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通水1年 來水佔北京城市用水70%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丹江小三峽

  今天,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一周年,一年前的12月12日,來自丹江口水庫的那一泓清水,滋潤了北京,也讓這裡的人們了解、認知了湖北十堰、河南南陽這些因水而靈秀的城市。

  通水一周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目標已全面實現,調水超過20億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個省市沿線約3800萬人因此直接受益。截至12月4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分水水量21.7億立方米,供水水質均符合或優於Ⅱ類水質標準,其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天數超過五成,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其中向北京輸水8.22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來水已佔到北京市城市用水的70%。

  湖北省十堰市

  確保一庫清水北送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

  「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捨、民生決定目的。」那是2014年1月16日,湖北領導明確提出了這 「三維綱要」,而之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已通過立法程序,出臺了《湖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等強有力的護水重典。

  作為中線工程的壩區、主要庫區、核心水源區和移民集中安置區,十堰市是把服務南水北調作為重大歷史使命,把水質保護和汙染防治作為第一政治任務,堅持最嚴格的環境監管、最積極的生態建設、最集約的資源利用,舉全市之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也確保水源區群眾安穩致富。

  保水質 地方產業開始轉型

  被山包圍的十堰,也曾經一直延續著「靠山吃山」的習俗。

  十堰市下屬的鄖縣,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鄖縣有三寶,苞谷、紅薯和龍鬚草。作為國家級的貧困縣,鄖縣的這三寶曾是支撐縣內經濟的天然資源,尤其是滿山遍野可作造紙原料的龍鬚草,更為鄖縣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支柱產業。

  但是為了北調南水的水質,從幾年前鄖縣造紙廠就作為環保不達標企業被先後關閉。同時,嚴格限制礦山開發,全面取締了庫區的網箱養殖,拒批了120個有環境風險的重大項目,涉及總投資額260億元。

  同樣是因為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十堰山區還適於高產高質量的黃姜鮮姜。這種富含皂素的黃姜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和甾體避孕藥的極好醫藥化工原料。也因此,在20多年的時間裡,十堰市將黃姜生產和加工培育成地方支柱產業,又在市場拉動下,形成了以十堰市為中心的秦巴黃姜產業帶,使黃姜種植和加工能力分別佔到全國的36%和44%。

  只是由於生產工藝的局限,黃姜在加工水解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高濃度強酸性有機廢水,因此也素有「廢水之王」之稱。十堰市被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之後,十堰當地的黃姜產業的廢水也成為外界質疑汙染丹江口水庫的「禍首」,必須硬性廢止。從2007年7月開始,十堰先後關閉了106家黃姜企業,捨去100萬畝黃姜基地。

  自去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竣工通水以前,十堰市已為確保庫區水質安全關閉轉產企業560家。十堰市的產業也從南水北調中獲得了向環保型產業轉型的機遇。

  重環保 在「變」中求「清」

  今年7月18日,首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峰論壇暨城市與景區成果發布會以及首批「中國好水」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十堰喜獲「全國最佳生態保護城市」榮譽稱號,丹江口水源地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

  十堰為保丹江口一庫清水「不變質」這個「不變」,近幾年來,環境保護工作重點圍繞「變」字做出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包括:

  體制機制在變,五分天下有其一——2013年4月17日,十堰市在湖北省地級市中首次出臺《十堰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實施辦法》,被「一票否決」的單位,將取消該責任單位當年參與綜合性和各類單項表彰獎勵資格,取消其相關責任人當年參與表彰獎勵和職務晉升資格;連續兩年被一票否決,視情節輕重,對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給予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環保欠帳。

南水北調乾渠

  「十堰將環保工作與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綜合治理、黨風廉政建設等四項指標列入『一票否決』,環保五分天下有其一。」 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

  運營方式在變,託管運營全覆蓋——2013年6月,十堰市最大汙水處理廠——神定河汙水處理廠「偷排」汙水被媒體曝光。十堰經多方研究討論,最終決定率先以神定河汙水處理廠為試點,採取第三方託管方式對汙水處理廠進行運營。不久,十堰市政府與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神定河汙水處理廠委託運營協議,委託運營期8年。

