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博覽會第二日,聽非遺傳承人講述羊皮筏子的「奇幻漂流」

2021-01-11 瀟湘晨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

10月24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二天,甘肅非遺項目「羊皮筏子」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不少觀眾紛紛駐足,近距離欣賞這一古老、材質獨特的黃河水上運輸工具。

今年69歲的張德寶作為羊皮筏子的非遺文化傳承人,此次受邀從甘肅來到濟南參展。做了40多年的羊皮筏子的他對羊皮筏子有著難捨的情結。張德寶介紹說,黃河「漂流」的文化源遠流長,在蘭州,「羊皮筏子」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羊皮筏子就是黃河上古老的漂流工具,從最初的交通運輸、到如今的旅遊觀光,羊皮筏子一路漂流而來,歷經千年風浪。

「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張德寶說,近年來隨著火車、汽車運輸的快速發展,羊皮筏子已經失去了當年黃河水上運輸的主導地位,但蘭州百裡黃河風情線的建設、旅遊業的發展,又為羊皮筏子的興盛提供了便利的天然條件。

2006年「蘭州」羊皮筏子被納入首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古老的羊皮筏子越來越吸引外地遊客。張德寶便憑藉著嫻熟的製作工藝和駕駛技術的本領,用羊皮筏子搭載遊客觀光,享受黃河漂流風情,在發展特色旅遊項目中秉身傳承這一寶貴的黃河民俗文化財富。

