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正式聊生存教育之前,我們不妨先一起回憶下有關於教育,當下時代發生過的故事,香港,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截止到2020年,香港自6月份以來,一共有420人被捕,139名警員受傷,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其中被捕的暴徒中都是什麼人呢?有很多的年輕面孔,他們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護士,有的是飛行員。
1.為何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巨嬰」
其中有一位叫廖松賢的飛行員,說自己需要工作,離崗10多天,如果不能批准的話,他就得失去工作;還有一名藏有攻擊性武器的大學生,陳子謀,說自己在深圳教琴,周末必須回到深圳教學,要求法庭儘快釋放自己;甚至還有的學生說自己想去日本旅遊,希望法庭能馬上把自己放了;還有一名幫助亂港分子提供夥食和餐飲的廚師,在面對媒體時,大聲喊著「獨立建國,香港萬歲」;還有很多穿著「美國隊長」的年輕人,把自己想像成超級英雄,帶著自製武器上街施暴後被捕,然後又以一種十分無賴的方式和言論要求自己被釋放。
他們把自己當作了英雄,卻不知道自己會對自己這種行為付出一輩子的代價。
2.初始教育的扭曲,您教會孩子如何適應社會了嗎?
我們上述看到的只是真實發生故事中的很小一部分,那麼,我們單從這群年輕人的所作所為上來看,他們怎麼了?為什麼會這麼做?他們中有的是教師、大學生、廚師,甚至還有很多光鮮亮麗的白領,金領也都加入了這場暴行,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了,一定是在價值觀塑造的學前教育階段和小學階段被扭曲了。
當下社會,教育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家長們肯定也都想過,打算過,我想無外乎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再進一步能實現自己價值的人,那麼我們當下所選擇的教育,是把孩子培養成只會讀書寫字,聽從安排,沒有思想的人,這會是好事嗎?學習能力是一方面,但如果孩子誤入歧途,那麼他的學習能力越強,他的破壞力可能會像剛才講過的亂港分子一樣強,所以家長在選擇教育方法時,不妨先了解一下生存教育!
3.讓孩子學會做生活的主人
何為生存教育,我們拆開來講,生,即是生活教育;存,即是存在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在引導並教會幼兒在日常生活處理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就如同陶行知老先生說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中提到的,生活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問題,人們會在生活中,逐漸通過認知來了解並適應環境,通過模仿操作來學會做事方法,在和小夥伴溝通交往時體會到關愛和合作,在面對環境改變升學時就能快速調整適應,前段時間有一款遊戲十分火爆,它的名字叫《中國式家長》。
我們從中分析出來很多有趣的東西,首先,我們發現最明顯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著家長對於孩子教育選擇上的天差地別,遊戲中,您可以選擇很多選項,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您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可能會幫助您,有時則會幫倒忙,很多玩家為了方便和可控管理,只允許孩子在可操作的範圍內,發展自己的德、智、體、美、勞等屬性。
其他一些比如準備早餐晚餐,衣服搭配更洗,學科報考選擇等等統統是通過玩家這名家長來操作,而其中的「孩子」則只需要付出腦力勞動,最後的結局也一般以高考成績分數,和由分數區分開來的做出的不同結局。
我們細想一下,在我們兒時,自己的爸媽是否也是這樣教育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是否也都遵循著曾經的鐵律,學習成績是首要位置,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哪怕孩子就處在生活中,哪怕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於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教給孩子,一直督促孩子擔心孩子的你能覺得他能在脫離了自己後自己學會生活?結果可想而知。
4.讓孩子獲得存在感
存在教育,就是提高和培養孩子在群體或展示自己時的存在感,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有獨立思考的人才,首先要幫助孩子確立自己的自信心,在培養自信心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味的體驗成功即可,適時適當的失敗經驗也是必不可缺的,經歷失敗時,一方面能培養孩子的韌性,抗打擊抗挫折能力,另一方面,您也能觀察到孩子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更方便適時引導提醒;單單確立自信心後,並不是已經完工了,能有善良包容,樂於服務他人的愛心,才是孩子擴大自己存在感的最大源動力,能有其他同伴的讚揚和感謝,會不斷地從正面影響刺激孩子重複類似的「善行」,解決問題多了,幫助他人多了,和同伴合作溝通多了,其中的判斷力,行動力和社會溝通能力都會有長足的長進。
不自信且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被霸凌的概率越來越高
近些年,校園霸凌事件被越來越多的廣泛關注,一方面說明我國在對於教育事業上增加了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則表現校園霸凌事件出現的越來越多,他很可能出在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甚至自己身邊的孩子,根據江西財經大學的不完全統計,校園霸凌事件的被害人出於溝通存在問題或是不自信,存在感低的比例佔65%,其中後續生活中出現心理問題的被害者佔90%。
家長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一旦霸凌事件發生,對於孩子的傷害很可能會伴隨他一生,我們需要做的除了事後究責,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提升孩子的自信,並不是毫無理由的誇讚和鼓勵,更應該是相信孩子,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權利,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給予孩子發聲的權利,這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您不需要亦步亦趨在旁守護,也不要任憑身處懸崖而見此不救,在確定孩子積極的態度下觀察,在孩子即將放棄崩潰時勸導鼓勵和提醒,您就會是孩子最好的存在教育老師。
最後,提醒所有家長朋友們,教育是個緩慢的過程,緩慢到可以持續一生,優秀的教育或引導,可以讓孩子受用終生,您對孩子不耐煩或者想要放棄的時候不妨想一想,看一看,我們都從孩童時代渡過,教育就像是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願您能從「生存教育」中得到去喚醒另一個小小靈魂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