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0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學生家長: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當今社會需要大力弘揚的道德規範,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禮記·儒行》中寫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荀子說:「不足於行者,說過;不足於信者,誠言」,魯迅先生曾言:「誠信為人之本」。從古至今,人們都將誠信視作修身養性、立業交友的根本,只有以誠待人,以信立業,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才能使社會處於良性的發展之中。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希望則國就有希望。青少年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具創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因此,鑄造誠信社會風尚,需要從青少年抓起,從娃娃抓起。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呢?
一是要注重家庭教育,言傳身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某種角度來講,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誠信教育既需要重視結果,也需要重視過程,所以,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家長需要首先做到講誠信。「曾子殺豬」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曾子的夫人為了不讓哭鬧的孩子跟她去集市,謊稱回來後殺豬吃肉,曾子認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能欺騙孩子,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於是殺了豬給孩子吃肉。「曾子殺豬」的故事除了讚揚誠實守信外,還說明家長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懂得誠實守信是做人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思想品德,要向孩子講述人要「言而有信」,否則失信於人,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其他人也不會再信任你。
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正確制定規則。為了讓孩子在將來激烈的競爭中健康成長,家長應當從小培養孩子的誠信意識。家長在培養孩子誠信意識過程中,可以適當制定一些正向的規則,如:借了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犯錯就要勇於承認;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就一定會得到滿足;任何的考試都要杜絕作弊;凡是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等,以此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與誠信意識。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孩子理解規則的意義,還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制定,要儘可能地與孩子一起討論,而不是按照家長自己的意願單方制定。這些規則一經提出就要嚴格執行,並要杜絕「下不為例」等溺愛縱容現象出現。
三是要注重誠信教育的實踐性。誠信教育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在誠信實踐活動中要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以及獲得關心、獲得尊敬,這也是人格完善的基礎。家庭教育在關注如何培養孩子誠信品質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多面性,對孩子的誠信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加強實踐活動,並在實踐的過程中養成學會關心家庭、關心他人、關心國家、關心社會等優良品質。
「誠立天下、信贏未來」,今年的6月14日是全國第13個「信用記錄關愛日」,希望家長們藉助此次信用盛會,以身作則,給孩子灌輸誠信知識,引導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觀,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誠信品質,讓他們知曉在這個世界上,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誠信,讓孩子贏在誠信的「起跑線」上。
大連市信用中心
原標題:《誠信 | 培養孩子做誠實守信的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