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樹備:"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與港澳有五不同
華夏經緯網5月24日訊:據中新社報導,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唐樹備23日在此間表示,在「一國兩制」的架構下解決臺灣問題與港澳有五點不同。 唐樹備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回歸問題是在中英之間進行談判,澳門是在中葡之間進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談判,而解決臺灣問題是在「一國兩制」的架構下,兩岸平等協商,屬國家內部事務問題。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臺灣《中時電子報》也發表社論稱,蔡英文當局為了塑造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堅持不問史實、罔顧是非、硬幹到底。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 歷史學者 戚嘉林:(教材)一方面「去中國化」,一方面「在地化」。
-
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將改名?臺灣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還回去
導語: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將改名?臺灣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還回去臺灣有一個世界級別的陸遊景點——臺北故宮!但是最近傳來「臺北故宮」要改名字的消息,改名字本身就很可笑,是覺得配不上「故宮」兩個字嗎?而改名字的理由更可笑!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報導稱,現任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黃光男也認為,臺北故宮的專業有其特殊性,如何在行政與專業上考量兩者層次性,讓臺北故宮的定位能發揮其展覽、教育、專業的功能與定位,需要從長計議。延伸閱讀: 1600字講完2400年歷史?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令人髮指!
-
沒有中國文化,「臺灣最美風景是人」已成記憶
自李登輝時代開始,臺灣島內進行多次教科書的改造,從開始偷梁換柱地用「臺灣史」代替中國史,到現在徹底把中國史歸入東亞史,使中國史成了臺灣的「他國史」。蔡英文終於集李登輝、陳水扁之大成,走完了「歷史臺獨」的最後一裡路。
-
校園也「去中國化」? 臺灣中正大學這一舉動被網友罵翻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去中國化」的行徑如今蔓延到了校園之中。30日,臺灣中正大學學生會在臉書發文爆料,「以往畢業典禮流程中,(該校)均有唱『國歌』與向孫中山遺像行三鞠躬禮等約5分鐘的儀式」,而如今「校長裁示本年度畢業典禮取消(上述儀式)」。
-
要讓"故宮臺灣化"?臺當局"去中國化"何其荒謬
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宣稱要讓「故宮臺灣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歷博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透露,「歷博館」從7月1日起閉館整修3年,館藏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物將被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美術館等地。
-
繼臺北故宮要「去中國化」後,下一個是臺灣歷史博物館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上任後宣示,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被批「去中國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稱,史博館從今年7月1日起,罕見閉館整修3年,從河南博物院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要被送到臺北故宮、「中研院」史語所及臺灣美術館。
-
新院長要把臺北故宮「臺灣化」 「藍委」轟骨子裡就是「去中國化」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昨天說,他的上任首要任務是「(臺北)故宮臺灣化」,對此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陳其南有什麼想法他都尊重,但呼籲陳其南把臺北故宮博物院跟故宮南院(為帶動臺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發展,臺當局於2004年12月15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故宮不是中國的?臺獨分子竟想讓故宮臺灣化
「故宮臺灣化」,其實還是「去中國化」臺北故宮新任院長陳其南16日一上任即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媒體立刻提出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稱,「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的分院,這個不需要調查。」
-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 64%臺灣民眾反對
民進黨當局以所謂提高「臺灣辨識度」名義的「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日前臺外事部門宣布明年1月發行新版「護照」,封面上「TAIWAN」字樣被放大。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還調整了臺灣中華航空機身上的「CHINA」字樣,不僅將英文名「CHINA AIRLINES」移到機尾,字體也同步縮小,機身主體空間將用來塗裝「臺灣意象」。最近有臺媒稱蔡政府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降級改名」,民調顯示64%民眾表示反對。
-
消失的眷村 —— 警惕臺灣「去中國化」
這些曾經最「中國」的地方,隨著拆遷規劃,逐漸從臺灣消失。賴聲川、王偉忠等活躍於臺灣文化界的眷村子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眷村精神的回溯,但依舊阻止不了政治環境劇變對眷村的衝擊。四、「去中國化」後的臺灣現在的臺灣,「去蔣化」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中正紀念堂」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臺媒: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
-
臺灣教授吳坤才:臺灣若是「去中國化」,歷史將出現斷層
最近一段時間,臺灣大學的教授在採訪中說道,如果臺灣地區的歷史課程被「去中國化」,將會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產生巨大的影響,「捨本逐末」是目前臺灣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端。從目前臺灣地區的現狀來看,文化教育大多為政治目的而服務,特別是在當局惡意進行「兩岸關係僵化」的行徑下,臺灣地區文化教育的根基面臨瓦解。臺灣地區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臺灣部門所通過的教科書,已經嚴重歪曲了這個事實,「去中國化」僅僅是臺灣地區當局為達政治目的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
臺灣史「去中國化」 蔡正元轟:98%臺灣人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蔡正元中國臺灣網1月3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去年公布的新版歷史課綱,將歷史課程分成「臺灣、東亞、世界」三部份,推行「去中國化」。臺灣孫文學校3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捍衛中華史觀」。國民黨政策會前執行長蔡正元表示,臺灣98%人口都是大陸來的漢人後代,歷史上幾乎全是漢民族政權,要怎麼切割「中國歷史」?難道98%的臺灣人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嗎?蔡正元表示,有論者說,本省人佔八成左右父系來自大陸,母系是臺灣平野地區的少數民族,他直指「這百分之百是謊話!」
-
臺媒:拜媽祖、講「國語」已植入臺灣人的DNA 想「去中國化」還是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27日報導,最近熱炒的「滅香封爐」事件,再度在島內引爆「去中國化」爭議,不過,根據臺灣「旺旺中時」所做的民調,無論是神明信仰或源自北京官話,臺灣民眾每天使用的「國語」,多數民眾早已將其內化為臺灣的傳統文化
-
臺北故宮竟要「去中國化」?島內質疑:明明都是中國文物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境外媒體稱,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臺灣《中國時報》7月17日報導,什麼是「臺灣民眾的故宮」?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16日上任立刻宣示,臺北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現場立刻被媒體質疑,認為陳其南的說法沒有經過調查,陳其南則反駁,「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北京故宮,這個不需要調查」。一語即見陳其南的所謂「政治正確」。
-
【中國網評】民進黨「去中國化」圖謀終將是黃粱一夢_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實際上,人為切斷兩岸歷史文化聯結,進而切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血脈聯繫,用歷史文化的虛無主義洗腦臺灣年輕世代,企圖實現臺灣事實獨立的政治目的,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的一貫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