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六彎」
一座本該連在一起的「九曲」橋
卻一分為二
置於「睡蓮池」兩側
引得世人浮想聯翩......
(九曲橋·六彎)
曲水園·水
「三折」「六彎」遙相而望,尤其是略顯簡陋的「六彎」,僅六塊石板置於太湖石上,幾多悽婉之美,已引得不少「美人」拔草、打卡於此,留下倩影無數。
(荷花池·左襟得月軒 右帶迎曦亭)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亭臺軒榭錯落有致,花草藤蘿詩情畫意......此情此景何處覓得?魔都五大古典園林之一的青浦「曲水園」是也!
曲水園始建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已有275年的歷史。園子原是青浦城隍廟的附屬園林,據說為了建此園,曾向城中每個居民徵募一文錢,故又有「一文園」之稱。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拓地池築堤累石,增建樓臺,前後歷四十餘年,建成二十四景,三十餘畝的園林。
嘉慶三年(1798年),江蘇學使劉雲房蒞青浦,應知縣楊東屏之邀,在園中宴飲。劉雲房見一溪貫園,兩池繞山,有蘭亭意趣,便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之意,易其名為「曲水園」。
上海曲水園與上海市內的豫園、南翔古漪園、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齊名,為上海市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曲水園·人
如去曲水園,需挑對時間,若想聽聞世間百事,覽盡百姓交談之趣,則需上午趕早。
進門,小走幾步,左拐,順著爽朗的笑聲便可尋得唐爺爺和他的老哥們,「昨天,補發的退休工資已經拿到了,儂去拿了嗎?」「儂補發了多少?」「400多塊......」「哎喲,儂比吾尼多,儂是有工齡的人,比阿拉農保是要多,恭喜恭喜!」......
一杯茶,一瓶熱水壺,十多位老哥兒,擇「舟居非水」(外形似舟的一座旱舫),依欄而坐,十多年來,每天必到,風雨無阻。
「我們都住在周邊,遠的也有從十幾公裡外的村裡騎著電瓶車來的,一天不來,心裡都空蕩蕩的。」一旁的李爺爺主動搭訕,「這裡鳥語花香,四季如畫,春天看花,夏天賞荷,秋天聞桂,冬天賞雪,前兩天下起了小雨,雨中曲水園更是美得不得了......」
作別唐爺爺他們,再往園中走,原來這種圍坐一起、暢談甚歡的場景,園內比比皆是。
「我們這個園子,市區裡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可是在青浦遠近聞名,長年累月,興趣相投之人便自然成團,每天相約於此,亭臺樓閣之間,都是他們固定相約之地。」曲水園園長張靜說道。
午後的曲水園歸於寧靜,走過凝和堂,穿過花神堂,一窪碧水映入眼帘,荷花池上,左襟得月軒,右帶迎曦亭,假山池沼相映成趣,碧波之上,配以園方加裝的氣霧裝置,所營造的如夢似幻之景,仿若踏入仙境,美不勝收。
偶有遊客坐於亭內,行走於石橋之上,也成了這幽謐之景中的點綴,成了一道提亮之色......
曲水園·建築
水景、疊山、綠樹、亭臺......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建築之美是靈魂。曲水園的古建築有20多處、將近3000平方米,包括了廳、堂、樓、閣、亭、廊、舫、榭等,大部分是歇山式,比如單簷、重簷,青瓦白牆,就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
凝和堂為全園景物中心,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凝」意穩定,「和」義和諧,代表修行之地。單簷歇山式,青瓦白牆,四方而高,十分莊嚴。堂脊飾龍鳳,象徵福祥。當年營造此堂是為了祈求國泰民安。
縱觀全園,曲水園雖為道家城隍廟附園,卻融合了道家、釋家、儒家於一體,園內諸多景物名稱與建築物、裝飾物表現形態均深含不同的寓意,可謂「百家融合」,而最終均成為服務於廣大百姓的絕佳之所。
曲水園·樹
曲水園之靈秀除了水面、奇石、假山,還離不開處處可見的古樹名木。
全園百年古樹51株,超過80年樹齡的也有20株,共有19個品種,是上海最大的古樹群。其中,古桂花就有23株,因此金秋來到園內金桂掛於枝頭,滿園飄香。
(銀杏古樹)
園中的一對近300年的銀杏夫妻樹,蒼鬱沖天,高15米,胸圍2.1米,雌樹斜靠於雄樹,猶如溫婉的妻子依偎於偉岸丈夫的肩頭,盡顯恩愛之情。
春天裡銀杏長出如扇新葉,玲瓏奇特,鳥在樹上築巢,哺育幼雛;秋天裡黃葉滿樹,碩果纍纍,秋風吹過,不時有籽實飄落,人稱「送子樹」。
(白皮松)
花神堂庭院內兩棵樹白皮松也是稀罕之外,稀罕到是上海最大最老的白皮松。
高約9.5米,胸圍1.0米左右,冠幅達10米。樹幹微曲傾斜,姿態優美。白皮松的樹皮一片一片,仿佛是貼在樹幹上似的,很不牢固,呈不規則鱗片狀剝落,白皮松經陽光照射,似乎閃爍有光,遠遠望去,水靈靈的。清奇秀逸,宛如銀龍。
盈盈一水山亭恍對
脈脈兩情風月頻傳
一園曲水
山水花木,亭臺樓榭
觀之不盡,回味無窮
本期精彩內容
還將於今天(5月23日)
上午10點至11點
上海新聞廣播FM93.4的
《周末來打卡》節目中播出
歡迎收聽!
資料:話匣子
原標題:《青浦這座275年的古園,引得「美人」紛至沓來打卡於此......》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