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裡根」號航母重返南海,兩棲攻擊艦疑似同時現身!

2020-12-25 和訊網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海軍宣布,美國「隆納·雷根」號航母戰鬥群周五(8月14日)在南中國海進行了演習,包括飛行演習和防空訓練。

美國海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綜合訓練包括空對空作戰、戰鬥搜救演習和防空演習,以提高聯合部隊應對地區突發事件和保持戰備狀態的能力。」

(截圖來源:推特)

美國海軍強調,演習是為了「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自由開放」。據悉,該航母戰鬥群包括「隆納·雷根」號航母、航母空軍聯隊、「安提塔」號飛彈巡洋艦、「馬斯汀」號飛彈驅逐艦和「拉斐爾·佩拉爾塔」號飛彈驅逐艦等。

另據太平洋艦隊網站的聲明,裡根號航母打擊群8月14日進入南中國海,進行海上防空演練,以支持印度-太平洋的自由開放。聲明引用隆納·雷根號航母上第七特遣艦隊指揮官Joshua Fagan的話說:「與我們的聯合夥伴整合,對於確保聯合部隊的反應能力和殺傷力,以及保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至關重要。」

這是裡根號航母一個月內第二次進入南中國海。上一次進入同一海域是7月17日,當時,由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和「隆納·雷根」號航母組成的雙航母打擊群進入南中國海。

另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發布的消息,最新衛星圖像顯示,8月14日美海軍「裡根」號航母已經再次進入南海活動。與此同時,還疑似發現「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伴隨左右,一併進入南海活動。

(截圖來源:推特)

中國聲稱對資源豐富的南中國海90%的海域擁有主權。南中國海是世界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年通過這裡的貨物價值約3萬億美元。 一些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臺灣、越南等也都堅持認為自己擁有這一海域的部分主權。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反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領土主張,並定期派遣軍艦通過這條戰略航道。

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曾表示,當前,在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海、南海的局勢總體是穩定的。這充分說明域內國家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通過直接談判協商,妥處分歧,共護和平。反觀作為域外國家的美國,打著所謂「航行自由」的幌子,派軍用艦機來東海、南海挑釁,對中方實施高頻度抵近偵察,舉行針對性極強的軍事演習,嚴重危害地區國家的主權與安全利益,嚴重破壞本地區的和平穩定。

美國海軍演習是在中美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關係緊張之際舉行的,這些問題包括南海爭端、貿易、新冠病毒,以及美國對中國在香港和臺灣政策方面的批評等。

據東部戰區官方微博8月13日消息,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稱,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多軍種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進一步檢驗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近來,個別大國在涉臺問題上消極動向不斷,向「臺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嚴重威脅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戰區部隊組織的巡邏和訓練活動,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戰區部隊將時刻保持高度戒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回擊一切製造「臺獨」、分裂國家的挑釁行為,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當地時間8月5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華盛頓智庫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舉辦的年度安全論壇視訊研討會上表示,現在五角大樓關注的焦點是與中國的競爭,美國不只視中國為太平洋上的競爭對手,更是全球競爭對手,他要確保美國的軍事能力是隨時在備戰狀態,一旦必須有所回應,必須戰勝。

當地時間8月6日,五角大樓表示,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在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的通話中對中國在臺灣和南海附近「破壞穩定」的活動表示擔憂。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南中國海問題發表了一則措施較為強硬的聲明。這則名為《美國就南中國海海洋權利主張的立場》(U.S. Position on Maritime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的聲明發布於美國國務院官網上。佩奧在該聲明中稱,北京宣稱擁有南中國海大部分地區的海上資源「完全是非法的」。蓬佩奧譴責了中國對南海有爭議的南沙群島的主權主張,稱中國「沒有法律依據將自己的意願單方面強加於該地區」。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7月14日消息,7月13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無視中國和東協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肆意歪曲南海有關客觀事實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渲染南海地區緊張局勢,挑撥中國與地區國家關係,對中方進行無理指責。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7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借炒作(南海)仲裁案來服務自身政治目的,是對國際海洋法的濫用,中方絕不接受。趙立堅表示,美國拒絕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國際上頻頻「退群毀約」,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頻繁派遣大規模先進軍艦軍機在南海大搞軍事化,推行強權邏輯和霸道做法,才是本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者和麻煩製造者,國際社會看得十分清楚。

