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這座麵包窯帶給我們什麼,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
溫度給了我們無窮無盡的創作力。
麵包窯不僅僅是烤麵包
麵包窯是用耐高溫的磚頭壘砌的,窯體溫度可以升至700℃,溫度下降的過程仿佛「鯨落」,長達五-七天我們依靠窯爐的溫度,隨著溫度的緩慢上升、平穩、下降,摸索著實驗了很多料理。
這一次,我們做了全素宴。
我以為一行可以記錄所有,
很快就發現黑板根本不夠大!
今天距離第一天生火已經過去六天,我們的窯仍然保持平均75℃,一盤釀過楊梅酒的楊梅在裡面烘乾,一個瓦罐裡煲著高湯。
如果時間允許,吃飯的人夠多,我還可以繼續用這個溫度做幾道料理。
上面的照片,只擺出了一部分的料理,這也是我們最驕傲的地方。
是誰說燒柴火不環保的?
我們從農場附近的小樹林拉木頭,運用農場的時令蔬果與對地球友好的食材,一小堆柴火創造的溫度,帶給我們一桌豐盛的料理。比起一罐煤氣、一根遠道而來的燃氣管道、一座電站……這裡的碳裡程對比,我就不細算了。
一次窯烤的時間表
---點擊放大查看詳細圖片---
在磚窯面前,時間與溫度的具體數值,不需要精準;而溫度和時間的關係,需要精準。
我們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和專業的麵包房不一樣,我們的麵包出爐時間是一個「大概值」,沒有時:分:秒這樣的「準確值」。
所以,上圖所示時間僅做一個「參考值」。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路易在烤麵包前兩天開始生火,預熱窯爐。
南方多陰雨天氣的時候,柴火潮溼,不太容易把柴火生到旺。因此,窯爐的溫度上升速度會慢,具體何時能燒到預期程度,全憑經驗把控。
每一次窯烤麵包,開始烤麵包的時間都不是一個固定的時間,但是隨著經驗的提升,他會根據柴火的情況,在一個大體的時間段內把窯溫提升到預期值。
而每次烤麵包的種類不一樣,窯爐溫度下降的速度也不一樣。
一爐鄉村麵包與一爐全麥麵包所吸收的溫度完全不一樣:鄉村麵包輕盈,所需溫度更高,但是烘烤時間短,一爐鄉村之後溫度消耗少;全麥麵包厚重,所需溫度低,但是烘烤時間長,麵包吸收窯爐溫度更多。所以我們先烤鄉村麵包,再烤全麥麵包。
溫度與時間的關係,
如上圖所示,隨著入爐出爐麵包的增多,爐溫會逐漸下降,而麵包需要呆在爐膛內的時間也逐漸增加。
料理也如圖所示,溫度高的時候可以製作如烤土豆、煎洋薊等,隨著溫度逐漸降低,製作蛋糕餅乾、燜飯煮湯……
因為磚窯的熱輻射強,熱循環快,保溫性能高,烤麵包與做料理的溫度,我們不使用商業烤箱的溫度值做參考。
比如烤戚風蛋糕,電烤箱需要預熱到175℃,而窯爐在150℃左右即可。
就像所有菜譜給出的方法:「每個烤箱性能不一樣,所需溫度與時間也不一樣。」
磚窯也是如此,溫度與時間的關係,多烤幾遍你一定可以掌握自己的窯與自己的料理的關係。
窯烤麵包之前與之後
---窯烤之前,路易和我會花費大量時間篩麥子,---
研磨,篩麥粉……
接著餵養天然酵種,準備麵團,
同時兼顧燒柴火熱窯爐。
雖然一個月只烤兩次麵包,但是我們的工作是持續整個月的。
---烤鄉村麵包時我烤了土豆蛋子---
---烤麵包結束後,我開始燉高湯。---
料理
因為這次製作的料理特別多,我不再一一詳述。
對哪道料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給我,
我會認真回復適合家庭製作的版本。
1:農場西葫蘆正當季,明火烤西葫蘆佛卡夏
2:鹽烤土豆蛋
3:烤醃漬洋薊(不要問我為什麼洋薊變粉色了,我眼裡噙著淚水。。)
4:煲仔飯
5:時蔬高湯(廚房裡的中流砥柱,美味的關鍵。)
6:KOJI與酒釀燉筍乾(強力推薦)
7:玉米粥(顛覆味蕾的15小時煲粥)
8:溫泉蛋(試驗了好幾次,得到一枚恰到好處的溫泉蛋。)
9:植物油版蛋糕(鬆軟有彈性,雞蛋夠新鮮,不怕沒黃油!)
10:香料麵包糠(真正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