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大同站

2020-12-19 山西日報數字報

  茶路迢迢,關山重重;風雨兼程,因你而來。
  11月20日,雪後初霽的大同市北魏鹿苑故地。在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鏡頭的聚焦下,一座規模宏大的倉儲式茶庫,正徐徐開啟一道打破「萬裡茶路」百年沉寂的雄渾之門。
  這座使用面積3100多平方米、倉儲市值5億多元老茶的倉儲式茶庫——九邊老茶倉,是大同新晉商企業——裕盛祥茶莊全力打造的一座中國北方倉儲規模罕見、設施功能先進的大型生態茶庫,被業界稱為「中國北庫」。它的建成,標誌著「九邊重鎮」大同在明清萬裡茶路沉寂百年後重新擁有了大型茶葉倉儲中心,對於古都大同重振茶馬遺風具有興廢繼絕的意義。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大同後,慕名來到九邊老茶倉,見證茶馬文化與晉商精神在萬裡茶道節點城市大同的傳承與弘揚。
  茶香縹緲,音樂曼妙。隨著人流,清透的陽光從門縫中擠進來,光影斑駁中,那些發生在昔日「萬裡茶路」上的盛大茶事,恍若眼前。
  「地處北緯40度的大同四季鮮明、乾爽宜人,氣候條件比潮溼的南方倉更適合存茶。幹倉儲存的茶葉不會發黴,雖然轉化較慢,但能保持老茶的真性。」隨著裕盛祥茶莊大同區域副總經理張蕾的介紹,採訪團成員的思緒才從時空巡遊中回到現實。
  眾所周知,茶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黑茶,後期發酵、轉換至關重要,茶品出廠後,如果儲存在合適的環境中,發酵到位,轉換充分,其口感和營養即為上乘。反之,如果儲存條件達不到要求,即使優質茶品,也會因外部因素而破壞其原有的品質。
  張蕾介紹,為確保九邊老茶倉內的茶葉有穩定的轉化效果,倉內的通風、溫控、加溼、避光、除異味等設施、設備,都是嚴格按照茶葉倉儲最高標準建造的。
  伴隨著縈繞茶倉的音樂聲,採訪團成員饒有興趣地邊採訪邊進行網絡直播,「聽著音樂,品著茶香,感覺氣氛是不是很搭?」張蕾笑著說:「這個音樂可不單單是為了烘託氣氛的,而是專為茶葉量身定製的。」聽音樂的茶葉?採訪團從福建一路走來第一次聽說,大家都好奇起來。
  「科學研究發現,植物能夠感應音樂。伴隨音樂生長和陳放的茶葉,可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達到提質和抗病菌的功效。」張蕾介紹說,裕盛祥結合這一科研成果,為倉儲老茶量身定製了「音樂套餐」。九邊老茶倉每天24小時循環播放特定頻率的音樂,讓樂聲與老茶的固有波頻產生共振,達到「讓老茶聽著音樂陳放轉化」的倉儲效果。
  聽著音樂,在歲月中沉澱,這樣的茶葉怎能讓人不心生嚮往?為解除投資收藏老茶的顧客有茶無處存或老茶存後變質的後顧之憂,九邊老茶倉專門為顧客提供專業存儲服務。很多茶友反映,在這裡存儲過的老茶,品質口感均有蛻變。
  採訪團了解到,九邊老茶倉中的每件茶葉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產地、用料、年份、重量等一目了然。這裡的茶品均來自茶葉核心產區,大部分為十年以上的老茶。如白沙溪茶廠2006年生產的千兩茶,是該廠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前生產的最後一批國營千兩茶。目前,這批千兩茶在全球範圍內只剩不到200柱,單柱價格已由當初出廠時翻了十數倍;又如湘益建廠五十周年紀念茯茶,其珍稀程度更是被業界譽為「老茶中的勞斯萊斯」。
  在老茶倉的茶室,裕盛祥茶莊董事長李勇特別為採訪團展示了九邊老茶倉的鎮倉之寶——1953年生產的安化天尖,這是裕盛祥2005年在央視二套鑑寶節目現場以重金購得的。目前,它的單克市值已遠超黃金十數倍。
  在鏡頭的聚焦下,「67歲」老茶撩開神秘的面紗,沒人知道在那些沉甸甸的過往中,究竟發生了何樣的故事,能讓它在時光的浸漫中,如此靜默從容。
