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隨著新冠疫情在日本的擴散,推特上逐漸流行起這樣一個遊戲:畫一個amabie(阿瑪比埃)給人看,就能驅除疫病哦!
帶話題「amabie」或「amabie挑戰」的投稿從二月底平均一天十多條發展到了三月中一天上萬條的規模,當之無愧上半年的「頂流」了!
那麼這個阿瑪比埃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先來看一個小科普~
阿瑪比埃
據傳,阿瑪比埃曾於江戶時代弘化三年四月中旬(公元1846年5月中旬)出現在肥後國(今日本熊本縣)。每天晚上,人們都可以看到海上有一個發光物體。於是地方官去海灘查看,碰到了它。
這隻妖怪對官員說「吾乃居於海中之物,名阿瑪比埃。諸國今後六年都會大豐收,然而也會有大疫。如果疫病蔓延,可將我的畫像給患者看,他們就會被治癒」。話畢,阿瑪比埃就回到了海中。
根據官吏繪製的草圖,這種怪物有長頭髮、嘴像鳥喙,從頸部以下都被鱗片覆蓋,並且長著三條腿。
後來,這個故事和阿瑪比埃的畫像有了簡單的雕刻版並且印刷在江戶時期的報紙上,使得阿瑪比埃的傳說在日本流傳開來。
其實在日本文化裡,妖怪文化隨處可見。
拿最常見的動漫作品來說,我們非常喜歡的《龍貓》,其實就是長得像大貓一樣的山神;
《千與千尋》裡湯婆婆的浴場,更是匯集了形形色色可可愛愛的妖怪;
《火影忍者》裡主角鳴人,體內就封印了一隻九尾妖狐,能夠獲得它的神力,同時也有失控的風險。
而最集中反映這種妖怪文化的,是動漫作品《夏目友人帳》,匯集了貓妖、鯰魚妖、馬妖、燕子妖、猿猴妖,可謂萬物皆可成妖。
那麼日本到底有多少志怪傳說,與中國的志怪傳說又有何關係呢?聽新姐跟大家嘮一嘮~
事實上,日本如今的妖怪文化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舶來品」。早在千百年前,中國的悠謬古籍《山海經》於奈良時期(710-794年)或更早傳入到日本。由此開始,便對其本土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
軲轆首
飛頭蠻又名軲轆首,白天的時候與常人無異,晚上腦袋就會飛起來害人性命,天亮前需要回到身體上。如果把身體藏起來,飛頭蠻找不到軀體,就會當場去世。這是日本神話裡常見的惡妖。
(歌川國芳《The courtesan Ohyaku and a ghost》,木版彩印,1866年)
其實它就源自《搜神記》,其原型是三國時期的一名婢女,最終軀體被其他人用棉被蓋住,頭無法歸位而死亡。
骨女
骨女,顧名思義就是骷髏模樣的女妖。她平日裡以極美的人皮裹身,穿著清涼豔麗,專門勾引風流成性、行為不端的男子。但在品性忠良的人看來,她們無非是一堆白骨與行屍走肉的相互依偎。
現在看來,骨女的形象非常容易使我們聯想起《聊齋志異》中名聲赫赫的畫皮女鬼,或是《西遊記》中常住白虎嶺的白骨夫人。
九尾狐
戰鬥力爆表的九尾狐也並非全是原創。《山海經》說青丘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但長著九條尾巴,聲音如嬰兒啼哭,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被妖氣侵害。
鐮鼬(lián yòu)
還有一種和九尾妖狐一起出現在《火影忍者》裡的日本神獸鐮鼬,據說是傳說中的風妖,行如疾風,能撕裂肢體。它們有時會被寫作「窮奇」,這也是借用了中國《山海經》裡一種神獸的名字,喜歡看中國神話的人不會陌生。
付喪神
除了以上原本就有生命的鬼怪,日本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其實是那些由日常器物「進化」而來、半物半妖的付喪神。它們在百年間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積聚怨念或感受神佛的靈性,進而得到靈魂化作妖怪。
其實,付喪神的概念在中國文化中的出口就是所謂的「成精」。在道教文化中,任何動物植物甚至無機物都有可能得到上天庇佑,化作人形或得到與人相當的智慧。
避開多元的宗教體系及泛神論傳統不提,雖然日本被標榜為「八百萬神明之國」,但據統計,其所有妖怪中有70%都源自中國。
那麼,想了解更多日本志怪文化嗎?想在感受日本趣味文化的同時還能輕鬆學日語嗎?
來新姐家的5天日語打卡營就對啦!!!
8月10日-8月14日,日本海歸老師親自帶隊!5天時間,從日語小白變身日語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