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海洋動物腹部發現巨大爬行動物

2020-12-16 澎湃新聞

史前海洋動物腹部發現巨大爬行動物

2020-08-21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iScience CellPress細胞科學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

8月20日,一篇由中國、美國、義大利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研究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 iScience(《交叉科學》)上:一具幾乎完整的魚龍化石骨架在中國西南部的考古挖掘中被發現,令人驚奇的是,在它的腹中還找到了另一具巨大且保存完好的海龍化石骨架。儘管研究人員還不能完全確定海龍是被捕食,但該研究可能是三疊紀海洋爬行動物魚龍是「頂級捕食者」的最古老的直接證據。

*以下中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文為準。

這支國際合作研究團隊由由北京大學江大勇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Ryosuke Motani教授、義大利米蘭大學Andrea Tintori教授、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Olivier Rieppel教授等古生物學家組成。當他們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省興義市烏沙鎮泥麥古村進行挖掘時,發現了一具幾乎完整的化石骨架,這是一種巨大的、外形有點兒類似海豚的、生活在2.4億年前三疊紀海洋中的爬行動物,被稱為魚龍。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魚龍骨架的肚子裡還找到了另一具化石。第二具化石骨骼屬於一種4米長、類似蜥蜴的水生爬行動物,被稱為海龍。這是迄今為止在史前海洋爬行動物胃中發現的最長的化石之一。

儘管研究人員還不能完全確定海龍是被捕食(不排除被食腐),但該研究可能是三疊紀海洋爬行動物,如魚龍——之前被認為是頭足類動物的捕食者——是頂級捕食者的最古老的直接證據。

「如果你觀察生活在恐龍時代的所有類似的海洋爬行動物,實際上我們從未發現其胃裡有類似的東西。」論文作者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古生物學教授Ryosuke Motani說,「我們可以觀察到,這隻魚龍胃裡的東西還沒有被胃酸腐蝕,所以它吃了這些東西後不久就死了。一開始,我們簡直不敢相信,但在花了幾年詳細考察挖掘地點、觀察同樣的標本後,我們終於能夠『吞下』我們所看到的東西。」

魚龍標本。突出的部分即魚龍的胃內容物。

由於很少在海洋動物化石體內發現胃裡的東西,研究人員通常依靠動物牙齒和下巴的形狀來了解史前物種可能吃什麼。雖然史前的頂級捕食者通常被認為有巨大的牙齒和鋒利的切割邊緣,但一些現代頂級捕食性物種,如鱷魚,也可以使用其鈍牙輔以咬合力而不是切割來吃下大型獵物。魚龍也有這種較鈍的牙齒,但由於之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些恐龍時代海洋中的大型魚龍能捕食其他大型海洋爬行動物,科學家相信它們以頭足類動物這樣的小型獵物為食。

然而,此次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在魚龍胃部發現巨大的海龍表明,情況並非如此。「現在,我們可以認真地考慮它們吃的是大型動物,即使它們有能緊咬但不能直接切割的牙齒。」Motani說,「之前有人認為,尖牙可能並不重要,我們的發現確實支持了這一點。很明顯,這種動物可以用鈍牙處理這麼大的食物。」

魚龍牙齒。白色虛線表示上顎的大致齒齦線。

雖然研究人員現在知道魚龍可以吃海龍這樣大的動物,但他們並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就是這隻魚龍殺死了這隻海龍,還是僅僅以它的屍體為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沒有人拍攝下這個場面。」Motani說。然而,有理由相信這不是一種食腐行為:現代海洋動物研究表明,如果海龍先死亡,海龍屍體的四肢會先於尾巴散架和脫落。然而,研究人員在這些化石中發現了相反的情況。海龍的四肢至少部分留在魚龍的胃裡,而在魚龍化石原位20多米外發現了一條斷開的、比較完整的海龍尾巴,這使得研究人員相信這條尾巴是被魚龍這樣的捕食者撕扯走海龍的軀幹部分而留下的。

