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古都之北京的歷史(二):軍事重鎮之秦亡漢興的戰火

2020-12-11 徐蘇仁

上一篇,小編介紹到北京的起源和在春秋戰國時期中,燕國建都薊城,名為燕都。在公元前222年,中國正處於第一次大一統時代的鐵流裡,在一個2比較多的那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想要苟延殘喘逆流而上。史記記載:於是秦王大怒,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書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誠殺丹獻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後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秦復進兵攻之。後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其中,此時的遼東,小編解釋一下,就是指戰國燕置郡。治所在襄平(今遼陽市),轄境相當今遼寧大凌河以東地區,長城以南地區。遼東這個地名隨著歷史的發展,定義的地區大小也是不同的。

秦大一統後,北京由燕都又改名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可以說,此時北京的獨特地理位置使之處於中原民族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第一線,此時離國之都還差得遠遠,但在地理位置上一直都是軍事重鎮。北京的地理位置為什麼這麼重要?我們可以看一下地形地勢圖。

北京的地理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這裡,不禁為古人做出的位置選擇而拍案叫絕!北京古城坐落在河北平原的北端,北部燕山環繞,西部乃是太行山脈,南邊是黃河,東部是渤海海峽。其「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之勢,堪稱龍盤虎踞,帝都之地。但在明清以前,這裡一直是華夏文化的北端地帶。從秦到明時期,誠所謂「一牆之外,逼近大虜」!從公元前222年到938年,約1200年間,北京一直作為北方最重要的軍事重鎮,鎮守北疆,戰火不斷。直到在公元938年,宋遼時期的遼太宗將幽州(北京)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是遼國陪都,人稱燕京。

秦亡西漢建立時代,北京燒過的戰火。

陳勝吳廣起義(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大亂。陳吳政權取得初步勝利後,佔領蘄東,銍,鄼,苦,柘及譙縣,陳縣,陳勝自立為張楚王;派趙人武臣經略趙地,韓廣跟隨。韓廣隨武臣從白馬津渡河,攻佔趙地,諸縣響應,在張耳,陳餘的勸說下,武臣自立為趙王;命韓廣略燕。韓廣一入燕境,各城望風歸附,燕地大定。燕人立韓廣為王。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王離攻趙,巨鹿守兵日望楚軍入援。燕王韓廣派臧荼率兵救趙。楚軍項羽為總盟主,破釜沉舟,大勝秦軍。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時,擔心燕國韓廣的勢力,於是採用離間分化之計。於是藉口韓廣手下大將臧荼功勞大,立臧荼為燕王,把韓廣遷為遼東王,以無終(今天津薊縣)為都。韓廣對此不服,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遼東王的爵位,但實際上卻不肯搬遷,結果於同年被臧荼擊敗及殺害,燕及遼東兩地皆為臧荼所有。

韓信胯下之辱(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204年,韓信東徵破代、趙、燕、齊之戰中。趙王趙歇和代王陳餘不用廣武君李左車的計策,韓信一舉消滅趙國。滅趙後,韓信採納原趙國謀臣李左車建議,休整兵馬,安撫民眾,擺出欲強攻燕國之勢,再派使臣向燕王臧荼陳述利害,遂不戰而降燕。這裡李左車為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的孫子,家教淵源啊。

漢高祖劉邦建國後,在漢高祖五年(公元前198年),盧綰隨高祖攻敗燕王臧荼。劉邦分封諸王,設燕國。其中盧涫作為漢高祖最信任的童年夥伴。盧綰受封為異姓王燕王。北京被劃入燕國轄地。然後,北京又經歷了盧涫之亂,在鴻門宴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樊噲擊敗了盧綰,燕國亡。盧涫叛亂很大的原因是從漢高祖那裡看到了「狡兔死,良犬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復名稱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西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漢宣布詔立燕剌王劉旦子劉建為廣陽王,改廣陽郡為廣陽王國,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戰火塗炭(圖片來自網絡)

從秦到西漢短短不到二十年間,記載的北京就經歷了五六次大的戰火塗炭。小編認為,在那個時代,雖然北京在中國的政治、經濟、人口裡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但由於地理位置毗鄰北方遊牧民族,且又有山,有水又有田。必定發展成阻止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軍事重鎮,這是任何一個王朝都不能忽視和放棄的。必定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戰鬥發生在古老的北京城下,由於歷史的遺忘和選擇,都沒有記載。