  第三方「接手」神定河汙水處理廠後,成效極為明顯。有此經驗,今年,十堰計劃再將95個汙水處理廠全部實現第三方運營。

  執法力度在變,重罰嚴懲新常態——今年6月5日上午,十堰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對新《環保法》實施後查處的10起環境違法典型案例予以通報。

  而近幾年來,十堰深入開展「清水行動」、「向三大汙染宣戰」、「百日攻堅」、「零點行動」等專項執法,先後關閉不達標企業31家,對500多家企業下達整改通知書,下達處罰600多萬元。

  今年新《環保法》實施後,十堰市環保系統共計對36起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對27家企業下達停產決定,對3人實施行政拘留,對10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予以通報,起到了很好的震懾作用。

  治汙手段在變,汙水處理有保證——今年6月以後,十堰市神定河下遊的河水在經攔水壩攔截後,卻突然不見了蹤影。原來河水是被攔截到新建的水質淨化工程內進行深度處理。

  截至目前,十堰五河治理累計完成投資達15.46億元,全面完成五河流域590個排汙口整治;累計完成清汙分流管網780公裡;累計完成河道清淤138.13公裡,清淤量561.5萬方。

  能力建設在變,人員裝備再升級——兩年前十堰水質監測能力只有29項,現在達到109項。去年5月,湖北省環境監測現場會在十堰召開,不少參會人員對十堰監測能力建設近兩年突飛猛進的發展深為讚嘆!

  這得益於十堰市委市政府對環保能力建設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十堰市環境監測站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配齊了水質109項全分析設備,添置2臺環境應急監測車,新建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等,通過「綠色通道」方式從武漢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名校「招兵買馬」,擇優錄取10名環境監測專業科班出身研究生。

  去年,借與北京對口協作之機,十堰又選調18名優秀監測人員深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對口培訓,促使地表水水質109項監測指標實現全分析能力。

  河南省南陽市

  堅守「綠線」和「藍線」 護住最後生態屏障

  河南省南陽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最後一道生態屏障,直接關係著北調南水的安全。南陽境內西峽、淅川、鄧州、內鄉4縣市總面積6362平方公裡,均被劃為丹江口庫區及上遊地區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區。

移民們幸福快樂的致富生活

  同樣作為核心水源地內的1100多萬南陽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呵護著丹江口水庫一泓清水。為水的淨化,南陽人民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南陽人把水源區生態保護作為全市「一號工程」,牢牢守住1630萬畝林地這條生態「綠線」和400萬畝溼地水域「藍線」。

  作屏障 守住生態「綠線」

  最新數據顯示,南陽境內的丹江等4條河流水質均達到國家Ⅱ級以上標準,水源地水質已連續6年保持優良。2012年初冬,有「世界神鳥」之稱的斑尾塍鷸遷徙中棲息丹江口庫區,便是生態向好的明證。

  南陽人減汙不停歇,「零點」行動、「颶風」行動、「春雷」行動……強力關閉重汙染的「十五小」企業,對釀造、造紙、化工、製革和製藥等重點汙染源「零容忍」,關停並轉汙染企業463家,在水源區3省中率先關閉了所有的黃姜加工和釩礦冶煉企業。嚴格水源保護區新上項目審批,否定了16個大型建設項目選址方案,終止了23個中型建設項目進駐。

  他們發揚大禹治水的精神,環保不停歇。開展小流域治理,建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658處和多個綜合治理示範流域。西峽、淅川、內鄉建設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有效減少了生活汙染。投資800多萬元,建成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丹江口水庫區水質自動監測,每30分鐘就將數據通過衛星傳至北京。

  他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增綠不停歇。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淨化水質,近年來在水源區完成人工造林65萬畝、飛播造林8萬畝、退耕還林29萬畝、封山育林62萬畝。南陽境內丹江口庫區生態林達5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3%。