無論是否是魚龍殺死了海龍並使它成為自己的最後一餐,這塊化石都提供了最古老的直接證據,證明這些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吃比人類體格更大的動物。「我們現在第一次在海洋爬行動物的胃裡發現了一個真正的化石證據。」Motani說,「以前,我們猜測它們以這些大動物為食,但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它們確實以大型動物為食。這也表明,大型捕食的出現可能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普遍。」

化石的挖掘地點如今建成了一座博物館

目前,這支團隊仍在發現這對化石的地點進行挖掘和研究,現在那裡已經變成了一個博物館。「我們在那個發掘場已經挖掘了十多年,但是新的東西仍在不斷湧現。」Motani說,「在這一點上,它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我們只需要看看接下來會發現什麼。」

作者介紹

江大勇

教授

江大勇教授現就職於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史前生命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專業及研究領域為古生物學及地層學(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及其地層、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化學-生物地層學、事件地層學)。

基於對貴州(盤縣、興義、關嶺)、雲南(羅平)、安徽(巢湖、無為)、江蘇(南京龍潭)以及湖北(南漳)等地三疊紀地層和化石的詳細調研、採集和發掘,對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群賦存地層、多樣性組成面貌和演變、全球對比及古環境背景開展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研究,並涉及塔裡木古生代地層研究。以第一作者研究命名了多個魚龍類、鰭龍類等的新屬種,進行分支譜系分析,並重新系統描述長頸龍類、巨脛龍類等,豐富了對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多樣性和演化的認識;討論鰭龍類貴州龍的種內形態變化、個體生長和性雙型;討論魚龍類巢湖龍等捕食方式、胎生起源等;提出中三疊世華南具有強烈的西特提斯生物地理親緣性,但也與南方岡瓦納區存在一定聯繫;討論盤縣動物群和興義動物群等的微演變序列和古環境背景,認為是生物輻射的實證;探討海生爬行動物分異發展和絕滅與全球海平面變化之間的聯繫。

相關論文信息

原文刊載於CellPress細胞出版社

旗下期刊iScience上,

▌論文標題:

Evidence supporting predation of 4-meter marine reptile by Triassic megapredator

▌論文網址: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0)30534-4

▌DOI:

