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推廣套路:親測帖靠編,沒用過的產品吹上天

2020-12-13 人民日報

人到30不得已,保溫杯裡放枸杞。飯後睡前,吞下五六顆保健藥丸成為「惜命」青年新的生活方式。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在一些社交及「種草」平臺上,存在描述誇張的保健品推廣信息。「乾貨!30+女性日常必備保健品!再不吃就來不及了!!」「50款親測!抗糖美白祛痘青汁酵素!」「90後都在吃的保健品真的有效嗎?!膠原蛋白液日常美容保健品?」不過你可能想不到,這些「親測帖」的作者可能對其推廣的保健品毫不了解。

律師表示,軟廣代寫者不得為未使用過的商品或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若發布虛假廣告危及消費者生命健康,應承擔連帶責任。

圖片來源:包圖網

誰在炒作保健品?

《2019年度保健品行業網絡關注度分析報告》顯示,90後已逐漸成為保健品消費的主力軍,市場佔比高達48.97%。這意味著: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需求。

儘管現實中人們對保健品的功效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國內進口保健品市場在迅速擴大。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指出,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進口額從2010年的6.10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3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1%。

從事保健品進出口貿易的奧利(化名)向中新經緯記者透露,進入中國的海外保健品需要「藍帽」才能在實體店售賣,大部分進口保健品只能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售賣。奧利提到的「藍帽」,是指由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審批認證的保健食品標誌。

「事實上,為了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網際網路平臺借種草筆記炒作保健品變得越來越普遍。」奧利表示。

保健品軟廣代寫團隊經理菲菲(化名)告訴中新經緯記者,自己的團隊對接保健品企業,團隊成員承擔保健品軟廣撰寫,再由成員的平臺帳號代發。

菲菲所說的軟廣,是指以各種形式包裝而成的廣告。寫手通常會以「用戶體驗」「測評筆記」的形式將廣告隱藏在文中,隨著消費者被「種草」,購買文中的產品,軟廣即推銷成功。

菲菲透露,「炒作保健品概念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花錢鋪稿,各平臺聯動霸屏營銷,這樣搜索量就上來了;另一種方式是藉助明星效應,進行網紅炒作,讓品牌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

菲菲介紹,內容上,軟文炒作也有自己的一套話術技巧,可分為「實誠型」與「煽動型」。

近年來,中國相關部門對保健品廣告用詞提出了諸多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規定保健食品廣告的內容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須」等內容。不過,現實中網際網路平臺廣告假借受限用語炒作海外保健品的情況仍屢見不鮮。

中新經緯記者在不少種草平臺上發現,有些文案注重「真實體驗」,如「使用之後變白了、細紋減少了」,每項描述都都抓住消費者的心。而一些需要消費者注意的細節卻輕描淡寫,如「量少」「氣味不佳」「會覺得口渴(一周即可緩解)」。

有些文案則煽動性十分強烈,頻繁出現「20+女生必吃的保健品!」「不買會後悔系列!」「一生推!最好用!性價比最高!」的語句,甚至出現了「幫助預防疾病」的描述。

近幾年,「白藜蘆醇」系列產品在種草平臺被不斷提醒推送,不少明星、網紅為其背書。中新經緯記者選取其中一款美商婕斯的白藜蘆醇產品,宣傳文案表明,其是「探病神器,吃上一盒後哪裡有問題就會調整哪裡。」

不過,中新經緯記者發現,該產品官網最後用英文標註:以上產品聲明並沒有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評估,本產品不用於診斷、治療與預防任何疾病。

中新經緯記者查詢特殊食品信息查詢網站發現,目前國內通過審批且尚在有效期內的白藜蘆醇相關保健產品,也僅有一款「坤美靚牌白藜蘆醇膠囊」,其主要原料為白藜蘆醇、碳酸鈣與澱粉,而其保健功能也僅為增加骨密度。

一天寫幾十篇「親測帖」

菲菲透露,高流量保健品筆記通常具備原創、圖片精美、有詳細使用心得等特點,還要配上各種表情。文案開頭帶上產品名稱,筆記收錄後就會在這個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體現。

