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美術館與公立博物館能否有交集
作為收藏家蔡梓源創建的一家私人美術館,此次展覽的藏品均是其近年來從拍賣市場上購得。上海市收藏鑑賞家協會副會長王金聲表示,類似的個人藏家在目前的上海非常多,而他們的私人珍藏,有些在公立的博物館中也難得一見。 作為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目前的私人美術館在申城發展可謂如火如荼,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更是在全國數一數二,而一大批根植於本地的私人美術館,更是在申城的各個區域內「默默耕耘」。
-
博物館藏品也能拍賣出售嗎
近日,關於紐約佳士得將於9月15日推出「美藏於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場拍賣的消息在藝術圈內引起廣泛關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在該專場釋出501件藏品,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對此紛紛熱議。
-
公立博物館,可以離市場更近些
原標題:公立博物館,可以離市場更近些 ◆ 楊羽 一邊是私人美術館的重量級展覽:龍美術館的康雍乾大展、餘德耀美術館的「雨屋」;一邊是商場成為藝術新生態:「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瘋狂達利」藝術大展。腹背受敵的公立博物館如何才能衝出重圍呢?近日,不少機構已經開始了有益的嘗試。
-
私立博物館和公立博物館有何不同?博物館中的藏品為誰所有?
X 私立博物館和公立博物館有何不同博物館中的藏品為誰所有?
-
百位身價過億「館主」齊聚蘇州 建私人博物館交互巡展平臺
28日,30多位中國泰鬥級的文博專家齊聚蘇州桃花源,深入剖析私人博物館趨勢,近百位身價過億的私人博物館館主共同探討,建立了中國首個私人博物館交互巡展平臺。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張柏說:「本次會議落實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批示。我國現有4000多個國有博物館,登記註冊的民辦博物館有980個,未註冊更是多達1000多個。
-
公立博物館免費時代來臨 民營博物館將何去何從?
一個月前,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一時間許多省級博物館紛紛宣布免費開放,而更多的縣市級公立博物館也在為免費開放加緊籌劃。面對博物館免費時代的來臨,近幾年在長三角博物館建設熱潮中出現的為數眾多的民營博物館又該何去何從呢? 民營博物館也會免費開放嗎?
-
探索世界上最成功的私人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
更為有趣的現象是,大多數博物館為非營利性組織,但門票、版權、巡展等項目又在為博物館創造著具備相當規模 的收入,博物館也必須面對和處理大量開支。這就要求博物館必須具備良好的運營管理能力以滿足自身存續的需要, 從這一點來看,博物館又具備經濟組織的要素屬性。正因如此,博物館作為「產業」,理應得到足夠的關注。
-
專家稱民辦博物館向政府要錢要地 動機值得懷疑
而在有了藏品之後,很多藏家就想著建博物館,按說這是好事。但建博物館,除了要有藏品,還必須有展覽場地、保管條件,專業的管理人員、解說人員,才能夠對公眾起到教育作用。很多藏家卻是在這些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宣稱自己擁有多少文物(可能還是假文物),要地方政府給地給配套措施,導致國家不僅無法在稅收上獲益,還要「奉獻」土地乃至納稅人的錢。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
別鬧,博物館還能賣藏品?
博物館裡的藏品流入公開的拍賣會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尤其是對於很多依靠政府和私人捐助的博物館而言,要想滿足日新月異的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僅靠一年幾百萬的資金是很難實現的。可同樣的,如果博物館習慣了用「舊藏品」來換「新藏品」,並且是以拍賣的方式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種行為多少就有點投資的味道了,也會招來很多非議和指責,畢竟很多博物館的藏品最初都是由私人捐助而來,這種公然出售的行為無疑會讓很多捐助者感到心痛和不滿。尤其是在面對近乎與「淘汰」概念的以舊換新,就更加容易激化捐助者與博物館之間的矛盾。
-
博物館藏品可以賣嗎?(組圖)
這是中國拍賣公司首次接受海外博物館委託拍賣其藏品。但人們由此引發的話題則是:國內博物館收藏的東西是否也能拿出來賣? 歐美地區模式成熟 據有關專家介紹,在博物館系統比較完善的歐美國家和地區,館藏文物的有償轉讓以及委託拍賣行獲取經濟收益,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各類不同規模、門類的博物館均在不同程度上採用這種方式,作為調劑館藏文物和藝術品的結構、數量和種類的一種手段。
-
世界十大禁地!私人俱樂部也會是禁地?