請看下一篇,中國三大古都之北京的歷史(三):軍事重鎮之東漢三國篇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兵家必爭的五大軍事重鎮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五個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它們依據地形而佔據的有利位置,進可攻,退可守。是很多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下面我們來看看是哪五個地方
  • 中國歷史上的4座軍事重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歷史當中,爆發的戰役也不再少數,在經過數千年的作戰之後,人們對於城市的戰略也有自己的認識。那麼在中國的歷史當中,哪些城市能夠被稱為軍事重鎮?其實在歷史當中這四座城市,一直都被當做軍事重鎮來看待,畢竟它們的戰略地位,是在數次戰爭當中總結出來的。 一,襄陽。
  • 歷史悠久的軍事重鎮、中國十大名關之一崑崙關
    上個月筆者與朋友一起駕車從南寧出發去歷史悠久的軍事重鎮--崑崙關遊玩,一路上都是風景優美 山清水秀,看到一些南寧鄉村生活方式,從農民的喜悅笑感看出他們很喜歡這種鄉村生活,其實我真的也很喜歡這種無憂無慮的田野生活啊,在二個小時的駕車後終於到達崑崙關了,這裡周圍都是森林環繞,空氣真的好清新啊
  • 山西大同,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北方軍事重鎮
    依照中國歷史,要看秦漢隋唐就去西安;要看宋齊梁陳就去南京;要看錢越趙宋就去杭州,要看燕元明清就去北京,那麼要看北魏遼金去哪裡呢?毫無疑問是大同。大同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它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北魏時期。
  • 中國永不衰落十大古都
    ,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古都之首。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古都之首。西安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遺址、古代城闕遺址、77座帝王陵墓、眾多名寺古塔、先民遺蹟等優秀文化藝術遺產,是世界旅遊熱點城市之一。
  • 陝西有座古城,古代軍事重鎮、譽為「小北京」,不是西安!
    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陝西擁有久遠的歷史。在這塊大地上,出現過許多古城鎮,今天我們要來說這裡一座特殊的古城。它是古代的軍事重鎮,地理位置特殊。當地有一處古城牆,是當時全國唯一高度超過帝都北京的城牆。
  • 一代都城,兩朝重鎮,古都山西大同,實乃北方鎖鑰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大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幾年前,小迷糊剛好有幸跟著家人自駕到大同遊玩了一遭。
  • 中國三大石窟藝術聯展於千年古都洛陽啟幕
    原標題:中國三大石窟藝術聯展於千年古都洛陽啟幕  中新社洛陽10月18日電 (記者 劉鵬)「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18日於千年古都洛陽啟幕。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藝術聯展。
  • 「一代都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遊古都山西大同有感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大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
  • 中國十大失落之城
    老天津可是國都北京的守衛城市,面臨渤海,背靠北京,在不斷的與國外交流中變成了如今的天津城,也是中國古代唯一擁有確切建城時間的城市,不曾盛級,卻也不想被遺忘。
  • 2020旅行推薦地:中國九大必去古都
    第二:洛陽是夏朝、商朝、西周、東周、隋朝、唐朝、武周等十三個王朝古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雒陽、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遊,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推薦景點:龍門石窟,老街,白馬寺,牡丹園,隋唐洛陽城,博物館,老君山。
  • 【中國新八大古都排名】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中國建城歷史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古都,現為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家九大中心城市,是國家定位的三大國際化大都市,三大科教中心。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被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授予「國際美食之都」。212萬年的上陳人和115萬年的藍田人都曾經在此生活。
  • 千古江山軍事重鎮話鎮江
    英軍攻打鎮江西門文/沈伯素鎮江歷史悠久,地處南北要衝,東西通衢,歷來是人傑爭雄之地,兵家必爭之所,在中國戰爭史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地位。鎮江的軍事歷史,不僅是了解和認識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學習中國歷史、認識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角度。氣吞山河華夏軍事重鎮「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說:千古江山很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但是,英雄孫仲謀卻慧眼獨具,找到了鎮江(京口),把這塊寶地作為自己的治所。
  • 「一代都城,兩朝重鎮,三代京華」,遊古都山西大同
    本文共1631字,13圖,閱讀11分鐘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鄰河北省張家口市、西南與山西省朔州市相接、南靠山西省忻州市。
  • 閻崇年:展示古都北京的歷史畫卷
    (本文圖片均選自《古都北京》)    (原題:展示古都北京的歷史畫卷 ——寫在《古都北京》出版之際)  【著書者說】  打開世界地圖,在東方的中華大地上,刻畫著兩道偉大的人工奇蹟:一是蜿蜒起伏、橫貫東西的萬裡長城,另一是縱穿南北的三千裡京杭運河。它們歷史之悠久,工程之偉大,作用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中國乃至在全世界,有哪一項文化遺產能與之相比呢?
  • 《北京文化史》:北京的古都之夢,從這個消失的王朝開始
    中國的廣大土地上,都城眾多。和洛陽、西安這樣的十三朝古都相比,北京的古都之夢開始得較晚,卻後來者居上,成為了當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最初定都北京的是金朝。1153年金帝完顏亮遷都燕山府,北京第一次成為皇都。這個統治半個中國百餘年的王朝,卻是歷經坎坷,最終帝陵也遭破壞,成為農田。本文便是從北京城現存的金朝遺蹟入手,書寫這個消失的王朝。歷史被勝利者書寫的觀點在北京城中得以體現,紫禁城還佔據城市的中心,金中都卻只剩斷壁殘垣。在歷史的縫隙之中,我們或許更能體會北京城所承載的文化深度。
  • 中國八大古都之北京:紫禁城四季有多美「圖集」
    (1/39)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擁有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有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在此定都,及數個政權建政於此。圖為2019年初雪過後的北京城。(14/39)長城又稱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
  • 探訪古軍事重鎮河北葛峪堡 殘缺美見證歷史烙印
    據史書記載,唐代安史之亂之前,安祿山曾在此建「雄武軍城」,並派兵駐守。因此葛峪堡裡有著「先有葛峪營口,後有宣化城」的傳說。明朝建立以後,為了防範殘元勢力的入侵,在東起遼東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長城沿線,先後建立了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太原、固原九個邊防重鎮,宣府鎮在這「九邊」中起到了連接東西,牽制左右,捍衛京師的作用。
  • 那些中國歷史上有名八個的軍事重地,你猜到了幾個?
    幾千年來,軍事重地成為了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有名的八個軍事重地,看看你能猜到幾個 1.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河西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2.
  • 一座軍事重鎮的角色轉換
    這座歷史上的軍事重鎮,有京西第一府之譽。厚厚的城牆、巍峨的鐘樓鼓樓和寬闊繁華的步行街交相輝映,古色古香的城市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  宣化是萬裡長城上一個古老的城池,歷史相當久遠。一般的說法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分36郡,宣化據其一,為上谷郡。所以,「上谷」也是宣化的別名。  被群山環抱的宣化距壩上高原50公裡,距北京八達嶺120公裡,佔據了北控大漠、南拱京師的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