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國內很多地方都開始發放一種消費券,這種消費券有兩種意義,一是確實是幫助消費者減少支出,節約成本。但是,由於這種消費券有一定的限制條件,並不是能任意消費,因此,使用消費券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使用消費券的目的是為了帶動更大的消費,消費券只是一定的優惠,或者是消費品的打折,所以消費券的目的是刺激消費,帶動經濟發展。因此,可以說,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辦法,但是,事實上,這種消費券並不都是那麼受歡迎,2009年的時候,為了應對當時國際上出現的經濟危機,我國除了4萬億貨幣投放外,也出臺了消費券刺激消費的措施。
6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向18歲及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港元,一方面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另一方面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在今年的2月26日香港財政司就推出了1200億港元的大規模逆周期措施,包括向18歲以上和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港元現金。澳門是每人發3000元消費券。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北京消費市場造成了較大衝擊,6月3日下午,北京市開啟了京消費季。本次活動將以「品味消費,京範兒(FUN)生活」為主題,於6月6日(周六)正式啟動,至「十一」黃金周后結束,共向北京市民投放122億元消費劵。作為北京消費季重量級板塊,北京市消費券包括面向在京消費者發放的專項消費券、智能產品消費券和面向城鄉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群體,社區工作者、一線醫務人員等群體發放的特定消費券。
專項消費券(線下餐飲和購物),可在北京地區餐飲、購物領域參與商戶線下門店消費時使用。6月份共發放四個批次,6月6日10時首批發放200萬個,其餘三批次分別為6月13日、6月20日和6月27日。每個卡包總價值60元(共3張券),每張券有效期為14天,包括:1張滿50元減10元券;1張滿100元減20元券;1張滿200元減30元券。
此外,銀聯、騰訊等支付平臺,京東、蘇寧易購、寺庫等電商平臺,盒馬鮮生、紅星美凱龍等線下實體商業,共同推出「百億補貼」讓利,發放購物券、餐飲券、外賣優惠券、家居家電消費券,密集打造圍繞品牌、品質為主題的讓利活動。
近段時間,多個省市相繼推出「消費券」,刺激消費更快恢復。昆明市將採取"政府為居民消費買單"的方式,對受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的餐飲、旅遊、住宿、體育等領域發放一億元消費券促進消費。貴州省推出「多彩貴州百日專項行動方案」,消費者可以領取消費抵扣券,在餐飲購物汽車加油等領域抵扣費用。
無論是發放消費券,還是降低物價,本質都是為了刺激消費,釋放內需潛力,我們之前都這麼做過。人們難免會問,發放消費券能夠刺激消費嗎?也有人認為,目前情況下,不是不能消費,是不敢出去消費。要想刺激消費,疫情解決了才是關鍵,讓大家能夠放心地走出去活動和消費,另一個就是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減輕企業的運營負擔,企業的成本降低了,才能激發企業的經營活力,企業主動降價,消費者也有實惠。
回顧一下,2009年消費券的使用情況,一方面遭哄搶,另一方面遭冷遇的情況。2009年3月1日,「杭州旅遊消費券」正式開始在上海發放,該發放點之一位於黃浦區九江路的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遭到哄搶,發放活動被迫取消。原定下午2點開始的派發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清晨就來排隊。這似乎足以說明消費券對普通老百姓的吸引力。然而,主辦方看到,臨近中午,排隊市民規模已經達到千人,而且人數還在不斷激增,出於擔心,只得提前從下午1點就開始派發消費券。
下午2點,大量人員仍在源源不斷湧來,而杭州旅遊消費券卻接近派發完畢。當工作人員提醒申領者不必再排隊等候時,部分激動的群眾不顧工作人員的阻撓,強行衝擊側門,開始哄搶旅遊券。原本秩序井然的隊伍頓時"譁亂",圍欄被推倒,有人被擠倒在地,手腳受傷。警方在拉起了警戒線之後,主辦方於2點30宣布停止派發活動。一小時後重新向等候在銀行門口的群眾派發旅遊券,半個小時內發放完畢。
杭州的旅遊券發放完成之後,甚至出現了買賣消費券的現象。有些獲得了旅遊消費券的市民更是不顧其不準買賣的規定,將100元價值的旅遊消費券在網上以50元甚至更低價格轉讓。面對媒體質疑,轉讓者也振振有詞,"近期沒有旅遊計劃,用不上消費券,不如轉讓給有需要的人"。
當然,關於消費券的聲音從來就沒有消停過,消費券發放看似熱鬧,但從拉動內需的角度看,它對於刺激消費的作用是"治標不治本"。也有人認為消費券不讓直接發錢來得痛快,還有人認為,消費券和商品打折優惠差不多,因此,發放消費券不如直接降價方便。不過更多的人還是認為,消費券能夠轉化成實際的消費能力,是當下刺激消費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本文由「馬躍成」帳號發布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