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養成記:扭曲的家庭教育,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生存的孩子?

2020-12-11 小天寶大玉兒

在我們正式聊生存教育之前,我們不妨先一起回憶下有關於教育,當下時代發生過的故事,香港,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截止到2020年,香港自6月份以來,一共有420人被捕,139名警員受傷,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其中被捕的暴徒中都是什麼人呢?有很多的年輕面孔,他們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護士,有的是飛行員。

1.為何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巨嬰」

其中有一位叫廖松賢的飛行員,說自己需要工作,離崗10多天,如果不能批准的話,他就得失去工作;還有一名藏有攻擊性武器的大學生,陳子謀,說自己在深圳教琴,周末必須回到深圳教學,要求法庭儘快釋放自己;甚至還有的學生說自己想去日本旅遊,希望法庭能馬上把自己放了;還有一名幫助亂港分子提供夥食和餐飲的廚師,在面對媒體時,大聲喊著「獨立建國,香港萬歲」;還有很多穿著「美國隊長」的年輕人,把自己想像成超級英雄,帶著自製武器上街施暴後被捕,然後又以一種十分無賴的方式和言論要求自己被釋放。

他們把自己當作了英雄,卻不知道自己會對自己這種行為付出一輩子的代價。

2.初始教育的扭曲,您教會孩子如何適應社會了嗎?

我們上述看到的只是真實發生故事中的很小一部分,那麼,我們單從這群年輕人的所作所為上來看,他們怎麼了?為什麼會這麼做?他們中有的是教師、大學生、廚師,甚至還有很多光鮮亮麗的白領,金領也都加入了這場暴行,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了,一定是在價值觀塑造的學前教育階段和小學階段被扭曲了。

當下社會,教育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家長們肯定也都想過,打算過,我想無外乎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再進一步能實現自己價值的人,那麼我們當下所選擇的教育,是把孩子培養成只會讀書寫字,聽從安排,沒有思想的人,這會是好事嗎?學習能力是一方面,但如果孩子誤入歧途,那麼他的學習能力越強,他的破壞力可能會像剛才講過的亂港分子一樣強,所以家長在選擇教育方法時,不妨先了解一下生存教育!

3.讓孩子學會做生活的主人

何為生存教育,我們拆開來講,生,即是生活教育;存,即是存在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在引導並教會幼兒在日常生活處理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就如同陶行知老先生說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中提到的,生活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問題,人們會在生活中,逐漸通過認知來了解並適應環境,通過模仿操作來學會做事方法,在和小夥伴溝通交往時體會到關愛和合作,在面對環境改變升學時就能快速調整適應,前段時間有一款遊戲十分火爆,它的名字叫《中國式家長》。

我們從中分析出來很多有趣的東西,首先,我們發現最明顯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著家長對於孩子教育選擇上的天差地別,遊戲中,您可以選擇很多選項,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您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可能會幫助您,有時則會幫倒忙,很多玩家為了方便和可控管理,只允許孩子在可操作的範圍內,發展自己的德、智、體、美、勞等屬性。

其他一些比如準備早餐晚餐,衣服搭配更洗,學科報考選擇等等統統是通過玩家這名家長來操作,而其中的「孩子」則只需要付出腦力勞動,最後的結局也一般以高考成績分數,和由分數區分開來的做出的不同結局。

我們細想一下,在我們兒時,自己的爸媽是否也是這樣教育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是否也都遵循著曾經的鐵律,學習成績是首要位置,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哪怕孩子就處在生活中,哪怕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於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教給孩子,一直督促孩子擔心孩子的你能覺得他能在脫離了自己後自己學會生活?結果可想而知。

4.讓孩子獲得存在感

存在教育,就是提高和培養孩子在群體或展示自己時的存在感,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有獨立思考的人才,首先要幫助孩子確立自己的自信心,在培養自信心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味的體驗成功即可,適時適當的失敗經驗也是必不可缺的,經歷失敗時,一方面能培養孩子的韌性,抗打擊抗挫折能力,另一方面,您也能觀察到孩子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更方便適時引導提醒;單單確立自信心後,並不是已經完工了,能有善良包容,樂於服務他人的愛心,才是孩子擴大自己存在感的最大源動力,能有其他同伴的讚揚和感謝,會不斷地從正面影響刺激孩子重複類似的「善行」,解決問題多了,幫助他人多了,和同伴合作溝通多了,其中的判斷力,行動力和社會溝通能力都會有長足的長進。

