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曾經被分成兩個省,分出去的那部分,省會設在了淮安

2020-12-11 王之野

說起江蘇在清朝時的行政區劃,一大特點就是違背慣例的怪事太多,而這又與江蘇省的重要性有著莫大的關係。在清朝時,江蘇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蘇南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是朝廷的錢糧重地;第二,江蘇沿海一帶,是重要的鹽場,事關朝廷鹽稅的收入;第三,清朝時每年有四百萬石糧食,通過大運河從南方運到北京,大運河成為維繫清廷存亡的交通線,而被大運河貫穿南北的江蘇省,戰略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基於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性,江蘇的區劃調整也就多有違背慣例之處,而這些調整,又影響到了如今的江蘇。今天,筆者就借江蘇分省的往事,將江蘇在清朝時的行政區劃史,重新梳理一番。

清初,清朝將明朝的南直隸改為江南省。鑑於江南省太大,錢糧又多,為防止地方做大,1667年,清朝將江南省分成了江蘇(今天的上海在那時是江蘇松江府)和安徽兩省。而江蘇省最讓人困惑的地方在於,省會究竟在哪裡?因為江蘇巡撫、主管江蘇人事財政的江蘇布政使以及主管江蘇司法的江蘇按察使都駐在了蘇州,按慣例來說,蘇州就應該是江蘇的省會。可偏偏節制江蘇巡撫的兩江總督(節制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軍事,兩江是指江南、江西)又駐在了南京,這樣在表面上,江蘇形成了兩個省會的局面。

因為江蘇的三大憲都在蘇州,江蘇民間還是比較認可蘇州是省會的。不過清朝官方倒是力挺雙省會,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江蘇省城,經常將南京、蘇州並列。其實,雙省會的局面正是朝廷為防止割據而故意設置的。試想,如果督撫同城,那麼兩江總督就可以通過巡撫、布政使,完全掌控江蘇的內政,前文已說過,江蘇錢糧收入天下第一,而兩江總督又統轄三省軍事,錢糧多兵又多,那就太危險了。所以,為防止地方割據,督撫不同城,在南京的兩江總督只能遙制江蘇內政,形成督撫制衡的局面。

蘇州的江蘇巡撫衙門

只是,兩江總督既要削弱,又不能太弱,否則如何能夠遙制江蘇巡撫?而兩江總督若孤身在南京,沒有藩司(布政使)、臬司(按察使)輔政,豈不成了光杆司令?所以,在1667年分省時,安徽布政使並沒有駐在安慶,而是設在了南京。雖然,兩江總督有了幫手,但南京就尷尬地成為了半個安徽省會,這也是南京有「徽京」之稱的淵源。

到了清朝中期,伴隨著江蘇經濟的發展,江蘇的財稅收入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江蘇布政使掌管的財物越來越多了,朝廷就有了對整個江蘇分而治之的想法。1760年,乾隆將安徽布政使遷到了安慶,然後,打著制臺(總督)需要藩司輔政的旗號,在南京設立了江寧布政使,管轄除蘇南四府一州外,江蘇省其他地方的人事財政,而蘇南則由江蘇布政使繼續管轄。在雙省會後,江蘇又出現了奇葩的雙藩司局面,這也為清末江蘇分省打下了基礎。

實際上,清朝時的全國各省,沒有一個省像江蘇這樣機構設置如此混亂的,除了雙省會、雙藩司,江蘇學政駐在江陰、兩淮鹽運使駐在揚州、漕運總督駐在淮安……,朝廷對江蘇既倚重又防範的複雜心理,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淮安新清江浦樓

到了清末,江蘇終於迎來分省的歷史性時刻。事情的起因有二,一是張謇提出了以徐州為核心建省的方案,並由端方代為上奏;二是清末新政以來,一直在進行機構改革,裁撤冗員。而因為海運、鐵路的興起,漕運已基本廢棄,這駐在淮安的漕運總督就列入了下崗名單。不過,這兩件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是如何融在一起的呢?

