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絡支付、轉帳越來越普遍,而不少老年人因不熟悉新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不便。12月10日,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關於進一步做好個人金融服務的意見》,部署湖北轄內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好個人特別是老年、殘障等特殊群體的金融服務。連日來,各大銀行網點已紛紛推出更便捷、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幫助老年客戶享受金融便利,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
智能化網點不乏傳統服務
17日下午4時,在武昌區解放路的工商銀行武漢三八支行內,84歲的黃婆婆看到支行負責人鄢純,熱情地握住了她的手。黃婆婆從白沙洲坐公交車過來,她曾是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兒科醫生,因為認可這裡的服務,多年來一直在這辦理業務,「她們全是女同志,不是一個兩個,是全部都蠻好」。
此前一天,三八支行為黃婆婆癱瘓的老伴提供了上門服務。老人因為銀行卡被鎖定,需重新設置密碼,工作人員上門辦理了核實手續,並授權黃婆婆代辦。
營業大廳裡,大部分是老年人在辦理業務。「雖然銀行網點進行了智能化轉型,但網點保留了至少三個現金窗口,大堂也會安排三個人,以便能隨時幫助老人使用智能服務。」鄢純說。
不少老人習慣用存摺。然而,辦理存摺存取款業務以往一般要到櫃檯,不像銀行卡可以到ATM機上自助使用。目前,銀行配置了可以使用存摺取現的設備。辦理存摺存取款業務,單筆5000元以下的可直接在ATM機上自助取款,更加方便快捷。
12月16日,在郵儲銀行(601658)恩施州分行網點,69歲的張婆婆首次使用存摺在ATM機上取出了2000元錢。她說,一直習慣用存摺取錢買菜、交電費。從前只能通過櫃檯,現在在ATM機上直接自助支取,真是方便多了。
服務送上門為老人排憂解難
老人、殘障等特殊群體行動不便,出門辦理業務常會遇到難題。不少銀行網點設身處地替客戶考慮,將服務送上門,讓「特殊」的客戶享受到「特殊」的服務。
退休後,青山區的徐婆婆最擔心她年過七旬的妹妹。妹妹住在養老院,偏癱在床,丈夫早逝,無子女照顧。最近,徐婆婆來到招商銀行武鋼支行,想替妹妹取出拆遷款急用,但銀行卡沒有激活取不出來。
激活銀行卡須本人到場做人臉識別,妹妹臥床不起,徐婆婆急得差點哭了出來。工作人員梅穎傑聽說後,開車帶著徐婆婆去了養老院,幫她妹妹激活了銀行卡,解決了難題。
女兒代母親領取養老金,因預留信息不符需本人到場核實,可老人行動不便,出不了門。幾天前,東西湖的張女士去銀行遭遇此事。原來,自今年6月起,各大銀行開展個人信息治理工作。不少年紀較大的客戶由於養老金帳戶開戶時間較早,個人信息留存不完整,導致帳戶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本人辦理個人信息治理業務。
「我媽媽腿不好,走不了路。」這讓張女士犯了難。郵儲銀行武漢市吳家山支行大堂經理主動詢問:「我們可以提供上門服務,只需要婆婆在委託書上簽字就可以了。」張女士的眉頭這才舒展開來,她協助大堂經理登記好上門信息,並約定了上門時間。次日,工作人員如約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個人信息治理業務,張女士順利為母親取到了養老金。
開闢綠色通道提升滿意度
目前,不少營業網點為特殊群體配備了便民設施設備,加強了廳堂人員服務。
在農業銀行網點,大廳內配齊了輪椅、老花鏡、放大鏡等便民服務設施,方便特殊客戶群體業務辦理;每個網點有一臺移動PAD,可對特殊客戶提供預約上門服務。
郵儲銀行武漢市分行承擔著武漢市40餘萬戶養老金發放業務,疫情期間多次緊急開門營業,為不會使用電子支付的老人提供現金取款業務。招商銀行武漢分行則進行親老、適老化改造,加強助老設備、開闢服務專區和綠色通道,優化對老年群體的便捷服務。
「我要轉帳,你們的手機銀行怎麼轉不出去!」上周,一位老人來到招商銀行嶽家嘴支行,她行走不便,語氣著急。服務專員黃敏一邊安撫她,一邊示意同事推出網點配備的輪椅。「奶奶,您坐這裡。放心,咱們去櫃檯肯定可以查清楚。」
黃敏將老人攙扶坐上輪椅,同時大堂主管協調網點啟動綠色通道。櫃員耐心接待,了解到老人轉帳給兒子買房,而她的轉帳限額只有兩萬元,導致反覆操作未成功。櫃員幫她調高了轉帳限額,完成轉帳。
轉帳完成後,黃敏提醒老人可與兒子電話確認。聽到電話那邊傳來肯定的答覆後,她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隨後,黃敏和安保隊長把老人送回到電動車上。臨走前,奶奶不停地誇獎網點服務太好了。(來源:綜合自《楚天都市報》相關報導)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q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