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臺灣人住得怎麼樣?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上海的臺灣人住得怎麼樣?
  移居上海
   
   「去上海投資,到上海發展,在上海安家」,成了風靡臺灣的一種時尚。臺灣人喜歡上海,是一種浸染在回憶、張愛玲和白先勇的小說中的喜愛。臺灣人對上海有著天然的親近,一見如故的喜愛,索性就住了下來。
   
   據統計,目前在上海市區的常住人口中,外地、外籍人士已達30%,其中臺商的數量不下20萬人。從前,來上海常住的臺灣人,大多是先住賓館,然後租房,最後買房。但現在許多臺灣人是先買房,然後人再過來。臺灣《商業周刊》進行的一次「移居上海大調查」顯示:在已移居上海的受訪者中,近三成在上海購置了房產,另有四成表示準備在一年內買房。半數以上的移居者對上海的生活表示滿意和相當滿意,其中1/3的人認為,上海生活與臺灣差不多。
   
   掀起臺灣人在上海購房熱除上海的生活日益方便外,還在於上海誘人的房價。據說,上海的房價和臺灣高雄不相上下,是臺北房價的1/3。黃浦江畔的某樓盤,每平方米2000美元,而臺北市中心與此相近的樓盤,每平方米要1200美元。上海的房價雖然便宜,但房租卻比臺灣高許多,在上海兩年的房租完全夠付的首付。據說,上海樓盤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0%,而臺灣卻只有4%-5%。許多具備投資不動產能力的臺灣人,看重上海房產的優勢,先買房後出租。早先在古北置業的臺灣人,靠出租房屋,在三四年裡就賺回了當初的投資。目前,浦東的樓盤備受臺灣人的青睞,據說浦東世紀公園周邊的住宅20%以上都被臺灣人買下了,他們喜歡那裡合理的布局和便利的交通。現在經常有臺灣人組團到上海看房或買房。
   
   如同早年華人移民到國外總是先聚居在一起一樣,臺灣移民也保持了這一傳統,在某些城市中造就了臺灣城。在上海定居的臺灣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某些社區,古北新區和萬科城市花園是臺灣人比較集中的2個社區。
   
   上海的「小臺北」
   
   古北新區是臺灣人在上海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居地。據說,兩個臺灣商界驕子在臺灣時,互相只聞名,卻從未謀面。沒想到兩人卻在古北新區見了面,原來兩人都已移居上海。
   
   古北新區坐落於上海西區黃金地段,位於西部虹橋沿線,與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交通十分便利。古北新區佔地136.6公頃,規劃建築面積200多萬平方米,以涉外的高標準住宅為主,兼具商業和外貿功能。新區的許多公寓、大廈都出自歐洲著名設計師之手,1995年5月被評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古北新區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臺灣人居住,有賴於它的天時、地利與人和。20世紀90年代,上海房地產仍然分為內銷房、外銷房及僑匯房,銷售對象有著嚴格的劃分,在上海的臺灣人只能租賃或購買外銷房或僑匯房。這使許多臺灣人選擇了以外銷房和僑匯房為主的古北新區。古北新區竣工後,正是上海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古北新區的房價也跌至1200美元,甚至1000美元,比1994年每平方米跌了五六百美元。優惠的價格也使眾多臺灣人到古北小區置業。
   
   另外,古北新區距離虹橋機場只有15分鐘的車程,這對那些經常往返於大陸臺灣、國內國外做生意的臺灣人十分具有誘惑力。這裡毗鄰浦東未開發前上海設施最完善、規模最大的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臺灣風味餐飲業的聚集地仙霞路離古北新區也很近,仙霞路是臺灣人最喜愛的休閒場所,仙霞路餐飲娛樂一條街有100多家餐飲娛樂店,大多由臺灣人經營,也以臺灣人光顧得多。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住在古北新區得臺灣人慢慢多了起來,進而有人把這裡稱為「小臺北」。
   
   這裡的住戶多來自香港、臺灣、韓國、日本,本地住戶也多受西方文化影響,可以說融合了多元的文化在這裡水乳交融。佔據整個古北購物中心三樓的「家樂福」大賣場,經營高檔粵港料理的「海逸海鮮酒家」和經營義大利菜的「季諾休閒餐廳」,「燕京麵館」中隨時可以翻閱的當日《中國時報》……
   
   古北新區住著許多來自臺灣得自由職業者,他們大多是彈性工作制,過著率性而為的生活。在古北新區的核心部位有一條幾百米長的黃金城道,小吃店鱗次櫛比,各種風味,隨時開放,隨時可以享受周到的服務。
   
