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公安】買賣「銀行卡套餐」利益鏈調查

2020-12-12 騰訊網

「長期銷售各大銀行卡、全新開戶無交易記錄,帶儲蓄卡、身份證、網銀U盾、手機卡、開戶單,可用於轉帳、匯款、洗錢、送禮、逃稅、賄賂。」如此明目張胆的廣告,不時出現在網站、QQ和微信角落裡。儘管各大銀行都在整治銀行卡非法買賣,但這種行為並未完全絕跡。

5月26日,男子彭亮因低價從網上購得一批舊身份證,再找人冒充身份證「主人」,到銀行辦出若干銀行卡,最後以「身份證十銀行卡」打包的形式在網上高價兜售,犯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及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山東省青島市中級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4萬元。

明碼標價的銀行卡買賣

今年5月底,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妨害信用卡管理案。這一犯罪團夥打造了一條完整的非法買賣銀行卡利益鏈,對外出售的銀行卡多達千餘張,而且大都流向廣西、湖南以及雲南等通信網絡詐騙或販毒高發地區。

在這條利益鏈中,分為辦卡、收卡和賣卡三個環節。辦卡的被稱為「業務員」,負責冒用他人身份辦理銀行卡,每辦理一個「銀行卡套餐」可以獲得100元的報酬。「銀行卡套餐」包括銀行卡、他人身份證、手機卡、U盾以及開戶申請單等。對於一名最普通的業務員來說,一天至少能辦4張銀行卡,名副其實的「活兒輕鬆,來錢快」。

發放報酬的人被稱為「領隊」,他們負責招募並培訓「業務員」,收集並囤積「銀行卡套餐」,並在接到來自「賣卡人」的訂單後,將「銀行卡套餐」發放給他們。而「賣卡人」則負責通過QQ、論壇等網絡途徑散布買賣銀行卡的信息,等待買家上門,「銀行卡套餐」價格在600元至1200元之間不等。

儘管各大銀行和有關部門都在打擊網上非法買賣銀行卡,但這種買賣並沒有停止,而是轉入更為隱蔽的地方。記者在百度輸入「收購銀行卡」等關鍵詞後,很難直接找到買賣銀行卡的網站,但記者通過在QQ裡搜索「借記卡」「銀行卡」等字樣,還是發現了數百個標註為「售借記卡,加QQ號,安全」字樣的QQ群,其中,QQ群人數上千的不在少數。從QQ群註明的地點來看,幾乎遍布了全國各個省份。

記者按照QQ群活躍度排名,選擇了一個活躍度最高的群,以買家身份申請進入,通過驗證在群裡表達購買要求後,一個網名為「卡三」的QQ帳戶聯繫了記者。他表示,他手裡的「產品」有兩種,分別是普通卡和全套卡,普通卡指的是僅為借記卡,無論要哪家銀行的,均為一套350元;而全套卡則包括身份證、銀行卡、開戶單、U盾和手機卡,一套500元到700元不等,其中建設銀行的700元,中信銀行的550元,興業銀行的500元,購買人還可以任意選擇開戶卡主的性別和開戶地。

記者選擇了一套普通卡要求購買,對方隨即發來一條支付連結,點開後發現是一家名稱為亂碼的店鋪,裡面只有手機內存卡這一件商品,只要按價格拍下商品並付款後,對方即可用快遞發貨。

銀行卡來源「五花八門」

這些被非法買賣的銀行卡究竟從何而來?據了解,一是通過獲取遺失或被盜的公民個人信息和身份證件,前往銀行辦理銀行卡;二是以每張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價格收購他人閒置不用的銀行卡;三是通過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盜用客戶信息辦理銀行卡。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用撿來的身份證辦理銀行卡。2013年3月,22歲的湖北人伍智從深圳來到北京打工,某一天在路上撿到一張名為餘星的身份證,並將其一直存放在住處。後來,伍智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收購銀行卡的相關信息,便決定用餘星的身份證辦理銀行卡獲利。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伍智先後辦理了7張銀行卡,其中工行2張,農行2張,建行3張,然後通過網絡以每張70元的價格賣掉了5張。目前伍智已被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有些卡販子,則不會去依靠「撿身份證辦卡」這種需要運氣的方式「囤貨」。對於搜集他人身份信息,他們有更加「專業」的方式,比如向一些違法企業購買。今年4月,深圳警方搗毀了一家專門賣身份證的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每隔兩三個月,便前往人流密集區以每張40元至50元的價格,向環衛工人收購他人遺失的身份證,然後以每張100元以上的價格出售。

