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支持體育課形式多元化呢?首先,當然是好事,不希望都總拿「貴族學校」來說事兒。一方面,很多人已經說了,這是一個公立學校;另一方面,開設多種多樣的體育課並不是一個特別新鮮、特別難做的事情,並不一定需要體育老師們都是專門的項目科班出身、場地都是完全專業的場地。
類似的事情,其實我自己就經歷過。我當時就讀的是一所還算不錯的公立高中,體育課除了田徑統一上一學期外,其餘學期都是選修自己想上的科目。
不過像羽毛球一般選不上(因為羽毛球場很少),桌球也需要調劑,而足球則報的人總是不夠——這和後來上了大學後的體育選課格局也很像。印象中,高中可選的體育選修課包括: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武術、體育舞蹈、輪滑,此外好像還有一兩項我沒關注過的項目。
學校排課並不難,大家先填報幾個意向,然後教務處用排課軟體統計完了,就可以開課了。當時足球、武術和輪滑應該是專門聘的老師,其他項目就用的現成的老師,而且更早的時候,在九十年代,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學校,就已經開展過選修性質的課程。
那時候「培訓班」還不像現在這樣熱火朝天,或者說,教育還沒有如今這般地產業化,學校反倒承擔了更多的文化課以外的教育任務。這樣的課程通常是在下午,既包括音體美課程,也有一些趣味類和競賽類課程。說這些是想說明,體育課引入選修,以及引入網球、輪滑、武術這些並不是特別新鮮、罕見、高端的做法。
再想想體育課不多元的話一般做什麼,被佔課,田徑,做操,體能健身,備考。可能有些學校會搞出「統一的多元」,也就是大家同學一項運動。但這樣其實有些浪費資源以及難以普適,更何況這其實也已經是某種意義上的「多元」了。
體育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門類,按照德智體美勞的說法,它似乎應該可以和整個文化課體系對標,但是實際上我們只覺得它是一門課程,所以也就習慣於它的單,更準確地說,是「劃一」。
大家經常喊著要重視體育,無論家長、學生、老師、專家、政府都這麼說,但是真正落到實處最主要也就是「體育中考」,除此之外呢?中考畢竟只能體現「體育」成果裡相當相當有限的一部分,如果體育就是為了拿那個中考分,那比學九門文化課就為了拿中高考分可能還要更加局限。理想狀況下,我們首先應該做好體育課程教學與學生日常鍛鍊這兩部分。
而體育課程多元化,個人以為幾乎是稍具規模、稍有條件的學校做好這兩部分的一個很基本的部分。然後,我們應該讓學生們真正學到長期受益的體育技能,這也尤其需要各種各樣的「項目」。最後,更「務虛」一點,學生們應該從體育教學中感受到快樂與充實,增強團隊合作能力、意志力等等,這些,也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統一」的體育教學達到的。
最後,從反面來考慮,在我們現今的社會背景下,是讓全日制公立學校也能教授多元的體育項目好呢,還是讓想學、想玩多元的體育項目的學生只能去社會培訓機構好呢?我個人傾向於前者。雖然我同樣認為,專業機構也不可或缺。
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