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城南清真生活的名片 淨覺寺——高牆之內的清靜之地

2020-12-17 南京身邊事

白牆黑瓦人字頂,

遠觀仿佛大戶人家的舊府。

就在這三山街以東,黑廊巷以北,

剛遠離儒家文化圈不遠的街市上,

金陵最早的清真寺,

淡然地處於這片喧囂的土地上。

淨覺寺平日裡雖不起眼,

但每逢重要節日,

這座古老的清真寺,

便會擠得人山人海。

於是在七家灣的清真美食之外,

淨覺寺當之無愧地

化身城南清真生活的一張名片。

【高牆之內的清靜之地】

南京城南歷來都是回族居民的聚居地。宋代的《金陵運瀆橋道志》有記載,草橋東側有打釘巷,巷北有禮拜寺巷,是回族之所奉,自草橋以至七家灣為回族所居。可見自宋代伊始,回族居民便已經在南京定居下來,繁衍生息,一直延續到今日。而清真寺作為回族居民信仰的寄託,在南京也有不少歷史遺存,這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昇州路上的淨覺寺。

淨覺寺周身白牆環繞,在面向街口一面牆上有寺名懸其上,掩映在一些鬱鬱蔥蔥的爬山虎裡。從外表看,它與認知中的清真寺多少有點不同,連最標誌的「穹頂」都是後來所建。不作為旅遊景點的淨覺寺,總讓不明所以之人,誤認為是舊時的王府或是漢族的宗教場所,但其實作為清真寺的它,已在古城屹立將近八百年。

淨覺寺內寬敞明亮,非重大節日期間人流稀少。寺院大致可分為兩進,一大一小兩座主殿,另有上書「敕建」二字的石牌坊、講堂與望月樓。禮拜堂後一座相傳建於明代的高牆,隔絕了諸多世俗的塵埃。

【上下沉浮的命運】

關於淨覺寺的歷史,是語焉不詳的。有傳言說這是金陵城裡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古寺,目前看來,這樣的說法也似有不妥。但淨覺寺始建於明代初年的歷史是得以坐實的。1430年淨覺寺遭火災被毀,此時恰逢鄭和準備第七次下西洋的前夕,明宣宗特準鄭和的奏請,動用國庫資金重建淨覺寺,清代又有過兩次重修,嘉靖年間重修時還敇建磚雕牌坊一座。

淨覺寺門外的一排舊屋之中,也不乏年代久遠,受到文物保護部門認定的。這排小屋如今面臨著為地鐵施工讓路的命運,有幾家牛肉麵館、清真素食外帶還有一家賣饢的小鋪本富有意趣,如今眼見著也要成為歷史了。

如今淨覺寺已經宛如一個長者垂垂老矣,不過商業的步伐並沒有侵佔這裡。附近地鐵的施工,似乎要打破百年古寺的寧靜,加之周遭破舊房屋的拆遷,曾經置身事外的淨覺寺,也難免從百年的沉睡裡醒來。