直接低成本購買銀行卡則是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有卡販子向記者表示:「我們有很多卡都是從農村收來的,以前監管不嚴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去農民工聚集的地方,找他們借身份證到銀行開戶辦卡,每次給幾十塊錢。他們風險意識不強,為了掙點錢也願意。」

而有的卡販子則直接表示在銀行內部「有路子」,當記者詢問「卡三」銀行卡來源是否可靠時,「卡三」告訴記者,完全不用擔心銀行卡的真偽問題,他從銀行內部拿卡,辦出來的卡絕對是真的。不過,也有別的卡販子向記者透露,從前他們確實從銀行內部員工手裡拿過不少卡,但現在央行正在整治銀行卡網上非法買賣,壓力比較大,很多原來的關係都不好用了,他們害怕自己被查出來吃上官司。

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石林山表示,現在有的人也會用自己的身份證到銀行辦卡,然後把自己的銀行卡和身份證一起賣出,再以身份證遺失為藉口,重新申領新的身份證,再辦卡出售,如此循環來獲利。這種情況是否構成犯罪,目前爭議比較大。

多用於詐騙、刷單、洗錢

普通人在銀行辦理一張銀行卡,只需要10元或20元,為何卻有人願意購買網上高價銷售的他人銀行卡呢?事實上,從為網店炒信到為企業逃稅,再到受賄、洗錢,購買別人的銀行卡使用,基本上都有些「特殊需求」。

2014年5月,江蘇揚州警方抓獲了6名可疑人員,被抓獲時,6人每人手中都攥著一摞居民身份證。經調查,他們是從網上購買了這批身份證,每張70元,並利用這些身份證先後辦理了100多張銀行卡,專門用於給網店刷信譽。實際上,網店店主正在成為當下購買銀行卡的一大主力軍。

另外,以他人姓名開設的銀行帳戶不僅為網絡電商提供了便利,也為實體企業撐起了逃稅的「保護傘」。多名卡販子稱,每個月都有許多中小企業主購買銀行卡,這些人是想通過多開帳戶的方式,將原本一個帳戶的錢分到幾個匿名帳戶,以達到逃稅的目的。

當然,在這張「保護傘」下的不僅僅是「逃稅」,行賄受賄、詐騙洗錢等一系列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犯罪行為都在「保護傘」撐開的陰影中找到了藏身之地。「以行賄受賄為例,假設官員在收受賄賂後將錢款存於自己的帳目之下,突然增加的巨額款項會大大增加他暴露的風險,而規避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存海外帳戶、只接受現金賄賂等,但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將錢存在用其他人姓名開辦的卡上,這樣還能讓行受賄雙方均實現『匿名』。」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靖怡告訴記者,使用他人銀行卡給此類犯罪大開方便之門。

詐騙犯則是購買銀行卡的另一個「大客戶」,比如詐騙後,負責收款的銀行卡都是買來的,騙來的錢打到卡上再轉走。「尤其是目前比較高發的電信詐騙活動,犯罪分子就是利用購買來的銀行卡轉帳、提現。他們先以簡訊群發器給受騙者發簡訊,讓其將資金打入指定的銀行卡內。」石林山說,由於是購買的銀行卡,即使警方歷盡各種辛苦,追查到銀行卡帳戶,也很難查到犯罪分子的真實身份。這些被交易的銀行卡帳戶,卻成為犯罪分子的「護身符」。也正因為如此,雖然網上出售銀行卡,看似交易金額並不大,但引發的社會危害卻相當大。

今年3月底,南京某企業會計王然收到老闆的一條微信,詢問卡上還有多少錢,王然告訴對方還剩96萬元。之後,老闆又發來另一條消息,「上午將96萬塊打至某帳戶,現在開會,不方便說話」。由於此前老闆也常如此安排工作,王然並沒懷疑,直到下午跟老闆確認時,老闆卻稱並沒有此事,王然才發現遇到騙子了。

接到報案的南京雨花臺公安分局立刻調查,發現這96萬被匯到了47個銀行帳戶上,這些帳戶戶主不少是大學生。原來,大學生李峰和其兩個同學當時為了兼職賺錢,在他人的帶領下去銀行辦理了多張銀行卡,並開通U盾、網銀和手機銀行。之後,這些卡被人出賣。

