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艾以清】在記者家中,有一個英國著名瓷器品牌瑋致活的綠色茶杯,翠綠色的釉面上點綴著各種可以作為茶的植物紋樣,淡雅又充滿生趣。茶杯內層發出的淡淡奶白色,則表明它是英國人的發明——骨瓷,將動物骨粉摻入瓷土燒製成的瓷器。骨瓷發明於英國「瓷都」斯託克。骨瓷工藝讓英國制瓷業跨上了新臺階,以瑋致活為代表的英國骨瓷逐步走向高端市場。隨著社會變遷和產業轉型,英國制瓷業也無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前不久,《環球時報》記者來到昔日的「英國陶藝之都」,尋找它往昔輝煌的舊跡,感受它當下的新氣象。
陶瓷業蹤跡難覓
斯託克位於英格蘭的特倫特河畔,一走出斯託克火車站,便能看到一尊骨瓷發明者——約書亞·瑋致活的塑像。因為有豐富的煤和黏土資源,早在17世紀,斯託克就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陶瓷工業體系。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景德鎮素有「世界瓷都」美譽。工業革命以前,景德鎮的瓷器隨貨船漂洋過海,成為英國貴族家中的珍品。但骨瓷的發明,讓英國制瓷業一度輝煌,一些高端產品甚至出口到中國。
如今的斯託克是一座寧靜的城市。漫步在斯託克街頭,已很難看到陶瓷業的影子——售賣陶瓷的商店不多,工廠大多數已停業,只留下斯託克特有的啤酒瓶形狀的「瓶窯」和紅磚廠房。2009年英國《獨立報》的一篇報導稱,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瑋致活經營狀況不佳,不得不把中端骨瓷生產基地遷到東南亞,只有少數高端瓷器保留在英國生產。
除了瑋致活,斯託克還有其他品牌生產骨瓷,此外,這裡不是只生產骨瓷,還出產其他種類的瓷器。
參觀復活的古老制瓷廠
記者在斯託克的官方網站上找到一家名為「艾瑪·布裡奇沃特」的制瓷廠,並通過預約去參觀。一位名叫羅塞塔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這座廠房建立於1883年。1984年,新品牌創始人艾瑪·布裡奇沃特希望為母親準備一份生日禮物,卻無法挑選到中意的瓷器,於是冒出了自己經營一家陶瓷廠的想法,並且鎖定「瓷都」斯託克,賦予這座古老廠房以新生。
30多年來,艾瑪·布裡奇沃特使這座古老廠房煥發青春,從一度關停到成為當地經營最好的制瓷廠之一,僱用約230名工人,每年生產超過170萬件瓷器。
工廠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落在地上的白色瓷土灰,將人們的鞋子也染成了白色。「每件瓷器在與顧客見面之前,都要經過30雙手。」在羅塞塔的指引下,記者目睹了一件瓷器從土坯到商品的全過程。工人熟練地切下一塊瓷土放在拉坯機上,壓下模具轉十幾秒鐘,一個盤子形狀的坯子就做好了。接下來還要進行修坯、乾燥等過程,之後上色、燒制。
歷史上,中國瓷器流入英國上層社會後,不少英國制瓷廠都會模仿中國的青花瓷,為瓷器繪上花鳥、亭臺、祥雲等中國元素,想要「以次充好」。在倫敦的一個博物館,布展者將同時期的中國花瓶和英國仿製的花瓶並排放置,無論是釉色還是製作工藝的細膩程度,孰優孰劣令人一目了然。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制瓷業也摸索出獨特的風格,逐漸自成一派。
艾瑪·布裡奇沃特主打現代家用瓷器,圖案簡單大氣,色彩豐富,充滿生活氣息。特別是「聖誕節系列」,杯盤上印有槲寄生、馴鹿等圖案,看上去讓人感覺溫暖、喜慶。此外,可以進行私人定製的馬克杯也是頗受顧客歡迎的產品。2017年,艾瑪·布裡奇沃特共生產6.4萬個定製馬克杯。
昔日繁華一去不復返
雖然在斯託克早已見不到當年瓷器行業鼎盛時的繁榮景象,但人們仍舊能從現今依然在營業的瓷器品牌中看到一份堅守。無論是行業新秀艾瑪·布裡奇沃特讓一度遭遇關停的工廠重新煥發活力,還是傳統品牌瑋致活將骨瓷技藝發揮到極致——部分該品牌瓷器的骨粉含量高達51%,為世界最高。
從斯託克回到家,記者又拿出那個綠色茶杯仔細端詳,色澤、手感都令人愛不釋手。將茶杯扣過來,發現貼在茶杯底部的標籤上寫著「泰國生產」,聯想到《獨立報》的報導,略感唏噓。不經歷產業轉型,斯託克恐怕很難再度成為英國的經濟重鎮,不過記者相信,斯託克與陶瓷的故事,還將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