來源:fx168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兩棲攻擊艦編隊在南海遭遇中國海軍
    澳媒22日報導,澳大利亞「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編隊上周在南海海域演習時,與中國海軍遭遇。澳大利亞國防部稱,與外國軍艦的計劃外互動是以「安全和專業的方式」進行的。參加美日澳聯合演習的「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 圖源:美國太平洋艦隊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7月22日報導,澳大利亞軍艦在南海與中國海軍遭遇並進行了「互動」。
  • 美國航母在南海大玩「攤煎餅」 還與兩棲攻擊艦組隊大搞訓練
    【大軍事消息】這幾天,美國海軍航母、瀕海戰鬥艦、間諜船、兩棲攻擊艦、兩棲船塢登陸艦等等,在南海「鬧得歡」。 綜合美國軍方公布的圖片和消息:
  • 美國「裡根」號航母返回橫須賀,準航母「美國」號出港進東海活動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方微博帳號在8月1日發布消息稱,今天上午,此前在東海活動的美海軍「裡根」號航母及其屬艦返回日本橫須賀港口;與此同時,「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從佐世保海軍基地出港,進入東海活動。「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微博截圖此前在7月30日,該機構官方帳號發消息稱,7月28日,衛星在奄美群島西北方向的東海發現美國海軍「裡根」號航母正向南航行。「裡根」號航母7月4日、17日分別在南海參與了兩次雙航母演習,離開南海後隨即與日澳在菲律賓海舉行了三邊軍事演習。
  • 欺負中國海軍沒有兩棲登陸艦?澳大利亞兩棲攻擊艦南海挑釁
    (澳大利亞兩棲攻擊艦近日在中國南海耀武揚威,據稱還和中國海軍發生對峙)澳大利亞一直都是配合美國挑釁中國最積極的國家,近日澳大利亞海軍就派出了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到中國南海和美日海軍聯合演習胡安級可以搭載172名航空人員,航空甲板可以同時操作十多架直升機或者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機。論兩棲登陸作戰能力,胡安級超過很多國家的專用兩棲攻擊艦,比如法國西北風級;論航空能力,在配備短距垂直起降艦載機的前提下,胡安級超過一般的兩棲攻擊艦,接近美國兩棲攻擊艦的水平。
  • 無法成為航母的兩棲攻擊艦:土耳其「阿納多盧」號
    「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速度出人意料,2016年4月30號,土耳其圖茲拉船廠在西班牙納凡蒂亞造船廠(前身西班牙巴贊造船廠,擁有多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經驗)的技術支持下,土耳其兩棲攻擊艦或輕型航母「阿納多盧」號開始正式動工建造,兩年以後的2018年,「阿納多盧」號正式鋪設龍骨,在龍骨鋪設完成後的2019年5月4號,「阿納多盧」號就非常低調的下水。
  • 重返南海第二天,美軍「裡根」號航母現身中沙大環礁東南海域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指出,這是「裡根」號航母2020年第四次進入南海活動。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方微博消息,10月16日,衛星圖像在中沙大環礁東南海域捕捉到美海軍「裡根」號航母,航向東北。
  • 2號「閃電航母」——「的黎波裡」號兩棲攻擊艦7月15日正式服役
    2020年7月15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宣布,「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2號艦「的黎波裡(Tripoli)」號(LHA 7)正式服役,但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對大型公眾集會的限制,並沒有舉行傳統公開的服役儀式。
  • 美國兩棲攻擊艦裝備F-35B比遼寧號強 一下多了10艘航母
    近日,美國發布了一組F-35B垂直起降戰機在美國號兩棲攻擊艦上測試的圖片,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因為搭載F-35B戰機的美國號已經與航母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有專家認為,這艘艦的戰鬥力比中國遼寧號航母還強,而美國目前有10艘噸位差不多的兩棲攻擊艦,所以美國基本上是又多了10艘常規動力航母。
  • 編外航母:遊走海洋的致命「毒針」,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當地時間的7月12日,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好人理察"號在位於美國本土聖地牙哥軍港內的碼頭突然發生爆炸並起火。大火整整燒了數天才逐漸熄滅,根據美國媒體和軍方的評估,該艦基本已經不具備修復服役的可能,極有可能會提前退役,成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中第一艘退役的艦艇。
  • ...中國海軍|海軍|美國海軍|071型船塢登陸艦|航母|兩棲攻擊艦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建造第二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黎波裡」號(USS Tripoli)從開工到2017年9月下水經歷了三年。另外,請記住,美國建造這種大平頂兩棲攻擊艦,已經有幾十年時間了,而中國這是第一次。當然,從數量上看,我們距離美國還有一大截,美軍的「塔拉瓦」級、「黃蜂」級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數量很多。但是建造速度我們勝出,所以看看以後的發展吧。
  • 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罕見靠泊三亞軍港,或將參與西沙群島附近軍演
