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是香港崛起的年代。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轉型為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因此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70年代香港是港督麥理浩治下的10年。他在香港10年,提出「積極不幹預主義」的施政哲學。因此麥理浩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受香港市民喜歡的港督。
一家賣灌湯包的早餐店,灌湯包是香港人最愛吃的早餐之一。
夜市小吃攤
父母去夜市擺攤,孩子跟著去在夜市寫作業。
一家香港燒臘店
香港彌敦道附近
香港著名的跑馬地
沙頭角中英街,還能看到站崗的解放軍戰士。
上環大笪地夜市,現在早就沒了。
天星碼頭候船室
繁華的灣仔莊士敦道
蝦餃鋪子員工正在製作蝦餃。
油麻地玉器市場
可能是油麻地的某條街道。
可能是舊時的香港大磡村。成龍的《警察故事1》好像曾在這裡取景。
大埔元洲仔
新界大埔墟市,所謂墟市就是定期舉行的市集。
可能是新界大澳漁村
長洲北帝廟,又叫玉虛宮。
二戰後有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導致香港學校不足,於是出現了許多將天台改成學校的情況,被稱為天台小學。
香港太原街,位於灣仔莊士敦道與皇后大道東之間。由於這條街上有眾多售賣玩具的店鋪,因此也被叫「玩具街」。
香港很有特色的雙層巴士
這炸油條的水平怎麼樣?
香港中環的嘉鹹街。街上沿途有不少街賣魚蝦肉蔬菜水果的小攤子,這裡被人認為是最有香港居民煙火氣息的地方。
一家製衣小作坊
香港正街街市
南方傳統製法的臘腸攤
香港夜市的小吃鋪
香港新居民挑著大包小包,回內地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