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國民大學:調查顯示不吃早餐兒童危機 缺乏警覺性專注力

2020-12-20 199IT

一項針對大馬小學生飲食習慣的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大馬小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

該研究也發現,沒有吃早餐的學生較有吃早餐的學生缺乏警覺性和專注力,同時早餐缺席的飲食習慣也埋下兒童營養不良的危機。

由馬來西亞雀巢公司贊助,馬來西亞國民大學(UKM)進行的調查《學齡兒童營養攝取:2007年及2008年馬來西亞小學生的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主要透過訪問及觀察全馬88所小學,1萬1371名學生的飲食習慣,以剖析大馬小學生的營養攝取習慣。

該項調查為2001年進行的《學齡兒童營養攝取:2001年馬來西亞小學生的營養狀況及飲食習慣》的跟進調查。從兩個調查結果比較得出,大馬小學生的營養攝取習慣顯示趨向不健康水平,拉響了大馬兒童營養不良的警鐘!

營養攝取含量失衡

另外,根據一項針對大馬孩童進行的營養調查(馬來西亞東南亞營養研究調查,SEANUTS),大馬孩童並沒有達到國家推薦營養攝取量的標準(RNI)。

另外,超過三分一的孩童也無法達至能量、鈣質與維生素D方面的推薦攝取水平。在孩子們的飲食中,五個食物類別,鈣、維生素、水果和蔬菜、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乳製品和脂肪的攝取含量並不正確。

雀巢企業健康經理謝曉慧披露,調查發現有35.8%的兒童有營養不良的現象,包括攝取營養過少或過量,導致兒童體重過輕或太重,引發各種健康危機。體重超重和肥胖兒童可長成痴肥成人,肥胖者比他人有更大可能患上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足則可導致兒童發育不良。

鄉區城市習慣雷同

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兒童超重率從2001年的11%上升至12.8%,肥胖率則從9.7%激增至兩位數13.7%;其中,西馬南部的兒童超重及肥胖率以27.2%冠全國。

另外,有9.6%的男童及9.8%的女童的體重低於標準;東馬有11.5%兒童體重低於標準體重,是國內情況最嚴重的地區,緊接著是西馬北部,有10.6%。

謝曉慧透露,鄉區孩子和城市孩子營養攝取習慣雷同,如快餐文化,攝取過量糖分和脂肪。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鄉區孩子因接觸大自然較多,飲食習慣比城市孩子健康,事實上,現今鄉區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城市孩子沒有多大差別,而且兩地的孩子肥胖指數也差不多。」她表示這情況令人擔憂。

平衡課業玩樂

透過在校觀察,他們發現現在小學生的活動量並沒有一般想像的多,即使是下課或體育節時,大部分孩子們還是繼續坐在案前埋頭作業。

謝曉慧表示,課業壓力大是造成孩子們活動量減少的原因,加上現在父母都專注在孩子的課業表現上,忘了孩子們也需要玩樂。

她透露,早前一項銀行信用卡的調查顯示,國內有46%的父母都額外花費給孩子們上補習班,正正反映了孩子們在課業表現上面對越來越多壓力。因此,她希望借著調查結果,告訴父母這不健康現象,警惕父母應即刻採取補救行動,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為何不吃早餐?

謝曉慧指出,孩子們有一餐沒一餐的飲食習慣可導致各種營養不良的問題,而最常被孩子們忽略的餐點正是早餐。調查結果顯示,有多達32.1%的小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

「當我們詢問孩子們不吃早餐的原因時,他們的回答竟是「沒時間」!很多孩子天還沒亮就要出門趕巴士,加上家裡沒準備好簡便的食物讓孩子做早餐,孩子只好沒吃早餐便匆匆上學。

「還有許多孩子也表示家中沒有食物可讓他們作早餐,甚至有許多小學生從來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沒時間」、「不餓」及「沒胃口」並列為多數孩子們不吃早餐的原因。

