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碧水丹山 生物之窗

2020-12-25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武夷山被譽為「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這裡有210.7平方公裡未受人為破壞的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是我國唯一既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保護地。

  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共記錄高等植物2799種、藻類239種、真菌503種、地衣100種、野生脊椎動物558種、昆蟲6849種。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武夷山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強,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6.72%,先後發現雨神角蟾、福建天麻兩個新物種。(本報記者 劉倩瑋)

  右圖:雲霧繚繞的武夷山大峽谷。

  本報記者 黃海攝

  (「森林中國」全國林業新聞攝影大賽)

相關焦點

  • 武夷山國家公園:碧水丹山 生物之窗
    這裡是全國唯一一個既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組織,又是建在雙世遺產地上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這裡便是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物模式標本產地,中亞熱帶生物寶庫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地處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亞熱帶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匯地帶,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地區所有植被類型。這裡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是中亞熱帶野生動植物的種質基因庫、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和我國東南部唯一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之一。
  • 碧水丹山 生物之窗——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
    6月13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省就有一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保護地——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的武夷山武夷山國家公園,以山貌雄偉和生物多樣性聞名於世,具有極高的物種保護及棲息地保護價值。黃海 攝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210.7平方公裡未受人類活動破壞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世界同緯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
  • 武夷山國家公園 帶你走進生物之窗背後的「科技之眼」
    武夷山國家公園九曲溪浮標式水質監測設備。詹麗英 供圖近日,隨著黑熊、穿山甲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野外活動的視頻陸續走進公眾的視野,武夷山國家公園再一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現在就帶你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基地,看看都有哪些秘密武器守護、監測武夷山國家公園裡的生態世界。
  • 武夷山國家公園推出園歌,整體展示國家公園形象
    這裡生物多樣性豐富,素有「世界生物之窗」之美譽,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被中外生物學家譽為「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今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形象宣傳曲新鮮出爐一首歌,一段詞,一組鏡頭生動詮釋了「碧水丹山·生物之窗」無論你是否親眼領略過武夷山的美,不妨先來形象宣傳曲MV裡打個卡吧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覆《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武夷山成為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也是我國唯一既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組織
  • 福建桐木關:武夷山「禁區」!正山小種源產地,17世紀就風靡歐洲
    -不是所有武夷山產的小種都叫正山小種自桐木關成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後,這片區域對於外來者而言,便從此成為了「禁區」。「世界生物之窗」、「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世界」等美譽。所幸,有「中國茶界泰鬥」之稱的張天福老先生為了發掘和恢復正山小種的生產,帶著資金與隨從,冒著生命危險,不惜翻山越嶺地來到桐木,建立起「正山小種紅茶示範基地」。
  • 武夷山簡介
    ★ 生物物種多樣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表現為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素有「世界生物之窗」、「鳥的天堂」、「蛇的王國」和「昆蟲世界」等美譽。一是生物物種多樣。保護區植被類型多樣,共分布有11個植被型,15個植被亞型,25個群系組,57個群系,170個群叢組,其中集中連片的一千多畝保存完好的南方鐵杉舉世無雙,非常珍貴。
  • 美圖|福建武夷山風光美景
    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世界遺產名錄》由四個部分組成:文化與自然景觀保護區(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古漢城遺址保護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西漢閩越王城遺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曲溪生態保護區。
  • 武夷山發現「自然代碼」
    視頻素材來源: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每年四月是武夷山國家公園最美的時節特別是陣陣春雨過後九曲溪上遊處處飛瀑流泉,美不勝收從空中俯瞰清澈的溪水在青山綠水間蜿蜒曲折構成了武夷山的首字母——「WYS」可謂自然天成、妙不可言