它是一個通訊攔截和飛彈預警站,其內含一座巨大的衛星地面站的,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監控臺,是世界十大禁地之一。圖片來源網絡6.33號俱樂部,33號俱樂部被稱為神秘未知的世界十大禁地之一。位於迪斯尼紐奧良廣場的軸心處。
-
大都會博物館賣藏品 看西方博物館如何找錢
資金來源與收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基金贊助、私人捐贈和博物館自身的創收。創收的渠道之一便是出售館藏藏品。雖然這是最受爭議的一種募資方式。紐約佳士得即將為大都會博物館做一個專場拍賣,出售館藏瓷器有500件之多。大都會博物館出售館藏需要履行哪些手續。既然博物館以公益和非贏利為主,那麼維繫運轉以及養活自己靠的什麼。 什麼情況下可以去賣館藏品?
-
為何博物館可以賣藏品?
因為對於存在資金困難的博物館而言,出售藏品獲取資金支持的行為顯然更有效率。為何博物館會到了變賣館藏來獲取資金的地步?它們為了繼續生存而進行的出售行為真的合理嗎? ========= 「 資金不足為哪般?
-
疫情致美博物館賣藏品求生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參考消息》2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站記者安東尼奧·盧卡斯的文章《當博物館割捨藏品以求生存》。文章摘要如下: 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築,博物館也未能倖免,一些私人經營的美術館甚至採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
-
疫情或致全球13%博物館永久關閉,私人博物館還會免費嗎?
從神秘轉入大眾視野的特殊博物館群體——民營私人博物館在國外,民營私人博物館比比皆是,這次疫情,眾多私營博物館損失慘重,缺少了觀眾,門票收入、文創收入幾乎為零,也許永久關閉的博物館中,私人博物館佔到了絕大多數,但是不得不承認其相較國內的民營私人館來說運作規範,
-
龍湖·天琅|徜徉上海私人博物館·領略藝術家風採
博物館本身應該也是在中國最大的私人博物館了。展品以中國藝術為主這其中既包含了夫妻倆自己在過去20年收集而來的各類展品差不多超過200多位藝術家的涵蓋300多個品種也有一些專業的藝術巡展在那邊舉行。並且他們的展品還會時刻圍繞著社會關注的熱點或者是話題來進行【比如以下這張著名的孔子圖就是上美的展品來自於張洹個展《問孔子》應該還有蠻多人只是見過而不知道他是在哪裡展覽的吧】另外上美應該也是一個周末散心約會的好地方其建築本身是契合了東西方不同設計理念而形成的準確說應該是在東方設計背景下嵌入西方藝術裝飾。
-
大藏家:花重金買了博物館藏品 為何最終全部捐出?
馬未都:這裡有一個誤會,觀復博物館確實是一個私人博物館,但不是我馬未都一個人的,它由幾個人一起建起來,有一個5個發起人組成的董事會在運籌帷幄,我是出面辦事說話對接媒體的人,法人代表、館長,時髦的說法就是CEO。
-
最大私人博物館
嘉賓參觀僑鑫博物館鎮館之寶□文/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 趙鵬歷時兩年的籌備建設,兩萬多平方米的佔地面積,仿中國古代銅鼎的建築外形,打造出南中國最大私人博物館———僑鑫博物館。博物館擁有中國陶瓷、青銅器、琺瑯器、漆器、玉器、舍利塔、書畫、木簡和木版畫等多個門類的藏品兩萬餘件。在僑鑫集團董事長周澤榮看來,這裡有望成為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的高端平臺。 在這些豐厚藏品中,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塔與掐絲琺瑯器引人注目。
-
泰特名譽館長:很多私人博物館不過是在購物
幾年前,泰特現代美術館要進行擴建的時候,有很多漫畫,描述未來倫敦的私人博物館或者公立博物館會變成什麼樣子。在漫畫中,我們看到,有各種各樣的香檳館、VIP包廂、豪華車庫,很多都是為億萬富翁專門設立的空間。很遺憾的是,我發現這個描述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私人博物館在更多情況下改變了藝術市場的規則和走向。
-
私人博物館、美術館,一盤「釣魚」生意?
在私人藝術場館的地理分布上,私人美術館常選擇上海作為大本營,私人博物館也多分布於華東地區,其中僅浙江一省便有93家私人博物館。但說到名氣,業內公認的私人博物館翹楚,仍屬陳麗華的紫檀博物館與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