自行解決飲食錯誤

謝曉慧認為,父母的生活習慣對孩子形成重大影響,平日不吃早餐的父母也將培育出不吃早餐的孩子。父母應以身作則,每日吃早餐,從小培養孩子吃早餐的習慣,當習慣成自然,孩子便不再覺得吃早餐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大人們忙著工作討生計,孩子們忙著念書考試拼成績,外食便成為時下大人與小孩例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父母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們自行解決早餐更是再普遍不過的做法。

謝曉慧說,部分家長將孩子錯誤飲食歸咎於學校食堂售賣不健康食品,其實學校食堂同時售賣營養的食物如三明治和不健康的食物如煎炸食品,選擇權落在孩子們手中,而孩子們最常選購的食物卻是炸雞、薯條、炸雞塊、巧克力、冰淇淋、汽水、奶油餅乾和醃製水果,這類不健康的食品。

勿將重任假手於人

因此,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正確選擇食物,或親自為孩子準備餐點,尤其是早餐,確保孩子們攝取足夠營養,而非將此重任假手於人。父母可以在前一晚或在早上花幾分鐘把早餐準備好,讓孩子吃過早餐才上學,或讓孩子帶健康便當到校吃,確保孩子攝取正確的營養。

「可以理解大家生活忙碌,尤其雙薪家庭的父母更不易當,但儘量做到早餐和晚餐在家吃,其實營養早餐不一定要花很多功夫和時間,兩片塗抹花生醬的全麥麵包,便是簡單又有營養的早餐。」

早餐要「吃得對」

而非「吃得多」!早餐是一日中重要的營養來源,是一天開始夜晚睡覺時,身體使用能量進行修復,隔天醒來後,身體需要立刻補充能量,以應付接下來的活動。若一個人沒吃早餐,身體便處於能量不足的狀態,血糖降低,造成腦神經反應遲鈍。

謝曉慧說,其實不只是小孩,成年人也是不能忽略早餐,不吃早餐導致專注力和警覺性降低,不但影響工作效率,在路上行駛也很危險。

常言道:「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貧民,晚餐吃得像乞丐。」說明早餐的重要性,然而許多人錯誤理解這句話,而在早餐吃得太過豐富,引發肥胖危機。其實「吃得像皇帝」的真正意識是「吃得對」而非「吃得多」。

早餐3大元素

何謂「對」的早餐呢?謝曉慧指出,「對」的早餐必須含有3大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高纖維。

根據衛生部的建議,均衡飲食必須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攝取量分配應是碳水化合物佔55至70%,蛋白質則應佔10至15%,剩下的為脂肪含量。

謝曉慧說,碳水化合物提供身體熱量,蛋白質負責製造和修復細胞,身體也需要脂肪,如製造荷爾蒙,另外還有維生素和礦物質,身體缺少任何一種養分,都可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

獲取正能量!

為了提升國人早餐重要的醒覺,美祿自去年開始展開「美祿早餐日」運動,透過一連串活動鼓勵鼓勵國人吃早餐。今年,該運動的焦點是正能量,傳達如何透過正確營養攝取和生活習慣提升我們的正能量。

美祿客戶營銷經理伍素茵說,我國是東南亞區肥胖和糖尿病排名最高的國家,這與國人長期缺乏運動和不健康飲食有關。「我們希望透過『美祿早餐日』倡導正能量,鼓勵國人攝取正確均衡的食物、經常運動及正面思維。」

運動營養相輔相成

謝曉慧解釋道,正能量來自於運動和均衡營養的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簡單而言,運動與學業同等重要。

研究證明,運動能啟發正面人生價值觀,可以通過非學術領域如運動,塑造孩子正面人格,如團隊精神、忠誠、自我犧牲、毅力、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公平、負責人、同情和尊重。