  • 「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冠名列車在榕首發!
    18時49分,G1660次列車緩緩駛出福州站,「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列車正式開啟赴滬旅程。福建省林業局副局長、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林雅秋,省林業局總工程師王梅松,南平、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嘉賓代表以及部分中央駐閩新聞機構、省內新聞媒體參加了首發儀式。
  • 武夷山九曲溪 驚豔「WYS」形
    從空中俯瞰,清澈的九曲溪上遊在青山綠水間蜿蜒曲折,構成了武夷山的首字母——「WYS」,可謂自然天成、妙不可言。「Y」形武夷山既是我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又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被譽為「世界生物之窗」,這裡保存了世界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特別是擁有210.70平方公裡未受到人為破壞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是「鳥的天堂」「蛇的王國」和「昆蟲的世界」。
  • 水丹崖的武夷山,玩轉武夷山的正確方式,最懂你攻略之武夷山篇
    3 、武夷山吃什麼?武夷山的美食源自秀美山河,取材豐富,主要原料有紅眼魚、山麂、蛇等野味以及鮮筍、紅菇、蕨菜等野蔬,不管烹調出的菜餚還是製作出的糕點都帶有一方山水的特色。到底有哪些小吃非嘗不可呢?快繼續往下看吧。
  • 武夷山三個轉變 武夷山水客盈門
    從2008年開始,在國家和省劃定133萬畝生態公益林的基礎上,自加壓力,由武夷山當地財政專項補助,用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20萬畝縣級生態公益林。經國家林業部門認定,武夷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80.3%,其中生態林比例在全國縣級城市中排名第一。記者:武夷山「大紅袍」名聞海內外。如何科學種茶,又保護好生態?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包括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古漢城遺址和九曲溪上遊保護地帶4部分。
  • 「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冠名列車在福州首發
    黃海攝&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福州6月30日電(蔣錦仕)6月29日,「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儀式在福州站舉行。當天18時49分,G1660次列車緩緩駛出福州站,「武夷山國家公園」高鐵列車正式開啟赴滬旅程。
  • 武夷山:巖茶古道生態城
    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倍受全球生物界矚目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已知植物種類3728種,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已知動物種類5110種,是珍稀、特有野生動物的基因庫,被中外生物學家稱為「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萬裡茶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
  • 致某些人民:你們正在毀掉武夷山!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素以山貌雄偉和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於世。它是福建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第一個國家重點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國際協調理事會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 學習強國|這裡是武夷山國家公園
    學習強國截圖△碧水丹山、生物之窗、朱子故裡、紅茶祖地、世界雙遺……如果要在中國眾多名山中評選一位多才多藝的「斜槓青年」,擁有以上諸多頭銜的福建武夷山絕對是個熱門人選。2016年6月,武夷山再添一張生態文明「國家名片」,入列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既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組織,又是建在「雙世遺」上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 福建武夷山現黑熊群 紅外監測豐富生物大數據
    近日,福建武夷山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收取紅外偵測相機視頻資料後驚訝地發現,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掛敦區域樣線內黑熊群現身,史無前例。  據武夷山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黑熊作為中國國家二級動物,基本為獨居狀態,只有交配的時候才會雌雄相會,並在一起尋找食物,因而推測這三隻黑熊應該是一家三口,兩隻熊寶寶已經長大,很快就要獨立生活。本次發現也證實了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有黑熊群體生存,對掌握黑熊的分布、種群規模以及密度等,極具現實意義,也給武夷山的生物研究提供豐富、完善且詳實的基礎材料。
  • 武夷山:高度或全福
    地跨兩省四縣市,以山貌雄偉和生物多樣性名義為植被下載繁茂,為珍稀動物上線活力扛起保護責任,昂揚閩西北神祗,播種春天故事2527種植物 近5000種野生動物 57種重點保護動物競相疊加每一種生命加持的信仰都是幾十年保護擔當作為的高度尋美文化名山,醉意詩意總被花香鳥語叫醒陽光從2158米
  • ...到行動——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主題課程《原野之窗》在京發布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 11月16日,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專著《原野之窗》中文編譯版正式在北京出版。來自自然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生態環境部COP15執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教育學會,以及林業、環保、出版、媒體等單位30多位代表與會,共同見證了《原野之窗——生物多樣性教育課程》的新書發布,並就新書出版後的推介、宣傳和應用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