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 | 傳承保護大運河文化 飯店餐飲業奮發有為——大運河中國文化旅遊與飯店企業家峰會舉行

2021-02-24 中國飯店協會

大運河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為傳承和發展大運河傳統文化,加強運河城市文化旅遊企業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大運河沿線城市文化旅遊業發展,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9月28日,大運河中國文化旅遊與飯店企業家峰會在江蘇揚州舉行。本屆峰會由中國飯店協會、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商務廳、大運河文聯基金會、江蘇省旅遊協會與揚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峰會作為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的重要板塊內容,以「大運河世遺文旅消費發展新機遇」為主題。江蘇省原副省長、江蘇省旅遊協會會長張衛國、中國飯店協會韓明會長、揚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夏心旻、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經聖賢等嘉賓到會致辭。

韓明致辭時談道,在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中,飯店餐飲行業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大有可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住宿餐飲收入近五萬億,對消費貢獻率13%,成長為最活躍的消費業態之一。2019年上半年住宿餐飲市場總體發展平穩, 1-8月份,餐飲收入28795億元,同比增長9.4%,預計全年餐飲消費規模將達到4.7萬億,住宿餐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將進一步增強。同時,住宿餐飲業作為旅遊業六大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消費和文化融合的重要產業,在旅遊目的地的開發、休閒文化打造、夜經濟發展、消費者多元化體驗營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運河沿線住宿餐飲企業對運河文化的挖掘將成為運河文化先行和融入的重要場景。

揚州市長夏心旻致辭時說,昔日的運河,為揚州帶來南船北馬、商賈如雲的盛景;今天的運河,牽起了揚州與各位企業家相聚的紐帶。本次峰會邀請了來自大運河沿線城市的知名景區、文投企業、餐飲酒店等代表參會,目的就是保護傳承和發展大運河傳統文化,推動運河城市文化旅遊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運河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

吃穿用住行是生活服務業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有文化內涵的美食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指標,也是文旅消費的重要推動力量。本屆峰會突破以往美食展示重視品牌形象和技藝表演的方式,更加注重近距離的製作和現場品鑑,將運河沿線地標美食的展示與自助晚宴和市民百姓品鑑緊密結合,邀請8個省市35個城市代表知名大師和非遺傳承人現場製作烹飪北京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河北驢肉火燒、山東九轉大腸、安徽臭鱖魚、河南紅燜羊肉、浙江的東坡肉與龍井蝦仁、揚州獅子頭與文思豆腐等30多道地標名菜和點心品鑑交流,結合各省市代表性文化戲劇的現場演繹了一場大運河世遺文化的饕餮盛宴,深受海內外各界參會代表的歡迎。

峰會上成立「運河景區聯盟」「運河酒店聯盟」「運河餐飲聯盟」和「運河劇院聯盟」四大聯盟。來自大運河沿線8個省35個城市500多名政府、協會、旅遊景區、飯店、餐飲企業、劇院代表出席了峰會。本次峰會強化區域旅遊資源互補,綠色服務能力提升和營銷推廣協作,共同塑造大運河世遺旅遊服務品牌,踐行中國飯店協會《暖心服務十六條》和中國綠色飯店「雙二十」行動、中國綠色飯店3C品質客房計劃,實現依託大運河世遺文旅消費發展新機遇,共同研究世遺文旅飯店餐飲企業合作平臺,開展聯合營銷、品牌推廣、運河地標美食交流、產業鏈賦能工作,建立共商共享共贏合作機制。悅榕莊、錦江、首旅、華住、君瀾、書香、亞朵、旅悅、有戲、寒舍等酒店集團和攜程、美團等平臺企業,共同籌備成立中國飯店協會運河酒店分會和餐飲分會,探討文旅消費背景下廣闊的發展空間。

峰會期間來自運河沿線8個省市飯店與餐飲協會和企業參會交流。期間發起成立運河酒店聯盟和運河餐飲聯盟,由各省市協會擔任籌備組主要成員,各知名企業和大師名廚擔任專家,從技術交流、品牌協作、產品開發、產融聯合等多個維度達成一致協議。聯盟將依託於揚州瘦西湖旅投集團、揚州迎賓館、瘦西湖溫泉度假村、揚城一味等多個實體,建立常態化合作基地和研發平臺,每年在運河城市聯合舉辦運河飯店餐飲主題活動。

為進一步激發運河沿線文旅消費升級,尤其是塑造「千年運河」文旅品牌,滿足運河沿線百姓美好生活的嚮往,本次峰會期間發布了《運河文化旅遊揚州宣言》《大運河世遺飯店文化傳承創新與綠色發展宣言》。

