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這個
叫新傳力量的
公眾號適合關注昂
新 聞 與 傳 播 學 院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以及喝臘八粥的日子。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
「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又稱「臘日」,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臘八的時節正是臘月上旬,童謠唱道「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只要一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
臘八粥做法多樣,並不拘泥於所謂「八寶」,不論是玉米八寶粥、芋頭八寶粥、黑糯米八寶粥還是薏仁八寶粥、金谷八寶粥、桂圓銀耳蓮子八寶粥,都令人垂涎欲滴。獼猴桃、秋葵、雞腿菇、茄子、胡蘿蔔、紅棗、玉米、肉丁八寶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嘗試。
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淨淨之意,蘸臘八醋吃。
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蒜,到春節前後,在醋中浸泡了二十幾天的蒜瓣會呈現青綠或碧綠色。到蒜瓣發綠的時候,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皴、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除上述特色美食外,臘八豆、臘八餃子、陝西的臘八面以及安徽的臘八豆腐等也是吃貨美食家們難以拒絕的人間風味。
每逢佳節倍思親,臘八贈與所有遠離家鄉的遊子。「粥」而復始,年又一年,有時候,我們並不是想念臘八粥,我們只是想念那些為你做粥、陪你喝粥的人罷了。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文字 | 趙吾越
編輯 | 易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