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之惑:國內銷售營養補給品無藍帽標誌,巨資收購加拿大保健品...

2020-12-12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于娜 見習記者王瑜 北京報導

遭遇糧油行業天花板後,西王食品(SZ:000639)跨界轉身,斥資51.65億元收購加拿大保健品企業Kerr。經營3年之後,西王食品被曝2019年淨利潤虧損7.52億元,並系上市後首次淨利潤虧損。

西王食品對此解釋為,虧損是受到運動營養品競爭格局變化、蛋白粉價格上漲、該年度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影響。

事實上,西王食品面臨一系列的難題。在糧油業的賽道上,隨著益海嘉裡上市,西王食品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在營養保健業的賽道上,收購之後的Kerr公司盈利連年下滑,而遲遲沒有獲得「藍帽」(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誌)的西王食品難以在國內大展拳腳。

未獲批「藍帽」政策風險大

西王食品旗下的營養補給品頗為神秘,儘管營收已經超過植物油,但卻不太為人所知。《華夏時報》記者查閱西王食品公司官網和西王食品淘寶旗艦店,均找不到營養補給品的蹤影。

2019年年報顯示,營養補給品營收26.99億元,營收佔比為47.14%。植物油營收25.67億元,營收佔比為44.83%。

據了解,西王食品的營養補給品業務源自2016年收購的加拿大營養品公司Kerr。Kerr公司旗下的核心產品包括運動營養品領域的品牌Muscle Tech(肌肉科技)和Six Star;減肥食品領域的Hydroxycut和Purely Inspired。Kerr公司主要面向加拿大和美國市場銷售,以上四個品牌貢獻了95%左右的營收。

目前西王食品主推Muscle Tech(肌肉科技),僅該品牌在淘寶有官方旗艦店,並可從國內發貨。但從該旗艦店也看不到任何與西王食品有關的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西王食品收購Kerr公司交易價格為人民幣51.65億元,為全現金收購。而彼時西王食品的資產總額為22.18億元,收購價格高於西王食品資產規模的兩倍還多。此次收購令西王食品資產負債率猛升。2015年其資產負債率僅為22%,2016年飆升至69.5%。

但彼時Kerr營收和淨利潤的穩定增長讓西王食品對此收購充滿信心。據西王食品公告顯示,收購前Kerr公司2014-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4.21億元、25.68億元、30.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17億元、3.19億元、3.69億元。西王集團前董事長王勇向媒體表示,這個交易資金僅靠標的公司三年的利潤就可以還上。

但是收購之後,Kerr公司的淨利潤卻開始走下坡路。2017-2019年,Kerr的營業收入分別是29.60億元、29.64億元、2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60 億元、3.31億元,而2019年遭遇巨虧11.15億元。西王食品對此解釋為,受到運動營養品競爭格局變化、蛋白粉價格上漲、本年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影響,淨利潤虧損11.15億元,同比下降-436.82%。

西王食品營養補給品的毛利率為42.33%,下滑0.51%。而湯臣倍健的毛利率為65.8%;H&H健合集團的毛利率為66.2%。

除了債務和業績風險外,西王食品要面臨的政策風險也不容忽視。在西王食品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何時能取得「藍帽」標誌。西王食品回復投資者稱,目前公司有四款產品已申請「藍帽」,何時獲批尚不確定。據記者了解,保健食品審批流程日趨嚴格,國外產商拿到批文至少2年,甚至長達4-5年。

目前西王食品在國內銷售的營養補給品均無藍帽標誌。

「藍帽」標誌是我國保健食品專用標誌。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沒有「藍帽」標誌不能稱為保健品,只能作為普通食品銷售,並且不能宣稱有保健功能。

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受營養補給品業務拖累,西王食品的整體盈利能力出現斷崖式下降。2019年整體營收57.27億元,同比下降2.02%,淨利潤虧損7.52億元,同比下降260.52%。

頹勢延續到今年一季度,一季度財報顯示,整體營收12.08億元,同比下降12.68%;淨利潤0.78億元,同比下降15.44%。

公開資料顯示,西王食品主營產品為西王牌玉米胚芽油及鮮胚玉米胚芽油,旗下產品涉及葵花籽油、橄欖油、亞麻籽油、花生油等多個油種。

據2019年報顯示,糧油業營收25.67億元,同比增長5.99%,營收佔比44.83%,是西王食品第二大業務板塊。該業務毛利率28.25%,同比下降6.60%。

2016-2019年植物油的銷售量分別為237721噸、221752噸、255170噸、255317噸。從銷量可以看出,西王食品的植物油銷售到了發展瓶頸期。

食用油行業競爭激烈。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8年益海嘉裡旗下金龍魚的市佔率達到39.8%;中糧集團旗下福臨門,市佔率為13.8%;山東魯花市佔率為6.7%;西王食品市佔率為3.5%。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國內食用油市場日趨飽和,競爭非常激烈。隨著益海嘉裡上市,未來只有中糧福臨門可以與之抗衡。西王食品這樣的中型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所以,西王食品只有聚焦市場和客戶,可能才會找到發展路徑。

