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2020-12-12 鄉土鄉人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對每個年齡段的人身體狀況的一種描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少不食壯火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在80年代以前的農村,有一種叫「放火」的手藝,年齡大的人應該還有記憶。那時候人們沒錢買藥,一旦上火後,就會找會去火的老人幫忙,自己仰面躺下,老人們用手掐住肚臍眼下面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把火放掉了。

當然容易上火的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無論男女都會上火。因為年輕人本身體質就好,容易上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少不食壯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年輕人本身就火氣旺,那就不要再去吃一些大補的食物,或者容易上火的東西了,正所謂月滿則虧。

如今有很多年輕人,才三十來歲就感嘆老了,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於是就開始吃各種大補食物,如果只是吃一些食物也就算了,很多人還喜歡吃藥,這難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年輕人累了就休息一下,不要瞎吃。

老不洩殘精

這句話應該算是通俗易懂了,人到老年的時候,本身就沒有什麼精神,而且身體各種功能下降,更要注意保護精力,農村有句俗語叫「一滴精,十滴血」,特別是在古時,人們更是把這看成是人體的精華所在,因此「洩殘精」是會傷元氣的。

有一句話叫做「精盡人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成語。但是這句話卻非常有道理,因為男人的一生總共可以瀉精七千次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精沒有了,人也就沒了,因此才有了「精盡人亡」的說法。

「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看起來很俗,但是裡面卻包含著很多智慧,就好像很多年輕人在創業的時候,總希望能快速成功,看到一點利潤就開始四處借錢,殊不知欲速則不達,最終卻落得一敗塗地,欠下很多債務,很多年都難以翻身了。

而老年人就不要太逞強了,幹什麼事不能與年輕人比,要量力而行。村裡曾有一個很能幹的人,他年輕的時候一人能背兩百斤,村裡人在蓋房子抬大梁的時候,他一個人就能抬起一頭,那可是幾百斤的重量。

後來到了五十多歲,他還是不服輸。有一次在村裡幹活的時候,需要搬一塊大石頭,大概有一百五十多斤,本該兩個人去抬的,結果他嫌兩個人麻煩,於是就一個人用力抱起那塊石頭,結果當場就累倒在地下,送到醫院後一檢查,說是大腦裡血管累得撐破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腦溢血」,從此以後他只能拄著拐杖走路了。