當然,正能量也來自養分攝取。營養不良的孩子們,沒有足夠的能量提供大腦動力,導致警覺性降低、疲勞與出現學習問題。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該大學是馬來西亞政府重點發展和支持的三個研究型大學之一(其餘兩個分別是馬來亞大學和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數為8500多人,約佔學生總人數的30%。目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1000多人,攻讀各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課程。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博士申請
    UKM / 國大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學校簡介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是馬來西亞五所研究性大學之一,簡稱UKM/國大,成立於1970年,是馬來西亞第三所公立大學
  • 趣馬來帶你看——回味無窮的馬來西亞國民早餐
    回國半年多,小編對馬來西亞的早餐始終念念不忘,其中最常憶起的便是工作日清早起床趕巴士,途徑巴剎吃的回味無窮的極品早餐——Kaya黃油麵包+半生熟蛋+咖啡。與北京的豆漿油條一樣,吐司+半生熟蛋+咖啡組合,成為馬來西亞隨處可見的國民早餐,潛移默化的融入本地人的生活。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回國後可以認證嗎?
    那麼去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留學畢業後回國,自己的學歷學位是否可以認證呢?同學們可以放心,選擇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留學,畢業獲得的證書是可以認證的。不放心的同學可以登陸涉外監管網查詢。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是馬來西亞五所研究性大學之一,於2011年經馬來西亞國家議會批准更名為馬來西亞國立大學,成立於1970年,是馬來西亞第三所公立大學。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回國後含金量如何?認可度高嗎?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大學,開設的專業非常廣泛,其中文、理、工、商、醫科等各類專業均有涉獵。據南昌留學雲介紹,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是馬來西亞五所研究性大學之一的公立大學,該校是東南亞乃至全球非常著名的大學,文憑和學歷得到國際的廣泛認可。
  • 調查顯示,馬來西亞回教青年日趨保守
    中新社吉隆坡7月12日電 馬來西亞默迪卡民調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馬來西亞回教青年價值觀趨向保守,有超過七成的青年認同用可蘭經取代聯邦憲法。默迪卡民調中心與德國兩個機構對回教青年進行一項題為「東南亞回教徒價值觀」的調查。調查顯示,1300名受調查的印尼回教青年中,有高達八成以上的青年反對用可蘭經取代印尼憲法。
  • 馬來西亞的國民菜餚——椰漿飯
    椰漿飯,是一款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很常見的美食,尤其是在馬來西亞,椰漿飯遍布各個層次的路邊攤、餐廳,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直是馬來西亞人民心目中的非正式「國民菜餚」。據馬來西亞當地媒體報導,馬來西亞近期發起了一項網上聯合署名行動、集結百萬個籤名支持將椰漿飯列為馬來西亞正式「國菜」。
  • 想去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留學,但不知道要準備些啥?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是東南亞乃至全球非常著名的大學,文憑和學歷得到國際的廣泛認可,2005年被泰晤士教育專刊列為世界科技類大學500強,它吸引了眾多的國際學生前來求學,目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1000多人,攻讀各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 想去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留學,需要哪些要求呢?
  • 椰漿飯,馬來西亞的國民菜餚
    【環球時報駐馬來西亞特約記者 黃晶晶】椰漿飯,是一款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很常見的美食,尤其是在馬來西亞,椰漿飯遍布各個層次的路邊攤、餐廳,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直是馬來西亞人民心目中的非正式「國民菜餚」。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顯示日本兒童家庭收入差距較大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4月14日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13日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將以發達國家為主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及歐盟等41個成員國有子女家庭的收入差距進行量化並由從小到大排序。其中日本排在34位,為倒數第八,與美國和韓國相比貧富差距更大。