6月22日,食用油中的龍頭企業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現在創業板首批受理IPO名單中,巨無霸體量加上資本加持,行業虹吸效應會更加明顯。

西王食品的股價高光時刻被定格在2016年的收購之後。其股價從9月底的13.99元攀升至頂點24.75,一月之內漲幅近80%。隨後一路向下,截止記者發稿,僅為5.91元。

西王食品該如何應對兩大賽道的挑戰,記者聯絡西王食品董秘辦公室,截止發稿未收到回復。

見習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巨資收購 加拿大保健品企業後巨虧,西王食品面臨新挑戰……
    主要是因為2016年10月,為了突破玉米油市場增長瓶頸,西王食品斥資近50億元收購加拿大運動保健品公司Kerr,一隻腳跨入大健康領域,首期80%股權已完成交割。2019年3月23日,西王食品發布公告,再度完成對Kerr 5%股份的交割。截至目前,西王對Kerr的合計收購比例達85%。
  • 西王食品收購加拿大保健品企業Kerr
    手握3家上市公司的西王集團(西王特鋼、西王置業、西王食品)這次又出了一個大招:公司擬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全球最大運動保健品公司加拿大KERR100%的股權,並且在22日的籤約儀式上,李克強總理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親自出席為之見證。
  • 保健品管理,加拿大這樣做
    對此,有媒體認為,這或許和相關企業「進京公關」不無關係。一些人認為,中國保健品市場的管理應與先進國家接軌,採用更規範、更科學的手段加強監管;另一些人卻認為,先進國家在保健品市場的監管是「以放為主」,比中國更寬鬆,「充分尊重市場篩選原則」,要接軌,就應學習這種「市場化的寬鬆」。有趣的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見解,卻不約而同將「保健品大國」加拿大當做最典型的例證。
  • 哈藥20億收購GNC在美國獲批 但保健品生意並不容易做
    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之後,哈藥20億收購全球最大健康營養產品零售商GNC的交易基本已經掃清障礙。近日,哈藥集團發布《關於認購GNC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事宜的進展公告》。2月14日,哈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已經與全球最大健康營養產品零售商GNC籤署投資協議。哈藥3億美元投資獲得40%股份,同時將和GNC組建中國合資公司。投資完成後,哈藥將成為GNC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後者約40%的普通股。
  • 史上首次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
    文:何丹琳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的營養保健品版圖再次擴大!這是今年以來,該公司第三次在雀巢健康科學所在的業務領域出手,不過這次的收購標的有點特別。小食代留意到,雀巢今天宣布,雀巢健康科學公司已同意收購Vital Proteins的多數股權。
  • 保健品推廣套路:親測帖靠編,沒用過的產品吹上天
    儘管現實中人們對保健品的功效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國內進口保健品市場在迅速擴大。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指出,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進口額從2010年的6.10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3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1%。
  • 2020年中國營養保健品市場趨勢與競爭格局分析行業競爭格局較為...
    更多的收入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在保健品方面支出更多金額,從而刺激保健品行業的規模擴大。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24565元提高到2019年的42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7917元提高到2019年的16021元,保健品行業銷售收入則從2012年的1130.67億元提高至2019年的2685億元,保健品的市場規模隨著消費者人均收入增長而隨之放大的趨勢較為明顯。
  • 挑選保健品?你必須Get的核心知識!
    在交流過程中,我經常會被問到到底要不要吃保健品、如何挑選保健品等問題。特殊人群的確需要額外補充,但對於日常營養攝入均衡、蔬菜水果什麼都吃的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必需品。本文不贅述到底要不要吃,而是科普一下吃保健品前需要知道的那些重要事。
  • 保健品行業:千億市場,整合加劇
    總的來看,「備案制」是一把雙刃劍,未來我國保健品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行業整合加速,行業的規範將加速小企業的淘汰,擁有好產品、好品牌和好渠道的龍頭企業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國內企業通過海外收購擴大業務版圖,行業整合加劇近年來,國內掀起境外保健品收購潮,各大藥企、乳製品企業紛紛瞄準保健品市場,通過併購海外企業以期進入龐大市場。
