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信語南水北調 信語南水北調
一項工程
千裡北上潤萬家
一渠清水
奔流不息連沃野
一脈真情
南北如一若比鄰
6年來
它一刻不停 安全運行
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1.2億人直接受益
這,就是中國南水北調
2020年12月12日
南水北調工程全面通水六周年
祝南水北調生日快樂
������������
從孫中山提出「引(長)江濟(黃)河」構想
到毛澤東視察黃河提出「借點水來」
從1979年正式提出南水北調
到2002年南水北調開工建設
百年夢想,終於起航
改變水源分配不均的重任
就落在了南水北調人肩上
這是新中國歷史賦予我們的
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
五十年代
數十萬人肩扛手挑
從平地,建起一座162米的大壩
而這,只是一個長遠夢想的開端
然而
流水擊穿了巨石
時間孵化了夢想
五十多年後
當它努力長到176.6米高的時候
這個夢想開始接近實現
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關注
是成就這項偉大工程的勇氣
而每一個南水北調人的信念
是成就這項偉大工程的底氣
反覆論證,科學施工
逢山開道,遇河架橋
從江南水鄉到華北平原
從中原大地到心臟首都
過千山萬水
跨城市鄉村
與無數鐵路、公路、管道、河道交叉
他們夏鬥酷暑冬戰嚴寒
用青春和智慧打造出長渠縱貫
倒虹臥野的調水工程
在工程建設時挑燈夜戰的建設者們
東線工程
從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提水
沿京杭大運河逐級翻水北送
創世界最大規模泵站群
造「水往高處流」之工程偉業
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
水分兩路
一路北上自流天津
一路東奔潤澤膠東半島
累計調水46億立方米
5800餘萬居民從此喝上放心水
淮安水利樞紐
淮陰三站
中線工程
引丹江口漢江之水
沿華北平原開挖渠道
伴京廣鐵路西側北上
完成穿黃工程重大挑戰
匯入北京頤和園團城湖內
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累計調水348億立方米
惠及居民超過6900萬人
南水北調工程
於神州內陸上奮起
在奔騰江水中奮進
跨越705條河道
翻越1300條道路
跨過山河,穿越人海
這一路向北的長江水
也是南水北調人的青春之歌
在南水北調綿延千裡的輸水線上
有一段穿黃工程
即「讓長江水穿越黃河的工程」
這需要的不只是過硬的技術
更需要豐富的想像力
和大無畏的魄力
歷時100個月修建的穿黃工程
讓長江黃河在歷史上第一次如此近的交叉
而在黃河底下艱難前行的「穿越號」
不正是每一個南水北調人嗎?
隧洞中黑夜如磐
眼前一燈如豆
無論前方是堅硬的巨石
還是無底的黑洞
我們穿過去
我們填平它
從此
江水從此過
南北永通渠
2014年12月12日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當晚的《新聞聯播》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作出重要指示
強調南水北調工程
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
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終點團城湖明渠開閘放水
半個月後
隨著團城湖明渠段閘門提起
來自丹江口水庫的一渠清水
正式進入北京市團城湖
浸潤著習總書記曾親手栽種下的樹苗
至此
南水北調工程實現全面通水目標
三天後
《人民日報》評選2014國內十大新聞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入選其中
12月31日的新年賀詞中
習主席再次向南水北調表示祝賀
並向沿線搬遷的40多萬移民表示敬意
看南水北調
能看見十萬人十二年修建一條河道的執著
看40萬移民的故鄉永沉水底
能看見偉大工程背後的奉獻和犧牲
湖北移民代表團
我們讚美南水北調
不僅因為她是迢迢千裡的人工河流
而且她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勇氣和精神
以及不屈不撓的靈魂
我們建設南水北調
也不僅僅是緩解北方日漸凸顯的
水資源緊張形勢
更重要的是惠及子孫後代、利在千秋
我們為南水北調驕傲自豪
也不僅僅她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她更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代表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曾經
我們為引進一臺德國機器而遭到刁難
受制於人的那一刻有多疼痛
如今前行的身影就有多倔強
現在的南水北調
有了自己的「羽翼」
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應用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調水工程技術體系
創下多個世界之最、亞洲之最
彰顯中國速度、中國質量
世界首次大管徑輸水隧洞近距離穿越地鐵下部——北京段西四環暗涵工程
世界規模最大的U形輸水渡槽工程——湍河渡槽工程,內徑達9米、單孔跨度達40米、每孔槽段的重量可達1600噸