當被問及代寫者是否都使用過所要推廣的保健品時,菲菲直言:「專業的保健品寫手都不需要使用產品。保健品需要長期堅持服用才見顯效,而寫手一天要寫幾十篇不同品牌的保健品軟文,時間上根本做不到。」

「保健品行業就是這樣,不可能保證每個人服用效果都出現宣傳的效果,保健品軟廣就是鑽了這空子。」菲菲說。

奧利指出,保健品大多需要每日服用,需求量大,復購頻率高。而保健品的「無害」屬性更使其找到共同的受眾,從細分市場走向大眾市場。

菲菲介紹,自己的團隊做的是精品筆記,300字報價20元。除了軟廣代寫,菲菲所在團隊還有代發業務。

據介紹,筆記代髮根據粉絲數量而定,千粉之內,一篇筆記的價格從10元至50元不等。如果代發人的粉絲破萬,則需要另談,價格從2000元起跳。

菲菲建議,做保健品推廣,最好投100條軟廣,再投一部分錢給達人號推廣。「好的帳號曝光率是很高的。」隨後,菲菲給中新經緯記者發來一份代發號名單,供中新經緯記者挑選。中新經緯記者留意到,每個代發號後都標明其粉絲數與贊藏數,多則達到7千粉,贊藏數破2萬。

中新經緯記者查看了贊藏數最高的達人號,發現其贊藏數最高的筆記不是保健品軟文筆記,而是美食視頻。而贊藏數前三位的達人號,大多數筆記贊藏數都不超過兩位數。

代發號名單

另據菲菲介紹,軟廣代寫行業所有的稿件都是現交現結,大部分團隊並沒有與保健品企業籤訂推廣協議。

律師:產品出了問題,代寫人要負責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國產保健品主要針對中老年人,海外保健品才是國內年輕人的市場。但海外保健品在國內知名度不高,需要通過炒作概念進行營銷。

「中國的消費者希望保健品短時見效,部分宣傳抓住年輕人對健康狀況的焦慮,誇大保健品功效,炒作成分與概念。」奧利表示。

針對炒作保健品概念的現象,史立臣指出,這可能導致保健品行業對產品研發的輕視。「如今保健品市場已經出了大問題,企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發產品,推向市場後,其他保健品企業一窩蜂地生產相同的產品,這種情況下誰還做研發?」

史立臣解釋,保健品不像藥品有專利保護,它必須公布配方表。雖然不知道各種成分的比例,但也可以調成不同的口味,這就是市面上不同企業的同一款產品,味道不一樣的原因。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用戶體驗」「測評筆記」等軟文是以用戶角度出發,描述自己使用商品的體驗感受。因其是收費寫作,且發布於社交平臺以及購物網站,可以起到推廣宣傳、誘導銷售的效果,因此具有廣告代言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