小貼士

地 址

南京市秦淮區昇州路28號

交 通

地鐵1號線三山街站

相關焦點

  • 南京老城南旅遊攻略
    是南京歷史最為悠久,文化沉澱最為厚重的地區之一;是南京本地文化的發源地,是南京歷史文化之魂;想了解南京,尋根究源,必到南京老城南;2500多年的歷史,讓這裡的空氣都充滿了古風古韻古情懷建鄴之南有山岡,其間平地,吏人雜居之,故稱之為長幹。「幹長」有老南京說來源於「長幹」的,也有說跟「長幹」沒什麼關係的,眾說紛紜。
  • 夏日古城長安行之二:在回坊清真大寺,享受遠離喧囂的那一份清靜
    於是,此番出差在西安,我走進了回民坊內的化覺巷清真大寺。西安清真大寺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中國宮殿式古建築群,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該寺院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西安市旅遊十大景觀之一。清真大寺位於西安市鼓樓街北隅的化覺巷內。由於它與大學習巷的清真寺遙遙相望,故被稱為東大寺或清真大寺。
  • 暑假短期出行皇家古剎淨覺寺,灤州古城,昌黎的住宿選擇和露營
    途經景點推薦之異常清靜的千年古剎淨覺寺淨覺寺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城東南蠻子營村東,距離北京市區不到 200 公裡,京哈高速和京秦高速都可抵達。淨覺寺始建於唐朝,現存均為清代建築,有「京東第一寺」之稱途經景點推薦之免費遊玩的灤州古城
  • 南京老門東,讓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多了一塊懷舊之地
    老門東位於中華門以東,東到江寧路,西到中華門城堡段的內秦淮河,北到馬道街,南到明城牆,都是歷史街區的保護範圍。南京老門東處於歷史街區的保護範圍。南京老門東歷史街區是一片讓人重新感受老城南風貌的傳統地區。
  • 南京老城南好玩的絕不止老門東夫子廟!
    提起南京的老城南,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老門東、夫子廟,秦淮河還有明城牆。儘管那裡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去遊玩過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那就是無論到了哪個景區,都是走馬觀花,很難停留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歷史底蘊。
  • 玉田淨覺寺建築結構詳述
    淨覺寺,位於玉田縣城東南20 公裡蠻子營村東,素有「京東第一寺」之稱,國家級文物,AAA景區。淨覺寺是一座相沿千載的佛教寺廟,因屢廢屢興,現存建築物主要是清朝道光(1821–1850)、鹹豐(1851–1861)年間重修而成的,佔地面積二萬多平米,全寺呈中心環繞式五個院落,主要建築集於中院,自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門殿、正殿、後殿;門殿後有碑樓,碑樓兩側有鍾、鼓二樓;此外還有達摩殿、伽藍殿、龍鳳門樓、智然墓碑亭、東西耳房、東西配房、東西廂房等等。
  • 我愛拍南京——老城南之門西
    這裡是我愛拍南京。以前大戶人家幾進門的院落雖破舊但格局還在,傳統的曬醃菜、曬香腸的習慣還保留,即使外來的租戶在這裡也很快地融入了老南京的生活中。南京地處南北交界,自古以來就是南來北往,南京的包容、博大也在這裡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 南京城牆獲獎海報滿是「老城南」元素
    記者近日從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獲悉,南京城牆參賽海報《城牆根下——老城南的民俗與生活》,從300餘組、超過800幅精美海報中脫穎而出,榮獲2020中國博物館海報設計年度推介活動100強稱號。南京城牆獲獎海報:《城牆根下——老城南的民俗與生活》。
  • 藏在繁華之地的志蓮淨苑,禮佛不燒香,對外不宣傳,免門票
    乘地鐵到鑽石山站下車,出好萊塢廣場不遠,一座天橋橫貫馬路的兩側,移步上天橋,左側是志蓮淨苑,右面是南蓮園池,四周一片密密匝匝的高樓,一轉身,志蓮淨苑的山門就在眼前。印象中,香港是個商業社會,喧囂、擁擠、繁忙是它的名片,但志蓮淨苑卻完全是另一種氣場,清靜、淡雅、安逸。
  • 南京的老門東,能感受到老城南的風情,體驗「慢生活」好地方!
    夫子廟是南京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也是南京的代表性景點,不過如果去南京玩,當地一些會玩的人推薦你去老門東,很有情調。那麼,老門東和夫子廟有什麼不同的體驗呢?喜歡南京,因為這座城市給人留下了太多深刻的記憶。
  • 荒地上新建的「南京老城南」又稱老門東,真老城南在哪?往西看!
