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你知道為什麼蘇州河上沒有輪渡嗎?這個23年前的故事給你...

2020-12-17 大眾網

在二十三年前的12月16日,強家角橋建成啟用。一個多小時之後,滬航客107號客輪從蘇州河北岸緩緩駛向南岸碼頭完成了它的最後一渡。

自此,蘇州河市區段渡船歷史徹底結束。強家角渡——蘇州河上的最後一個渡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在二十三年後,蘇河兩岸「好戲連臺」,「蘇河之眼」昌平路橋通車,蘇州河42公裡岸線今年底將全貫通……

強家角渡

作為一個初建於清末,跨度百年的渡口,強家角渡見證了蘇州河和上海的變遷。今天,二十三載後的12月16日就讓小紅(ID:hszs1921)帶你回顧上海蘇州河上最後一個渡口——強家角渡口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的蘇州河

20世紀40年代的蘇州河

解放前:時移世易,落入衰敗

關於強家渡最初的設立,史志記載較多的是由當地鄉紳捐田設渡,即「義渡」。晚清時期的周家橋沒有商店,居民買東西要到法華、曹家渡或靜安寺。

為了方便周家橋一帶農民出行,以及蘇州河兩岸來往,有鄉紳捐出田地給渡夫,供其生活,從而為百姓提供免費渡船服務。義渡這種形式缺乏統一管理,常因各種狀況而無法維持,時移世易,強家角渡便成了無人監管的「黑渡」,濟世渡人的初衷也漸漸消逝。

20年代周家橋工商業興起,1915年無錫榮家在周家橋買下榨油廠址,創辦申新紡織企業工廠(即建國後國棉二十一廠),1919年日商豐田吉左在極司菲爾路(歷史上的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建豐田紗廠。

△申新紡織企業工廠

△上海豐田紗廠

因此,大量外來勞工湧入周家橋一帶,居住空間逐漸短缺,當時強家角北岸人煙稀少,遂不少工人前往北岸開墾空間。由此,強家角渡的重要性日漸上升。1934年,王素梅、吳瑜等人承辦強家角渡,通過整修碼頭、制定航線、更新渡船。1936年,強家角渡正式成為了合法民營渡口。

強家角渡航線

然而僅僅運營一年,淞滬會戰的炮火燃遍大半個上海,強家角渡再次落入破敗,直到抗戰勝利才再次逐步開始恢復運營。

解放後:濟渡事業,日漸蓬勃

上海解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上海市港務局取代了上海市公用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州河濟渡事業發展日漸蓬勃。

1956年,強家角渡正式成為了國營船渡,建立起了統一的經營管理制度、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和待遇,自此,強家角渡迎來了全新的階段。

改革開放:歲月變遷,盛景不再

改革開放之後,強家角渡對岸蘇州河一帶,興建了許多廠房等,天山、仙霞地區與長風地區居民互通,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強家角渡船,上班、上學、買菜、鍛鍊,人來人往。

△當時居民買菜集中地——三角場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逐步深入,蘇州河兩岸大量老舊企業、工廠破產關門。

△改造前的原周家橋地區

隨著上海市的城市規劃建設逐步開展,蘇州河兩岸周家橋、長風地區的重汙染企業紛紛搬遷,曾經熙熙攘攘的盛景已不再;加之橋梁道路交通的發展和地鐵1號線的通車,選擇輪渡的船客人數驟降。

1997:傳奇老去,壽終正寢

強家角橋

1996年,市政府牽頭,聯合長寧與普陀共同出資建造了強家角橋,強家角橋於1997年12月16日正式啟用,而蘇州河上最後一個渡口——強家角渡,便於此日壽終正寢。

如今:生活秀帶,增輝添彩

現在蘇州河上已經看不到擺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又一座美輪美奐,實用與美觀兼備的橋梁和綿延數十公裡的健身步道。

長寧區政府將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著力提高蘇州河步道的建設品質,注重細節設計增強群眾感受度。把蘇州河長寧段變成上海市民真正的後花園。

那麼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現在的蘇州河長寧段是什麼樣子的?那就快跟著小紅一起來看吧~別說小紅沒提醒你:「多圖警告」

作為阿拉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滋養了上海人民鍛造了上海人平穩、務實的氣質。由於她流經上海最為繁華的中心的城區,蘇州河兩岸的自然與人文歷史資源都十分豐厚,是上海的一塊寶地。

相信隨著蘇州河兩岸未來的發展,這條孕育了上海的母親河將成為重要的水脈、綠脈、商脈、文脈、人脈融為一體的功能複合的水陸並進的公共岸線,為上海這一國際大都市增輝添彩。

