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路迢迢,關山重重;風雨兼程,因你而來。
11月20日,雪後初霽的大同市北魏鹿苑故地。在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鏡頭的聚焦下,一座規模宏大的倉儲式茶庫,正徐徐開啟一道打破「萬裡茶路」百年沉寂的雄渾之門。
這座使用面積3100多平方米、倉儲市值5億多元老茶的倉儲式茶庫——九邊老茶倉,是大同新晉商企業——裕盛祥茶莊全力打造的一座中國北方倉儲規模罕見、設施功能先進的大型生態茶庫,被業界稱為「中國北庫」。它的建成,標誌著「九邊重鎮」大同在明清萬裡茶路沉寂百年後重新擁有了大型茶葉倉儲中心,對於古都大同重振茶馬遺風具有興廢繼絕的意義。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大同後,慕名來到九邊老茶倉,見證茶馬文化與晉商精神在萬裡茶道節點城市大同的傳承與弘揚。
茶香縹緲,音樂曼妙。隨著人流,清透的陽光從門縫中擠進來,光影斑駁中,那些發生在昔日「萬裡茶路」上的盛大茶事,恍若眼前。
「地處北緯40度的大同四季鮮明、乾爽宜人,氣候條件比潮溼的南方倉更適合存茶。幹倉儲存的茶葉不會發黴,雖然轉化較慢,但能保持老茶的真性。」隨著裕盛祥茶莊大同區域副總經理張蕾的介紹,採訪團成員的思緒才從時空巡遊中回到現實。
眾所周知,茶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黑茶,後期發酵、轉換至關重要,茶品出廠後,如果儲存在合適的環境中,發酵到位,轉換充分,其口感和營養即為上乘。反之,如果儲存條件達不到要求,即使優質茶品,也會因外部因素而破壞其原有的品質。
張蕾介紹,為確保九邊老茶倉內的茶葉有穩定的轉化效果,倉內的通風、溫控、加溼、避光、除異味等設施、設備,都是嚴格按照茶葉倉儲最高標準建造的。
伴隨著縈繞茶倉的音樂聲,採訪團成員饒有興趣地邊採訪邊進行網絡直播,「聽著音樂,品著茶香,感覺氣氛是不是很搭?」張蕾笑著說:「這個音樂可不單單是為了烘託氣氛的,而是專為茶葉量身定製的。」聽音樂的茶葉?採訪團從福建一路走來第一次聽說,大家都好奇起來。
「科學研究發現,植物能夠感應音樂。伴隨音樂生長和陳放的茶葉,可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達到提質和抗病菌的功效。」張蕾介紹說,裕盛祥結合這一科研成果,為倉儲老茶量身定製了「音樂套餐」。九邊老茶倉每天24小時循環播放特定頻率的音樂,讓樂聲與老茶的固有波頻產生共振,達到「讓老茶聽著音樂陳放轉化」的倉儲效果。
聽著音樂,在歲月中沉澱,這樣的茶葉怎能讓人不心生嚮往?為解除投資收藏老茶的顧客有茶無處存或老茶存後變質的後顧之憂,九邊老茶倉專門為顧客提供專業存儲服務。很多茶友反映,在這裡存儲過的老茶,品質口感均有蛻變。
採訪團了解到,九邊老茶倉中的每件茶葉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產地、用料、年份、重量等一目了然。這裡的茶品均來自茶葉核心產區,大部分為十年以上的老茶。如白沙溪茶廠2006年生產的千兩茶,是該廠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前生產的最後一批國營千兩茶。目前,這批千兩茶在全球範圍內只剩不到200柱,單柱價格已由當初出廠時翻了十數倍;又如湘益建廠五十周年紀念茯茶,其珍稀程度更是被業界譽為「老茶中的勞斯萊斯」。
在老茶倉的茶室,裕盛祥茶莊董事長李勇特別為採訪團展示了九邊老茶倉的鎮倉之寶——1953年生產的安化天尖,這是裕盛祥2005年在央視二套鑑寶節目現場以重金購得的。目前,它的單克市值已遠超黃金十數倍。
在鏡頭的聚焦下,「67歲」老茶撩開神秘的面紗,沒人知道在那些沉甸甸的過往中,究竟發生了何樣的故事,能讓它在時光的浸漫中,如此靜默從容。
優雅端莊的女茶師戴著白色潔淨的手套,表情神聖地撬動著老茶——李勇董事長現場宣布,用這款稀罕的老茶款待不辭辛勞重訪晉商萬裡茶路的採訪團成員。稍顯喧囂和躁動的現場頓時安靜下來,在茶師們的傾情演繹中,裕盛祥特有的九邊茶藝與天尖老茶完美結合,一片片泛亮黝黑的茶葉,如同一個個跨世而來的精靈,在水中翩躚遊走。
在急切地盼望中,茶湯出來了,醇厚而又明亮,香味跟著漫溢,深沉而又悠長。
採訪團成員各自品茗,竟都不做聲,似乎怕那經年的味道一不小心就從嘴邊溜走。打開每個人味蕾的,除了滋味,還有一種情結,走過千山萬水,一路訪茶的採訪團隊員們,此時都沉浸在氤氳的茶香和歲月的風情中。片刻安靜後,一位隊員緩緩地說:「我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形容這種感覺,但我的心裡明白了。」
臨近採訪結束,李勇介紹,在下一步的規劃中,九邊老茶倉還將繼續賦予倉儲的科技功能,在這裡存儲過的每一片茶葉,將都會擁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用手機掃描後,這片茶葉在倉儲過程中所處環境以及音樂「薰陶」等所經歷的一切,都將還原呈現。
「九邊老茶倉還將深化拓展社會功能,讓老茶倉成為一處體驗晉商輝煌、體悟茶道繁盛的旅遊以及研學場所。」李勇表示,大同是明清萬裡茶道重要的節點城市,茶事資源豐富、遺蹟眾多。從當年的得勝堡茶馬交易遺址,到如今功能先進的九邊老茶倉,古都大同在萬裡茶路沉寂百年後,重新擁有了中國北方規模罕見的大型茶葉倉儲中心,裕盛祥以當代晉商的社會責任感,助力大同提升在萬裡茶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大同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會長安大鈞接受採訪團採訪時表示:從現有資料上看,大同茶馬交易史上還沒有過九邊老茶倉這麼大規模的單體存茶的茶倉,這讓人感到震撼和自豪,對宣傳大同在明清「萬裡茶路」上節點城市的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 劉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