   經營著「紫薰閣」的黃建林夫婦,原本在法國巴黎經營當地最大的中餐館,後來在古北新區的洛城廣場二樓開這家越南風味的餐廳。餐廳的生意非常好,不少上海人和外國人慕名而來,夫妻二人也忙得不可開交。黃太太說,「臺灣是爸爸媽媽家,上海才是自己的家。」
   
   萬科城市花園
   
   萬科城市花園是1993年開發,由新加坡著名的設計師孟大強先生設計的具有東南亞風格的一社區。萬科城市花園中有居住著來自韓國、馬來西亞和阿拉伯等共7個國家的住戶,可以稱得上是小小的聯合國,他們大多是高級管理人員。萬科花園內共居住著495位臺灣同胞,其中買房的有71戶,還有200多戶是租房居住。
   
   臺灣人喜歡萬科花園主要是因為這裡的管理水平很高。一位已經離開萬科城市花園的臺灣人至今仍懷念它的種種好處:醫務室、餐飲、髮廊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小區內臺灣人開的小吃店,打個電話立即送飯菜上門,巴士免費送住戶到市區,便利性不比臺灣差。萬科城市花園正是靠著這樣的良好口碑,引來了眾多的臺灣住戶。萬科的老總王石認為,萬科應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就必須為業主提供一流物業、一流的管理服務。萬科城市花園是按照深圳萬科統一的服務模式為業主提供服務的。萬科人的目標是,讓我們做得更好,讓大家住得更好。萬科的服務標準高於國家標準和上海的服務標準。按照上海的慣例機修的時間是在24小時之內,而萬科城市花園的維修人員半小時之內就能趕到現場服務。
   
   萬科給業主最深的印象是優美的環境及良好的物業管理服務,以及由此產生的諸如整潔、方便、舒適、成熟和自然的感覺。萬科城市花園的物業每個季度都要進行每顧客滿意度調查,對報安、綠化等情況進行調查。在萬科城市花園的一位住戶是臺灣同胞業主管理委員會委員,他認為萬科的物業管理非常好,達到和超過了臺灣水平。一位臺灣人賣了自己在臺灣的房子,在萬科買了兩套房子。
   
   由上海著名的調查公司中則市場調查有限公司所做的項調查顯示,在一般的消費者最關心的三種(報案、環境、綠化)物業指標上,萬科都有不錯的表現,特別是在消費者最關心的小區治安方面,萬科表現得到了幾乎所有住戶的一致認同。萬科城市花園的120多名保安,都經過嚴格的培訓,許多原來還是武警戰士。這些年來,社區內沒有發生一起責任事件,在上海的口碑非常之好,有些不良分子甚至說,到萬科就等於自投羅網。
   
   臺灣人的法律意識很強,對物業的要求也比較高。一位大陸業主把家中的一些雜物堆放在公共部分一個多月,一位臺灣住戶看不慣了,向物業提出要求把這些物品清理掉。開始大陸的住戶很不理解,鄰裡間還產生了一些隔膜,後來那位大陸的住戶也理解了,主動把東西清理了。臺灣的住戶還曾向物業管理人員提出,業主們不應把垃圾放在家門口,讓物業管理人員清理,應該自己拿,這不是舉首之勞嗎?
   
   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儘量尊重臺灣人的風俗習慣。2001年中秋節特地搞了一臺中秋節晚會,讓臺灣同胞免費用ISDN於自己在臺灣的家人通話。
   
   萬科城市花園每年都要在社區內組織四五次活動,以改變業主們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萬科物業管理還出版了社區的刊物《家住萬科》,介紹社區內鄰裡之間的故事。一位住在社區內的70多歲的臺灣老人,很擅長打門球,主動倡議在社區內成立門球隊。於是,物業管理公司發出通知,成立門球隊,後來還獲得了閔行區的第一名。社區還組建了時裝表演隊、書法班、京劇班,物業管理公司儘量位他們提供表演的機會。
   
   臺灣人的社區構成了上海的一道新的風景,它在慢慢地融入美麗上海,為上海憑添許多色彩和故事。(喬天碧 楊雨文)
   
