的支流形成一處處跌水、深潭和瀑布。

雄渾的群山,連綿沒有盡頭,山頂埋在大霧中,讓人望眼欲穿,分不清雲層和皚皚白雪,這一切組成了一幅仙境般的畫面。山腳下是普通的藏家,房屋被雪山映襯著,他們的房屋都是原木搭建,氣質獨特,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夢幻的世界裡。

距離達古雪山山腳最近的是情人灘,情人灘上一條清澈的小溪恣意流淌,它彎彎曲曲繞著彩林、衝刷著紅色的巖石、漫過柔韌的草甸,最後匯聚成靜影沉璧的情人措,彩林、白雲、藍天、雪山、飛鳥一一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兩個一樣鏡中的世界。

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雪山

達古冰川給紅軍長徵歲月留下了印記,這裡的紅色文化源遠流長。達古冰山是紅軍長徵時期翻越的最後一座雪山。紅軍在達古冰山周圍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其中得到了當地淳樸藏民的糧食和人力的支持,最終戰勝了種種困難取得了偉大勝利,為長徵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為紀念當時的偉績,達古冰山景區將「紅軍橋」、「紅軍湖」作為景點的名字。

1935年至1936年,紅軍長徵在阿壩州境內戰、停、留達16個月之久,創建了各級蘇維埃政府和少數民族革命政權,先後在阿壩州召開了10次政治局會議,確定了紅軍北上抗日等關係中國革命命運的重大戰略方針。

紅軍在阿壩州境內翻越了五座大雪山,其中兩座在達古冰川景區內。1935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一、四方面軍近9萬人次,翻越了第四座大雪山——昌德雪山,第五座大雪山——達古雪山,並在達古雪山下的毛爾蓋,召開了長徵途中最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毛爾蓋會議",因此達古冰川聞名世界。

這個廊橋是三達古居民生產生活的交通要道,也是紅軍當年翻越達古雪山北上毛爾蓋的重要路徑,故取名「紅軍橋」。以前這裡只是一座搖搖晃晃的索橋,為了讓更多的人記住這段歷史,更多人瞻仰紅軍長徵遺蹟,經過幾次翻修,現在橋廊兩邊還有紅軍長徵在景區的一些文字和圖片的介紹。

據記載,1935年07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帶領紅一、四方面軍翻越昌德雪山,在這裡宿營,起灶做飯、飲馬湖邊。紅軍走後,當地藏民為了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這才取名「紅軍湖」。

溪水向下奔流,到了紅石灘,河道兩邊突然出現大片殷紅如血的石頭,有人說那是紅軍過雪山時鮮血染紅的,當年,紅軍在阿壩州境內翻越了五座大雪山,其中兩座在達古冰川景區內,它們分別是昌德雪山,海拔4283米,達古雪山,海拔4752米,這片紅石灘便是必經之路。

其實石頭上布滿的紅色物質,是一種微生物,在高山特有的生態環境內得以繁衍,構成生命與歷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觀。據說只有在空氣品質很好的情況下,這種苔蘚才能夠生存,曾經有遊客想將這種石頭帶到大都市,結果還沒到成都就發現石頭上的紅色褪了,因為空氣品質不好,導致石頭上的苔蘚無法生存。這些紅石只能遠觀,千萬不要去觸摸或者踩踏。

傳說,古時此地缺水,西藏一高僧騎犛牛路過此地,犛牛噴水入窪地形成此湖,當地人從此安居樂業,後人將此地改名「神牛湖」。而現在的神牛湖邊,確實有很多的犛牛。

達古冰川與九寨溝、黃龍、臥龍大熊貓棲息地三處世界自然遺產遙相呼應,與藏羌文化走廊和大草原相鄰,與雅克夏雪山、客龍溝、色爾古藏寨、奶子溝景色相連。

達古冰川景區是集達古冰川的秀麗、原始森林的神秘、高山瀑布的壯美和野生動物的樂園為一體,構成的一個多彩的立體生態世界,一個同時擁有川西彩林和雪山冰川的絕佳目的地!

