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高叫著,衝刷向前,轉眼間就改變了大地的模樣。」
用古老的黃河水上交通工具漂流黃河,重走唐漢以來直至抗戰時期幾度繁榮的黃金水道。1999年7-8月,由蘭州大學學生和記者組成的黃河漂流探險考察隊,以古老的羊皮筏子為漂流工具,選擇蘭州至包頭這一羊皮筏子傳統漂流路線,對佔黃河流程五分之一的上中遊地區進行了一個月的漂流探險考察。本文是親歷者日記中的精彩部分。
初識驚險桑園峽
黃河途經甘肅境內是峽谷最密集的地段。出蘭州至寧夏沙坡頭200多公裡流程,要穿越桑園峽、大峽、烏金峽、紅山峽、米家峽、黑山峽六個大峽谷,峽光水色之中,乘羊皮筏子漂流的艱險和快樂一樣多,而挑戰困難、衝出旋渦給我的感觸更多。
7月15日,漂流隊在大雨中從蘭州水車園下水,在一片歡呼聲中,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在波濤滾滾的洪流中,穿過黃河鐵橋,四隻小羊皮筏子已固定成兩隻大羊皮筏子。還在回味著妻兒在雨中為我壯行的一幕,陡然間眼前的河流變窄,筏工李老漢大聲提醒:「大家注意保護自己,桑園峽到了! 」
桑園峽是出蘭州後的第一個峽谷,峽長27公裡,河面寬120--140米間,落差22米,比降8%。峽谷深遂,谷壁陡立,多急流、暗礁和淺灘。行前聽熟識水性的人講,此段水急、浪大、彎急且多旋渦,只有稱得上「峽客子」的筏工才敢在此放筏。光聽「駱駝石」、「響水子」、「熱湯溝」等險段的名字,就讓人心驚肉跳,其中近一華裡的「熱湯溝」大浪更是險中之險。
進入桑園峽,置身驚濤駭浪中,兩邊懸崖直立,陰森森的天變成一條灰色的線,兩隻衝鋒舟被一股極其巨大的力量託起、放下……再看四隻小筏拼成的兩隻大筏,猶如浪裡的樹葉般在湍流中起伏,筏工奮力揮槳搏浪,避崖躲礁、壓波衝浪,好不緊張。而筏上的隊員也不輕鬆,個個緊緊地握著筏上的木桿,睜大雙眼幫著筏工觀察水勢和暗礁。
緊張的漂流中,已顧不上雨大風急,所謂的「駱駝石」和「響水子」早已不知什麼時候就過去了,而前方已傳來雷鳴般的水聲。「熱湯溝到了!」筏工馬大爺輕聲喊了一下,皮筏已漂進熱湯溝。只見浪底浪尖之間的起伏足有2米左右,而衝向懸崖後濺起的浪超過3米。大家操槳奮力調整方向尋找安全處漂行。瞬間,浪花已把大家濺了個透。雨淋浪濺,大家全身都溼透了,平時文靜溫和的黃河,這時才顯出了威力。
不知在這峽中顛簸漂行了多久,大家總算出了這段令人心驚肉跳的河段。再看筏工老李漢正端坐筏頭,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捏著打溼的香菸深深地吸了幾口。高度緊張,全身溼透的隊員們,此時已感覺到河風吹來,凍得瑟瑟發抖。不知是誰從口袋裡掏出一瓶二鍋頭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了起來。
羊皮筏子賽軍艦
漂流隊進入被譽為「梨鄉」的什川盆地,岸上滿川的綠色都是百年以上的梨樹,樹形十分古怪獨特,綠葉奇枝間閃爍著點點亮光,那是漸漸成熟的累累果實。
陸路人員還沒到達,我們決定臨時在此靠岸休息。大夥這才走下筏子,伸腿彎腰活動一下。在粗不過手指的皮筏固定木桿上坐幾個小時,那難受勁別提了。遠遠地見陸上車隊通過什川吊橋,性急的四名筏客匆忙帶著隊員,三下兩下便上了主河道。兩隻衝鋒舟也急忙趕去。此處河道是一十巨大的S型,負責漂流護航任務的衝鋒舟駛入什川大橋上遊處卻突然熄火。
這兩隻衝鋒舟是部隊專門借給漂流隊的新舟,出發前沒有進行磨合,所以突然熄火也是必然的。轉眼間,衝鋒舟已漂至什川大橋不遠處的大旋渦。此處波濤依舊,小旋渦連著大旋渦。大旋渦是一側的懸崖阻水形成,直徑足足有70-80米。衝鋒舟在大漩渦裡轉著圈,舟上的人既怕翻船,又怕撞上懸崖,於是齊心協力找準水流方向,漸漸靠近大旋渦邊緣。「穩住,朝外猛劃!」隨著喊聲,20分鐘後終於衝出了旋渦。
站在橋上觀望的陸上隊員齊聲歡呼,當地群眾也無不讚嘆。「好險呀」衝鋒舟上的戰士急出了一身汗,這才定下神來。橋上的一位當地老者感嘆道:「羊皮筏子漂去了,鐵船進到漩渦裡去了。這真叫『羊皮筏子賽軍艦』,黃河上還是羊皮筏子管用!」
(責任編輯:遲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