相關焦點

  • 河南如何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文 王浩峰/圖)大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
  • 傳承與傳播大運河文化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啟動
    鎮江市教育局副局長黃科文表示,大運河將沿線城市緊緊聯繫在一起,也將鎮江段沿線學校連接成一個共同體,以校園文化建設及教科研為紐帶,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學校特色內涵發展,市教育局組織了大運河文化鎮江段研學旅行活動,探秘西津千年古渡,體驗江河交匯水韻,尋訪大運河沿河文化遺產,回味大運河歷史風雲,開展大運河志願服務活動,獻計大運河文化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活動。
  • 許海燕: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
    原標題:推動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在京成立,聚力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發展
    2020年12月1日,由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舉行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敏主持成立大會和研討會,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和平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揭牌,並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首批學術顧問頒發聘書。
  • 東方儒家酒店集團龍泉精品酒店在中國大運河美食節中榮獲文化主題...
    10月18日,由中國大運河餐飲聯盟、山東省烹飪協會、山東省旅遊飯店協會、濟寧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聯合主辦,濟寧市烹飪餐飲業協會、濟寧市旅遊飯店業協會承辦的「皇明六淨杯」第九屆中國大運河美食節於在德州皇明太陽穀隆重舉行。
  • 弘揚和傳承大運河文化精神從娃娃抓起 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成立
    今天(12.24)上午,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江蘇省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等單位發起的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在鎮江成立
  • 擦亮大運河名片 讓大運河文化活起來
    許昆林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形成聯動格局、強化綜合施策,精心策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讓大運河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劃定「保護」紅線。大運河是母親河,它不僅養育了沿線千千萬萬百姓,而且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儘管今天它的某些功能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卻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 文旅融合,擦亮大運河文化「金名片」——《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規劃》解讀
    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期,如何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命題。大運河綿延3200餘公裡,縱貫2500多年,融匯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域文化,孕育了漕運文化、水利文化、商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態,是我國文化和旅遊資源高度聚集的地區。
  • (我蘇)弘揚和傳承大運河文化精神從娃娃抓起 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
    /a/20201224/b30179f155244dc48332db34a3cd7892.shtml   今天(12.24)上午,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
  •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在宿遷舉行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智庫峰會18日在宿遷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8省市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諫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聚發展之力。  峰會舉辦期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2020年度分院智庫研究優秀成果受到表彰,譚徐明、朱光亞、田伯平3位嘉賓進行主旨演講。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共同保護,讓大運河歷史文化「經典永流傳」
    同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古為今用、強化傳承,優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同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 鎮江市第二屆大運河文化論壇舉行
    12月12日,鎮江市第二屆大運河文化論壇開幕。本屆論壇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的指導下,由市委宣傳部、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社科聯主辦,圍繞「江河交匯·山水名城」主題,邀請省內外大運河文化研究專家,挖掘鎮江大運河文化的內涵與精神,交流大運河文化的歷史積澱、傳承與傳播,致力打造「江河交匯看鎮江」的品牌。
  • 展現大運河「百科全書」式文化內涵
    2018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2屆大會高度評價了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綱要》以專門章節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並從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創新保護傳承利用機制等方面入手。
  • 大運河 流動的文化(大美中國)
    李文君攝(人民視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為大運河沿線發展謀篇布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迎來歷史最好時期。
  • 唱響大運河文化的「常州精彩」
    通過活態保護,一方面維護遺產的價值內涵和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另一方面按照適度、合理、可持續要求,發揮功能,有序開發。   高質量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主線是「文化」。大運河代表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和精神,是祖先留給後人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
  • 讓大運河文化活起來
    讓大運河文化活起來 發布日期:2020-12-22 09:42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為大力宣傳我省大運河沿線城市在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上的成就
  • 天津:大運河是一條流動的文化旅遊帶
    大運河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以其世所罕見的時間與空間尺度,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也滋養了運河沿線底蘊深厚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積極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促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遺產指示的重要舉措和創新路徑。
  • 安徽大運河文化的歷史價值及現實意義
    (安徽日報2020年1月7日 崔蘭海)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是習近平總書記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大運河包括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正以另一種方式,給它曾經流淌過的江淮熱土帶來無上的榮耀。立足新時代,對安徽大運河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可為創新型文化強省建設提供重要歷史文化資源。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 棗莊市旅遊資源亮相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記者從棗莊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獲悉,9月3日至7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無錫市(主會場)、淮安市(分會場)舉行,棗莊康輝國旅攜棗莊旅遊資源在本次博覽會上亮相。大運河是中華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脈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以「融合·創新·共享」為主題,共安排夜遊古運河、開幕儀式、主題演出、展覽展示、主題論壇、非遺分會場和互動聯動等7大板塊、15項重點活動,傾力搭建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和美好生活共享平臺。