相關焦點

  • 解讀長徵(11):紅軍長徵先後翻越了哪些雪山?
    「雪皚皚,野茫茫」,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經過的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爬雪山,過草地」,是對紅軍長徵艱苦狀況、奮鬥精神最簡潔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 雪山行軍,是紅軍長徵中最艱苦的行軍之一。紅軍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人跡罕至,白雪皚皚,山高谷深,氣候變幻無常。
  • 重走長徵路,翻越大雪山!黑水,等你!
    這裡,就是雅克夏雪山,海拔4743米。1935年7月2日,在共產黨的決議下,紅軍開始翻越雅克夏山,這座被藏民稱為「犛牛都無法通過的地方」。作為紅軍在黑水第一座翻越和翻越次數最多的雪山,如今,雅克夏已由昔日的「險途」變成了「坦途」。
  • 重溫紅色瞬間,銘記長徵精神:紅軍翻越過的幾十座雪山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體能大比武要進入第七個賽段、「夾金山段」的賽程了,之所以叫「夾金山賽段」,這是一段翻越重重雪山的艱難歷程——《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美國記者斯諾曾經統計過:紅軍在長徵途中一共翻越了18座山脈,其中5座是終年冰雪覆蓋的雪山。
  • 長徵路上:紅軍翻越過的雪山竟然非一座 個個挑戰難度非比尋常
    長徵路上,毛主席帶領下的中國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成功走過25000裡長徵。這在一些人看來,說紅軍爬雪上,其中爬過的雪山,往往會認為是爬一座很大的雪山。其實不然,紅軍在長徵中爬過的雪山,可絕對不止一處,而是大大小小很多處。其中主要的4處:大雪山、夾金山、夢筆山、打鼓山。
  • 紅軍長徵途中翻越雪山為什麼難?
    青藏高原東部的川康邊界地區,橫亙著許多高大山系,雪山連綿,積雪終年不化。三大主力紅軍長徵途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打鼓山、拖羅崗、折多山、哈巴雪山等幾十座雪山,很多紅軍戰士犧牲在雪山上。 翻越雪山為什麼難?
  • 紅軍翻越的最後一座雪山,其中隱藏著神秘冰川,遊客可乘纜車穿雲
    在四川西部的阿壩州,有著很多著名的高山景區,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達古冰川。 冰川是高山地區的一種特殊自然景觀,多形成於冰川期,少部分保存到了現代,達古冰川就是其中的一座。
  • 紅軍長徵翻越的最高雪山在丹巴!(圖)
    (黨嶺雪山是紅軍長徵時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黨嶺雪山系橫斷山系大雪山脈的北段。整個黨嶺雪山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南北走向,主峰夏羌拉(藏語意為美女神仙山) 海拔5470米,聖潔美麗的美女神仙山,歷來被列入以墨爾多山為中心的四周群山中的重要神山之一。被當地藏民視之為神山,參拜者絡繹不絕,成為藏區信教群眾朝拜的聖地。在主峰周圍林立著28座海拔超過5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群峰簇擁、雪山相連、氣勢磅礴的壯麗美景。
  • 六盤山: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1935年,紅軍長徵翻越六盤山時,正值仲秋,天高雲淡,毛澤東詩興大發,留下了氣勢磅礴的傳世名作《清平樂·六盤山》,六盤山也因此名揚四海。雨中的六盤山,滿目蔥蘢,煙雲繚繞……六盤山主峰之上,一座高12米、長60米,由3面紅軍軍旗構成,鐫刻著「長徵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的碑牆,隱約可見。繞過碑牆,拾級而上,就是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
  • 《我的長徵》部隊翻越第三座雪山——亞克夏山
    《我的長徵》部隊翻越第三座雪山——亞克夏山 ——與小崔一起「體驗」長徵路   隊伍在今天早上5:00起床,收拾行李,5:50正式出發,開始向長徵途中的第三座雪山——亞克夏山進發。
  • 遺落在川西高原上的最後秘境,冰川、雪山、彩林、湖泊、一個不少
    達古冰川是被遺忘在川西大山深處的一個人間秘境,直到前些年,科學家通過衛星才發現了它,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面積最大、年紀最輕的冰川,也是離城市最近的冰川。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風光最為豐富的地區。
  • 它是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紅旗漫捲西風
    六盤山位於寧夏、陝西、甘肅三省交界地段,海拔兩千九百多米。因山路曲折,盤旋六重始達山頂故得此名。它是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越過六盤山,意味著紅軍長徵的目的地就在眼前。六盤山是古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也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古代多民族在這裡聚居,成吉思汗徵服西夏時曾在這裡休養生息,整肅軍隊,後病逝於此。六盤山下的涇源縣總人口的97%為回族,積澱著豐富的伊斯蘭文化、濃鬱的回族風情。