   (華夏經緯網)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在上海:在上海過年
    新華網上海4月28日電惠珍大媽最近有些煩,見誰都不愛搭理了,左鄰右舍都覺得怪了,怎麼回事?這大媽原本可是好脾氣。前年從臺灣高雄回大陸住在廈門集美的女兒家,去年,小兒子在上海莘莊工業區投資開廠做生意,聽說廠子裡有好幾百人呢。老人不放心兒子兒媳,也想看看上海咋樣,就跟了來。
  • 【唐宮•欣葉】在上海品嘗正宗臺灣味,你hold得住嗎?
    閩南語「欠芳」(爆香)便是以蔥、蒜或薑為引,熱油鍋一下馬上引出香味,為後續下料的食材打通了美味的大道。以欣葉經典正宗菜脯蛋為例,講究的是溫度與功夫,要達到這樣標準的功力,欣葉不僅以專門的師傅處理,還得煎上幾百個才能練得「爐火純青」!手打魷魚羹,亦是以手工「摔打」新鮮花枝漿加上魷魚條精製而成,同時堅持現點現做來呈現最佳口感!道道看似家常的料理,以精緻的手法與實在的用料,擄獲饕客與尋常百姓的心。
  • 上海阿婆養大的朱軍龍,歷盡艱難成為上海人,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這個孩子生活得怎麼樣了呢?與朱阿婆一家的關係又如何呢?上海阿婆收養了一個洗不白的黑小孩,為一個上海戶口幾乎跑斷了腿"哇,哇……"一個嬰兒的孱弱的啼哭聲引起了朱阿婆的注意。她尋著聲音來到路邊的綠化帶中,竟然是一個赤身裸體,全身黝黑且面滿痱子的孩子。朱阿婆馬上將這孩子從草地上抱起來,顧不上買菜便將他抱回了家。
  • 臺灣人想買上海房四大理由
    理由之二:長住租不如買  來上海長期居住的臺灣人,一般都有個「三部曲」:先住賓館,然後租房,最後買房。可是現在很多「向西飛」的臺灣人想簡化這個三部曲。「我一定要先買了房再過來。」一位團員說,「我伯父兩年前來上海做生意,一直租房子住。現在他的業務穩定了,打算在上海買房子這時才發現,兩年裡交的房租完全夠付首期了。我們生意人最不喜歡這種事———花了錢卻沒有結果。」
  • 上海「候鳥老人」在嘉興住得很安心
    67歲的上海退休職工胡錄義說,他來嘉興定居10多年了,今年特別開心,因為他不用為了報銷醫藥費而兩地跑,而且醫療費用報銷周期也由過去的3個月縮短到了1個星期。   今年4月起,我市與上海市正式實行醫療費用代辦報銷服務,此項服務一經推出立即受到廣大市民、尤其是在嘉興居住的參加上海醫保的人員的好評。像胡錄義這樣的上海人在嘉興住得是越來越安心了。
  • 臺灣人為何鍾情上海
    陳彬在上海住了10年,做過幾種生意,最成功的是火鍋生意,但只維持好景兩年後也在強勢的競爭下收攤。在偶然的情況下,陳彬應邀寫了一本書談在上海做生意的種種遭遇,包括微妙有趣的生活細節,以表現上海生活與臺灣的不同。不料,這本原本不受期待的經驗談卻一舉成為暢銷書,由臺北轉香港再飛往上海的班機上,生意人幾乎人手一本。
  • 那些在上海周邊買了小商鋪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70年代生的一批人通過時代的紅利和自己的努力,富起來了。80年代生的人逮著機會的也走上了小康之路。唯有半慢拍或沒有資本的人,還在生存線上掙扎。看著別人富起來,除了眼紅,就是想方設法地模仿別人是如何致富。林先生70後,早年來上海打工,2000年在上海買房,那時的房價還相對便宜,但是對於林先生而言,也是傾盡家底才在上海有個穩定的居所。
  • 每晚上海元酒店,窮人住不起,他看起來怎麼樣,價格是多少?
    每晚上海8萬元酒店,窮人住不起,他看起來怎麼樣,價格是多少?看看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你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建築,之前我國大部分樓盤都非常豪華,尤其是在一線城市看到一排排高樓大廈,非常壯觀。在在上海裡有一個酒店,每晚8萬元。如果不是富企業家或富二代,沒有人能負擔得起每晚8萬的生活費。據報導,酒店是上海寶格麗酒店。寶格麗是世界級奢侈品牌,寶格麗酒店也是寶格麗品牌的產品,因此對於綜合,酒店的消耗肯定不便宜,酒店是什麼樣子的,他的值是什麼?
  • 臺灣人在上海:「綠色通道」首位住院臺商的故事
    肥胖的人心臟負擔太重;而食慾好,必然又使胃超負荷運行。  兩年前,鄭先生來到上海閔行區籌辦公司,創業的艱辛、高血壓使他的心臟患病了。初來乍到的鄭先生對上海的醫療情況不熟悉,想和其他臺商朋友一樣,小病小痛到藥店買點藥吃吃,可現在是心臟患病怎麼辦呢?想飛回臺灣治病,可手頭的業務脫不開身,兩天下來人已病倒在床上了。朋友們都來看他,為他著急。