    這時要是有導遊在耳邊來一句」最南京的是城南,最城南的是門東「,初來乍到的遊客想不信也難。更想不到不去看它會被人說」來南京都不到老門東,那你白來了「。那片荒地「發展成了兩大塊,一塊是號稱」復刻明代街巷肌理「的別墅區長樂渡,另一塊是還沒竣工的老門東。而中華西門那頭還是老樣子。城牆上俯瞰,仍是一大片低矮的民房。所幸西段城牆已經打通了,可以一直走到集慶門。我就往那邊走去。早春天氣,清楚地看見門西一樹一樹玉蘭花開,淺白的花色映著門西民房」叢中「的青磚馬頭牆,或最普通的紅瓦屋頂老虎窗,頓生」老房子也有春天「之感。
  • 南京麵館的3/4壁江山,藏在老城南!
    牛筋則是軟韌的口感,越嚼越香。這裡的面,是小資喜愛的鹼水圓面,不粗不細,喜歡戧或是軟,只要知會老闆娘一聲就行啦~過去的小瞻園麵館,如今的老店小麵館。店老闆炒小排澆頭的水平廣受認可,午市11點半到店都不一定能吃上。
  • 近代南京伊斯蘭教中,穆斯林商人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在1864年,冠名天京的南京被湘軍攻克後,太平天國灰飛煙滅。小編發現南京的回族穆斯林社區其實也受到這場延續多年的戰火戕害,不少南京籍的穆斯林攜老帶幼地在1853年前就舉家南遷至有外國列強租界提供政治保護的所在地上海,他們多集聚在市南地區的九畝地、滬軍營一帶,日子久了,上海本地人和穆斯林們就習慣性地將之稱為「南京街」了,在這個地區他們的發展是怎麼樣的呢?
  • 黑龍江省大慶市淨覺寺傳授二部僧三壇大戒通啟
    飲水思源,極思總結匯報,藉慰多方寄託之眾望,大慶市淨覺寺與大慶市果成寺將舉辦傳授二部僧三壇大戒一堂,並以此功德,祈禱世界和平,消弭天災人禍;祝願人民幸福,國家繁榮富強。一、傳戒時間定於2007年9月1日至9月30日。二、求戒人員須具備以下條件:1、求戒人員必須是由政府依法登記批准開放的漢傳佛教寺院的沙彌(沙彌尼)。
  • 潘傳學:覺林寺鉤沉
    覺林晨鐘真的清越而悠遠,透過八百年時空,仿佛仍在南岸的上空迴響,至今清晰可聞。因為覺林寺晨鐘,八百年前的龍門浩得以有了詩意的生活;因為餘玠一首《覺林晨鐘》的詩,八百年前龍門浩詩意的生活也得以保留在悠悠歲月的記憶之中。
  • 寧夏納家戶的清真女寺(組圖)
    原標題:寧夏納家戶的清真女寺女穆斯林群眾在禮拜國際在線消息(記者董麗微):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楊和鄉久負盛名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內,有一座專門供女穆斯林禮拜、學習的志霞女寺。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當地穆斯林女性學習知識和宗教文化、開展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 南京遊學丨江南仲秋,行走南京老城南(9.26)
    南京老城南,以中華門、中華路為界,按東西方位,分為「老門東」和「老門西」。如今,一門、一路之隔,已成兩個世界。老門東歷經開發復建,成為著名景點。老門西則愈顯低調,在似水流年中,靜靜訴說著老南京的市井聲色。
  • 生活廣角:淺談南京清真餐飲文化
    二、明朝國宴中專設回回桌明代是南京清真餐飲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主要得益於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地,就在「回回窩」,南京地區至今還流傳「十大回回保洪武」之說,朱元璋任用大批回回將領,奪取天下,這是不爭的事實。加上明初加強海外文化交流,也促進清真餐飲的發展。其依據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朱元璋愛吃雞鴨牛羊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古都老街重生記——南京老城南的小康願景
    新華社南京7月4日電 江南進入梅雨時節。走進南京老城南小西湖片區,老屋清水磚牆、條石臺階,一戶人家的灶臺就設在進門過道處,向外望,一位老大娘拎著馬桶從門口走過……門裡門外,氤氳著這座古城的「煙火氣」。一街之隔的「老門東」是熱門景點,白天遊客摩肩接踵,夜間華燈綻放。但對陳鴻榮這樣的老街坊來說,這並不是他嚮往的生活。南京市秦淮區政府委託南京歷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負責南京老城改造具體工程實施。
  • 清真美食之旅 | 開封的寺門湯鍋與清真夜市
    早上在寺門喝湯,白天逛清真寺古建築,晚上吃清真夜市,希望在這兩天裡儘可能的記錄下開封穆斯林社區的風貌。下面就把我這次體驗的開封清真飲食分享給大家。在寺門喝湯       祥符人的「臭毛病」就是愛喝湯,兜裡只要能裝個錢,不管明個有吃冇吃,今天先把湯喝得勁再說。祥符城裡哪兒的湯最好?當然是寺門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