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準備和對標,11月29日,中國國航(601111)控股子公司深圳航空也順利加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聯盟「星空聯盟」,這意味著超過國內航線佔九成的深圳航空也將圖謀國際化發展。
深航總裁馮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第27家入盟的航空公司,星空聯盟成員身份可以促進航線網絡鋪向國際的戰略目標。「未來我們希望能在東南亞航線上有所突破,目前已經有新加坡和日、韓航線。」
星空聯盟的總裁馬克·施瓦布則表示,深航的入盟,意味著國內第五大航空公司將給星空聯盟帶來每天約400次的航班,70多個目的地。
就在八天之前,南方航空(600029)控股子公司廈門航空剛剛加入了全球三大航空聯盟的另外一家:天合聯盟,成為其聯盟第19位成員。
目前天合聯盟、星空聯盟及寰宇一家三大航空聯盟已佔據全球航空業約八成市場份額,聯盟成員之間共同分享產品、服務和相關權益等吸引了大部分航空公司入盟。中國市場被認為是未來最有潛力的航空市場,世界各航空公司都希望通過聯盟而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
中國三大央企航空公司國航、南航及東航都加入了航空聯盟。國航加入了星空聯盟,東航與南航則均加入天合聯盟。已被重組到東航的上海航空此前是星空聯盟成員,但隨著東航的重組,現在也已轉投天合。
而隨著深航與廈航的入盟,中國第二陣營航空公司均已發力,這意味著三大航已經加注控股子公司,競爭下沉的市場。
不過,國際化並非一塊美味的蛋糕。去年以來,全球航空業一片慘澹,中國三大航利潤均大幅下滑,而其控股子公司卻業績亮麗。「我們以國內航線為主,國際航線很少,國內市場還是很不錯的。」深航一位高管對記者表示。
2012年上半年,國航實現營業收入475.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10.62億元,同比下降73.87%;而作為其控股子公司的深航則實現營業額106億元,但其淨利潤卻達6.01億。
同樣,2012年上半年,南航實現營業收入480.28億,但其淨利潤僅為4.49億元,下降83.7%;而其控股子公司廈航則完成營業收入78.4億元,淨利潤更高達8.2億。
既然如此,各家盈利子公司又為何紛紛投向國際市場?深航就表示,入盟之後其業績一定會再有提升,現在布局入盟,為的是搶佔未來航空復甦的機遇。
馮剛表示,「十二五」末,深航的機隊規模將從目前的122架增加到170架以上,這數字尚不包括未來將引進的適合洲際飛行的寬體客機。目前機隊主要是單通道飛機,明年將新增17架飛機,而評估引進寬體飛機也正在進行中。
廈航為國際化則購買6架波音787,分別計劃於2014年、2015年交付。而截至2015年末,機隊將擴充至136架以上。同時,未來三年將斥資百億元重點規劃開闢福建始發至紐約、溫哥華、巴黎、阿姆斯特丹、雪梨等遠程航線,並與天合聯盟成員合作共同完善福建始發的歐美澳洲際航線網絡。
對於旗下子公司的擴張與加碼,東航也並未落後。11月26日,東航全資子公司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和原東航河北分公司完成聯合重組,成為新中聯航。下設中聯航河北分公司、北京南苑機場管理公司、佛山沙堤機場管理公司三家分、子公司,公司總資產達到14億元。
新中聯航目前擁有波音機隊23架,預計到2015年機隊規模將達到50架。而隨著北京第二機場建設的呼聲,東航這一舉措也被認為是其北京戰略的一步,中聯航董事長唐兵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在南苑機場只運營中短程航線,未來搬遷到新機場將會引進遠程客機,轉變為一家綜合型網絡航空公司。
東航也公開回應稱,未來中聯航規模肯定會超過上海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