相關焦點

  • 蘇州河上最後的輪渡 運營時間為早上6:00-晚上8:00
    晨報記者 任國強 攝影報導  說到蘇州河上第一渡,人們自然會想到老早還沒有外白渡橋時蘇州河上的「頭擺渡」。過去,蘇州河上的輪渡運輸曾十分繁忙,最多時共有7個渡口,10多條渡船,200多名輪渡職工。據老人回憶,蘇州河上的擺渡費,起初為一分錢一渡,後來逐步上調到二分、五分,最貴也僅一毛錢。到1997年,蘇州河市區段最後一個輪渡強家角渡口也停航。而現在蘇州河上僅存的一座輪渡渡口——萬獅渡口也或將停運。  萬獅村渡口設在蘇州河上遊上海與江蘇花橋交界處,河北岸白鶴鎮有一個萬獅村。這渡船是維繫著蘇、滬村民工作、生活、孩子上下課的重要交通工具。
  • 解放後蘇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橋就在普陀!TA的故事你知道嗎?
    BRIDGE 橋橋,聯結岸和岸,跨越河與道這種建築形式好似天生與故事相連牛郎織女相會的「>還是橋梁界的「戲精」本精哦解放後蘇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橋但在解放初期,天目西路與長壽路之間其實並沒有橋梁,兩岸交通均依賴船渡,稱為廣肇渡口,廣肇渡是因東面的廣肇路(今天目西路)而得名。據記載這裡其實曾經有座木橋,但被毀於日軍佔領時期。
  • 你是漁火,我是泡沫——《蘇州河》
    他的大多數作品似乎都帶有「厭女症」的嫌疑,這部《蘇州河》也不例外。然而這部影片過於魅力四射,除了一如既往「晃成狗」的肩扛攝影,更有敘事手法上的實驗與創新,周公子迷死人不償命的驚豔表演,附加深沉文藝男低音的大段獨白與旁白......這一切的一切,讓人由不得不喜歡。
  • 看懂上海:蘇州河上的橋
    在現有的橋梁中,年代悠久的橋,基本集中在西藏路橋以東,像四川路橋、西藏路橋、乍浦路橋、河南路橋,就是典型的歐式風格橋梁,也是蘇州河上的景觀橋梁;而西段新建的橋梁,像古北路橋、祁連山南路橋,則是呈現簡潔的現代風格,基本屬於功能型的橋梁。不僅如此,這三十一座橋,座座有故事。先來講講,最東面、也是最有名的外白渡橋。
  • 【上海記憶】容子 | 四季蘇州河
    秋風驟起,河面傳來「嗚——嗚——」的鳴咽聲,蘇州河委屈地哭著,掩面向東逃去。這是16年前的秋日,我從市區搬到蘇州河畔居住,百般不習慣。我再次從遙遠的大河邊回來,站在蘇州河邊,想起巴黎的塞納河、倫敦的泰晤士河、聖彼得堡的涅瓦河、布達佩斯的多瑙河……如今的蘇州河,雖還是一條不很寬大的河流,但你纖美蜿蜒,青春煥發。秋陽高照,風和日麗;秋雨拂面,沐浴清涼;那圓圓的秋夜皓月,高高地掛在空中,倒映在水面。可愛的蘇州河,你與那些穿越都市的大河無需媲美,沒人再嫌棄你這充滿活力的母親河。寒冷的夜晚,空氣似乎凝凍了。
  • 蘇州河,幾代上海人的夢
    可以說,蘇州河是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蘇州河原名吳淞江,全長125公裡,是上海境內繼黃浦江之後的第二大河,在下遊與黃浦江交匯。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那麼,吳淞江就可以說是上海的「外婆河」了。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我覺得人在城市裡生活,有這樣一條河是挺幸運的,因為它是除了天空之外第二大的自然物,不論從體積還是視覺上的壯闊程度。其實城市裡已經沒有太多自然物能給你太多的刺激,有一個綿延不斷的水體是挺厲害的一件事。 我覺得人還有那種自然而然親近水體的生物本能,很幸運能住在河邊。我住在五樓,看到河覺得挺高興的,可以坐在河邊觀察。
  • 輪渡:從城市「生命線」到浦江「風景線」
    徐程攝昔蘇州河與黃浦江上的輪渡曾異常繁忙,一度是市民過河過江的主要交通方式,堪稱城市「生命線」。今蘇州河早已告別輪渡,黃浦江仍有17條航線,日均客流量約15萬人次。近年來,核心江段沿線渡口舊貌換新顏,輪渡變身浦江「風景線」,信息化和服務水平也明顯提升。1997年12月16日上午,蘇州河最後一個渡口強家角,在最後一批乘客的掌聲中謝幕。新民晚報記者劉珍華當天及時搶發報導,記錄了上海輪渡發展的歷史一刻。
  • 申城記憶︱上海輪渡:再見,是為了更好地相見
    歷史謝幕終有時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其城市規模、布局結構、越江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某些歷史終將謝幕。1997年12月16日,蘇州河上最後一渡——已有百年歷史的強家角渡收渡關閉。從此,蘇州河結束了船渡的歷史。
  • 你知道上海為什麼叫魔都嗎?跟著我的攻略走一遍你就清楚了!
    裡面有很多咖啡館下午很多人在裡面喝下午茶。騎行15分鐘就可以到新天地。③第三站:新天地:中共一大舊址新天地離城隍廟很近,不趕時間的話建議騎行至城隍廟哦!④第四站:城隍廟(門票:10元)當時小編的午餐是在這附近吃的呢,正宗的南翔小籠等上海小吃。城隍廟的九曲橋是老街的中心,也是拍攝古韻石橋、傳統廟宇之景的絕佳地點。
