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走進東海縣城區名都花苑小區,乾淨整潔的樓道、停放整齊的車輛令人眼前一亮。原本的綠化帶裡的小菜園沒有了,隨意亂倒的垃圾不見蹤影了。說起這些喜人的變化,小區業主楊敏豎起了大拇指說,「過去小區髒亂差,綠化裡都是菜地,樓前樓後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飛線』,現在不僅環境好了,停車位、健身區也都有了,居民們甚是高興。」
正在出新中的名都花苑幼兒園
名都花苑小區的變化,只是東海縣諸多改造後小區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東海縣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用於72個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實施了小區雨汙分流、硬化黑化路面、出新內外牆等14項改造內容,極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方便了百姓出行、提升了小區形象,讓廣大群眾真正享受到城市發展帶來的實惠。
出新前小區老舊
老舊小區是城市管理的難點,也是群眾關注的熱點。為此,東海縣直面難點、堵點,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去推進,計劃用3年時間對全縣226個老舊小區全部實施改造,為民生提質,為幸福加碼。「改造中,我們以解決群眾急需急盼為重點,列出72個老舊小區作為第一年改造任務。」縣委書記高美峰說,「力爭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讓『老』居民過上『新』生活。」
出新中的老小區
晶華新邨小區於1998年建成,現有住戶408戶,面積4.1萬平方米,設施存在老化,道路坑窪不平,排水管道時常堵塞,下雨天路上積水有時漫到路面,住戶苦不堪言。承擔改造任務該縣城投集團圍繞現有設施,並尊重民意,先後新建停車位95個,改造出新原停車位140個,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同時,在小區中心廣場新建了景觀廊架,增添一處健身遊園,方便居民日常鍛鍊。除此之外,還新建混凝土路面步行道路 1500平方米,新增路燈27盞,牆繪600平方米文化牆,增設微型消防站11座等。隨著一系列工程的實施,老舊小區在升級改造中也逐漸煥發出新的光彩。
打造集健康、衛生、宜居、生態、文明社區為一體的是此次老舊小區改造的目標追求。截至11月底,該縣72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已全部竣工,累計黑化道路8200餘米,疏通地下排水管網6300餘米,新建下水道4600餘米,施劃停車位3200餘個,規整弱電飛線8700餘處,新增微型消防站300餘個和充電樁500餘組,惠及居民1.15萬戶,受益人口4.13萬人。改造中,居民、業主先後自發贈送給建設單位錦旗12面,感謝信3封。
出新後的老小區
居住在晶城大院的居民劉宜華面對改造後小區,尤為滿意。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東海縣還對一些「無管失管」的小區,通過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來補齊物業管理服務短板、將小區化零為整打包交給由物業公司管理、搭建居民自治共治平臺等方式,探索老舊區長效管理辦法。「通過動員和發動共有38個小區完成業主委員選舉工作,5個小區選聘了物業公司進駐,10個小區完善自治管理。」牛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徐軍說。
竣工儀式
改善人居環境,刷新城市顏值。下一步,東海縣還將做到改造與整治並舉、建設與管理同步,不僅在完善基礎配套、提升衛生環境等「硬體」方面上下功夫,還將在配置醫療教育、提升養老服務等「軟體」指標上出水平,不斷強化社區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真正通過老舊小區的有機更新,實現新老城區同步、均衡、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品質、城市建管、城市形象再上新臺階。
「明年我們還始終不渝地把群眾的需求和滿意作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手再推進80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切實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以實實在在的工作質效,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面對明年怎麼幹,縣住建局局長孫彬如是地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張開虎 柴軍委 馬學雷
校對 蘇雲
編輯 : 胡妍璐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