原來,這漕運總督恩壽是慶親王奕劻的親家,眼見恩壽要下崗,奕劻當然要幫忙了,正好端方的摺子上來,奕劻靈機一動就將江蘇分省與裁撤漕運總督合二為一,為親家謀了一個好出路:蘇南的蘇、鎮、常、松四府及太倉直隸州,也就是原江蘇布政使的轄區,仍為江蘇省,而原江蘇省其餘部分,也就是原江寧布政使的轄區,從江蘇分離,成立江淮省(取江寧、淮安首字),省會設在淮安府清江浦,原漕運總督改為江淮巡撫。

這個分省方案與張謇的提議完全不一樣不說,也未經朝廷大員、各省督撫討論,清廷就於1905年1月27日下達了江蘇分省令,江淮省正式建立。這個江淮省也是實質上的雙省會:兩江總督、江淮布政使駐在南京,江淮巡撫、江淮按察使駐在淮安府。更奇葩的是,因為漕運總督駐在清江浦的原因,江淮省省會雖在淮安府,但並不在淮安府的府城山陽縣(民國改名為淮安縣,今淮安市淮安區),而是設在了淮安府清河縣的縣城清江浦(民國改名為淮陰縣,今淮安市清江浦區)。

而江淮省從成立後,就遭到了江蘇籍官員的強烈反對。其實,江淮省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首先,江蘇省只剩下四府一州,實際已名存實亡;其次,兩江總督被架空,南京徹底邊緣化;最後,此次江淮建省,很明顯的因人設職,背後的人情關係,也招人反感。

