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4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生物學、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系專家達維德、佩特納教授與義大利拉文納文化遺產學專家多娜塔路易塞利通過共同創建的DNA樣本庫追蹤義大利人的遺傳史,經研究發現,純血統的義大利人現在已經不復存在。該研究項目是由義大利國家地理學會資助的全球研究項目的一部分。
據報導,義大利安飛士獻血機構曾為該目研究,提供了3000多名來自義大利各地區的當地人的血液樣本。佩特納教授和研究成員通過對其中大約900個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按每單一樣本必須符合4個來自同一地區祖父母的遺傳條件,通過父系傳播的Y染色體和母系傳播的線粒體DNA進行甄別遺傳基因變化。得出了一個人們意想不到的結果,現在純血統的義大利人已經不存在。
佩特納教授表示,通常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義大利的遺傳變異是沿南北軸線逐漸進化。但研究結果恰恰相反,從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角度來看,義大利人的遺傳變異應該是縱向的;在對母系遺傳線粒體DNA研究中,其分布更加均勻,這一點可以通過女性婚後會隨丈夫移居的習俗得到解釋。並從中可看出義大利的遺傳變異應該始於新石器時代。當人類跨入農業時代,義大利人的遺傳開始變得更加明顯。隨後義大利人的血統逐步融入了古德國人、古希臘人、古倫巴第人、古諾爾曼人、施瓦本人以及阿拉伯人等民族的基因。
佩特納教授認為,義大利人的遺傳歷史,不僅僅只是受到了遷徙影響,不同的環境因素也對疾病的易感性造成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義大利北部人受寒冷氣候影響,人們逐漸養成了吸取高熱量和高脂肪的飲食習慣。
義大利科研專家馬爾科薩茲尼解釋稱,自然環境形成了人們能夠調節甘油三酯、膽固醇以及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了人類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佩特納教授說,除氣候和飲食外,影響義大利人遺傳改變的因素主要是傳染病。以撒丁島為例,瘧疾是造成當地人遺傳基因改變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義大利中南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從某種程度上增強了人們對結核病和麻風病的抵抗力。
佩特納教授表示,撒丁島人與所有義大利人、歐洲人不同,雖然西西里島歷史上一直是地中海人口密集居住地,但撒丁島人與歐洲其他群體不同,至今仍保留著最古老的、未受入侵的遺傳基因群體。這種情況與巴斯基和拉波尼十分相似。
佩特納教授強調,除撒丁島以外,在義大利南部地區有很多會講阿爾巴尼亞語的人,比如阿爾貝涅耶,以及分布在多洛米蒂山谷生活的拉蒂尼人,亞細哥高原居住的秦布利人,撒蘭託和卡拉布裡亞地區生活的格裡奇人等,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群體的人們遺傳基因基本上從未發生過變化。
佩特納教授指出,大量的科學數據證明,純血統的義大利人從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和異族通婚,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變和不同民族遺傳基因的融合,發展到今天,義大利人的遺傳基因已經不再是單一血統,而是來自多個民族。因此,遠古時代純血統的義大利人,目前基本已經不復存在。(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