  • 為什麼著名的旅遊城市蘇州經濟發達,卻沒有機場,看完你就明白了
    首先,每個人都需要理解這個問題,一個城市是否需要建造一個機場,不僅是經濟和旅遊業,而且機場需要的土地也很少,而且對選址也有特殊要求,比較周圍的建築不允許超高,這不像建造公交車站那麼容易,在長江三角洲,蘇州離上海虹橋和上海浦東這兩個大型國際機場不遠,而南通的興東以及無錫的碩放等分支機場也近在咫尺,這些實際上是蘇州可以使用的機場,實際上,密度不低,從僅旅行的角度來看
  • 逆流而上,蘇州河上30座橋,每天你從哪座過?
    上海蘇州河沿岸42公裡岸線即將貫通,日前,上觀新聞記者從黃浦江沿蘇州河逆流而上,從蘇州河水閘一直到上海中環線的真北路橋,挨個兒為蘇州河上的30座橋梁留下「標準照」——蘇州河與黃浦江相交處的蘇州河水閘。1、外白渡橋。
  • 電影之外,真實四行倉庫和蘇州河竟還有這些故事?
    今天,其實說兒主要想來給大家補充一些電影之外的故事。是滴,關於這場戰鬥的發生地,關於這條蘇州河,其實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門道。然而,在很多老上海人的眼中,如今安靜的蘇州河,才更為親切,就像是家門口的老友,雖然平凡(其實一點也不平凡,簡直傳奇好嘛),也經歷過有些痛苦的日子,但你知道它永遠都會在那。上海是一座「依水而建,依水而興」的城市,作為母親河她一直影響著並見證著這座城市從開始到繁華的全部歷程。
  • 沿蘇州河而行|沒有圍牆的公園·開篇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園林型公園,在城市中散布著各種有著綠色植被和基礎設施的公共空間,如河濱步道、公共綠地、社區花園,甚至沿蘇州河的橋上和橋下,人群甚至其他生物自然而然地在這些空間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
  • 中國唯一沒有機場的萬億元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可是,在這麼發達的14個城市中有一個城市竟然沒有機場,你知道是哪裡嗎?蘇州,是江蘇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經濟最發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去年GDP超過1.7萬億,居中國城市第七位,人均收入僅次於深圳,位列全國第二。蘇州在在很多方面已經具備一線城市的實力,但是影響力還是比不上成都、武漢、南京、杭州等城市。
  • 蘇州河上有多少座橋?外白渡橋為什麼叫外白渡橋?!
    不僅如此,這三十一座橋,座座有故事。阿拉上海人最有數了,當然先來講講,最東面、也是最有名的外白渡橋!哈哈,阿拉現在用上海話念這個名字,馬上就會知道伊背後的含義,「白渡」:其實就是過河免費,不要鈔票。難能會得來的這個名字呢?因為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於1856年,當時的名字叫「威爾斯橋」,是座木橋,中間設活動橋面,船隻駛過時須起吊。
  • ...你的菜|大渡河路|普陀區|上海長風海洋世界|上海|蘇州河|長風公園
    在樂高工廠之旅中,你可以變身成樂高玩具生產員;在古堡歷險,坐上小火車穿行於昏暗的古堡,你可以化身正義使者,維護世界和平;在迷你天地,你會見識到由3900000塊樂高積木搭建出的各種場景,而且有好幾處都是動態呈現的。這裡簡直是孩子們的天堂。
  • ...你的菜|普陀區|上海長風海洋世界|上海|蘇州河|長風公園|大渡河路
    在樂高工廠之旅中,你可以變身成樂高玩具生產員;在古堡歷險,坐上小火車穿行於昏暗的古堡,你可以化身正義使者,維護世界和平;在迷你天地,你會見識到由3900000塊樂高積木搭建出的各種場景,而且有好幾處都是動態呈現的。這裡簡直是孩子們的天堂。
  • 說周迅在《如懿傳》中沒了少女感,就來看看上個世紀的《蘇州河》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那樣找我嗎?會啊會一直找我嗎?會會一直找到死嗎?會你撒謊。《蘇州河》劇照90年代的蘇州河是舊上海和新上海的分界線,一邊是風花雪月,一邊是紙醉金迷。它承擔了那個世紀人們的記憶和未來,見證了那座城市從「十裡洋場」到「魔都上海」。
  • 蘇州GDP比杭州高,為什麼聲望不及杭州,你知道為什麼嗎?
    如果說我國哪個城市漂亮,蘇州杭絕對可以排隊,有天堂,下面有蘇州杭,蘇州和杭州兩個城市,這兩個城市一直很有名,但還有差距,究竟誰才是大哥呢?說到我國最強的地級市,蘇州既不是直轄市也不是省會,蘇州經濟一直緊隨一線城市,早些年蘇州超過天津,挑戰四個一線城市,現在發展速度依然緩慢,但2019年依然以1.7萬億元的GDP穩居全國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