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指導幼兒美術繪畫教育活動的教學設計
幼兒美術繪畫教育活動的設計是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後美術實踐課程當中的重要內容。活動設計和實施不僅僅依賴於學生的繪畫基本功,還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的理論合理的設計活動。同時國家在1999年10月出臺了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宏觀管理與指導的法規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它規定了教育活動中的組織、實施和評價的基本要求和原則性,規範了教育觀念、方法、措施、經驗等等。所以根據《剛要》的要求,在幼兒美術繪畫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兒童繪畫心理學就顯得尤其重要。以下通過選擇《兒童繪畫心理學》的原因、具體的實施方法、效果反饋來加以說明: 一、選擇《兒童繪畫心理學》指導繪畫教育活動課程設計的原因: 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繪畫作為一種圖語,具有與口語相似的性質和功能。在兒童尚未熟練的掌握抽象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時候,他們通常更習慣運用繪畫來指代事物和宣洩情緒。繪畫同時又是一個有著自己內在邏輯和表現形式的獨特領域。兒童在不同的年齡、認知和心理成熟階段都有不同的繪畫表現。繪畫活動的完整性也影響著兒童對事物的整體性認識。繪畫活動當中的要求、活動方式、繪畫的素材以及評價都很容易影響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認識和對自我的認識。以上的原因都說明,兒童的繪畫心理影響著繪畫活動的全過程。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設計幼兒美術繪畫活動就成了一種必然。
二、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指導幼兒美術繪畫活動課程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法。 1、介紹「兒童繪畫發展的年齡特點」教會學生制定適度的繪畫活動目標。 新《剛要》對教育活動的評價中要求教育活動要建立在對幼兒實際了解的基礎之上。在繪畫活動設計的課程當中,經常有學生提出對幼兒各個年齡段的繪畫發展水平不了解,在教學目標、重難點和個別輔導上不能夠準確的把握尺度。的確,現有的教材當中對兒童繪畫的年齡和水平介紹甚少。因此「兒童繪畫發展的年齡特點」知識的補充就顯得有必要了。 「兒童繪畫發展的年齡特點」設計到心理學的知識較多,教學輔導需要聯繫學前教育學生的實際,同時結合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 一是要總的介紹色彩、形線畫和泥塑相比,他們各自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位置。這樣讓學生對繪畫所涉及的三種領域與幼兒發展的關係有個整體的了解。分析每一堂活動課程在整個教學安排當中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準確的把握該節活動課程的設計目標。 二是補充歌德的色彩理論。引領學生理解色彩的視覺析離與對比,了解色彩的情感。從而根據兒童的心性情緒,幫助幼兒尋找適宜的色彩歸屬。允許色彩目標的表達多元化。 三是要介紹兒童形線發展的階段。只有讓學生對各個年齡段兒童繪畫應當出現的特徵有所了解,才可能適度的安排繪畫活動的內容、制定教學目標和正確的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具體方案為兒童塗鴉階段(18個月到3歲):介紹羅恩菲爾德關於塗鴉的四個階段和羅達凱洛格對兒童這一時期的20個基本的塗鴉形式。基本形式階段(3歲到4歲):介紹凱洛格的塗鴉在畫面上的安排形式;人物形式和圖式的萌芽階段(4到7歲):介紹這一階段兒童人物畫的特點。讓圖示目標更加的合理。
四是要介紹兒童繪畫各個階段對應的認知發展特點。例如塗鴉期兒童自發的繪畫;加德納對兒童塗鴉「造名」或者命名現象的說明;繪畫發展過程中的反覆等特點。讓學生們了解對應的發展特點可以兼顧群體需要和個性差異進行引導,促進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讓繪畫的表達目標更加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2、分析「影響兒童繪畫的因素」教會學生創設適當的活動情景。 應該看到,對於兒童來說,繪畫是他們綜合許多不同經驗,創造出新的、個性化的、獨特的事物的過程。所以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分析能夠影響繪畫的各種因素。補充兒童繪畫的動機、兒童繪畫的經驗、社會文化的影響、繪畫材料的影響、環境的影響、教學方法的影響等等影響兒童繪畫的因素。讓學生能夠根據活動課程的目標創設合理有效的活動情景。例如兒童具有夢幻的心性,所以在創設活動情景的時候可以設計童話的、藝術化的故事和情景讓兒童置身其中。兒童同時也喜歡直接的經驗,反對抽象的概念。所以創設活動情景的素材需要有實物的引入。調動兒童的視覺、觸覺甚至聽覺味覺來感知素材。
3、關注「兒童繪畫的情感表達」讓繪畫活動的重點設計能夠保護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我們建議學生把握教學活動的重點,要從兒童的心理健康出發,重視心性的表達,注重事物的積極性的滲透。不能夠簡單的要求兒童對範畫進行描摹,必須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選擇繪畫的素材。注重觀察實物、注重兒童自身的情感在繪畫中的表達。比如顏色的使用。讓學生了解在兒童繪畫的最初階段(塗鴉階段和基本形式階段)兒童選擇顏色的無意識性。但他們更偏好暖色;而隨後的人物形式和圖式階段就由兒童把圖畫中的是事物顏色與他們知覺到的環境的顏色聯繫起來,開始更喜歡使用冷色。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畫面中形象的大小、對繪畫的任務做出的反應等等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的繪畫活動中,讓兒童健康發展。 4、了解「兒童的繪畫天分」擴展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思路和經驗。 為了讓教學方法更加的恰當和多元化。需要充分讓學生了解天分對於不同兒童的表現程度有所不同。也需要符合新《剛要》當中對教育活動的要求,需要強調兒童早期表徵活動中的創造性和獨創性。所以,要讓學生們能夠通過一定量的素材積累了解天才兒童的共同性與個性。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中因材施教。
三、效果反饋 1、學生在編寫教案的過程當中,教學目的更加的明確,重難點把握更加的準確,設計的教學方案更加的人性化。 2、11級實習的學生反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更能夠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重視兒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更善於通過對幼兒的觀察、談話、幼兒作品分析,以及與其他工作人員和家長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兒的發展和需要;能夠尊重和關注幼兒在經驗、能力、興趣、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不同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 3、走訪學生實習的幼兒園反饋:這部分學生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等更能夠貼近兒童內心,幫助兒童成長。同時也得到家長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