網上買賣銀行卡的法律風險

網上銀行卡熱賣的背後,不僅有不法分子為逃避法律制裁的市場需求,也存在催生其「繁榮」的土壤。中國工商銀行工作人員楊珊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工作中要經手200多張銀行卡,其中大部分業務是辦理新銀行卡。一方面,辦理時客戶本人相貌和身份證上的確會有不同,尤其是身份證有效期長達十年,時常會出現辨認核驗困難,如果實在不能確定是同一個人,按照規定會要求客戶出具其他輔助資料,比如駕照、工作證等。另一方面,現在的身份證能補辦掛失卻並不註銷,如果有人持已被掛失的身份證去銀行辦卡,銀行是無法確定這張身份證是否有掛失信息的,這也給利用他人身份證辦卡創造了條件。

而相較工作人員的疏於核驗,威脅更大的是銀行「內鬼」作祟。僅從規定而言,銀行的辦卡審核程序還是比較嚴格的,但具體執行效果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卡販聲稱「銀行內部有人」,這說明銀行員工有可能參與其中。而實際上,在公安機關近年來破獲的網絡銀行卡非法買賣案件中,確實存在多起銀行內部工作人員涉案的情況。

銀行卡熱賣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法律風險。「出售銀行卡屬於網絡售卡利益鏈上遊的行為,其目的都是為了獲利,都是以一兩百元出售一張,並且基本不知道對方購買的目的。這些銀行卡一般是通過QQ群或是網上廣告銷售,有可能被收卡人用來從事非法活動,比如洗錢、逃稅、詐騙、送禮和開店刷信用等行為」,在石林山看來,一旦所售銀行卡出現信用問題,公安機關最終都會追溯到原戶主,導致戶主的個人信用受損,甚至承擔連帶責任,尤其當販賣信用卡的人明知道對方目的是用於詐騙或洗錢時,就有可能構成共犯。

「不論買卡還是賣卡,都是違法違規行為。我國目前實行銀行卡實名制,不論持卡人自己出賣還是卡販子倒賣,其主要目的都是將銀行卡提供給他人冒用,與銀行卡不慎遺失或被竊取完全不同。」李靖怡表示。根據刑法第177條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等規定,出售、購買銀行卡,不管是以虛假身份辦理,或者用他人身份證騙領、購買信用卡都是構成妨礙信用卡管理罪,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遏制銀行卡非法買賣

「打擊銀行卡非法買賣最關鍵的是要遏制銀行卡的源頭」,李靖怡告訴記者,每一個身份證都能產生大量的銀行卡,所以,每個公民都應該提高警惕,保護好個人隱私,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更不能為貪圖小利出售自己閒置的銀行卡。

「每個持卡人在使用銀行卡過程中,都應多加防範。」楊珊也認為,首先要保管好身份證、銀行卡、網銀U盾等帳戶存取工具,保護好登錄帳號和密碼等個人信息,對於廢卡,應及時銷戶,並將卡片磁條毀損,不隨意丟棄。其次,不出借、出售個人銀行卡、身份證和網銀U盾等帳戶存取工具。最後,如果發現買賣銀行卡和身份證的違法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當前,洩露個人信息的風險無處不在,依靠個人努力來規避網上非法買賣行為遠遠不夠,更多的是需要央行、銀監會、銀行和公安部門等單位共同作為,對於已經發生的違法行為加以制裁,對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盡最大可能加以遏制。

2014年12月至今,為遏制和打擊網上非法買賣銀行卡的違法犯罪行為,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銀監會等開展了聯合整治銀行卡網上非法買賣專項行動。從各地整治的結果來看,效果不錯。

「從長遠來看,必須堵上銀行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漏洞。」李靖怡表示,一些人盜用他人身份證也可以順利辦理銀行卡的現象表明,銀行對於「人證一致性」的審查不嚴格,也暴露了一些銀行工作人員片面追求辦卡數量而疏於核驗的心態。

同時,李靖怡認為,公安機關應建立更加嚴格的身份證辦理、使用、作廢的制度,杜絕新老身份證可同時使用的現象,減少利用他人遺失身份證辦理銀行卡後出售的可能。還應該儘快完善身份證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推進身份證植入指紋信息工作,提高身份證的識別度,解決二代身份證掛失後信息無法註銷的問題。

