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布拉康位於西藏山南市澤當鎮11公裡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於公元前二世紀。
雍布拉康傳為西藏最早的建築,最初並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礱部落首領的宮殿。民間傳說云:「宮殿莫早於雍布拉康、國王莫早於聶赤贊普、地方莫早於雅礱」,雍布拉康正是聶赤贊普在雅礱地方建造的宮殿。
松贊幹布時期由宮殿改作寺廟。文成公主初來西藏時每到夏季都會和松贊幹布來這裡居住。至五世達賴時又在原碉樓式建築基礎上修了四角攢尖式金頂,並將其改為黃教寺院。
雍布拉康海拔3700多米,要徒步完成扎西次日山的攀爬,對於像我這樣的內地人顯得十分艱難,在那裡,呼吸變得異常急促,平地走幾步都會上氣不接下氣。
碉樓式建築:位於整個建築東端正中,即傳說中聶赤贊普所建的最早建築。建築高11米,南北長4.6米,東西寬3.5米,上小下大。外觀似為五層,內部實為三層。
第一層為1.2米高,0.6米寬的通道通往一層殿堂的須彌座後,二層有小門通二層大殿頂部,第三層原有五世達賴時的所加金頂。
我站在雍布拉康城堡後面山頂上,這裡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堅固而小巧的雍布拉康城堡,時間大約已經過去了2千多年。試想,在河谷山脈之間穿行,在農田如海洋的環繞之下,一座碉樓式的建築赫然而起。
碉樓式建築作為晚期宮殿建築的一部分遺蹟被保留下來。
信眾們身背酥油花朵,千裡迢迢,陸續在通往雍布拉康的山道上來來去去。他們在環繞城堡的經輪通道上,沿著時鐘的方向日夜轉經。
這座建築牆壁厚重,內部狹小,一層僅2.28平方米,二、三層也不過4.18平方米,不可能作為三十餘代贊普延續使用的宮殿,早期還應有較大面積的宮殿建築。
經輪通道高低不平,下面是陡峭的山崖,看上去很危險,轉經者井然有序,沒有發生過掉下山崖的事件。
轉完經,再魚貫地進入大殿參王禮佛。他們都是忠實的信徒,轉經禮佛已經成為生命的部分,畢生侍奉著偉大的精神。這份精神讓人們獲得了安靜祥和的生活,以及永世的安寧幸福。
殿堂:傳為松贊幹布所建,原有三層,現修復為兩層。
殿內中塑三世佛,北壁為松贊幹布,赤松德贊兩王像,南側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像。
松贊幹布塑像。
雍布拉康,藏語意為「母子宮」,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築之一。
宮殿內的壁畫上生動地描繪了西藏的第一位國王,第一座建築,第一塊耕地的歷史故事。在兩邊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祿東贊立像。在桑布扎之側還塑有文殊像及長壽三尊像,在祿東贊之側,則有木製神輿。
雍布拉康分為兩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層建築,後部是一座方形高層碉堡望樓,與前部相連。
公元5世紀,藏王託託念贊時期,傳說一本佛經從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宮頂,當時無人能識。有聖人斷言,到了公元7-8世紀就有人能解讀此書。所以這本書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西藏最早的建築,是西藏第一個藏王聶墀贊普,在西藏古老的土地--雅礱平原上建起的第一座宮殿,建於公元前二世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雍布拉康先期作為王室宮殿,直到五世達賴喇嘛來此居住過以後,開始改做廟堂。每年均有數十萬追逐雪山陽光和藏源文化的人到此探源,當地信眾也從四面八方穿過冰川河流朝聖而來。
當年,第一代藏王將城堡選修在這個意為母鹿的山頂,除了易守難攻的禦敵需要,還有抵抗野犛牛無法攻擊的作用。宮殿紅白相間,高11米,共三層,巍峨地聳立在孤山上。令人不能不想到如今早已四海聞名的布達拉宮。雖然松贊幹布慢慢將政治中心遷移到拉薩,但是山南地區仍舊是西藏大本營,他與文成公主不時也會回來居住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