  他們發揚夸父逐日的精神,轉型不停歇。發展生態農業,引導群眾科學施肥施藥,減少農藥、化肥對水質的汙染;走綠色發展之路,初步形成茶葉、金銀花、獼猴桃、食用菌、中藥材等生態產業帶。發展生態工業,初步形成汽車零部件、新能源、裝備製造、中藥醫藥、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朝著清潔生產、生態經濟、循環發展方向邁進。發展生態旅遊,加大對山、水、植被等原生態的保護力度。

  他們堅守1630萬畝林地「綠線」和400萬畝水域溼地「藍線」,構建生態屏障;關停汙染企業800多家,環庫建成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騰庫容 16.5萬人大搬遷

  作為中線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南陽自2009年起實施16.5萬人大規模移民搬遷,水進人退騰庫容。16.5萬人紛紛在省內南陽、鄭州、平頂山、新鄉、許昌、漯河等6個省轄市25個縣市區安家……蘆葦蕩、黃河岸邊、太行山下,處處留下淅川移民遷徙的印跡。水庫移民多屬於非自願移民,他們用柔弱的臂膀扛起南水北調的時代重任,奠定了中線工程第一塊基石。

  16.5萬移民全部在河南省內安置,涉及南陽、鄭州、平頂山、新鄉、許昌、漯河等6個省轄市25個縣市區,其中10萬餘人安置在鄧州、唐河、淅川、新野、社旗、宛城、臥龍等7個縣市區的61個鄉鎮。

  對於廣大安置地群眾來說,突如其來的整村建制的淅川移民無疑會造成「虎口拔牙」般的「資源再分配」,最重要的便是百姓珍惜如命的土地。

  南陽市的10萬餘名移民安置(包括鄧州)共需調整良田約14萬畝,村與村之間、戶與戶之間來回滾地累計達200多萬畝。安置地群眾在維護合法權益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讓出土地,為移民新村提供必要的空間,為移民生產提供必要的資源。

  安置地群眾則主動與移民交朋友、結姻親,為移民迅速融入當地掃除障礙;主動向移民傳授平原土地耕種技術,手把手教移民學習大型機械耕種,幫助移民儘快實現「穩得住、能發展、快致富」的安置目標。

  南陽市的16.5萬移民全部出自市內淅川一個縣,而南陽市自己市內就要安置10萬餘人,佔安置總人數的六成還要多。南陽年均移民超7萬,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絕無僅有。

  勇於擔當的南陽移民幹部黨員,於不可承受中承受,真正做到「視移民為親人,把群眾當父母」。在爭分奪秒的搬遷中,他們在2009年至2011年的3年211個搬遷日裡,集中搬遷試點、第一批、第二批移民193個批次,3.4萬戶,投入搬遷服務人員15萬人次,出動搬遷車輛2.5萬臺次,轉運貨物25萬噸,累計行駛裡程超過1700萬公裡,日均出動車輛119車次、遷出723人,搬遷強度遠遠超過三峽移民。他們堅守在一線、吃住在一線、擔當在一線,一舉破解了「移民遷出難」、「新村建設難」、「大規模集中搬遷難」三道難題,確保了移民順利和諧搬遷。