最終,在朝野上下的反對聲中,清廷於1905年4月21日又下詔撤銷了江淮省,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省,只存在了不到三個月。而江蘇省的區劃也終於得以保留,並延續到了今天。(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江蘇被分成兩個省,江淮省包含哪些地方,為何不到3月就被撤銷?
    江蘇被分成兩個省,江淮省包含哪些地方,為何不到3月就被撤銷?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在晚清時期,當時的江蘇省曾經短暫被分成了兩個省:江蘇和江淮省,但是江淮省在建立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被撤銷,那麼當時的江淮省包括哪些地方,最後為何撤銷?
  • 江蘇這座最憋屈的城市,曾經為省會城市,但是到現在卻無人知曉
    隨著時間推移全世界的版圖都是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我國更是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很多城市有的更換了原本的名字,也有的城市被劃分成了很多個城市,比如說拉薩還有之前的平原省等等許多城市都是被割分而開了,一般這些被割分降級的城市發展都是沒了以前的巔峰,在江蘇就有著這樣的一個城市,它曾經是一座省會城市
  • 江蘇省被分成2個省,建立3個月的江淮省,為何會被撤銷?
    在清朝統治的末期,江蘇省曾經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分別是江蘇省和江淮省。但是江淮省僅僅存在了3個多月的時間,那麼,最大的問題出現了。既然是一家人,為何要分家,分家之後為何又再次合併呢?在古代的歷史上,江淮地區經歷了好幾次分家。在明朝的歷史上,江蘇和安徽原本就一個省份,由於南京的特殊地位,這個省份被稱為南直隸。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由於首都在北京,南直隸改成了江南省。
  • 解讀:江蘇巡撫在蘇州,兩江總督在南京,這兩個官職哪個大?
    總督與巡撫的官銜級別上,總督大於巡撫,行政級別」從一點」、而巡撫為」正二品」,一個管轄幾個省(主要是軍事方面為主)、另一個只局限管轄一個省。如二江總督、可管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個省的政務軍務,清中期曾國藩就曾擔任過二江總督銜,江蘇巡撫李鴻章、浙江巡撫左宗棠,都須聽從曾國藩調配。
  • 安徽行政區劃調整遐想,與江蘇整合、做大合肥,能否跨越發展?
    安徽行政區劃調整遐想安徽、江蘇整合後重新分省新思路方案一:建議皖北、蘇北、豫東、魯南部分縣市成一省,省會設在徐州,以徐州、新沂、連雲港陸上交通線為軸線發展,連雲港為出海口,是為淮海省或徐連省;皖中、蘇中為一省,省會設在蚌埠,淮河直取射陽,以蚌埠、淮安、射陽也即淮河大致走向為軸線發展,射陽為出海口,是為淮河省或蚌淮省;黃山景區劃給浙江,皖南和蘇南剩餘部分為一省,省會設在南京,延六安、合肥、江淮運河一線和長江構成的Y形經濟走廊發展,南通、蘇州為出海口,是為江寧省或南蘇省。
  • 蘇北五城的經濟規模,放在其他省有多牛?
    江蘇歷來有蘇南和蘇北之分,蘇南那是富甲天下,蘇州、無錫等發達了幾百年,古代就是帝國的賦稅主要來源地,現在也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而蘇北,歷來被蘇南「歧視」,兩者「貧富差距」大,而且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有一些差異,蘇北更接近中原文化,而蘇南這是吳儂軟語,魚米之鄉。
  • 江蘇不斷換省會,13個兄弟誰也不服誰
    與其他古老省份不同,像江蘇這樣的「新興省份」缺乏具有統治力量的中心城市!江蘇省的省會在寧、蘇、鎮江和蘇北之間都搖擺不定過,下面小編就帶您看看怎麼回事。康熙六年正式將江南劃分為蘇皖,並且為了更好治理江南,還專門設定了左右兩個布政使司。其中,管理現在江蘇轄區的右布政使司治所蘇州,管理現在安徽轄區的左布政使司則治所江寧(南京「徽京」之名的源頭?)。
  • 江蘇、安徽為什麼被稱為「兄弟省」?
    說起江蘇和安徽都知道華東地區的兩個大省,而且這兩個省還接壤相連。有時候網絡上各自的省會討論話題,經常性的會牽扯出另一個省出來,讓人感覺這兩個省真的好有愛,也因此會有人把江蘇省和安徽省稱為「兄弟省」。當時這兩個省別稱為「兄弟省」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的,從歷史上來說,之前兩個省還真的頗有淵源,那就讓我們一起解讀歷史吧!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於南京後,劃分區域將目前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兩省一市定為「南直隸」,也就是當時的特別行政區,與河南、山東、浙江、江西的相接壤。
  • 關於江蘇的冷知識
    08 江蘇是全國唯二地跨南北方的省,另一個是安徽09 江蘇方言主要有四種:11 江蘇曾經在清朝末年被短暫的分成了2個省:「江蘇省」和「江淮省」,只持續了大概3個月又取消了。49 江蘇主打鹽文化的兩個城市,淮安與鹽城。淮安的鹽是井鹽,鹽城的鹽是海鹽。
  • 「漂泊」的江蘇省省會