  優雅端莊的女茶師戴著白色潔淨的手套,表情神聖地撬動著老茶——李勇董事長現場宣布,用這款稀罕的老茶款待不辭辛勞重訪晉商萬裡茶路的採訪團成員。稍顯喧囂和躁動的現場頓時安靜下來,在茶師們的傾情演繹中,裕盛祥特有的九邊茶藝與天尖老茶完美結合,一片片泛亮黝黑的茶葉,如同一個個跨世而來的精靈,在水中翩躚遊走。
  在急切地盼望中,茶湯出來了,醇厚而又明亮,香味跟著漫溢,深沉而又悠長。
  採訪團成員各自品茗,竟都不做聲,似乎怕那經年的味道一不小心就從嘴邊溜走。打開每個人味蕾的,除了滋味,還有一種情結,走過千山萬水,一路訪茶的採訪團隊員們,此時都沉浸在氤氳的茶香和歲月的風情中。片刻安靜後,一位隊員緩緩地說:「我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形容這種感覺,但我的心裡明白了。」
  臨近採訪結束,李勇介紹,在下一步的規劃中,九邊老茶倉還將繼續賦予倉儲的科技功能,在這裡存儲過的每一片茶葉,將都會擁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用手機掃描後,這片茶葉在倉儲過程中所處環境以及音樂「薰陶」等所經歷的一切,都將還原呈現。
  「九邊老茶倉還將深化拓展社會功能,讓老茶倉成為一處體驗晉商輝煌、體悟茶道繁盛的旅遊以及研學場所。」李勇表示,大同是明清萬裡茶道重要的節點城市,茶事資源豐富、遺蹟眾多。從當年的得勝堡茶馬交易遺址,到如今功能先進的九邊老茶倉,古都大同在萬裡茶路沉寂百年後,重新擁有了中國北方規模罕見的大型茶葉倉儲中心,裕盛祥以當代晉商的社會責任感,助力大同提升在萬裡茶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大同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會長安大鈞接受採訪團採訪時表示:從現有資料上看,大同茶馬交易史上還沒有過九邊老茶倉這麼大規模的單體存茶的茶倉,這讓人感到震撼和自豪,對宣傳大同在明清「萬裡茶路」上節點城市的地位有著重要意義。

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 劉俊卿

相關焦點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大同站:塞外得勝堡見證晉商崛起繁盛,滄桑兩古橋...
    茶莊負責人李勇近年來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等地逐漸加大了宣傳力度,以期利用大同作為萬裡茶路的重要節點,重振萬裡茶路,再現茶路輝煌。它的建成,標誌著「九邊重鎮」大同在明清萬裡茶路沉寂百年後重新擁有了大型茶葉倉儲中心,對於古都大同重振茶馬遺風具有興廢繼絕的意義。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大同後,慕名來到九邊老茶倉,見證茶馬文化與晉商精神在萬裡茶道節點城市大同的傳承與弘揚。茶香縹緲,音樂曼妙。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茶聖故裡覓茶道文化,嶽口古鎮探晉商遺蹟
    說起來,天門與山西淵源很深,緣分很深,情誼很深,這裡不僅是晉商萬裡茶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山西近代民族工業的奠基者之一的山西巡撫胡聘之的家鄉。2020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時,天門市是山西在湖北對口支援的三個城市之一,山西醫療隊傾「晉」全力救治患者的事跡在天門傳為佳話。昔日晉商販茶因商路與天門建立起來的情感又延續到當代,使兩地人民的友誼血脈相連。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恐龍之鄉,白雲悠悠說驛站風雲;中蒙邊境,寒風...