http://dx.doi.org/10.1016/j.isci.2020.101347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動物專題郵票盤點:爬行類、魚類、昆蟲類、史前類
    前兩篇動物專題文章盤點了鳥類和哺乳類,這兩類是較為高等的動物類群。同時也佔新中國動物郵票品種的大部分,其他登上過我國方寸的動物類別還有爬行類,魚類,昆蟲類,以及史前動物。這幾類郵票不是很多,今天圈兒哥就把它們一起盤點一下,作為動物專題盤點的收官之作。
  • 為何史前動物如此巨大,現在動物大多縮水?科學家告訴你真相!
    說到恐龍,看過《侏羅紀公園》的讀者們應該都知道,影片中那些小山一樣的恐龍,每一隻都相當於4、5個人堆疊起來組成的肉山,而恐龍這種生物也只是史前動植物的冰山一角,大多數史前存在的生命體,體積都十分龐大,電影《地心遊記》中就更為直觀全面展示了它們的模樣。
  • 上海海洋水族館兩棲爬行動物特展「五一」亮相
    上海海洋水族館供圖【新民網·最新報導】奇形又怪狀的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在《山海經》裡的遠古時代?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這些生物們已在上海海洋水族館中粉墨登場,將與遊客相約過「五一」。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海洋水族館將推出「奇怪的動物在哪裡」兩棲爬行動物特展。
  • 爬行動物簡史!
    同時,海洋是許多古代魚類的家園, 但也有許多爬行動物 適應了水中的生活。 到了2億年前,另一群半水棲 爬行動物又進化成了蛇頸龍, 它們在水中擁有著 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
  • 古代爬行動物看起來像一隻史前鴨嘴獸
    雖然現代鴨嘴獸的外形可能看起來像十分古怪,但事實證明,史前爬行動物Eretmorhipis carrolldongi與其具有一些相同的關鍵特徵。然而,近年來,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在湖北發現了兩具遺骸與頭骨。遺骸可以追溯到三疊紀早期(約2.51億年前),當時該地區被淺海覆蓋。根據對頭骨骨骼結構的分析,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得出結論,它們曾經有扁平的軟骨喙 - 由於軟骨沒有化石,因此喙本身沒有化石。鴨嘴獸的喙可以令它們通過觸覺感知低能見度泥流中的獵物。鑑於此鴨嘴獸不太依賴視覺,它們的眼睛相對較小。
  •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不是會爬的都叫爬行動物!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不是會爬的都叫爬行動物!,北美洲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等地區也是如今發現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較為集中的地區。,指、趾之間由蹼相連,便於它們進行遊泳,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爬行時,腹部皆需貼向地面、踱步向前,僅有少數體形輕捷的物種能夠疾速前行,世界上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蜥,它的進行程度與地球上2億年前生存的爬行動物近似,楔齒蜥是一類雜食性中小型爬行動物,屬於爬行綱中雙孔亞綱裡鱗龍次亞綱下的楔齒蜥科,是有鱗目、即蜥蜴和蛇類的姐妹群體,最早出現在下三疊統層地層。
  • 動物的爬行——處之泰然,最「經濟」最原始的運動方式!
    原生動物的變形運動雖然是一種原始的運動方式,其運動機制卻並不簡單。人們提出了很多假說來說明其機制,但至今很多問題仍未搞清。在發明了電子顯微鏡後,人們發現變形蟲的內質可以分為兩層,靠近外質的是較為黏稠的布滿顆粒的凝膠層;內層則是液態狀的顆粒較少的溶膠層。
  •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這個叫法本就是不科學的
    02經典爬行動物的範圍眾多現生和史前動物被歸入爬行綱,科學家根據顳顬孔的數量和位置,將爬行綱分為幾個亞綱魚龍此外還設立過一個調孔亞綱(闊弓類),每側只有一個加大的上顳顬孔,下顳顬孔退化,包括蛇頸龍、魚類等史前海洋爬行動物。後來發現,該亞綱是不成立的,闊弓特徵只是對海生生活的適應。
  • 古生物:這些絕種的史前動物今天還活著嗎
    在密碼學領域,研究人員研究了現代科學尚未證實存在的稀有動物。但是這項研究的另一部分包括我們知道曾經漫遊過地球的動物,但我們現在相信已經滅絕了。腔棘魚腔棘魚是我們曾經認為滅絕的活史前生物的最好例子。這條6英尺長的魚從化石記錄中得知,但據認為在6500萬年前死亡,大約與恐龍同時消失。
  • 野生動物之爬行類
    大約在上石炭紀,即2.8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爬行類動物。中生代是爬行類的全盛時代,它們一度控制了海陸空各個領域。到了白堊紀後期,即8000萬年前,爬行動物開始衰落,有許多分支滅絕,體型和重量也大大減少,如今現在最大的蟒蛇長約12.3米,最大的稜皮龜重約865千克,而古代的恐龍有的長約50米。現在的爬行類主要分為龜鱉類、鱷型類、蛇類、和喙頭類五大門類,常見的有蛇、鱷魚、壁虎等。
  • 野生動物之海洋動物
    所謂海洋動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各類動物的總稱。據統計,海洋中大約有16萬之20萬種動物,其中最小的是單細胞原生動物,最大的是長達30米、重約190噸的藍鯨。海洋動物的活動範圍也很廣,從海面到海底,從海岸或潮間帶到最深的海溝底部,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 北極發現15米長史前「巨獸」 堪稱海洋暴龍
