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期的妖怪畫家鳥山石燕在《百鬼夜行圖卷》中繪有河童一幅,畫中的河童在荷葉叢中出沒,顯然是近水之地,而河童的身形似青蛙,它披散著一頭長髮,抬起的一隻前爪上有著與鴨子近似的連蹼,這是水中生物的特殊徽記。
在日本,河童是家喻戶曉的妖怪,又名「川太郎」,或者「水虎」,是生活在江河中的水怪,它在沿岸作怪,經常把人拉下水去,吃人的內臟,而且河童還有特殊的嗜好——愛吃小孩的肛門。河童力大無窮,據傳說,廣島縣吉田川破釜淵裡曾有河童作怪,因其力大,不少人被拖進了河裡。於是人們請出了毛利氏的家臣荒源三郎來降服河童,荒源三郎是有名的大力士,但力氣仍不如河童,在打鬥中眼看不支,忽見河童頭上的凹陷中有一窪水,河童始終在保持這窪水的平衡,荒源三郎靈機一動,揪住河童的頭髮,使它頭頂的水窪溢出,原來那一窪水是河童力量的源泉,水溢出後,河童也就失去了力量,終被制服。在日本諺語中,「河童滅頂」即大禍臨頭之意,「滅頂之災」這一成語在河童故事中有了新解。在日本諸島,河童的傳說都有分布,日本人對河童也有著普遍的信仰,大人也常拿河童來嚇唬不聽話的小孩。
↑漢畫像中的河伯
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河童的傳說起源於黃河中上遊的「河伯」傳說,是「河伯」類故事的變種。河伯名叫馮夷,《山海經》等古籍又稱之為冰夷,是華陰潼鄉人,據說是服用了八石散而成仙,為黃河水神。黃河在歷史上頻有水災,於是河伯也就被塑造為暴戾邪惡的面貌。早在戰國時,西門豹治理鄴縣,見當地有「河伯娶妻」的陋習,當地官吏及巫師也以河伯娶妻的名義斂財,被西門豹識破,因此河伯遭到驅逐,遠渡重洋到了日本安家,由於作惡多端,也由黃河水神降格為日本的水怪。按照柳田國男的觀點,古老信仰中的神因年代更迭,信仰失落,則易降格為妖怪,河童即是一例。
也有其他古籍記載顯示,除了「河伯」這一源頭之外,河童似乎也來自中國古代的水鬼傳說,這類記載在中國古籍中俯拾皆是,比如《搜神記》所載:「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虐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兒鬼。」 顓頊氏的這三個兒子,虐鬼、魍魎鬼居住在水邊,小兒鬼則在宮室,驚人小兒,這三者糅合,即可得出河童的模糊形象。再比如《幽明錄》中提到的「水蟲」,又名「蟲童」或「水精」,「裸形人身,身長大小不一,眼耳鼻舌唇皆具,頭上戴一盆,受水三五尺,只得水勇猛,失水則無勇力。」這裡記載的水蟲,更是提供了「得水勇猛,失水則無勇力」的河童元素。這些志怪類古書外傳,書中的故事也在流傳中改頭換面,終於在日本雜糅為河童的傳說。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電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 2005年創立)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自媒體:日本物語,以文化、歷史、大河劇、甲冑、器物等日本的視角,增進中國年青人群體對日本認識與了解,非盈利性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