    在武夷山,活動各舉辦方還舉行了「茶路融通融合晉閩共建共贏」專題研討會,邀請了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福州大學、福建武夷學院等的9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以茶道、商道、文旅品牌、史學價值等多種角度切入,就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拓展晉中經貿發展空間、傳播晉中晉商文化等議題共同探討,為晉中發展提供前沿理念、先進思路、成熟經驗。
  • 忻代走古城,風雪探雁門|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忻州站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山西晚報採訪團在路上…… 忻州站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民國老照片:歸綏地區的駱駝商隊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山西晚報採訪團在路上……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11月24日傍晚,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結束包頭的採訪,抵達呼和浩特市。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包頭站:鄉愁濃濃,跨草原融匯晉蒙兄弟情誼;茶路...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望輝煌:勤懇創新的喬氏家族在包頭,從事對蒙生意的商人被統稱為「旅蒙商」,且以晉商為主,其中晉中祁縣喬家堡喬氏家族的經歷堪稱傳奇。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在包頭的走訪就從喬家金街開始。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祁縣:悠悠老街寫滿晉商故事 錚錚本翹彰顯濟世情懷
    隨後,採訪團一行從北關村出發,經劉家堖、來遠鎮、盤陀村、過子洪口出太行山,經魯村、走官道,在太平橋報平安,經團柏鋪、官道莊,一直向北到白圭鎮,再到曉義村、北堡村,沿著幾百年前晉商經商販茶的萬裡茶路,一路向北,繼續尋訪萬裡茶路遺蹟遺址,追溯萬裡茶路內涵,探訪當代晉商,探尋「以義制利、家國天下」的晉商精神。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投票!在祁縣,最具代表性的茶路地標是哪家?
    11月12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繼續出發,經武鄉縣南關進入祁縣境內第一站北關村,站在祁縣最南端,發出了這樣的呼喊。這是採訪團開始尋訪之旅以來,首次喊出「我們回來了」。隨後,採訪團一行從北關村出發,經劉家堖、來遠鎮、盤陀村、過子洪口出太行山,經魯村、走官道,在太平橋報平安,經團柏鋪、官道莊,一直向北到白圭鎮,再到曉義村、北堡村,沿著幾百年前晉商經商販茶的萬裡茶路,一路向北,繼續尋訪萬裡茶路遺蹟遺址,追溯萬裡茶路內涵,探訪當代晉商,探尋「以義制利、家國天下」的晉商精神。採訪團從武鄉縣南關進入祁縣境內,第一站是來遠鎮北關村。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在介休|這樣的琉璃牌樓!這樣的流光溢彩!
    ▲介休太和巖琉璃牌坊局部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山西晚報採訪團在路上……因為在「萬裡茶路」採訪中,無數次提到這個地方。在襄陽、在社旗、在洛陽等地,但凡有山西(山陝)會館的地方,總離不了介休的琉璃。也因為介休的琉璃,讓一座座山西(山陝)會館歷經數百年依舊色彩絢麗。 當在介休看到「太和巖」牌樓時,才真正明白為什麼每一座山西(山陝)會館都離不開介休琉璃。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包頭站:鄉愁濃濃,跨草原融匯晉蒙兄弟情誼;茶路迢迢,因晉商崛起塞上水旱碼頭
    望輝煌:勤懇創新的喬氏家族  在包頭,從事對蒙生意的商人被統稱為「旅蒙商」,且以晉商為主,其中晉中祁縣喬家堡喬氏家族的經歷堪稱傳奇。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在包頭的走訪就從喬家金街開始。  喬家金街位於包頭市東河區財神廟與呂祖廟之間,是百年前喬家在包頭的商脈寶地。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米公祠感受晉商...
    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專家學者共同研討萬裡茶道9月23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到達湖北省襄陽市。與以往站點不同,襄陽站的採訪開始於一場主題為「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的座談會。主辦方特別邀請到多位襄陽當地文化名人,以及在襄陽的山西老鄉、介休北辛武冀以中(立信堂)冀氏後人等諸多萬裡茶道相關專家、新晉商代表參加了討論會。3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各方人員就萬裡茶路襄陽段的相關情況,現存老碼頭、遺址遺蹟,申遺現狀等進行了分享。同時,襄陽新晉商代表也紛紛表示,在外做生意,絕不能丟老家人的臉,一定把晉商精神發揚光大。
  •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丨 「重...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弘揚萬裡茶路精神就是要弘揚晉商精神,本次活動要尋訪、總結、弘揚晉商及晉商一手締造的商業歷史和現在。」晉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孫軍軍介紹。在活動過程中,山西晚報將廣邀學者專家舉辦「壯行會」,為萬裡行提供路線建議、文化培訓等智力支持;舉辦「研討會」,搭建起學界和政府以及各地之間共同發展晉中的平臺。
  • 重走晉商萬裡茶道丨羊樓洞:逢亂世罹戰火晉商打造新基地;聶市鎮:老...