據介紹,本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展會分線上、線下兩個版塊,將持續至10月27日。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太平鼓舞動盛會 皮筏子講述傳奇 我省非遺揚名齊魯大地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近日在山東濟南開幕,我省8項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在省文旅廳的精心組織下參加了展示展演。其中,我市享譽國內外的蘭州太平鼓、蘭州羊皮筏子兩項非遺項目在此次文化盛會中精彩亮相。
  • 沿黃九省份非遺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活態傳承黃河文化
    趙曉 攝  色彩豔麗的河湟刺繡、材質獨特的蘭州羊皮筏子、歷史悠久的魯錦織造……代表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的非遺傳統工藝類項目齊聚現場,通過展示黃河流域衣、住、行、用四個主題內容,講述黃河故事,表現黃河精神。
  • 羊皮筏子、華陰腔!黃河流域傳統工藝匯聚泉城濟南
    【解說】近日,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今年特設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展,活態傳承黃河文化,推進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  【解說】色彩豔麗的河湟刺繡、材質獨特的蘭州羊皮筏子、歷史悠久的魯錦織造……10月24日,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代表著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的非遺傳統工藝類項目齊聚一趟,通過展現黃河流域的衣、住、行、用,來講述黃河故事,展現黃河精神。
  • 羊皮筏子:黃河上流動的記憶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非遺級別】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溯源】 羊皮筏子,舊稱「革船」,「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關。」蘭州羊皮筏子從清光緒年間就已經興起,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之後這項古老的手工藝一直傳承不斷。
  • 羊皮筏子非遺傳承人高勇「黃河弄筏」今何在?(追夢·傳承)
    73歲的高勇,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羊皮筏子的傳承人。1963年高中畢業後,高勇便跟隨爺爺、父親學習製作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一定要選用山羊皮,山羊皮厚實,韌性強!做好的羊皮胎又名『渾脫』。」高勇一邊介紹,一邊從家中取出一個麻袋,一個一個拿出已經做好的「渾脫」。
  •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羊皮筏子客王新文濤濤黃河東流水黃河漂流筏子客黃河水上跑運輸古代先民辦法多羊皮筏子沿黃河筏子運輸各種貨生活用品和材料夏河漂到包克圖更有膽大筏子客木料漂到銀川界
  • 「大河上下,生生不息」——沿黃九省區非遺項目弘揚黃河文化
    今年68歲的張德寶是甘肅省蘭州市羊皮筏子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對這一黃河古老水上運輸工具的「前世今生」甚是熟悉。蘭州羊皮筏子由清朝興起,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作為黃河兩岸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羊皮筏子承載了幾十代人勞動、生活和交通運輸的歷史使命。「它的特點是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 "羊皮筏子"衝刺國家非遺名錄 已制定5年保護計劃
    12月11日記者從蘭州市七裡河區文體局了解到,自去年蘭州羊皮筏子被確定為首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七裡河區文體局已申報蘭州羊皮筏子製作技藝衝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蘭州羊皮筏子由清光緒年間興起,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羊皮筏子曾一度充當著蘭州地區及靖遠縣、永靖縣、景泰縣,乃至寧夏中衛縣、青銅峽市和內蒙古包頭市及青海循化縣等地的重要水上運輸工具。
  • 羊皮筏子——huhu的漂流記
    整個景區分為黃河區和沙漠區,那個區除了門票,滑沙,纜車,索道,漂流每一項都要單獨花錢,你也可以選擇組合套票,反正價格。。。。。走起吧!這就是傳說中的羊皮筏子——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由14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並排綑紮在細木架上製成。羊皮筏子俗稱「排子」,來到沙坡頭,必須得坐「排子」順著黃河漂流,為啥?別地沒有的東西,一定得玩下。
  • 黃河羊皮筏子夏日漂流正當時
    黃河羊皮筏子夏日漂流正當時 2017-06-08 12: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靜
  • 蘭州黃河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正式成立
    6月11日上午,在蘭州市水車園,蘭州市首個黃河羊皮筏子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的成立也是為了配合水車園景區的整體提升和改造,爭創國家三A級景區。    據悉,中心是在最早黃河漂流隊的基礎上成立的,漂流隊是2000年組建,累計接待中外遊客50萬人次,據漂流隊馬建華隊長介紹,由於水車園地理位置非常適合做羊皮筏子漂流項目,所以在這裡成立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最為適合,中心營運時間主要集中在七八兩個月,線路為:水車園——白馬浪——中山鐵橋,此線路是黃河漂流的精品線路,當漂流至白馬浪處,遊人能深切感受到黃河、青山起伏的魅力,遊人乘坐羊皮筏子也能更加深刻地記住我們金城蘭州
  • 搏浪--乘羊皮筏子漂流在黃河上的日子[圖]
    用古老的黃河水上交通工具漂流黃河,重走唐漢以來直至抗戰時期幾度繁榮的黃金水道。1999年7-8月,由蘭州大學學生和記者組成的黃河漂流探險考察隊,以古老的羊皮筏子為漂流工具,選擇蘭州至包頭這一羊皮筏子傳統漂流路線,對佔黃河流程五分之一的上中遊地區進行了一個月的漂流探險考察。本文是親歷者日記中的精彩部分。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千年歷史的擺渡工具
    羊皮筏子有大有小,古代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長22米,寬7米,前後備置3把槳,每槳由2人操縱,載重可達20-30噸,日行200多公裡,小皮筏由十多隻羊皮袋紮成,便於短途運輸。串聯起來的羊皮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黃河上漂行,氣勢壯觀, 有「羊皮筏子賽軍艦」之說。50年代之前,在鐵路尚未開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黃河上遊地區,羊皮皮筏一直是重要的運輸工具。
  • 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濟南舉辦,你沒見過的黃河文化都在...
    快來和雨小荷一起去國際時尚創意中心一睹風採吧~作為本屆非遺博覽會的特色板塊之一,黃河流域非遺展區選取黃河流經九省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類代表性項目,通過展示黃河流域衣、住、行、用四個主題內容,講述了黃河故事,同時也推動了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
  • 羊皮筏子是怎樣製成的?
    大公報特派記者 王尚勇  在寧夏中衛沙坡頭區的黃河岸邊,有這樣一群手藝人,有了他們,在黃河上運輸和漂流也就有了交通工具。扎羊皮  「踹死一隻羊,扒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灌上一斤油,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漂它幾十年,快活似神仙。」筏子客何太景嘴裡說著順口溜,手中的活也不停歇,麻利地製作羊皮筏子,數分鐘後,一個羊皮筏子已經做成。
  • 漂浮在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記憶
    過去,黃河上除了鐵橋再少有直通道,過河的人大多乘筏子。羊皮筏子除了為過河的人擺渡外,更多的是貨運。馬爺的祖父輩常給人運木材、運羊毛,接轉峽的活、販鹽。運木材、竹子時,要將材料綁成排,一個排100多方,十多個排一次放下去,到目的地交貨。運羊毛多用牛皮筏子,羊毛裝在皮袋裡順水漂流,但黃河蘭州段比較狹窄,大的牛皮筏子走不開,故不多見。
  • 一針一線講述非遺傳承人的故事
    在山丹縣非遺研究中心,有兩名「繡娘」正坐在桌子前繡著鞋。在一旁的展架上,陳列著刺繡系列的其他產品,有鞋墊,有婚鞋,還有給小孩子穿的鞋子。刺繡非遺扶貧工坊的非遺傳承人杜曉麗向我們介紹了她的刺繡經歷。2019年6月成為「手工編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項目優秀傳承人。2019年山丹縣餘玲邑工藝有限公司刺繡被認定為甘肅省級非遺脫貧就業工坊,2020年6月被婦聯定為巾幗扶貧車間。
  • 澳門非遺博覽會將於年底舉行,非遺產品將有專屬電商平臺
    澳門非遺博覽會自2016年起在澳門威尼斯金光會展舉辦至今,已公益性地成功舉辦了三屆,吸引了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不同文化的參展商及非遺傳承人參展,在國內外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在上海手造博覽會體驗「非遺」傳統手工藝之美
    在上海,一年一度的手造博覽會是屬於手工藝愛好者的盛會。12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18 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將於12月7日至9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今年的主題是「降落手造星球,暢玩精彩非遺,遇見生活中的小確幸」。今年的手造博覽會展覽面積 12000 平方米,將邀請來自非洲部分國家、日本、法國、英國等15個國家的300 餘家展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