俗話說「年齡不饒人」,就算再厲害的人,年齡大了也不能太逞強,要不然吃虧的是自己。因此「少不食壯火,老不瀉殘精」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像今天給大家要說的「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俗語就是如此,雖然從字面上看很多人可能一下子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但事實上很多的人都是在這方面吃大虧,那麼它到底是啥意思?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呢?其實這句話裡面的「殘精」不單指男性的精液更多的泛指的是人的精氣神,我們都知道老年人新陳代謝慢,精氣神有限,用一點少一點,恢復起來很不容易,所以千萬不能進行劇烈運動或進行長時間的體力活尤其是那些老年人更不能縱慾過度,燃燒生命。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現代還適用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養生方面,不少的古方俗語,對現代來說,仍然是適用的。但是也有的是不靠譜的,自己要注意區分。俗語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確有其事還是迷信?能信嗎?一起來看看。「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說的是什麼?
  • 民間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啥意思?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民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充滿正能量,有的是勸人向善,有的是教人為人處事。我對有一句俗語記憶猶新,叫「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俗語,你明白這句俗語的含義嗎?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句俗語蘊藏的奧秘是什麼?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什麼意思?古人生活智慧,受益一生
    一句廣為流傳的古老俗語,是多少代人長期生活經驗的結晶,如果我們知行合一,就能直接從中獲益。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悟到了,將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益處。 「老不洩殘精」,洩精的行為有哪些?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從字面意義上很容易讓人想歪,想到男女之事,但是現在的很多詞彙和古漢語中的詞意不一樣,就拿精這個字來說,古人所說的精是指人的「精氣神」,在古人的心中,精氣神這三中東西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是主宰人的整個生長和發育以及衰老的過程,所以說一個人要是「精氣神」沒有了,那麼這個人的身體也就快不行了。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怎麼理解?
    中國有很多俗語,俗語是古人通過長期對人們的生活觀察得出來的經驗之談,往往這些經驗之談,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都是藏有大智慧的。就好比「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樣的俗語。下面我們逐一解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首先先說何為老不洩殘精?大概的意思就是人老了,一定要注意養精蓄銳!這裡的精大致就是精神頭的意思,要保持充足的精力,要注意休息,做好身體的調理。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古人之所以強調「老洩殘精」的危害,正是因為步入老年後各項生理機能的衰退,如果對自己的精和神不加控制還過度消耗的話,就如同機器一樣老化了還強行使用最終只能散架了。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才是重點,可惜少為人知!我們來解讀這句話「少食壯火,自取其禍」。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農村的俗話就一個原則,那就是通俗易懂。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
  • 鄉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解讀
    很高興與您相識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題句蘊含的意味解讀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文刻史,六千五百多年農耕發展史的國家。在千年文明的發展演變中,所孕育的智慧與處世哲學仍為今人而啟思研磨,其著錄與表述的文體形式更讓「他人」無所企極。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
  • 俗語「竹子開花,破戶敗家」,啥意思?什麼情況下竹子才會開花?
    提要:俗語「竹子開花,破戶敗家」,啥意思?什麼情況下竹子才會開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首蘇東坡的《於潛僧綠筠軒》,道出了我國文人墨客對竹子的喜愛之情。但是竹子開花結果就很少見到了,見得少了自然就會出現一些比較奇怪的說法。例如在我們農村老家,就有「竹子開花,破戶敗家」的俗語,咋一看這句話還有點封建老思想的意思,竹子開花怎麼能和家戶敗落有關呢?其實這句話還真不是迷信,只不過說法有些誇張罷了,這也是我國農村俗語的一個基本特徵,意在通過大白話,來教導指導我們的農耕勞作,預防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
  • 農村俗語:「辣椒不結果,剝葉減壯棵」究竟是啥意思?
    因為他知道「種地不上糞,等於瞎胡混」這個理兒,所以,就給地裡上足了肥料。辣椒種上以後,長勢非常喜人,不但植株高大健壯,而且葉片也油光發亮。因此,老李經常蹲在家門口,喜滋滋地看著自己種植的辣椒。他幻想著在一個月後每一株辣椒都會結滿果實,從而能夠使他享受到豐收的喜悅。
  • 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五十歲以後有三不靠」哪三不靠,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農村,有些老人喜歡用一些俗語和人們聊天。有些俗語都是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在他們心裡,有困難都不算困難,畢竟,他們那個年代更苦。
  • 俗語:「少不入廣,老不入川」啥意思?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又因為這些諺語形似順口溜,特別好背,格式上也沒有唐詩宋詞那般的複雜和嚴格,它廣泛流傳在民間,所以這些古語通常又被人們稱之為「俗語」。俗語的特性就是「通俗、易懂」。你別看這些俗語聽起來覺得有些「俗氣」,不過「話糙理不糙」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這些俗語背後的真正寓意確實值得我們了解和銘記,這對我們以後為人處世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
  • 農村俗語「小心不怕多,有理不在遲」,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嗎
    生活中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心無大錯」,農村人做事不僅非常嚴謹而且講究,比如作物何時播種?何時收穫?這些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農村人因為家族人多、地多,難免會有一些矛盾產生,這時候農村人也比較包容。其實在農村裡面還有這樣一句農村俗語「小心不怕多,有理不在遲」,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嗎?
  • 農村俗語:「女生暴脾氣,男生少主意」是啥意思?
    小李想與女朋友分手的事情被父親老李知道了,待老李問明了原因後是堅決不同意小李與女朋友分手的想法,並諄諄告誡小李說:你遇到這樣一個女朋友可是你自己的福分,待你們結婚之後,你就成了「甩手掌柜」,啥事都不需要操心,多麼幸福的婚姻啊!你還憑什麼要與女朋友分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