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樣的諺語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這個地處北京西郊的寺廟,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拓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要知道,北京城裡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其實推薦大家來這裡觀光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歷史,學習這座古寺中的一些文化,才不枉了解我們的首都。接下來,我挑幾個結合圖片跟大家說說,如果哪裡說得不準確還請大家指點。
帝王樹
來到潭柘寺一定要去看看帝王樹,是一顆銀杏樹,種植於唐朝貞觀年間,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千四百多歲的高齡了。整棵帝王樹高達四十多米,直徑就有四米。如此高大的銀杏樹,十足罕見。帝王銀杏樹的帝王名號,則是在清代時期,乾隆皇帝親筆御封的。這也是迄今為止,古代帝王對樹木的最高封號。
由於帝王樹的歷史悠久和帶來的景觀,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樹木,同時也被評為最美銀杏之一。
我在網上看過金秋時節的帝王樹,一片金黃,雖然已年過千巡,缺一點不顯老態,反而精神爽利!再過兩個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猗亭
流杯亭是我國園林中所特有的一種娛樂性建築,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涼亭。中國最早的流杯亭建於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在洛陽天淵池「設流杯石渠」,以石渠曲水流觴,歡宴作樂,此後「曲水流觴」就成為一種專門的飲宴娛樂形式,在南北朝時期已相當普遍。許多地方都建有流杯亭,其中最著名的是浙江紹興蘭渚竹林內的蘭亭。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等41人在蘭亭飲酒賦詩,並結詩成集,由王羲之作序,這就是著名的書帖《蘭亭序》,蘭亭也因此而名聞天下。
北京的流杯亭共有六處七座,即故宮乾隆花園的契賞亭、中南海的流水音亭、圓明園的坐石臨流亭和寄情鹹暢亭、恭王府花園的沁秋亭、北安河七王墳退潛別墅的流杯亭,再有就是潭柘寺的這座猗亭。這七座流杯亭中有四座建在皇家園林和皇家內院之中,兩座建在親王府邸,而這兩位親王也非普通親王可比,恭親王奕訢,他是光緒帝的親父,宣統皇帝的祖父。即使用權是潭柘寺的流杯亭也是建在皇帝的行宮院之中的,以此看來,流杯亭這種獨特的建築在當時皇家所獨有的,此外任何人都是不準建造的。在北京眾多的寺廟中,潭柘寺獨享此榮,可見其他地位之高!
站在兩端看到的圖形不完全一致,一邊看像是龍,一邊看像是虎,好像「一語雙關」。
龍鳳樹
順著山路往上走,回首就可以看到這兩棵樹,很像龍鳳樹。
白皮松
這棵樹,彰顯生命力,不希望被周遭建築困住,欲與天空試比高!
其他精美圖片放送一波
總結:
潭柘寺已經對外開放(我是這周工作日去的),但是不接受現場購票,大家可以自行在電子平臺購買,某團,某大眾等;註:潭柘寺景區暫時每日上、下午預約遊客限額各3000人次
2. 強烈建議大家組個講解器,邊走邊聽,好好學習下;
3.交通還算便利:
3.1 公交:乘坐931路或者m32路到潭柘寺下車即到;
3.2 自駕:自行導航即可,停車場挺大,有停車費,一次10元;
4. 文明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