  文/本報記者 奚宇鳴

  供圖/崔培林

相關焦點

  • 清水南來潤民心——寫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際
    據水利部南水北調司消息,截至11月19日,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297.1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累計調水到山東39.11億立方米,中線累計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調水258.07億立方米。南水北調在保障工程沿線居民用水,治理地下水超採、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撐了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沿線老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等方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升。
  • 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六年,帶來哪些大變化?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餘璐)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多少?使多少人受益?綜合效益如何?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南水北調東、中線六年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 1.2億人受益據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 陝西用行動書寫責任與擔當
    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五周年。  作為國家戰略性工程,這五年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受水區供水格局,截至目前累計調水超過290億立方米,南水已成為京津冀魯豫地區40餘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黃淮海平原地區超過1億人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不只調來好水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周年,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南水北調,不只調來好水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一路北上,南水情長。6年前,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河南南陽陶岔渠首大閘緩緩開啟,蓄勢已久的南水奔湧而出。這一刻,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也意味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6年來,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
  • 南水北調全面通水六周年!生日快樂!
    它一刻不停 安全運行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這,就是中國南水北調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祝南水北調生日快樂������������從此江水從此過南北永通渠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當晚的《新聞聯播
  • 南水北調中線!萬戶千家飲南水,人間煙火最美味
    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六周年北京BTV頻道《四海漫遊》節目一路北上 走進北京 天津 河北一路南下 深入焦作 鄭州 渠首給大家看南水北調到底給百姓帶來了怎樣變化!2014年12月12號下午14時32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一刻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提閘通水了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本報北京12月1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 南水北調後北京人均水資源將增加50多立方米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魏夢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通水。記者從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了解到,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    據了解,北京水資源嚴重匱乏,多年來以年均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年均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資源目前僅為
  • 南水北調通水五周年背後:守一庫清水 惠及億萬人
    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滿5周年。5年來,260億立方米的清水,沿著總乾渠向北方蜿蜒前行,滋潤著京津冀豫四省市億萬群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被譽為「人間天河」。如今,「南水」已成為24座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5859萬人,受益人數達到1億人。
  • 南水北調東中線6年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電  (記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  目前,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 南水北調30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澤被6000萬人
    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淇縣三裡屯分水口門120公裡外,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固城鄉劉張莊村52歲的姜英霞早早起來,打開水龍頭,接滿一鍋水,點燃液化氣灶,為3歲的小孫女熬上最愛喝的小米粥。受益於「丹江水潤清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清豐全縣群眾72萬人喝上了南水北調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
  • 劉憲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華北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中的作用及建議
    2002年,國務院批覆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按照『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進一步落實有關節水、治汙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措施,實現節水、治汙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目標。」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可研報告中明確指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供水目標以京、津、冀、豫四省(直轄市)主要城市的生活、工業供水為主,兼顧生態和農業用水。」
  • 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東中線6年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工程。 趙柱軍攝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電  (記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沿線群眾普遍認可。  目前,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前期工作正穩步推進。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年:為北京送去最甜漢江水
    走綠色發展之路確保淨水北上【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年來】「甜甜的,可以直接飲用!」寒冬晌午,湖北丹江口庫區的水面上罩著淡淡的霧氣,十堰市關門巖村51歲的翟運華雙手捧著清澈的江水喝了起來。翟運華見證著漢江生態的逐步好轉,網箱取締、荒山種樹、退耕還林……俯瞰壯闊的庫水,湛藍無垠,遠山鬱鬱蔥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年來,作為核心水源區的湖北省十堰市現在情況如何?「為北京送去最甜的漢江水」「看,漢江在十堰境內越流越乾淨!」
  •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6周年效益顯著 近60億立方米江水潤澤津門大地
    天津北方網訊: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連續2000多天不間斷向天津安全供水,累計水量近60億立方米,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二類標準以上。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關鍵時刻,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應急調水,46天裡5011萬立方米丹江水馳援,解了百萬群眾之「渴」。從2015年至2020年9月,南水北調為白龜山水庫累計調水18.07億立方米,水庫管理局局長袁自立說:「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平頂山的供水壓力不可想像。」  不僅僅是平頂山,越來越多的城市受益南水北調。  看用水需求。南水北調工程持續運行2100多天,成為沿線不少城市的主力水源。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從2015年至2020年9月,南水北調為白龜山水庫累計調水18.07億立方米,水庫管理局局長袁自立說:「如果沒有南水北調,平頂山的供水壓力不可想像。」不僅僅是平頂山,越來越多的城市受益南水北調。看用水需求。南水北調工程持續運行2100多天,成為沿線不少城市的主力水源。
  • 全面通水六年——南水北調東中線調水超三百九十四億立方米
    人民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王浩)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記者從水利部獲悉:6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向山東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清水南來潤民心 甘洌綿甜澤萬戶
    清水南來潤民心 甘洌綿甜澤萬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系列報導·城市篇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譁譁流出。●江水已成主力水源2015年2月8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向石家莊供水,在此之前,石家莊主城區的供水主要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為輔。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六年 沿線居民生活迎可喜...
    央視網消息:水利部發布:截止到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過394億立方米,超1.2億人直接受益。今天(12月12日),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