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北京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何時開始興起呢

2020-12-11 悠悠歷史鏡

房山區長溝鎮墳莊村的這座唐代古墓,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唐朝北 京的那些事。說起北京,我們的故事往往鎖定在六朝古都的特殊身份上, 然而從後往前倒,清(1644)、明(1368 )、元(1271 )、金(1115 )、 遼(926) —脈相承,卻與最初的西周燕國(公元前1045到222)整整斷代 了一千多年。而在唐代,也就是公元618-907年,距今一千多年的北京,究 竟什麼樣呢?

想要了解唐代的北京,咱們的視線先要從房山唐代大墓轉到京西門頭 溝的一座古廟裡。

有句老話叫「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北京城說的不是明清紫禁城,更不是元大都,而是早在唐代就很繁華的幽州城傳說公元316年西 晉的時候,佛教就傳入北京,西山修建起了第一座寺廟,可惜幾代滅佛運 動讓這座小廟一直破敗不堪,直到武則天當政的時候,大興佛教,一位高 僧——華嚴和尚——到西山開山建寺,這才讓潭柘寺成了幽州地區第一座 有門有派的寺院

然而唐朝的佛教中心在陝西一帶,這位高僧為什麼會走到幽州的山溝 裡呢,我們從唐朝地圖上找到了線索。

這是公元669年,也就是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在位時的唐朝版 圖,這算得上是唐朝疆域最為廣闊的時代,但東北地區並不安定。北邊的 秣鞮虎視眈眈,突厥、高麗雖然當時都在大唐境內,但隨時伺機反撲,因 此在東北方向,唐朝的軍事基地都督府和都護府隨處可見,而此時的幽州 恰恰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而到了公元741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大唐版圖嚴重縮水, 幽州更被推到了前線,西北有突厥,東北有秣鞮,而臨近幽州的契丹族和 奚族兩個部落也在逐漸壯大。

查閱史料不難發現,奚族,是唐代晚期聚集在媯川一帶的少數民族, 而媯川指的就是現在北京西北的延慶縣。有專家推測他們就是古崖居的設 計者兼業主。

此時此刻的唐代幽州,自然也成為了軍事要地,在兵力最為強盛的 時候,幽州駐軍近二十萬,是整個邊境駐軍的四分之一,是兵力最強的州 郡。那麼,幽州城究竟什麼樣呢?