不自信且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被霸凌的概率越來越高

近些年,校園霸凌事件被越來越多的廣泛關注,一方面說明我國在對於教育事業上增加了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則表現校園霸凌事件出現的越來越多,他很可能出在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個班級,甚至自己身邊的孩子,根據江西財經大學的不完全統計,校園霸凌事件的被害人出於溝通存在問題或是不自信,存在感低的比例佔65%,其中後續生活中出現心理問題的被害者佔90%。

家長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一旦霸凌事件發生,對於孩子的傷害很可能會伴隨他一生,我們需要做的除了事後究責,更重要的是防患於未然,提升孩子的自信,並不是毫無理由的誇讚和鼓勵,更應該是相信孩子,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權利,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給予孩子發聲的權利,這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您不需要亦步亦趨在旁守護,也不要任憑身處懸崖而見此不救,在確定孩子積極的態度下觀察,在孩子即將放棄崩潰時勸導鼓勵和提醒,您就會是孩子最好的存在教育老師。

最後,提醒所有家長朋友們,教育是個緩慢的過程,緩慢到可以持續一生,優秀的教育或引導,可以讓孩子受用終生,您對孩子不耐煩或者想要放棄的時候不妨想一想,看一看,我們都從孩童時代渡過,教育就像是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願您能從「生存教育」中得到去喚醒另一個小小靈魂的訣竅。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公開課:道德、價值觀及良好個性的養成
    不斷增長的社會生活是教育的起點,要幫助孩子走向社會,實現社會化;培養合格的公民,一生過有意義的生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必須要讓孩子學會適應社會,尊重規則,又有獨立的自我;積極的引導和孩子獨立思考以及實踐相統一是根本的教育方法,尊重兒童不等於忽視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成功的教誨依賴於主觀能動作用。
  • 社會上的每出現一個「巨嬰」,他背後的父母都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02「巨嬰」是如何產生的——「無良父母」造就「社會巨嬰」·父母無底線的溺愛在孩子出生之後,有的父母對於這個小生命就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愛意。如果不加控制,這種愛意發展成為了無底線的溺愛,就會讓孩子成為一名只會依附於父母的「巨嬰」。
  • 一個滿分畢業的「旅遊巨嬰」是如何養成的
    「巨嬰」 對於公眾來說,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彙。在現實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太多活生生的例子了。我們會詬病那些「巨嬰」的行為,指責這些行為給其他人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多少負面的困惑和影響。我們也會同情那些被「巨嬰」所波及的人們,同情他們的遭遇是多麼的悲催和倒黴。
  • 當今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使兒童認識產生扭曲;或不作為,則任憑社會中的負面信息侵蝕,對兒童發展更為不利。毋庸置疑,今天中國家庭教育的種種成果以及問題、傾向均與當代社會的文化價值息息相關,是社會改革和發展推動了家庭教育的進步,同時社會文化的一些錯誤傾向也強烈影響了家長的教育行為。   首先是家庭教育正在積極適應社會的變遷。
  • 巧虎樂智小天地,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力
    巧虎樂智小天地是百萬中國家庭的選擇,遵循孩子0—8歲的成長規律,提倡分齡教、立體學、助力培養三元核心力。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周念麗曾經說過:「我們可以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需掌握的能力分為三大核心能力,即自我管理力、社會適應力以及探索思考力,這三大核心能力的養成將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其中,社會適應力是指人為了在社會上生存所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適應性改變。
  • 有一種孩子,健碩的體魄下,藏著「巨嬰」的靈魂
    ,完全依靠自己的堅韌意志一路安全抵達營地這讓小編很佩服,雖說孩子體力相對成人較旺盛但太多孩子缺乏「堅持」,習慣順境,不願磨練自己這位小姑娘卻展現了異常的自制力不但是小編,團隊的其他人也對小姑娘讚許有加這源於家庭的教育,她的父母也是「老驢友」了相比那些把孩子捧在手心裡的家長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成熟的生存能力
  • 家庭教育公開課:道德、價值觀及良好個性的養成
    不斷增長的社會生活是教育的起點,要幫助孩子走向社會,實現社會化;培養合格的公民,一生過有意義的生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必須要讓孩子學會適應社會,尊重規則,又有獨立的自我;積極的引導和孩子獨立思考以及實踐相統一是根本的教育方法,尊重兒童不等於忽視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成功的教誨依賴於主觀能動作用。
  •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2020-12-03 18:01:5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意識是逐步建立起來的,而這個逐步建立的過程就是家長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過程。一個不懂得獨立、沒有獨立意識的孩子不僅僅不懂得如何去交際,而且不會在往後的生活中很好地生存下去。那麼,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性是什麼?
  • 家庭教育公開課:讓孩子樂學、會學
