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對印反擊戰中,中印陣亡的最高軍官各是什麼級別?

2020-12-20 導師瘋了

導言

1962年的對印作戰,是中國做出了長期權衡後的決定,也算了忍了幾年了,當時我方對印軍沒有底數,所以後期作了周密的準備。

當時戰士們在戰場上總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並且受到了毛澤東的大加讚賞。

在歷代的戰場上,總也避免不了犧牲,尤其是一些身先士卒的將領,他們身臨一線,常會在戰場上獻身。

中印邊境之戰中,印度損失較大,其損失的最高軍官為旅長。你知道我解放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是什麼嗎?

水深險灘

中印戰爭間有一條很深的河谷,水流較緩,有的位置可以徒步穿越。

但是河谷兩側都是高山深林,且都是陡坡絕壁,十分不利於部隊作戰,河谷北邊是一條公路,是印軍可供外來運輸的唯一交通要道。

解放軍當時發起戰役後,印軍的兩個營向邦迪拉方向增援,其先頭部隊與南逃的印軍相遇,知悉我軍已攻佔邦迪拉後,他們就地集結休息,同時向邦迪拉處打探,等待進攻或者後退之機。

邦迪拉朱峰

我軍經過7天5夜的行軍,最終拿下了邦迪拉朱峰,由於發現敵軍試圖南逃,即刻命令留下1個連的兵力守好東山梁。

後來,敵人用挺機槍連續發射,藉以守住小橋的兩側,並阻止我軍的前進。然而,我軍也是無所畏懼,勇敢向前。

當時9連連長在我軍勇猛火力的掩護下,衝過了敵人重重封鎖,最終把敵人的敵機槍全部炸毀,擊斃了數十個敵人。

見勢不好的敵人,最後丟盔棄甲、四散逃跑,我軍還繳獲了敵人的大量武器,還繳獲了兩輛戰車。

發現目標

作戰中,營長李白石聽到了槍響之後,馬不停地的從後方趕來。

他看到印軍正朝頭北向,而且士兵們穿著同樣的軍裝,走路也很整齊,與剛才他們擊斃的那些閒散無賴的部隊完全不一樣。

經他們分析,這當是敵人派出的先頭部隊,而且大部隊可能在後面跟從。當時有指揮說,等著他們都來了後再殺出重圍,幹他們個片甲不留。

李石作為當時的指揮,很果斷的說:「要抓住這個好機會,狠狠地打擊敵人一番,以防他們發現後逃竄。」

說完,衝鋒在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鋒在前,與敵人展開了猛烈的戰鬥。

忽然,印軍弄來了大傢伙,用車載著迫擊炮向我方發起進攻。

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尖兵排的一名班長對著敵人的牽引車狠狠的來了一彈,只聽轟隆一聲震天響,牽引車燃起了熊熊大火,把敵人炮車給堵了個嚴嚴實實。

此時,成群的印度兵跳下車來逃命,我軍馬上追擊過去,一直追到一條狹窄的山口處,最後把300多名印軍堵了起來。

印軍中校營長一看兩頭都堵死了,立即帶著士兵往公路邊的山坡上爬,企圖越過山溝抄小路逃跑。

李白石發現了,馬上帶著兩個排的力量從山坡追殺過去,一下子堵住了印軍的去路。就在這時,印軍的一挺機槍響了,李白石不幸身亡。

小結

印軍最後被打敗,此事傳到他們首都新德裡後,民眾間議論紛紛且很擔心的樣子,仿佛民族士氣被打滅了的樣子。

中國當時雖然勝利了,卻主動要求停戰和解,展示出我方求和平的誠意,這也為中國在全世界贏得了很高的威望,贏得了眾多國家的支持和認可。

當然在這場戰爭中,也多虧了像李白石戰士的英勇奮鬥,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讓我們向這些英雄們致敬!

