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0-12-18 騰訊網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第二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注釋: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diān)狂。

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倩只好到處亂走。

徹:已,盡。顛狂:放蕩不羈。顛,即「癲」。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夥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南鄰:指斛斯融。詩原註:「斛斯融,吾酒徒。」旬:十日為一旬。

稠(chóu)花亂蕊畏(wēi)江濱,行步欹(qī)危實怕春。(畏 一作:裹)

繁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裡著實怕春天。

稠:密。畏:通「隈」,山水彎曲處。一作「裡」。行步:腳步。欹:歪斜。實:一作「獨」。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為我這白頭人有什麼心理負擔。

在:語助詞,相當於「得」。一說「在」相當於「時」。料理:安排、幫助。白頭人:老人。詩中是作者自指。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

多事:這裡有撩人之意。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槳可以送走我的年華。

送:打發。生涯:生活。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東望少城那裡鮮花如煙,高高的白花酒樓更是解人眼饞。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縣誌》載,少城在成都縣西南一裡。可憐:可愛。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yán)。

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於盛席華筵?

盞:一作「鎖」。佳人:指官妓。秀筵:豐盛的筵席。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來到黃師塔前江水的東岸,又困又懶沐浴著和煦春風。

黃師塔:和尚所葬之塔。懶困:疲倦困怠。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我該愛那深紅還是愛淺紅?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愛:一作「映」,一作「與」。

黃四娘家花滿蹊(xī),千朵萬朵壓枝低。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小路。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留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嬌:可愛的樣子。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並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

愛:一作「看」。肯:猶「拼」。一作「欲」,一作「索」。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ruǐ)商量細細開。

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

紛紛:多而雜亂。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杜甫的主要作品有:

絕句、絕句、石壕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望嶽、房兵曹胡馬、贈花卿、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春望、月夜憶舍弟、登高、新安吏、貧交行、無家別、漫成一絕、客夜、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旅夜書懷、客至、兵車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麗人行、垂老別、武侯廟、春宿左省、哀江頭、別房太尉墓、歲晏行、登兗州城樓等。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讀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有感,興之所到,即景成篇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五、其六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杜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卜居成都草堂後,曾於次年春在草堂附近的錦江邊漫遊,寫了一組詩,題為《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兩首詩是作者獨步花間的即景、即興之作。
  •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風格熱烈穠麗,其中兩個字暗藏玄機
    760年春,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大力資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漂泊多年,貧困交加的杜甫,終於過上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安穩生活。成都761年的春天,杜甫走在成都錦江的江邊,陽光燦爛,東風吹拂,百花盛開,被美景觸動詩情的杜詩聖一口氣寫下《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今天我們共同賞析的,是第六首。
  • 《全唐詩》中杜甫十首景色古詩,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詩句描寫唐代三月三日女子曲水踏青的時尚與習俗。三、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出自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暮雲飛度,鳥兒高飛,寒蟬悽切,碧樹凋零。詩句描寫深秋蕭瑟之景。出自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繁枝,繁盛的花枝。詩句描寫繁盛的花枝上落花紛紛、嫩蕊新芽不斷抽發的春日之景。「紛紛」狀落花之多,「細細」寫嫩蕊慢慢開放之狀,生動形象,且極具樂感。五、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錦江之畔詩如畫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我是你們的小屋姐姐。今天,咱們來學《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作品。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
  • 杜甫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江畔獨步尋花·其六》,便是一首關乎春花的經典詩篇。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寓居成都郊外草堂時創作的組詩作品《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中的第六首。從它的題目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杜甫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獨自在江邊散步賞花時有感而發。所抒發的情感,自然也就離不開對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 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貌似寫花,實則暗藏玄機,你懂得
    #拿詩聖杜甫來說,不到60歲的一生,寫了不計其數的詩,不算沒能留下來的詩,歷經1300多年風雨歲月,僅《杜工部集》,就給我們留下來1500多首。其實杜甫也就是在35歲之前過得還算安穩日子,35歲後參加科考、投奔豪門、養家餬口、戰亂逃命、被俘入獄、被貶丟官、蜀中漂泊……這是什麼日子啊?就這樣還是依舊詩篇不斷,篇篇精品。當然,越是複雜的經歷可能越激發杜甫的靈感,越能寫出詩來,可這種精神可嘉啊,不論什麼環境,都能用詩來表達,還有心情去表達。
  • 唐代杜甫《客至》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此詩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 觀光君帶你詩詞遊中國丨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今天帶大家走進的是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杜甫草堂,它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下面就讓觀光君帶你詩詞遊中國…
  • 《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是誰?這位詩聖在成都的鄰居,至今是個迷
    【譯文】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像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儘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組詩前四首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後三首顯示出賞花時的喜悅之情,蘊含春光難留之意。
  • 唐代杜甫《成都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那一年,杜甫所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賞花去
    可惜的是,從安史之亂之後,杜甫的人生也跟戰亂聯繫在一起,半生潦倒,飽經患難,長期處在逃難,四處漂泊的境遇,最終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他的後半生自此就沒有亮色了嗎?我們來看看安史之亂後,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間大概在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
  • 你從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在讀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詩時,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從詩中描寫的百花齊放,鳥語花香春天的季節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內心體驗?《江畔獨步尋花》是我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寫作者獨步尋花的原因;第二首寫在江濱看見花海;第三首寫看見人家的各種花,映入眼帘;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第五首寫黃師塔前的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的花;第七首寫賞花、愛花、惜花。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作者描寫春天黃四娘家的花。
  • 唐代杜甫《白帝城最高樓》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從雲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進入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峰期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九日寄岑參》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岑參,系杜甫好友。其時已辭安西四鎮節度幕府書記職,返長安。面對當前的局勢,杜甫以詩代柬,表達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唐代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秋興八首》是唐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鬱的心境下創作了這組詩。本詩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一幅百花爭豔的春景圖,28個字就夠了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他的詩歌創作風格,一如他的為人,關注社會現實,胸懷國家大事,心系芸芸眾生,被後人稱為「詩聖」。但杜甫有一首詩,字句平平淡淡,卻讓人眼前一亮,一副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透過28個字,躍然眼前。這是什麼樣的一幅畫面呢?春日的清晨,太陽早已升起,詩人沿著黃四娘家旁邊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奼紫嫣紅,到底有多少?數不勝數,反之是把枝條都壓彎下了,應該是有成千上萬朵吧。
  • 【小小朗讀者】五(6)班 楊開泰《江畔獨步尋花六絕句》
    【小小朗讀者】五(6)班 楊開泰《江畔獨步尋花六絕句》
  • 杜甫尋花賞花,一高興寫出七首詩
    杜甫的人生經歷非常坎坷,他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記錄了這一過程,沉鬱頓挫,充滿了家國情懷和人生苦難。但是他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調子就比較輕鬆自在。因為在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他結束了長期流寓西南的日子,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生活暫時穩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