事實上,銀行卡非法買賣「灰色利益鏈」延伸長、涉及廣、偵破難度大,依靠單一部門的努力已經很難對這條利益鏈進行全面打擊,因此需要公安機關和銀行監管部門聯合起來形成合力,對於這條利益鏈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圍剿」,才能從根本上遏制其日益猖獗的勢頭。

(文中涉案當事人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銀行卡非法買賣一條龍 "套餐"網上叫價500元/套
    (原標題:「銀行卡套餐」網上叫價最低500元/套 收集身份證、銀行卡已形成一條龍)
  • 一套銀行卡叫賣1500元以上——非法買賣銀行卡調查
    新華社福州8月16日電 題:一套銀行卡叫賣1500元以上,被用來詐騙和洗黑錢——非法買賣銀行卡調查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良、魏董華近日,福建龍巖市中級法院對一起公安部督辦特大買賣身份證犯罪分子黃某非法買賣銀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買賣身份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證、手機卡、網銀U盾等資料齊全的銀行卡,在網上售賣價格達1500元以上。有專門的團夥收購各種卡證後,僱人到銀行開卡轉賣。犯罪團夥使用這些「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犯罪活動。
  • 起底「二代證買賣」利益鏈
    徐州警方在查辦案件中,抓獲一名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的嫌疑人,他的「下家」名單中有嫌疑人楊某,調查顯示,嫌疑人楊某的活動軌跡多次出現在蘇州。接到線索後,蘇州工業園區湖東派出所民警迅速出擊,將犯罪嫌疑人楊某一舉抓獲,在對其暫住地依法搜查時,在房間內發現122張涉案二代居民身份證、1部讀卡器、4部涉案手機和若干銀行卡。
  • 買賣銀行卡行為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信銀行廣州分行金融...
    溫馨提醒:銀行卡及其帳戶只能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買賣銀行卡行為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買賣銀行卡,害人害己禍無窮近年來,銀行卡作為一種便捷的支付工具普及率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作為個人信用標誌的銀行卡和身份證件被當作商品在網上倒賣的問題日益突出,並呈現不斷蔓延的勢頭。
  • 關於打擊整治出租、出借、買賣手機卡、銀行卡
    關於打擊整治出租、出借、買賣手機卡、銀行卡及帳戶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聯席辦在全國部署開展「斷卡"專項行動,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勢頭,根據有關法律和行政規章,汕頭市開展了以打擊治理出租
  • 銀行卡上千元、微信帳號幾百元、單位銀行帳戶近萬元……被買賣的...
    新華社福州5月5日電 題:銀行卡上千元、微信帳號幾百元、單位銀行帳戶近萬元……被買賣的帳戶去哪兒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成近年來,金融、公安等部門不斷加大對倒賣銀行卡、支付帳戶等行為的整治力度,但「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此類違法交易仍然活躍,銀行卡「四件套」上千元、微信帳號幾百元、單位銀行帳戶近萬元……這些被買賣的帳戶被犯罪分子用來實施網絡賭博、洗錢、電信詐騙。
  • 「實名非實人」的銀行卡怎可叫賣
    近日,福建龍巖市中級法院對一起公安部督辦特大買賣身份證、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作出終審判決。犯罪分子黃某非法買賣銀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買賣身份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證、手機卡、網銀U盾等資料齊全的銀行卡,在網上售賣價格達1500元以上。有專門的團夥收購各種卡證後,僱人到銀行開卡轉賣。
  • 五部委:零容忍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 1月15日前自首可從輕處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五部委聯合通告:「零容忍」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1月15日前「自首」可從輕處罰最高法等五部門聯合通告,「零容忍」嚴打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活動。12月17日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懲戒治理非法買賣電話卡銀行卡違法犯罪活動的通告》(簡稱《通告》),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非法買賣「兩卡」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在全國範圍內對涉「兩卡」違法犯罪人員實施懲戒,深入推進「斷卡」行動,全力斬斷非法買賣「兩卡」黑灰產業鏈條
  • 買賣銀行卡是犯罪行為請妥善保存銀行卡
    11月16日晚上7點多,五名年輕人戴帶著手銬,垂頭喪氣地被蕪湖市繁昌區公安局從蕪湖某網吧裡帶上警車,這是繁昌區公安局近期打掉的一個買賣信用卡團夥。以柯某為首的團夥盤踞在蕪湖市,低價收購銀行卡後再高價將銀行卡販賣給境外犯罪集團。僅半年時間,該團夥販賣的一百多張銀行卡轉帳賭博資金高達上億元。