相關焦點

  • 1962年對印反擊戰,印度將軍逃跑時,解放軍班長用衝鋒鎗將他擊斃
    1962年10月1日,印度國防部長梅農,召集印軍高級將領,召開軍事會議。在會上,梅農說:「尼赫魯總理已前往倫敦參加大英國協總理會議,臨行時授權我制定一份與中國軍隊的作戰計劃。在中印邊境東段,我們要佔領塔格拉山脊,將中國軍隊趕出塔格拉山;在中印邊境西段,要拔除中國軍隊的二十一個據點,佔領全部阿克賽欽地區。」
  • 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兩國犧牲的最高將領,分別是誰?
    值得欣慰的是,我方行事迅敏很快調整戰略,開展自衛反擊戰。打下了這場「軍事政治仗」,保衛了我國西部邊疆地域。這也就是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那對於我們當時的國力而言,面對這樣的一場硬仗,我們究竟是如何解決?雙方的損失又是怎樣的呢?戰死的最高首領又是誰呢?
  • 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軍隊俘獲的最高級軍官,回國後晉升陸軍少將
    而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俘虜的印軍最高級軍官約翰·達爾維,被釋放回國後,反而得到了提拔,成為印軍第15軍準將參謀長,後又晉升陸軍少將。 抵抗了一個小時的第7旅 印度獨立後,達爾維在印度陸軍中官運亨通,1962年初出任第7旅旅長。
  • 中印自衛反擊戰:兩軍死亡將領最高是誰?他們是什麼職位?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明文文章字數|998字,閱讀約2分鐘新中國成立之初,印中兩國當時關係良好,還存在「蜜月期」。值得一提的是,在許多西方國家不承認新中國的時候,印度成為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國與印度國運之戰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中印兩國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中印關係開始惡化。10月20日,中印邊界反擊戰開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即向各部隊發布對印軍俘虜的管理規定,特別強調一律不許殺害、不許虐待、不許侮辱、不許捆綁、不許沒收私人財物。 在中印邊界全線,中國軍隊進行的為15天的反擊作戰,使得印度政府宣布全國進入了緊急狀態。同時,尼赫魯親自接管了印度國防部。
  • 1962年對印反擊戰中,指揮取得瓦弄大捷的丁盛,後來怎麼樣了?
    新中國成立後,在解放軍王牌軍中,有一個軍被譽為「王牌中的王牌」,它就是54軍。54軍為何會獲得如此讚譽呢?因為它的戰鬥力太強了,有多強呢?哪裡有硬仗,它就會被上級派到哪裡!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三場對外作戰,該軍都參與其中打滿全場,一個不落下。
  •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發生的那場戰爭,讓印度的國際地位不復存在
    自1951年開始,印度以為中國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朝鮮戰場,就以麥克馬洪線為由,一直蠶食中國領土,到1959年、1960年時小動作更是達到了頂峰,印度以為中國還未從上一場戰爭損耗中恢復過來,想抓緊佔便宜。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1962年對印反擊戰:解放軍橫掃印軍,打出五十年和平!
    而在1951年到1958年期間,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務繁忙並且還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根本無暇顧及中印邊境問題,印度正是看準了這一時機,開始不斷的入侵我國領土,但由於中國一直保持著和平談判優先的準則,兩國基本上還維持著表面的和平,可是在1959年後,印度政府的野心愈加膨脹,讓中印邊境的局勢愈發嚴峻,使得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導致談和失敗,而對於印軍此時的舉動,我國解放軍邊防部隊在1962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這一打就打出五十年和平!
    在1951年到1958年的這三年裡,印度政府在中國忙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內務事宜處理和參與抗美援朝等事情,覺得我們基本無法顧及中印邊界問題的時候,一步又一步的踏進中國的領土。 但是由於新中國在成立之後,向來奉行的是和平外交,面對中印邊界爭議問題一向主張和平談判,所以兩個總歸是沒有爆發什麼大衝突,維持著整體和平,但是1959年之後,印度政府變本加厲,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一戰打出國威,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財產
    在對印自衛反擊戰前,印度已經多次越過中印邊境並逐步侵犯中國領土。雖然中印展開多次協商交涉,但都無疾而終。後來衝突擴大,兩國邊防軍更是展開激烈交火。忍無可忍、無需再忍。1962年,中國決定對印展開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只持續了不到半年,但對兩國都意義重大,更是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財產。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南邊疆安穩了數十年
