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西發現"秦直道"宮殿遺址擬建秦直道遺址博物館
中新社西安二月二十日電(記者 張珂)被稱為中國古代高速公路的秦直道近日陝西考古工作者在地處渭北高原的旬邑縣發現了一批「秦直道」宮殿遺址,為研究秦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史料記載,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把疆域劃分為三十六郡。為抵禦匈奴入侵,公元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命大將蒙恬修築一條快速馳往北方邊境的道路。道路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抵秦都附近的雲陽(今陝西淳化縣北),全長約七百多公裡,路面平均寬度約三十米。
-
秦始皇修建的僅次於長城的工程——秦直道
專門修建了一條全長700多公裡的直道——秦直道。這條道路要比歐洲人自豪的羅馬大道,早了200餘年。秦直道可以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古代高速公路,史學家稱:「如果說萬裡長城是中原王朝的一面盾牌,那麼直道無疑就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時至今日,從陝西的關中平原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這條被史學界稱為奇蹟的秦直道,仍然依稀可見殘存下來的痕跡。
-
陝西旬邑石門山晉級國家4A級景區
石門山森林公園位於鹹陽市以北140公裡的旬邑縣,距旬邑縣城約30公裡。 石門山森林公園有石門關、秦直道、秦兵站、扶蘇廟、馬刨泉等景觀景點50餘處。園內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扶蘇廟、秦直道上的雄關天險和秦兵站等遺址更勾起人無限遐思。
-
徒步秦直道子午嶺段,秦嶺秋色濃烈驚豔
眾所周知,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修建了萬裡長城,同時還建造了另一個大工程秦直道卻鮮有人知。秦直道自陝西淳化梁五帝村(古雲陽)北部的秦林光宮(即漢甘泉宮)北門始,沿子午嶺北行,經旬邑、富縣、榆林,內蒙古伊金霍洛旗、達拉特旗至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古九原郡),穿越14縣,長達700餘公裡,路面最寬處約60米,普通亦有20米。
-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陝西旬邑石門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及功能區劃...
鹹陽市人民政府:你市《關於申請對陝西旬邑石門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調整論證報告進行評審的請示》(鹹政字〔2018〕12號)收悉。經研究,現就有關事項批覆如下:一、原則同意陝西旬邑石門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調整方案,將自然保護區內喬兒溝河谷及其北部的木家嶺山梁、宋家溝中段第界村神樹嶺組1567.74公頃調出,將第界河和螞蟻溝的源頭區、馬欄河支流楊家店子川的源頭區1584.04公頃調入自然保護區。
-
訪談 「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現記
「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的發掘或許能帶領我們穿越時光,掀起答案的帷幕。參與「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掘的考古單位有多家,國家博物館是其中之一。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遊富祥副研究館員解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視頻/許炎)【小資料】
-
舌尖上的陝西,鹹陽旬邑十三花宴篇,個個好看美味,看著就有食慾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陝西鹹陽旬邑十三花宴,個個好看美味,看著就讓人有食慾。旬邑花饃:旬邑花饃是一種民間麵塑品。鄉間逢年節都要蒸製花饃。如春節蒸大饅、棗花 、元寶人 、元寶籃;正月十五做面盞、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雞、面豬等。
-
陝西旬邑石門山音樂節暨問秦之旅文化節盛大開幕
陝西省企業引資發展促進會秘書長、石門山景區發展顧問竇小軍,陝西秦嶺世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一場集合聲光電的視聽盛宴 一場盡情享受的吃喝玩樂體驗 一次深入領略旬邑風光的享受秋遊石門 寄情山海煙雲畫中漫步 全民直播大賽尋夢秦直道
-
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新發掘49座祭祀坑
新華社西安3月12日電(記者蔡馨逸)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進一步了解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的布局、內涵、年代和屬性,考古人員對遺址中山梁南部的祭祀坑和東山梁的局部道路進行發掘,共發掘祭祀坑49座,並調查探明了該遺址470萬平方米範圍內各功能區的內涵和屬性。
-
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
12月19日到20日,秦漢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閻良舉辦。這次研討會上透露: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秦人的建築文明從櫟陽城開始。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雷愷 攝)2018年到2020年,考古人員對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北側區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四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建築,並發現確定了四號建築東側向南與三號建築相連的十號建築。