在宣傳語中虛構產品性能,誇大使用效果,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構成虛假宣傳。

孟博認為,對於平臺內所存在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的情形,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依法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孟博指出,對於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廣告主需要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對於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行為,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訴索賠,還可以依法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來源:中新經緯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14種保健品被吹上天,卻沒什麼卵用
    市場上極受推崇的阿膠、燕窩、魚油、蛋白粉這些產品,到底效果如何? 其實,他們的真面目是這樣的… 這一套直接把老編忽悠的天旋地轉啊!
  • 人民日報:這14種「保健品」,被吹上天卻沒啥特別作用!
    生活中,保健品花樣和宣傳方式層出不窮,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亂墜。而學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當的人群,他們往往被某一誇大功效給忽悠,結果花了一堆冤枉錢。  下面,小編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當了哦。
  • 全靠微商死撐?燕窩的騙局:被吹上天的補品|焦點
    被吹上天的滋補佳品、養生聖品——燕窩,也是如此。吃燕窩,不如吃雞蛋吃燕窩到底有沒有用?這是一個被爭論了無數遍的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真燕窩,沒毛病,多一口少一口,肯定吃不死人。斥巨資買這種完全沒有性價比、滿滿都是營銷套路的「零食」,就是在為自己的愚蠢買單。那還不如堅持每天吃倆烏雞蛋,烏雞蛋中唾液酸的含量,是上等燕窩中唾液酸含量的2倍,長期服用,效果絕對會比吃燕窩好百倍。
  • 對老年人銷售保健品騙局又出新套路
    於是他們開始變換套路,先將老人集中至某個地點,再一起前往處於郊區的觀光園,躲避了被打擊的風險。  面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騙局,今年又有了最新套路。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推銷者為逃避官方打擊,開始變換經營場所,通過電話先與老人約定,再派車將他們送至某地,然後集體前往郊區的觀光園,利用封閉的環境,藉以銷售高價產品。
  • 4種被捧上天的保健品,根本不養生!又有多少人在交智商稅?
    而且,我國保健品市場的特點是渠道分散,入行的門檻並不高,於是在行業內,多數企業吃定了消費者的心理,把產品的定價無限的推高,導致普通大眾在對待保健品這件事情上越來越看不到健康和正確的真相。有些產品明明就跟食品沒有區別,但是很多企業還是頂著藥品的光環入行。基於之前出現的多種問題,國內保健品市場的監管也在趨於完善。
  • 小紅書種草太狠了:我從交智商稅筆記裡學到了爆款套路!
    鈣片長高、魚肝油提視力、抗糖丸祛痘等等,功效全部瞎編,博主只是把20多歲女生恐慌的點拿出來隨便用保健品套一套,就能騙到這麼多點讚和收藏。並且,這樣的筆記在小紅書並不佔少數,全是換湯不換藥。(2)明面上是減肥寶典,實際是推薦精華霜該博主分享自己減肥的經歷,跟大家講要堅持運動拉伸,然而真正的目的只是為了推廣一款精華霜,軟文植入的痕跡不要太明顯。
  • 微商聲稱李開復淋巴癌痊癒靠吃自家保健品,李開復怒了:騙子公司
    微商聲稱李開復淋巴癌痊癒靠吃自家保健品,李開復怒了:騙子公司原標題:微商聲稱李開復淋巴癌痊癒靠吃自家保健品,李開復怒了:騙子公司 眾所周知,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是業界有名「工作狂」,然而2013年9月他卻對外宣布罹患淋巴癌,不得不放棄創新工場工作投入治療,2015年的6月底,李開復發微博稱經過兩次檢查,身體裡都看不到腫瘤,意味著他經過了兩年的抗癌鬥爭
  • 權健事件為我們敲響警鐘,小心提防保健品套路
    權健事件為我們敲響警鐘,小心提防保健品套路最近因為丁香醫生的一篇文章,使得權健公司進入大家的視野,也讓大家對保健品更加質疑。因為內蒙古患癌女孩事件,讓越來越的人爆料,因為用了權健產品而導致的不良後果。所謂的保健品,以及火療的一系列治病養生措施,都是存在嚴重的隱患。那麼為什麼每年依然還有這麼多人上當受騙呢?提到保健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當受騙,因為保健品普遍都十分昂貴,而本身又沒有那麼大的功效。這都是那些人抓住了患病人的心理。
  • 在美國購買保健品的華人 小心被套路買到假貨
    不少中國遊客都認為美國的保健品品質好,經常會購買帶回國,殊不知也可能遇上假冒偽劣產品。而保健產品是否可靠,在美國法律監控並不如大眾想像的那麼嚴格。前段時間,美國被查到驚天巨額!近日網友孔女士透露,某華人聚居區一家保健品店出售的產品成分可疑。她表示,本來想給家人購買一些保健品,但在店裡工作多年且熟識的友人勸她不要購買,表示這些保健品沒有效果。