  • 銀行卡被瘋狂叫賣成詐騙洗錢幫兇
    犯罪分子黃某非法買賣銀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買賣身份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證、手機卡、網銀U盾等資料齊全的銀行卡,在網上售賣價格達1500元以上。有專門的團夥收購各種卡證後,僱人到銀行開卡轉賣。犯罪團夥使用這些「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從事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犯罪活動。
  • 買賣銀行卡 悄悄轉走「下家」萬元
    後來,在朋友李某介紹下,張某做起了非法買賣銀行卡的生意,期間還耍小聰明,利用詐騙分子不敢報警的弱點,盜竊卡內資金1萬元。12月22日,記者獲悉,目前張某、李某均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濰報全媒體記者常方方為賺錢辦銀行卡出售今年19歲的張某中專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正經工作,偶爾打零工賺點外快,賺的錢遠遠不能滿足生活支出,手頭十分拮据,一直夢想著能找一份不用出力就能掙快錢的工作。
  • 警方破獲特大非法買賣手機卡、銀行卡案 抓獲22名犯罪嫌疑人
    非法開辦買賣電話卡、銀行卡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危害十分嚴重。河北保定高碑店市警方近日根據公安部斷卡行動的統一部署,破獲一起特大非法買賣手機卡、銀行卡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2人,其中包括北京市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內部職工10人,繳獲手機卡、銀行卡數千張以及作案用手機、電腦等一批。
  • 買賣租借銀行卡電話卡,涉嫌違法犯罪!
    買賣租借銀行卡電話卡,涉嫌違法犯罪!銀行卡 包括個人銀行卡、對公帳戶、結算卡、非銀行支付機構帳戶,即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 打 擊1、開卡團夥自行或者經組織前往銀行、營業廳或者通過信息化手段開辦「兩卡」的人員,即「卡農」。
  • 揭秘電信詐騙受害人資金被轉內幕 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海量買賣
    如果受害人一旦把錢打過去,詐騙分子就會迅速地把這個銀行卡裡的錢取走。銀行卡號是從哪裡來的呢?前不久,公安機關偵破一個在境內辦卡、境外實施詐騙的特大買賣銀行卡犯罪網絡,繳獲了大批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所有的帳戶都是「成套」出現。
  • 違法買賣、租售銀行卡和手機卡將承擔刑事責任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持續高發的一大根源,是因為電話卡、銀行卡的管理失控。大量「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電話卡被騙子購買後實施詐騙,給警方的追查和打擊帶來巨大困難。2020年下半年以來,羅湖公安分局蓮塘所破獲多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案件,總共抓獲16人,破案31起,其中12人批准逮捕。同時破獲相關犯罪——買賣國家公文證件犯罪13起,抓獲嫌疑人員11人,涉及電信詐騙資金600萬元。
  • 公安機關嚴打身份證買賣 2018年以來破案超3萬起
    嚴打身份證買賣 去年以來破案超3萬起  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1.6萬餘人 發現清理網上涉居民身份證違法信息4460餘條  8月22日上午,公安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整治偽造、買賣居民身份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工作情況。
  • 特大網絡販嬰黑色利益鏈披露:分工明確一條龍服務
    全國特大網絡販嬰黑色利益鏈披露這起特大網絡販嬰案揭示的黑色利益鏈,折射出諸多問題:對網絡監控仍不夠到位,法制教育仍然存在滯後環節,對拐賣兒童犯罪的懲處力度仍待加強。2月19日22時,一場席捲全國的專案集中抓捕解救行動在全國27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同步開展,警方一舉摧毀4個特大網絡販嬰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094名,解救被拐賣嬰兒382名。《法制日報》記者今天從浙江省公安廳獲悉,浙江對公安部下發的447條涉案網絡線索展開周密調查,目前已成功解救被拐兒童數十名,部分已送民政福利部門救助安置。
  • 一張手機卡賣50到幾百元 五部門打擊非法買賣手機卡銀行卡
    原標題:一張手機卡賣50到幾百元,五部門打擊非法買賣手機卡銀行卡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 玉山一男子出售銀行卡手機卡被刑拘
    2020年10月24日玉山公安偵破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抓獲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銀行卡、身份證、手機卡、U盾所謂「四件套」的犯罪嫌疑人姜某打響「斷卡」行動第一槍事情是這樣的近日,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上級公安機關下達的「斷卡」行動線索核查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