    眾所周知,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和印軍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激烈碰撞,打了一場二戰後極為典型的地區性低烈度戰爭。這次戰爭的結果也都知道了,出乎西方人的預料,解放軍一路衝殺氣勢如虹,整個作戰過程一面倒,打得印軍落花流水,大敗虧輸。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因「阿克賽欽」而起
    1956年4月,新藏公路開始修建,公路經過「阿克賽欽」地區,於1957年10月5日建成通車。消息一出,印度立刻向中國表示抗議,並開始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中方一再呼籲雙方坐下來,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但印度要求中國全面撤出「阿克賽欽」才能夠與中方談判。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度慘敗,此戰對印度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國疆域遼闊,邊境線總長度達5.52萬公裡,與各鄰國之間多數是貿易往來,和平共處。 中國也始終秉承和平談判邊界問題反對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意在與鄰國和平相處。建國之後,面對鄰國的挑釁,我國也曾多次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陣亡最高長官都有誰?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陣亡最高長官都是誰?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陣亡最高長官都是誰?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陣亡最高長官都是誰? 1979年2月26日,解放軍123師攻殲越南河安縣那懷地區的敵人。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以戰止戰橫掃敵軍,打出數十年和平
    其實,早在建國之初,在中印兩國關係最友好的年月裡,印度方面也曾有過一些不友好的舉動。1951年,印方趁中國抗美援朝之際,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面對印度方面的得寸進尺和咄咄逼人,中國方面對於印度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著克制和忍讓態度。
  • 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印兩國戰死的最高將領,分別是誰?
    而在這一場硬仗中,雙方自然都有傷亡,不禁就有人問,在這場戰爭中雙方戰死過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正義反擊 1959年人民解放軍挺進西藏,將叛亂平息。而在背後策動和支持的印度勢力見西藏的叛亂遭到扼殺,對西藏進行擴張的想法破滅之後,只好公然開始了進軍。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圖|1962年戰爭期間的印軍米-4直升機不禁在心裡有了疑問:當時以尼赫魯為首的印方高層,到底是擁有什麼底氣去挑釁中國,自以為能把中國駐邊部隊,從中國的領土上徹底趕回去從1961年開始,到1962年的9月,印度通過不斷的小規模入侵,光在中印西線邊境上的中國領土上,就建立43個入侵據點,位置多位於邊防哨所周圍,一時間中印邊防軍隊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姿態,印方當時在西線侵佔我疆域多達4000平方公裡(數據來源為1991年青海人民出版社《世界屋脊之戰——對印反擊戰紀實》)。
  • 對印自衛反擊戰大勝後,我軍不從藏南地區撤回行不行
    1962年解放軍徒步翻山越嶺攜帶給養彈藥    1962年解放軍在追擊印軍    中印邊境線有多處存在軍事摩擦。其中,中國被印度佔領的達旺等藏南地區土地面積達9萬多平方公裡,接近於我國浙江省的大小,是所有中國人胸口的痛。  該地區背靠喜馬拉雅山,面向印度洋方向,海撥逐步降低,森林茂密,物種繁多,溫暖的印度洋水汽順坡而上凝結為雨,降水非常充沛,氣候十分宜人,具有遠優於西藏其他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其年降水量是我國最高的地區之一。
  • 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不容小視」的解放軍炮兵
    在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炮兵也發揮了「不容小視」的戰場作用,正是由於在炮兵的火力支援和配合下,最終取得了這場反擊戰的全面勝利。參與這場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炮兵主要是從當時的新疆軍區某炮兵團抽調精幹組成指揮機構,以及下轄1個12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營和1個76毫米口徑的加農炮營,在中印邊境西段的作戰中連戰連捷。從接到自衛反擊戰命令的那一刻,上級要求駐地在新疆喀什的解放軍參戰炮兵部隊,在4天內到達前線天文點防區,將一周的行軍時間壓縮至短短的4天,可以說時間是極其緊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