  • 七天七夜 紅軍翻越大雪山
    寶興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是雅安市最北部山區,位於夾金山南麓,是全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的發現地,也是中央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起點,夾金山也是長徵途中中央紅軍翻越的首座大雪山。紅軍三越夾金山,在寶興戰鬥了4個多月,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動人故事。
  • 紅軍長徵雪山戰績 你了解多少?
    一說起長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爬雪山,過草地」,其中,雪山是紅軍最艱苦的行軍之一。雪皚皚,野茫茫,綿綿雪山中,紅軍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那雪山到底是指的哪兒啊?幾路紅軍翻越的都是一座雪山嗎? 小編答 紅軍翻越的可不止一座雪山,小編查閱資料粗略數了一下,紅軍三大主力部隊至少翻越了30座不同的雪山。
  • 最「偉大」的山,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現在小車直接開往山頂
    在四川有一座大雪山,它因為是70年前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而被世人所悉知,在更早的137年前一位法國傳教士也在這裡發現大熊貓,它的名字叫夾金山,夾金山的傳奇與神秘也由此開啟。「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
  • 江西籍紅軍將領開路 翻越長徵最後一座高山
    黃開湘率紅軍先頭部隊正面出擊使紅軍翻過六盤山直抵陝北    率紅四團創造了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等經典戰例文/記者金路遙 陳文秀    中國江西網訊 位於寧夏固原境內的六盤山,是紅軍長徵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
  • 紅色之旅(二)、冰川下的達古雪山
    紅軍長徵在阿壩州境內翻越的五座雪山,其中兩座在達古冰川景區內:一座是昌得雪山,一座是達古雪山,達古雪山是紅軍爬過的最後一座雪山。1935年7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徐向前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一、四方面軍翻越昌得雪山來到下達古村宿營,並在此起灶煮飯、飲馬湖邊,為了紀念紅軍豐功偉績,當地藏民把則拉措湖改為「紅軍湖」。
  • 【記者再走長徵路】夾金山: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四川寶興7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董碧水朱洪園)夾金山位於川西,橫亙在寶興縣和懋功(今小金)縣之間,是中央紅軍長徵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強渡大渡河不久,紅軍即向懋功地區挺進。為甩開追在身後的敵人,迅速實現與紅四方面軍的會合,中央紅軍決定,選擇敵人較少的雪山草地一線,達到快速行軍目的。
  • [重走長徵路之十五]磽磧——紅軍從這裡開始翻越大雪山
    當年中央紅軍就是從磽磧出發,開始雪山之旅,1935年6月11號,中央紅軍在順利通過寶興縣城後進入磽磧鄉,13號,中央紅軍率領的部隊也到達磽磧,隨後從磽磧出發開始翻越夾金山。夾金山頂海拔是4114米,山頂終年積雪,連鳥都飛不過去,當時中央紅軍多是南方人,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高的大雪山和這麼寒冷的天氣,又加上當時紅軍十分疲勞,衣服單薄,糧食不足,所以翻越夾金山時,紅軍犧牲了不少人。
  • 紅軍長徵翻越第一座雪山,地形複雜空氣少,鳥都飛不過去
    雪山早已成為最純淨的區域,它常年被積雪覆蓋。當地居民早已習慣山上厚厚的積雪,而遊客來忍受不了雪山的嚴寒。儘管當地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是雪山附近的居民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飲食。居民每天都會在雪山附近放牧,他們會感受到雪山的巨大變化。
  • 阿壩州:這裡讓「爬雪山過草地」成為紅軍長徵的代名詞
    回首二萬五千裡長徵,紅軍在四川阿壩州的經歷最長也最驚心動魄.長徵歷時兩年,而紅軍在四川阿壩州就歷時16個月。他們在這裡翻越過長徵中最艱難的雪山,跨越過最艱苦的草地,留下《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是從那時起,兩個名字「爬雪山」、「過草地」傳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