    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臨湘的茶田約佔全市一半的耕地。聶市既是茶馬古道南方起點之一,又是「中俄萬裡茶路」湖南段的重要節點。它與安化縣「中國黑茶第一鎮」小淹鎮齊名,茶文化遺蹟猶存。2008年,聶市鎮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評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9月19日,重走晉商萬裡茶道採訪團一行來到臨湘磚茶博物館以及聶市鎮,重走晉商老街,聽晉商後裔、年逾八旬老專家講那過去的故事。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古漢口:「九省通衢」東方最大茶港;漢正街:竭力...
    「用蒸汽機壓茶,效率高、產量大。水陸並運,成本很低。」張維東說,相形之下,晉商因釐金稅賦負擔很重,成本較高,利潤微薄,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勉強維持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俄商撤離,茶企停辦,市場才出現轉機。不能否認的是,也就從那時開始,由晉商開闢的「萬裡茶路」進入了垂暮期。
  • 一路所向 萬裡茶路
    晉商是萬裡茶路的開創者,晉中商人無疑是這些開創者中的領軍人物。其中大盛魁極盛時,更是有員工六七千人,有商隊駱駝兩萬峰,沿途唱起《駝倌嘆十聲》小調,一路創業一路歌,用晉中商人的智慧和實力,奇蹟般地築起了「晉商萬裡茶路」不朽豐碑,成為清代萬裡茶路上最大的商隊。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長治:千年鐵府道蒼茫 萬裡蔭城見繁華
    9月27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走進長治市上黨區蔭城古鎮,曲徑通幽處,重拾晉商流傳至今的精神,感受潞澤商幫的風範。同行的上黨區委常委、蔭城鎮黨委書記王燕講述,過去,蔭城古鎮集榮光與富貴為一體,「萬裡茶路」的晉商們、客商們都會雲集的勝地,蔭城古鎮2縱7橫的老街裡至少有500家以上的商行、商鋪,而談及春秋長平之戰,沙場戰士鋒芒針對,唯鐵府兵器乃真亮劍。
  • 萬裡茶路起點——巖骨花香武夷山
    而重走晉商萬裡茶路的出發儀式,便在我還沒有回味過來的激動中,鳴響了「起跑的哨聲」。而武夷巖茶的盛名,伴隨著晉商萬裡茶路,更是早已名揚海內外。300多年前,晉商來到武夷山時,最初以買茶、販茶為主。也是因此,早在北宋,皇帝宋徽宗便捻茶凝花,用花、茶碾成粉末,和了濃墨寫詩、作畫。晉商來到武夷山販茶,有多細緻?
  • 晉閩情深 山西福建攜手萬裡茶路
    300年前,晉商祁縣喬家大院掌柜喬治庸來到武夷山時,他也許不會想到,在他及其後幾代人的努力下,萬裡茶路成了今日橫貫歐亞的商業大動脈。下梅村邊,至今梅溪清冽,這兒是運輸晉商武夷巖茶最早的溪流。作為晉商萬裡茶路南方水路的起點,梅溪從下梅村起曲折蜿蜒至武夷山下。當年,晉商們就是從此地僱傭腳夫,用雞公車沿武夷山一直將茶貨運到江西鉛山縣的河口鎮,然後再裝運到大船。過九江,到漢口,直至河南社旗,然後經山西、內蒙,萬裡茶路從此有了晉閩情深的一個個故事。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太原站:訪青龍古鎮 拜大關帝廟
    大官廟:萬裡茶路的重要節點——真相的「心靈之家」。大官廟位於太原市永澤區寺廟前36號,是當地官公信仰的重要事跡和珍貴文化遺產。一大早,大關帝廟就很安靜。明清風格的建築、顏色鮮明的植物、前院展示的風格迥異的書畫作品使這座寺廟更加優雅,充滿了文化氛圍。
  • 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晉中帶著「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這次來到武夷山,我們希望將祁縣權重產品推出去,更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晉商精神,了解祁縣過去與現在的產業轉型發展,能夠互動合作起來。」祁縣文遊局局長崔駿介紹,作為萬裡茶路的中心和策源地,過去,祁縣昭餘古城承載茶商之都的繁榮,現在成為打造茶商之都的空間載體。這條晉商茶路,起源於茶,又不僅僅是茶。是一條路,更是一種文化之道、經貿之道、交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