    經濟大省江蘇歷史並不長,設立只有300年左右,江蘇雖然年輕,但省會卻很多。 康熙六年,江南省拆分之前,清政府在江蘇設立左右兩個布政使,右布政使司置於蘇州管理江蘇,左布政使司據於江寧管理安徽。
  • 東部沿海諸省也開始效仿中西部來打造強省會,這兩個最可能成功!
    中國省會首位度排名從名義上,也就是省會經濟佔比全省來看,東部省會絕難達到中西部省會接近40%的高度,但如果看實際意義,則東部沿海諸省有這兩個城市則可達成實施上的強省會。那就是濟南和南京!恰好是兩個在省會首位度排名中倒數兩位的城市,首位度倒數並不是因為這兩個省會弱,而是由於省內其他城市太強。強省會的本質是有著廣闊的人口腹地和經濟腹地來支撐中心城市的發展,再反過來由中心城市帶動輻射周邊,最終走向共同進步。
  • 「安徽省會南京」這個梗是怎麼來的,南京到底和安徽有何淵源?
    南京都市圈帶了一堆安徽夥伴但其實江蘇是個文化很多元的省份,總體可以說是以徐州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南京為中心的江淮文化和以蘇州為中心的吳文化三個文化區組成的,而南京這江淮老大的地位,本來就和安徽這些地方是連在一起的,那問題又來了,那南京是怎麼分到江蘇的呢?
  • 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的指示牌,就在江蘇淮安,值得一遊
    淮安,可以說是江蘇比較「低調」的一個城市,如不是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主會場設在淮安,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哪裡。淮安市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被稱為蘇北城市。
  • 假如江蘇要遷移省會,你覺得哪座城市最合適,這兩座城市呼聲最高
    近幾年來網上逐漸多了許多遷移省會的聲音,比如說江蘇就是一個遷移省會爭議很大的省份。江蘇的省會是南京,但貌似江蘇有許多城市發展得都不必南京差,有許多城市的人民都「不服」,假如江蘇要遷移省會,你覺得哪座城市最合適呢?
  • 江蘇最貧窮的城市,既不是鹽城,也不是連雲港,更不是淮安
    江蘇省是我國發展最均衡的省,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只有很小的差距,而且兩者位居中國城市GDP總量排名前列,蘇州在地級市省成功,是武漢、成都、南京等多個省會城市。所以,總體來說江蘇絕對是中國最富有的省份,但凡事都有相對性, 今天讓小編介紹江蘇省最貧困的地級市, 那是位於蘇北地區的宿遷市。宿遷為什麼說是江蘇省最貧困的城市? 那麼,江蘇省人均GDP約107395元,遠遠超過國家平均水平,蘇州、無錫、南京、常州、鎮江、揚州、南通、泰州等多個城市的人均GDP均突破10萬元!
  • 南京為什麼會被戲稱為「安徽省會」?
    除了地理位置相近之外,南京身上到底有哪些特質,讓它成為江蘇和安徽兩省的「省會」?一、我們曾是一家人元朝時,省這個地方行政機構開始在全國推廣,從此成為定製。元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採取犬牙交錯的原則,將許多自然、人文和社會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一個省。
  • 江蘇淮安規劃建設軌道交通,全長125公裡,將分三步走
    江蘇淮安規劃建設軌道交通,全長125公裡,分三步走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是需要更多的一些東西來進行一個共同的綜合提升,我國在發展領域就有著比較多的缺陷,想要得到一些好的進展,是需要有多方面的努力的。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有城市交通的連接是更為重要的,這作為最基礎的一點,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為這一地區帶來一些迅速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對於這些東西如此關注的一大原因,現在江蘇有一個市的規劃建設,就是關於軌道交通的。
  • 【淮安城市驗客】品美食、遊運河、逛古鎮,盡在江蘇淮安
    ;在淮揚菜博物館充分領略了淮揚菜之鄉的深厚飲食文化底蘊;在裏運河聆聽了獨特的運河文化和漕運歷史;在河下古鎮感受到了老街的歷史印記和千年古鎮的風情;在吳承恩故居裡看到了吳承恩曾經的住所和生活環境;在淮安府署看到了古代官吏辦公的場所;在漕運博物館一同見證了淮安這個曾經水上城市,運河之都的發展歷程。
  • 江蘇這條僅204公裡的鐵路,為何牽動四省神經!
    這其中,總長不過200公裡左右的寧淮(南京-淮安)鐵路,看似只是區域性城際鐵路,但這根短短的「頭髮絲」,卻實實在在地牽動著華東四省的腦神經。5月5日,江蘇環保公眾網發布寧淮鐵路環評二次公示。公示內容顯示,寧淮鐵路從南京向北出發,終到淮安,全長204公裡,時速350公裡。
  • 安徽與江蘇的愛恨情仇,曾經屬於一個省,分開後差距漸漸拉大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梗,那就是安徽人愛減「肥」,意思是很多安徽人認為合肥不適合做省會,因為它拖累了整個安徽省。雖然不一定所有安徽人都對合肥有看法,但是像蕪湖、馬鞍山、滁州這些城市,肯定還是更親近南京一點,因為它們地理位置和南京靠的近,再加上南京的經濟水平也比合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