  • 美國最大保健品GNC破產 哈藥股份還能靠保健品救市嗎
    儘管哈藥股份聲稱美國最大保健品公司GNC的破產重組對中國業務沒有影響,但不可否認,20億元的投資失利對業績呈下滑趨勢的哈藥股份而言並不是好消息。為緩解業績情況,2018年2月,哈藥股份以19億元收購GNC的40.1%股份,並成立合資公司,以期獲得固定收益的同時補足產品線,發力保健品業務。
  • 香港合生元收購澳洲保健品巨頭Swisse控股權
    中國日報網9月21日電 據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導,9月17日(周四)晚間,澳洲方面多方消息證實,香港BIOSTIME合生元(1112.HK)擊敗同樣來自中國的弘毅投資(Hony Capital)與上海醫藥(Shanghai Pharma),最終奪標,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著名保健品公司
  • 史上首次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全球最大食品公司要...
    文:何丹琳 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的營養保健品版圖再次擴大! 「這將成為迄今為止第一樁收購膠原蛋白保健品公司的交易,證明消費者的觀念正在朝著改善個人健康的方向發展。」雀巢今天在一份通報中說。該公司並未公布此次收購的金額。
  • 加拿大工業大麻CBD保健品流行,有效緩解疼痛、炎症……
    背景介紹: 2018年10月17日,加拿大繼烏拉圭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將娛樂大麻全國合法的國家。進入「大麻1.0時代」,允許銷售幹大麻、大麻油、新鮮大麻、大麻植物、大麻種子五類產品。
  • 廣東3·15晚會:揭秘老年保健品銷售騙局,曝光五星級酒店衛生亂象
    晚會曝光了五星級酒店衛生調查、典型電詐騙局、古董拍賣陷阱、市場山寨食品亂象以及保健品銷售陷阱等多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現場還有來自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內權威專家對上述案例作出點評,並號召廣大消費者用法律武器勇於維護自身權益。
  • 保健品巨頭GNC申請破產背後:中資競購保健品執念
    保健品巨頭的下坡路「範本」GNC總部現在仍舊位於其發家的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主營健康和保健產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和草藥補品、運動營養產品和減肥產品。直到2018年,一家來自中國的醫藥企業花了將近3億美元收購其40%股份。但由於銷售大幅下滑,2019年6月,GNC宣布計劃關閉多達900家商店,大幅削減位於購物中心店鋪。在2019年的前六個月中,公司記錄顯示192個地點已經關閉。
  • 90後成線上購買主力:醫藥保健品前三季進口增35.5% 一改去年增速...
    據紐迪希亞特殊醫學營養兒童事業部負責人方芳透露,中國已成為達能特殊醫學營養業務的主要市場。達能最新財務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專業特殊營養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8%。其中,醫學營養品業務中國市場銷售收入連續多個季度以兩位數的增幅領漲。
  • 巨資收購海德堡成拖累,力群印務7成收入無指望,李莉將帶領長榮股份...
    近日,深交所下發了關於對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隨著關注函的發布,擺在面前的一個問題撲面而來:巨資收購海德堡成拖累,深圳力群7成收入無指望,李莉帶領長榮股份(300195,股吧)走向何方?
  • 中資組團「吃」澳洲保健品
    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瓊)澳大利亞保健品企業快要被中國企業承包了。繼合生元收購澳洲知名保健品Swisse之後,澳優宣布1.6億總價收購澳洲保健品Nutrition Care,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正不斷成為中國企業的囊中之物。
  • 全球最大保健品公司破產禍及這家A股 背後或是局?
    保健品巨頭的下坡路「範本」GNC總部位於其發家的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主營健康和保健產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和草藥補品、運動營養產品和減肥產品。在跨境併購火熱的前幾年,中資企業頻頻出手收購外資保健品公司,如合生元、新希望等收購澳洲企業。Vitaco是上海醫藥繼2015年競購澳洲保健品公司Swisse失敗後,又一次出擊海外市場。「保健品是上海醫藥努力打造的業務板塊之一。」
  • 「褪黑素」銷售與添加亂象追蹤:激素滲入保健品
    「褪黑素」銷售與添加亂象追蹤:激素滲入保健品 2015-02-02 16:30:43  「褪黑素」網絡銷售火爆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實體藥店、商場之外,網絡售賣的「褪黑素」產品尤其火爆。如某電商平臺銷售的美國進口「褪黑素」片,僅一個月的成交量就達到2538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