國內最深的調水豎井——中線穿黃工程豎井
國內直徑最大的穿越大江大河輸水隧洞——中線穿黃工程隧洞
國內規模最大的大壩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
2020年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做好「六穩」工作
落實「六保」任務
中線通過自動化調度系統
巡查維護實時監管系統
疫情上報及監控系統等遠程調度管理
確保輸水安全
東線工程數位化管理系統
為安全調水提供了有力支撐
南水北調調度中心
無論是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新媒體平臺
微博、微信、客戶端正式開通
還是之後中線工程巡查APP系統
辦公OA系統、雲應用系統
「智慧中線」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還有如今基層管理處自己創建的
技術模擬研學室
我們不僅有了自己的技術和機器
還有了自己的人工智慧
更有了自己強有力的「吶喊聲」
2020年5月9日至6月21日
中線一期工程首次以
420立方米每秒設計最大流量輸水
並藉機向沿線39條河流
生態補水9.5億立方米
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部分地區止跌回升
河湖生態得到有效恢復
幾十年前的我們無法想像
南方的水如何運送到北方
而如今短短的一分鐘
南水北調加大流量輸水
最多可調水25200立方米
沿線生態環境
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2020年4月20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
秦嶺山脈東段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視察
習近平總書記在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2020年11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又在
視察南水北調工程時強調
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
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
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
以水定城、以水定業
注意節約用水
不能一邊加大調水
一邊隨意浪費水
足以可見
這項工程有多重要
南水北調,大國重器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都水利樞紐
南水北調工程還有力地
幫助水源區十堰鄖陽等貧困縣
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
和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南南陽管理處湖北鄖陽扶貧項目完工儀式
2020年12月12日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
迎來全面通水六周年
六年來
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1.2億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的每一分鐘
都在書寫傳奇
南水北調一路跋山涉水的歷史
也是一部英雄史、創造史、精神史
精細維護、精準定價
管理處所有人查轄區範圍內所有問題
不論是做到「雙精維護」
還是踐行「兩個所有」
南水北調人時刻在努力
不論急風驟雨
不管春秋暑寒
他們堅守在大國工程的每一個崗位
為億萬百姓用水保駕護航
「南水北調」這四個字背後
是無數默默無聞的奉獻
是無數有名卻又無名人的責任與擔當
風雪中的南水北調人
作為新中國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
作為世界矚目的超級民生工程
南水北調活力無限
這也是新中國新時代
經濟實力發展的一個縮影
這是世界的一個偉大工程
強大的對手和世界的人民
可能不會在乎「南水北調」式的名稱
但一定會在乎南水北上千裡的背影
讚嘆中國水利工程的強大、奮進和無畏
南水北調陶岔渠首
此時此刻
我們向那些在南水北調事業艱難時期
仍默默努力奮鬥到天明的水利前輩們致敬
向那些為祖國水利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們致敬
向那些安土重遷卻為了南水北調工程
而背井離鄉的移民們致敬
向那些艱苦卓絕奮戰一線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
工程建設者們和南水北調人們致敬!
南水北調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江南水
是長情千裡的相送
南水北調全面通水六周年
生日快樂!
❤️
【猜你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
站在雲端!看南水北調中線的魅力和雄偉原標題:《南水北調全面通水六周年!生日快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