  • 真真假假,APP推廣套路多
    據悉,APP開發者僱用第三方公司進行推廣已經是公開的秘密,Appstore「激活2.2元一個」「好評一條8毛」……一款新上架的APP,因為第三方的操作成了熱搜產品。在一系列的推廣中,除了正規的推廣方式,也有「刷好評」「刷量」等一些非正當的手段,今天記者就給大家聊聊APP推廣的套路,以免大家在下載APP的過程踩坑。
  • 15萬元買的百瓶保健品10年吃不完——老年人就這樣被「洗腦」
    「套路」其實就三招,老年人招招接不住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去年面向社會徵集到上百條有關保健品和保健儀器欺詐的線索,通過梳理發現,上當的以老年人居多,雖然騙子的「套路」不外乎三招,但老年人招招都接不住。  ——免費做誘餌。
  • 保健品詐騙、虛假誇大宣傳「模式」大揭秘之【診療會、診療模式】
    是有專業套路、模式的,那從今天開始我就來談談保健品詐騙、虛假誇大宣傳「模式」。第一個【診療會、診療模式】診療,顧名思義即診斷治療,銷售保健品的公司,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場景來進行診療模式銷售保健品:1.主推產品廠家的研發醫學專家,同時是某某大醫院的主治醫師、教授,本次特地為推廣產品來到到當地,為第一批或在服客戶進行特地把脈診斷、檢查,結果肯定有病,或者看身體狀況很有可能得某個病,而且這個病,今天主推的這個產品,吃了絕對有效果,而且全國有很多客戶在服用這個產品,「你這個病,吃了這個產品,保證好,治不治?
  • 12種被吹上天卻沒什麼用的食物,很多人還在買…
    保健品花樣和宣傳方式層出不窮,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亂墜,很多人經不住忽悠,結果花了一堆冤枉錢。下面小編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當!平時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傳為能抗癌、抗氧化、延緩衰老的神奇保健品,各種「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賣得火熱。
  • 怎樣把「雞」「酒」吹上天?一個朋友圈引發的創意
    怎樣把「雞」「酒」吹上天?——一個朋友圈引發的創意鄒德祥風馬牛不相及,如果把「雞」和「酒」放在一起呢?於是,我腦子飛速旋轉,花了幾分鐘時間給他們出了一個把「雞」「酒」吹上天的點子。「為愛而釀,為情而生」,策劃一款「雞+酒」爆款組合裝。父子嶺酒有故事,驚天動地,彰顯大愛,美名遠揚,故名曰:為愛而釀;丹妮爸比土雞,產自深山,生態養殖,原汁原味,綠色食品,可喚作:為情而生。(當代青年,紮根農村,服務三農,播撒情懷。)
  • 保健品宣傳真的名副其實嗎?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總結了保健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常用的9個套路,幫助消費者識別騙局,保護自身權益。  套路一:免費禮品  保健品銷售人員免費送禮品,如雞蛋、大米、購物車、面、油、杯等等,引誘老年人上鉤。推銷人員大多通過發宣傳單,免費發放禮品,或用保健品包裝盒、票據換禮品,讓老年人進入圈套。
  • 為了賣保健品也是套路深
    很明顯,這樣的旅遊團隊並不是靠旅遊掙錢的,因為算下來,可能車費和門票錢都不夠。隨著國家對於會銷的打擊,越來越多的會銷公司選擇其他的途徑和渠道去賣保健品,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的旅遊團,打著「康養旅遊」的旗號,名義上是去各地遊玩,時機上還是會銷的形式,抓住一切機會進行推銷。
  • 人民日報:這14種食物,被吹上天卻沒啥用
    作者 | 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中國健康食品網 、中國醫學論壇報 來源 | 醫學界 生活中,保健品花樣和宣傳方式層出不窮,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亂墜。而學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當的人群,他們往往被某一誇大功效給忽悠,結果花了一堆冤枉錢。
  • 在日本也會有像權健一樣的保健品公司嗎?
    小編自身對保健品之類的東西也是嗤之以鼻,認為這東西其實只是起了一個心理安慰的東西。但面對數以萬計的大媽大爺每天都被騙去開會,買產品,小編也不盡唏噓:保健品市場在中國如此風行,是中國的特有現象,還是在別的國家也是如此?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日本的保健品公司的故事,這個公司比起權健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鞍山:別被「全能」保健品忽悠了
    鞍山:別被「全能」保健品忽悠了 作者:蔣楠 2017-12-22 13:16   來源:千山晚報
  • 美國最大保健品GNC破產 哈藥股份還能靠保健品救市嗎
    合資公司擁有中國內地GNC業務的獨家運營權,GNC授予合資公司長期的獨家商標許可,允許合資公司在中國內地獨家生產、銷售GNC產品。 GNC具有85年歷史,為美國老牌營養品、保健品公司。該公司創立於1935年,在上世紀90年代上市後退市,於2011年二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