  • 這裡就是高雄,臺灣最大的港口城市,來看看發展得怎麼樣
    臺灣有兩個城市是比較有名的,第一就是臺北,第二就是高雄了,一北一南,一個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一個是第二大城市。當然不用說,臺北的城市知名度比高雄要高得多,不過,高雄卻是臺灣第一大港口城市,有臺灣港都之稱。那麼,高雄這個城市怎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 長期不住人房子的保養 怎麼樣清潔房間灰塵
    所以大家要重視這些問題,定期進行裝修了解一下長期不住人房子的保養以及怎麼樣清潔房間灰塵,那麼以後在清潔房屋的時候,也許會更加省心,不用擔心太多清潔不到位的情況。長期不住人房子的保養找人定期打掃衛生,借給好友住或者租出去,住時重新檢修一下。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臺灣人在上海:上海,我的第二故鄉
    編者按:上海是臺商投資最集中的大陸城市之一,臺商在上海的投資項目到今年1月底累計已達到5100多項,在上海居住、工作的臺胞,已經達到數十萬人。  臺胞在上海的生活狀態和所思所想,一直受到臺灣島內民眾和海外的關注。
  • 上海世博臺灣館標售 新竹市以4.5億得標
    上海世博臺灣館標售 新竹市以4.5億得標 2010年09月16日 16:3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1982年,駕駛戰鬥機逃到臺灣的飛行員吳榮根,後來過得怎麼樣?
    我國也盡力給每一個飛行員能力範圍內的最好待遇,可是即便如此,有些人還是不滿意,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飛行員受祖國栽培,卻在學有所成後逃到臺灣,他的名字叫吳榮根。那麼,這位逃到臺灣的飛行員吳榮根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吳榮根是浙江金華人,1974年,吳榮根參軍入伍,因為讀過書,腦子也聰明,因此上級給了他去航校學習的機會。
  • 臺灣少數民族部落深度遊在上海展風採
    臺灣少數民族部落深度遊在上海展風採 2012年11月16日 08:03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一位旅美臺灣人的一段「到上海的新體驗」
    ,這次訂不到房,就住浦東的長榮桂冠酒店。  臺北UBike很方便,我也常常用,但是上海的共乘單車更是方便得多,你看到路邊有車就可以借,沒有固定的停車樁,就算沒看到車也可以用手機看附近哪裡有車,看到後可以用手機預約十五分鐘,這十五分鐘內別人借不走,然後你掃描車上條碼就會自動解鎖讓你騎走,最棒的是隨停隨還,只要把車鎖一拉,就算還車了。
  • 他大陸飛行員,私自駕駛飛機叛逃到臺灣,晚年過得怎麼樣?
    他曾是一名在大陸受訓的飛行員,但在20世紀70年代,他從大陸叛逃到臺灣。背叛了祖國,辜負了對他的培養和期望。為了取悅臺灣,他在抵達臺灣後,更是無恥地說:「大陸的生活太苦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範園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範園焱叛逃到臺灣後,過得怎麼樣了?範園焱,1935年生,四川永川人,出生在一個工人階級家庭。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縣內永川供銷合作社工作。
  • 白崇禧和蔣中正爭鬥了一生,晚年去臺灣後,日子過得怎麼樣?
    1949年,白崇禧的軍隊被我軍擊潰,白崇禧去了臺灣。去了臺灣後,他的處境怎麼樣?有一次在外吃飯,白崇禧知道跟他的人也進入了飯館,於是主動幫他們結了帳。還有一次,他進了戲院,但是特務沒有票進不去,於是白崇禧讓人給他們送了票,他們一同看完的戲。之後,白崇禧遭遇過兩次意外,都被隨從救了。
  • 會員遊記:【臺灣臺灣】有得看 有得玩 有得吃 有得懷念
    ❤臺灣有得看 有得玩 有得吃 有得懷念達娜伊谷的原住民族熱情而真誠。日月潭的朝霧飯店從名字到菜品都恰如其分。去臺北故宮選些設計感超好的紀念品怎麼樣?別忘記和野柳公園的女王頭合個影。血拼?當然要去忠孝東路走一走。臺灣 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