    這種史前海洋動物的體長可達15米史前海洋動物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 堪稱「海洋暴龍」挪威化石搜索人員在一座偏遠的北極島嶼上發現了一隻遠古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據挪威奧斯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恩·胡魯姆領導的一個科研組說,經過測量,發現它的體長大約是50英尺(15米),這種能咬碎骨胳的食肉動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海洋爬蟲動物之一,堪稱「海洋暴龍」。
  • 史前動物為啥都那麼大,而現代動物卻這麼小?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們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是大象,而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動物則是藍鯨,相較於人類的體型來說,它們絕對算得上是龐然大物。可是如果與那些博物館中的史前動物化石相比,藍鯨或許還能保住霸主的地位,可大象絕對只能算是弟弟!
  •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要說地球,這個孕育著無數生命的星球,目前為止,經歷了28個時代,從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也叫隱生代,距今約45.7億年。地球自形成以來總共有1.3億生物,已知的未知的不計其數。巨型史前袋鼠適應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它們長著一副短臉,眼睛前凸,一副善於運動的腳爪。身高估計有198~299釐米高,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它們很可能生活在嚴酷、乾旱的氣候中,並且適應了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
  • 5億年前壁畫被發現,這是地球史前文明證據?除非海洋動物也畫畫
    史前文明人類用300萬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了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命,並且只用了1萬年左右的時間就創造出了燦爛的人類文明。據科學家考證,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而地球上的生命也在大約38億年前就出現了。史前文明1870年人們在西班牙的一個叫做阿爾塔米拉的洞窟中發現了大量的史前壁畫。這些壁畫是遠古時期的人類繪畫的遺蹟。巖洞中的壁畫內容主要是一些動物畫像。這些動物有野牛、野馬、野豬、猛獁象、山羊、鹿等等。
  • 史前爬行動物再添成員 英科學家發現翼龍新物種
    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0日報導,英國古生物學家在《地質學家學會會刊》發表論文稱,他們從收藏在劍橋塞格威克博物館和布萊頓布思博物館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該項目的主要作者、英國樸茨茅斯大學博士生羅伊·史密斯研究這些化石主要是為了尋找鯊魚刺,結果發現與魚翅刺類似的無齒翼龍的顎片,但許多細微差異仍可以將它們區分開來。 史密斯表示,新種翼龍顎片與魚翅刺最大的區別是,新翼龍顎片表皮有著與神經緊密聯繫的小洞,這些小洞有助於翼龍捕捉食物,而魚翅刺沒有這些特徵。
  • 老人學動物爬行鍛鍊身體(圖)
    老人正在模仿猩猩爬行。本報記者 甄宏戈 攝  本報訊(記者向芳)昨天早上6點多,北海公園的晨練者突然看到一名老人領著五六人四肢著地,正學著大老虎走路。「這就是我11年前自創的『五獸行』,一種學習動物爬行的鍛鍊身體方式!」老人韓書鎖笑著說,他是第一天來北海公園,打算把這種方法教給更多人。  在北海公園的亭子內,韓書鎖模仿老虎的樣子,兩手向內彎曲、著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身後五六名學員也依樣爬行,引來眾多晨練者圍觀。學員張大爺說,開始看著覺得挺新奇的,一聽韓書鎖說學動物走路能鍛鍊身體,就想跟著學試試看。
  •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史前第一可怕巨獸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都知道,遠古時期的地球出現過很多體型巨大的生物,而史前海洋更是如此,像蛇頸龍、上龍、魚龍這些動物都非常強大,它們作為大型食肉動物,性格非常兇猛,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它們,而是比它們厲害很多的史前海洋巨獸。
  • 地球上10大恐怖的史前動物:第1種可以直接一腳踩死恐龍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在遠古時期生活著許多未知的生物,他們有一些甚至被恐龍還要兇猛可怕,下面就讓我為大家盤點一下地球上地球上10大恐怖的史前動物,其中第1種可以直接一腳踩死恐龍,第8種可刺穿霸王龍堅硬厚重的皮膚
  • 太平洋史前海底發現ET外星人?其實是一種你熟悉的陌生動物!
    然而這確實是一張真實的照片,來自於太平洋史前區域,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探索與研究辦公室的科學家拍攝。發現這傢伙的地方是在東太平洋的皮加費塔海山(Pigafetta Seamount)——海山是海底火山活動形成的平頂巖石區域,皮加費塔海山相當古老,可追溯到6550萬年前至1.455億年前的白堊紀,是太平洋中古老的史前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