相關焦點

  •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潭柘寺到底什麼來頭
    北京的寺廟非常多,如果說北京建寺最早的一座寺廟是哪座?當屬位於北京門頭溝區的潭柘寺,民間素有:現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美譽。潭柘寺其實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也就習慣叫它「潭柘寺」。潭柘寺始建於公元316年,距今有將近1700年的歷史,歷盡滄桑。
  • 老北京的傳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說起潭柘寺真是赫赫有名,不少電影、電視劇都在這裡取景。張一山主演的兒童電影《尋找成龍》,葛優,舒淇、孫紅雷、姚晨、廖凡等人主演的《非誠勿擾2》等都曾在這裡拍攝。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
  • 唯一有武警把守的寺廟—潭柘寺,民間「先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
    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下,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佛教建築和佛教文化遺存,這些遺存景觀也成了許多遊客喜愛的地方。今日將介紹的這座寺院,其地位遠遠超過國內任何一座寺院,即使聞名於世的中外的少林寺也都是甘拜下風,這座寺院便是北京的潭柘寺。這裡是北京門頭溝區的潭柘寺,由於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所以又叫「潭柘寺」。
  • 先有潭柘寺 後有北京城 了解北京 除了故宮 這個地方也值得看看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樣的諺語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個地處北京西郊的寺廟,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拓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
  • 先有蓮花池 後有北京城!「別樣荷花」盡在豐臺區蓮花池公園
    北京城的建都史就是從金中都開始的。金中都在原薊城地址上向東、西、南側延伸發展,使燕京逐漸成為北方一座較大的都城。元朝統一中國後,正式在北京建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城,便是700多年前,元朝皇帝忽必烈建元大都時奠定的基礎。
  •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這寺廟你去過麼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裡。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來自百度百科)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來自百度百科)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 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
  • 遊北京潭柘寺
    ,我們開了3個多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已經快中午12點了,當天北京的氣溫30度,原以為會酷暑難耐,沒想到進了古寺後,絲毫沒感覺到熱,寺內古樹掩映、松柏參天,讓我浮躁的心慢慢的安靜下來,在石凳上坐著,覺得說不出的寧靜與舒服。
  • 北京潭柘寺的秋
    先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平實的描述,卻讓人產生莫大的吸引。想想北京的歷史博大精深,在這之前的潭柘寺一定悠遠流長了。記得在讀書的時候曾經去過一次潭柘寺,這次常駐北京本有細品慢玩的想法,索性,按照時間的順序,先從潭柘寺開始吧!潭柘寺建於西晉公元316年,原名嘉福,後康熙賜名岫雲寺,後有龍潭,前有柘樹,民間故稱潭柘寺。
  • 2020遊北京潭柘寺
    潭柘寺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我們開了3個多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已經快中午12點了,當天北京的氣溫30度,原以為會酷暑難耐,沒想到進了古寺後,絲毫沒感覺到熱,寺內古樹掩映、松柏參天,讓我浮躁的心慢慢地安靜下來,在石凳上坐著,覺得說不出的寧靜與舒服。
  • 中國古代兵家必爭的五大軍事重鎮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五個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它們依據地形而佔據的有利位置,進可攻,退可守。是很多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下面我們來看看是哪五個地方
  • 潭柘寺與定都閣
    上周末,隨單位一部門「團建」活動,去了潭柘寺與定都峰;據說登定都峰可覽北京全景,但那日天氣比較差,能見度不高,遠處一片矇矓。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潭柘山麓,始建於西晉,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 「先有永定河,後有北京城」——北京母親河:永定河
    01 永定河—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發源於山西,流經五省市區共51個縣市,在天津匯入海河注入渤海。發源於山西的永定河為什麼叫北京的母親河呢?北京有5大水系,但其中對北京影響最大的一條河是永定河。永定河是北京市境內最大的河流,全長759公裡,千百年來,永定河孕育、培育了北京,因此史學界一直有「先有永定河,後有北京城」的說法,所以又被稱為北京的母親河。
  • 中國三大古都之北京的歷史(二):軍事重鎮之秦亡漢興的戰火
    後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其中,此時的遼東,小編解釋一下,就是指戰國燕置郡。治所在襄平(今遼陽市),轄境相當今遼寧大凌河以東地區,長城以南地區。遼東這個地名隨著歷史的發展,定義的地區大小也是不同的。秦大一統後,北京由燕都又改名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 京西名寺潭柘寺!
    潭柘寺在北京西郊門頭溝區的潭拓山,有一座潭拓寺。因為廟前有拓樹,廟後有龍潭,得名「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因此民間曾有「先有潭拓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潭柘寺北京在隋唐之前被稱為「薊」或「幽州」。傳說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分為九州,北方地區稱為幽州。
  • 從薊城的興起看北京的地理位置有多牛
    北京城與北平灣薊城是北京所在地或附近最早形成的居民點,是北京3000年建城史的起點。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北京為什麼在今天這個地方發展起來?曾有外國學者認為北京之所以在今天這個地方,是古代巫師佔卜的結果。這顯然是無稽之談。實際上北京之所以建立於此,和它本身的交通區位有很大關係,這一點從最初薊城的建立與興起就能看出來。一、伴水而生自古以來,古國文明都與大河文明有密切關聯。
  • 景區說之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裡。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雲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著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
  • 北京口碑最好的4A景區,享有北京城縮影的美譽,如今卻少有人知道
    北京作為我們國家的首都城市,不僅經濟發達而且知名度高更是一座非常受國內外遊客喜歡的一座城市。北京在古代就是不少朝代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尤其是清朝政府時期,雍正乾隆時期經濟文化活動十分活躍,與此同時,佛教在清朝的傳播也是非常的廣泛,當時的百姓們在皇權引導以及宗教影響下,經常去寺廟上香拜佛。在清朝時期全國各地的寺廟非常多,不過經過後期多年的戰火連綿以及佛教衰落,不少寺廟已然消失在世間。
  • 北京市潭柘寺
    簡要介紹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裡。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築依地勢而巧妙布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 雖然還是夏日,但我更喜歡北京的深秋!回憶潭柘寺的秋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裡。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這裡古樹參天,佛塔林立,錯落有致,更有翠竹鮮花點綴期間,環境極為優美。
  • 北京門頭溝:1918年的潭柘寺
    「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的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 307年), 初名「嘉福寺」,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1908年雪後的京西潭柘寺萬木叢中的潭柘寺從北方襲來的寒流被高大的山峰所屏蔽,使潭柘寺所處之地溫暖、溼潤,非常適宜植被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