    最近,網絡上能搜索到的圖片,位置在南部戰區海軍三亞某軍港,圖中出現的就是002型「山東」號航母,以及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泰山」號,兩艘我海軍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非常罕見的並列靠泊軍港。「山東」號航母,於12月20日,在驅逐艦、護衛艦和綜合補給艦伴隨下,以航母編隊的形式順利通過臺灣海峽,將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此舉,引發了島內媒體的高度關注,曾經一度鬧出了烏龍,將「山東」號航母視作「遼寧」號航母,在媒體上予以了公開的報導。
  • 兩棲攻擊艦對中國的意義何在
    入港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其戰鬥力比一些小型航母還高在「美國」號兩棲攻擊艦上,美國還取消了塢艙,更突出其航空作戰能力,當然,這與正規登陸作戰的要求有些背道而馳,在同級二號艦上就把塢艙重新加了回來。「黃蜂」這樣的大型兩棲攻擊艦是一流大國世界幹涉的利器,可以在距離本土遙遠的地方投送一支精幹的遠徵部隊,進行幹涉作戰。也可以在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在大規模的海上戰爭中扮演「制海艦」角色,直接作為「二級航母」參加作戰。這樣的兩棲攻擊艦研製難度不低於航母,是當今世界上造價和使用成本僅次於大甲板超級航母的水面戰艦。
  • 075兩棲攻擊艦與日本「出雲」級如何比較?
    對於075型兩棲攻擊艦的猜想,除了與美國「黃蜂」級、「美國」級、法國「西北風」級對比之外,最引起關注的就是和日本的「出雲」級小航母的對比了,其實咱們的075兩棲攻擊艦與「出雲」並不是一種艦。包括「美國」級在內,世界範圍內的兩棲攻擊艦幾乎都開始做起航母的夢來,比如義大利新建的「第利亞斯特」號,澳大利亞的「坎培拉」級,韓國的「獨島」級等,但注意,這些都是在兩棲攻擊艦的名下,但日本的「出雲」級,從來都不是兩棲攻擊艦,它就是一艘直升機航母,雖然名字叫「直升機驅逐艦」。
  • F-35B與黃蜂號兩棲攻擊艦首次海上戰鬥部署 老瓶裝新酒
    2018年3月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成功降落在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上,開始正式進行戰備部署。標誌著世界海軍艦載機正式進入第4代戰鬥機的時代。對於世界海軍也有著歷史性的意義。黃蜂號是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首制艦。黃蜂級一共製造了8艘,滿載排水量達到40500噸。
  • 日本「出雲」號改造新照曝光,設計之初就按航母設計的兩棲攻擊艦
    近日日本「出雲」號(DDH-183)兩棲攻擊艦最新照片曝光,升降機出入口拓寬的改造即將完成,其他的改造也在進行中。這之後的「出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兩棲攻擊艦,在保留兩棲作戰功能的同時進而變身為一艘輕型航母,之後其姊妹艦「加賀」(DDH-184)號也將進行類似的變身。
  • 被譽為「小航母」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將如何進行航空作戰?
    076充分扮演「小航母」角色:以航空作戰為第一要務的任務編組參照美國海軍在F-35B艦載戰鬥機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之後,對於兩棲攻擊艦的新定位和任務革新來看,其以「小航母」作為兩棲攻擊艦的新定位,而考慮到兩棲攻擊艦並不能單槍匹馬單獨在海上遂行作戰任務,必須有其他功能模塊的艦艇相配合組成相應的任務艦隊編組,才能實現其作戰意圖
  • 075三號艦安裝艦島,不久將下水!我國兩棲攻擊艦為何造這麼快?
    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進行了二次海試,二號艦下水,三號艦在船臺吊裝艦島,距離下水只是個時間問題,中國造船業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什麼叫中國速度。按照這樣的速度,第一批的8艘兩棲攻擊艦完工也就三到四年,為什麼我國的兩棲戰艦建造得這麼快?
  • 南海島礁被譽「不沉的航母」?其實遠比不上航母
    還是今年上半年,美國就派出近3000架次軍機、60餘艘次軍艦,包括多批次轟炸機和雙航母編隊,在南海炫耀武力!而美軍派來的艦機不僅頻率高,次數多,而是型號眾多,作戰能力強悍!比如今年上半年在美軍航母因為疫情趴窩期間,充當航母在南海炫耀武力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它搭載的就是最新的F-35B戰鬥機。而同一時間在波斯灣對伊朗進行武力炫耀的「巴丹」號兩棲攻擊艦,搭載的就依舊是AV-8B「海鷂」戰鬥機。
  • 075兩棲攻擊艦建造神速,首艦尚未服役,三號艦已經建好了!
    近日,我國第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也馬上建造完成,即將下水。最令人吃驚的是,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首艦尚未服役,去年上半年二號艦才下水,現在又傳來三號艦建好了的消息!這造艦速度不得不讓人震驚,簡直是「神速」!
  • 美軍「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抵港 盤點近年訪港軍艦
    5月25日,美國海軍「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LHD8)抵達香港。「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LHD8)屬「黃蜂級」,排水量約為40,500噸,長約844英尺,可部署陸戰隊直升機和固定翼作戰飛機。「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為美國海軍首艘混合動力戰艦。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編者按:5月25日,美國海軍「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LHD8)抵達香港。「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LHD8)屬「黃蜂級」,排水量約為40,500噸,長約844英尺,可部署陸戰隊直升機和固定翼作戰飛機。「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為美國海軍首艘混合動力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