    家長要和學校配合,認同和支持老師、班主任、學校的規則,並督促孩子遵守。避免拒絕、詆毀、忽視、甚至消極評價學校的通知、規定等等。如果家長與學校的要求相衝突,孩子就可能無所適從,或者無視學校規則。這樣可能學校培養的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就形成不起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習慣是經過反覆的練習,形成的一種行為模式,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
  • 如何科學育兒 中國家庭教育論壇討論新課題
    王定華:近幾年,在家庭教育中荒謬的奇談怪論比較流行,什麼虎媽狼爸、鷹舅,都是以兇猛的野獸冠名,動物咆哮。聽了剛才一席話,大家眼睛亮了,心理明了,不在,也不應該在隨波逐流了。孩子的成長不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做人習慣的養成,我們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的一代新人、接班人、建設者,要具有社會所需要的正面的素質和人格,如何培養呢?
  • 孩子良好品行,從小就得培養
    不管是哪一種,都是不可取的,畢竟優良品行不可能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後再去彌補,相反需要從小培養,從生活點滴中學習,在幼年時就該在孩子心中埋下謙恭禮讓、遵紀守法的種子,如此才使之不會輕易做出各種不文明行為,長成父母期待的美好模樣。做到這一點,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責無旁貸,必須義不容辭地為孩子上好良好品行養成第一課。
  • 誠信| 培養孩子做誠實守信的人
    從古至今,人們都將誠信視作修身養性、立業交友的根本,只有以誠待人,以信立業,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才能使社會處於良性的發展之中。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希望則國就有希望。青少年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具創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因此,鑄造誠信社會風尚,需要從青少年抓起,從娃娃抓起。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呢?
  • 西安高三學生「殺」死老師背後,是無數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從教育學的角度分析,父親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培養孩子性格品質的形成;引領孩子走向社會;孩子性別角色的發展樣板;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在這些方面,母親的影響力就不如父親。請看下面的資料:有人對男孩的研究表明:沒有一個固定的父親的形象,孩子會缺乏角色認同感和男性特徵,變得軟弱,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標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的傾向,適應環境的應變能力差,不能適應男性的獨立生活,更難為人夫、為人父。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10條家庭教育規範,教出自律好孩子
    看了德國媽媽的教育孩子的總結後,不得不佩服,德國人的嚴謹自律是有目共睹的,一個強大的民族,到底是如何成長的?答案是「教育」。各位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進行學習和參考。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10條家庭教育規範,教出自律好孩子對於德國人的教育觀念來說,沒有規矩的孩子早晚會吃大虧,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好孩子的行為規範,才可以讓孩子更加的自律,而往往自律的人才容易獲得成功。
  • 湯婆婆培養巨嬰的這些行為,當引以為戒
    但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隱喻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那就是湯婆婆的兒子「坊寶寶」,映射社會上出現的「巨嬰」現象。不敢想像,在18年前,宮崎駿就非常犀利的指出這個問題,如今再仔細觀看,分析,看看湯婆婆培養巨嬰的這些行為,你是否也有。
  • 孩子也是社會人 公德意識須養成
    然而一則當前父母可能更多關注學業成績,容易忽視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和精神成長,二則某些父母本身存在價值觀扭曲等問題,對孩子沒有形成好的示範作用。有遠見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從小關心國家社會,關心他人。如果父母期望的只是孩子能有一份好的「錢」程,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孩子的公德教育需要從家庭開始,需要父母有更大的格局。 二是學校對社會公德教育不夠重視。
  • 如何培養孩子的3種能力,能更好地讓他立足社會!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社會上的競爭也越來越大,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光說不做,最後還是要多培養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才能讓他更加的適應這複雜的社會變化!01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個能力是決定孩子的價值觀和選擇的能力,這個社會誘惑他們的太多了,小時候遊戲,長大了吃喝玩樂
  • 家庭教育:給家長的一封信——管理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秘訣
    我從四年級接的班,在剛接班時就定下了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為己任。在實施之前與孩子們經過幾次班會討論得到了幾乎所有同學的認同,我們經過班會討論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以及具體的實施辦法等問題。我們本著先易後難、先少後多、持之以恆、精益求精的原則。
  • 【關注】「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家庭教育講座—北京中路街道...
    【關注】「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家庭教育講座—北京中路街道清馨苑社區 2020-12-18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