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如今生機蛻變,成功逆襲,獲評為 " 廣東十大美麗鄉村 " 和 " 省級新農村示範片 ",併入選 " 中國第五批古村落 ",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58 戶 182 人也均於 2019 年底全部脫貧,這就是位於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有著近 400 年歷史的仙坑村。
■八角樓佔地 3600 多平方米,是仙坑村的特色建築。
修舊如舊 復修客家代表性建築
天翻地覆的變化,離不開廣東省扶貧基金會各理事單位的積極捐資幫扶,2018 年 " 廣東扶貧濟困日 ",萬科集團投資 5000 萬元精準扶貧仙坑村,經精準扶貧四年和鄉村振興援建兩年多來,仙坑村的人居環境、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方面全面改觀,仙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村主任葉錦堂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民安居樂業,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鄉賢返鄉創業心態積極,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仙坑村是客家村,城堡式的方形客家圍屋是村居的建築特色,葉錦堂書記告訴記者,清代時期的客家方形圍屋保存有 20 多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八角樓和四角樓,分別建於乾隆和嘉慶年間,兩樓相距百米,建造者是一對父子。
八角樓佔地 3600 多平方米,分上下左右四槓,每槓兩邊對稱建有一座碉樓,故稱 " 八角樓 ",完善的防禦體系是八角樓的最大特點,護城牆、炮眼、槍眼兼備,側內牆上每隔一段距離還有帶叉樹樁,用於架竹竿或拉繩索,以御外敵。四角樓佔地 4000 多平方米,分四棟四槓,四槓設有閣樓,故名 " 四角樓 "。
萬科集團投入 5000 萬元,遵循 " 修舊如舊 " 的原則,用微改造方式,修繕八角樓和四角樓,把建築、人文和歷史融會貫通,讓這些獨具特色的客家建築成為東江上遊河東片區的典型,還成功申報了省級保護單位。
修繕難度最大的,應屬遺址早已坍塌的登雲書院," 登雲書聲 " 曾是 " 仙坑八景 " 之一,經過萬科團隊 " 考古式挖掘 ",團隊根據村裡老人憑記憶畫出來的遺蹟圖重新復建了登雲書院,延續仙坑村 240 年傳統客家耕讀教育文脈。
■萬科團隊通過考古式挖掘,修繕了登雲書院。
鄉村振興 產業要多元化發展
除了客家建築的修繕之外," 在深圳市鹽田區的號召下,包括萬科集團在內的幫扶單位投入超過 6000 萬元,按『省級新農村示範片』的景區建設標準,針對仙坑村的赤南公路、安全飲水工程、學校修繕、廁所革命、停車場、文化廣場、文化禮堂、展覽館、黨群服務中心、基礎設施等各方面大做文章,齊齊發力。" 葉錦堂書記表示," 農村工作辛苦,但是親眼看到仙坑有這樣的變化,內心很高興。"
葉錦堂書記還告訴記者,通過這兩年的建設,讓他感覺到,鄉村振興必須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同時也要引進專業的管理團隊,仙坑村入選 " 廣東十大美麗鄉村 "" 中國第五批古村落 ",就是典型適合發展鄉村遊的田園觀光目的地,引入專業團隊參與村級旅遊資源開發和運營管理,並且把旅遊和與之相關聯的上下遊產業如農家樂、民宿、酒店、康養等配套整合起來,讓古村落旅遊與傳統種養產業融合發展,才能更豐富鄉村遊的旅遊體驗,好比仙坑村的 " 研學旅行 ",讓人遊山玩水鑑賞客家古建築之外,還能直接參與 " 下農村、幹農活、住農戶 " 的農事生產活動,是鄉村振興發展的經營 " 王道 "。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