  • 早餐這樣吃易短命 早餐第一口吃什麼最養胃
    原標題:早餐這樣吃易短命 早餐第一口吃什麼最養胃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可很多人早晨寧願花時間賴會床,或者精心梳洗打扮,也懶得拿出20分鐘認認真真吃個早餐。根據1733人參與的「早餐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普遍存在不吃早餐、早餐吃太快、早餐不營養、早餐不衛生等幾大問題。
  • 《國民免疫力認知調查報告》: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國民對健康生活...
    報告調查結果表明,95%的受訪者認同免疫力對健康的重要性。但國民對免疫力的概念缺乏準確認識,並且部分受訪者對健康生活習慣存在誤區。報告還指出,免疫力的提升,也不能忽視保健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對此,徐華鋒表示:「國民對保健食品應當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普通人可以考慮通過諮詢醫生和專業營養師等方式了解自身是否缺失某些營養,進而有針對性地補充。」
  • 營養缺乏症患者減少 巴西5歲以下兒童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南美僑報網編譯張金1月14日報導】巴西衛生部近日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低年齡兒童中維生素A缺乏症和貧血症患者數量有所減少。據統計,2019年5歲以下兒童中維生素A缺乏症患者所佔比例縮減至6%,與2006年(17.4%)相比下降了65.5%。
  • 畫出專注力——兒童專注力訓練小組
    一 小組基本情況 (一)小組名稱:畫出專注力——兒童專注力訓練小組 (二)活動對象:學府社區8-10歲的兒童 (三)
  • 馬來西亞的傳統國民小吃——咖喱角
    曼煎糕 (圖源:Vkeong)只要到巴剎、夜市、小販中心、路邊攤等地方就可以買到各式各樣價格親民又好吃的傳統馬來西亞小吃。幾十年來,這些平民小吃早已成了馬來西亞著名的傳統小吃,也是許多到訪馬來西亞的遊客們必吃的小吃代表!
  •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西亞留學
    馬來西亞公立大學都是非營利性的,學費較低廉的,申請難度較大且國內外排名較靠前的綜合類大學。它們都是政府投資興辦的以發展國民教育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大學,其建校歷史都十分悠久。如百年歷史名校有馬來亞大學創辦於1905年,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創辦於1904年,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成立於1931年。
  • 看直播學做早餐|早餐吃份聊城特色滑肉片,讓一天活力滿滿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倩要想身體健康,早餐一定要吃好。早餐是否重要,營養學家表示,它是啟動大腦的「開關」。而且安利公司今年發布的《國民營養素養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四成國民早餐缺乏奶、豆製品,導致蛋白質和鈣的攝入不足。所以好好吃一頓營養的早餐是開啟健康生活的必需品。在今晚的直播中,艾琳將傳授大家極具地方特色的聊城特色滑肉片的做法,大家有時間不妨跟著做起來。
  • 調查顯示半數馬來西亞人看好行動支付取代現金
    據《南洋商報》2月17日報導,VISA一項調查顯示,馬來西亞人對於行動支付終會取代現金和銀行卡表示樂觀,多達一半的受訪者同意這個觀點。根據VISA的行動支付態度調查,馬來西亞人已做好採用行動支付的準備,目前每十人當中有七人表示願意使用電子錢包進行支付。智慧型手機在馬來西亞的普及率相對較高,71% 的成年人擁有至少一部智慧型手機。
  • 樂天調查顯示:馬來西亞聖誕網路購物熱銷
    根據日本電子商務公司樂天(Rakuten)進行之調查顯示,馬來西亞人喜歡在聖誕節和年終假期收到親友的禮物,深信大馬的網路購物,可望於2015年佳節期間進一步成長。 該調查顯示,70%大馬消費者將於2015年上網購買更多或至少購買和2014年相同數量的聖誕禮物,年終購物的前3大熱銷商品類別分別為:時裝和配飾、食品與飲料,以及電子和電器。馬國消費者選擇網路為聖誕節購物的平臺,主因為:便利(80%)、更容易瀏覽和比較產品(52%),以及吸引人的折扣和顧客忠誠獎勵計畫,讓商品價格更優惠(48%)。
  • 孩子專注力不高怎麼辦?借用「心流狀態」,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其實這樣的現象就是孩子專注力不高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會缺乏專注力,主要有三大原因:父母陪伴方式的影響專注力是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因此孩子在專注的時候是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的。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陪伴方式,導致孩子的專注力有所破壞,因此孩子就變得專注力不高。很多時候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父母突然的互動提問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疑惑,讓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等到孩子想要再進入專注世界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