-
閻良區舉辦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公開課~(視頻)
12月10日上午在閻良區新興街道辦新牛村秦漢櫟陽城3號城遺址考古發掘工地一場別開生面的秦漢櫟陽城遺址、著名秦漢考古專家李毓芳,解讀了秦漢櫟陽城考古發掘的意義和影響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長劉瑞,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發現和櫟陽城的歷史內涵劉瑞韓海鷗櫟陽城遺址考古隊隊員韓海鷗,分享了櫟陽城遺址考古的故事
-
考古界:陝西大型秦漢祭天遺址堪稱文化創新傳承的結晶
專家認為,這表現在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的秦漢祭天遺址等考古發現上,除了約700年的長時間皇家祭天傳統外,評選專家們更視其為國家制度文化創新傳承的結晶。 參與評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日前在西安作「五千年不斷裂的文明」學術報告時表示,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世所罕見,重要的一條就是在國家制度文化的創新傳承方面一脈相承,譬如鳳翔發現的秦漢祭天遺址以其巨大規模和完整內涵,不僅補寫了歷史,而且見證了秉承商周祭祀傳統的秦人在發展過程中進行國家文化建設的過程,其創新傳承的精神為漢人繼承,遂下承了數千年來以中為尊的中華傳統文化
-
「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現記
【訪談 】主題: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的調查與發掘被訪者: 中國國家博物館 綜合考古部 遊富祥 副研究館員採訪人:中國國家博物館 學術研究中心 霍宏偉 研究館員血池遺址位置圖遺址名稱: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掘單位:
-
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新發現:宮城「後宮」首次曝光
12月19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了西安市閻良區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文中提到考古人員清理出了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 12月19日到20日,秦漢櫟陽考古四十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閻良舉辦。這次研討會上透露:秦漢櫟陽城遺址考古首次完整揭露戰國秦漢宮城區域內的「後宮」區,秦人的建築文明從櫟陽城開始。
-
陝西血池秦漢祭祀遺址發現「畤」字陶文 印證「畤」文化遺存的真實...
新華社西安6月26日電(記者付瑞霞)陝西省考古人員近日對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此前出土的建築材料和陶片進行分類整理時,從幾塊漢代陶缸(甕)的殘片上發現了「上」「上畤」的陶文,書寫字體近似漢隸。這是從上世紀20年代以來,首次發現「畤」字陶文,是迄今為止對「畤」文化遺存屬性判斷的最直接實證。
-
陝西旬邑蘋果:致富路上「馬欄紅」
在第27屆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召開之際,陝西知識產權局圍繞地理標誌與特色產業發展、秦嶺生態保護、歷史文化傳承等內容,組織中省媒體深入旬邑、淳化、城固等9個縣(區)開展「2020陝西地理標誌三秦行」調研採訪,多形式展示陝西省地理標誌產品,宣傳報導地理標誌保護工作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陝西省特色產業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
國際古蹟遺址日 探秘秦鹹陽城遺址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尚磊 徐瑞華) 今天(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讓我們來關注位於鹹陽市渭城區窯店鎮一帶的秦鹹陽城遺址,這處遺址是戰國後期到秦朝的都城遺址。近年來,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秦鹹陽城遺址取得重要收穫,連續發現大型宮殿遺址、國家府庫遺址、秦陵石鎧甲加工遺址和秦鹹陽城遺址的核心「六號建築」。在最新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帶有「秦」字銘文的鋪地磚和空心龍紋磚等建築材料。
-
陝西6項重大發現,入圍2020「十大考古」初評,麟遊隋仁壽唐九成宮4號殿遺址榜上有名.
陝西西安秦鹹陽城遺址秦鹹陽城遺址是戰國後期秦國都城遺址。歷史上荊軻刺秦王、秦統一天下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2019年考古人員主要對位於遺址核心區域的六號宮殿遺址進行了發掘。根據建築的位置、建築的規模和等級,考古人員判斷六號宮殿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當時的辦公場所。然而讓考古人員難以理解的是,一處秦代的加工石鎧甲的手工作坊,同樣也在六號宮殿附近,因此考古人員對六號宮殿的功能再次產生了疑問。這次發現的手工業作坊區距離6號宮殿只有不到500米,如此近距離生產石器,可能會有一些噪音、環境方面的汙染。如果皇上在500米外辦公處理政務,應該是存在一定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